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些日子,一位读中美合作专业的学生在与我微信聊天时感慨道:“高考的英语不叫英语,那就是一门考试,英语课就教你怎么通过考试……”当你直面案前一摞一摞的考卷,那年小心翼翼应战中考的情景还是那么记忆犹新,如今又不分昼夜地为高考而祭青春,上了大学还将有四六级等各种考试,如果我们不多做一番思索的话,的确是极容易被蒙蔽的,以为一次又一次的大大小小的考试就是学英语的道路上那鲜活的路标。然而,果真只為考试吗?非也。考试只是对学习的一种检测和监督,没有考试我们也许懈怠并最终一事无成,但纵观人的成长历程,学英语绝不只是为考试!
一 动机: 学英语绝不是只为考试
“To have another language is to possess a second soul.”这句常被英语学习者引用的名言出自查理曼大帝,它的意思是“掌握另一门语言就等于拥有第二个灵魂”。然而这句话经常被汉语读者改造成了“多一门语言就意味着多一双看世界的眼睛”。仔细一琢磨,我发现,这一改竟然是漂亮至极,它非常直观地揭示了英语学习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目的——看世界。
学英语的真正目的就在于看世界,在于多一双看世界的“眼睛”,多一个探索世界的“灵魂”,当然,也在于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母语。
是的,你必须先找到看世界的一个切入点,努力把它学好,然后再凭借你所掌握的语言探寻更为广阔的立体的世界,最终踏上通往成功的大道。譬如,我幼时酷爱文学,每每阅读欧美文学作品时,总发现一些翻译腔太重的文字,读来格外不顺,这一点最终使我从最初对abcd、apple之类不同于汉语的美妙发音的那种天然而淳朴的兴趣(这样的兴趣其实很难维持)中超越出来,立志学好英语,去探寻世界文学的奥秘。
二 英语赋予你成长的必备品质
成长的意义就是寻找自我,是寻找对世界的探索精神不断增强的自我,更好的自我。培养必备的好品质,打好基础,未来的道路才会更宽广、更远大。
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第一重要的品质便是坚韧。当你真心想把这门语言学好,又感觉困难重重的时候,你需要的首先是内心的强大。的确,英语学习无捷径。这其中词汇学习就非得有“铁杵磨成针”的韧劲才行,如若不然,挫败感肯定会压得你窒息。单词记不住,甚至记得透熟的单词第二天就忘,每个词能搞定一个义项已属万幸,待到阅读时还是茫然无知,因为自己记得的义项与语境不符的情况出现得太过频繁——而这又再常见不过。记得幼时,我曾充满困惑,去寻求智者的帮助,到书店买过一本名为《英语单词记忆法》的图文并茂的小册子,就是从这本书里我学到了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知道了遗忘是记忆中必然的规律。心虽释然了些,但终究如何解决遗忘这一问题呢?也正是从这本书里我学到了很多实用的单词记忆方法和技巧,我将所学的记忆法逐一揣摩、训练,应用到单词记忆的实践中,如此一来,单词记忆关过了,英语学习的信心增强了。结合阅读,对单词诸多义项的理解就越来越丰富起来。然而,英语学习正像是在充满荆棘的道路上前行,一路奋进一路成长。马云起初学英语时也是遇到了极大的困难,可他偏偏去往老外堆里钻,凑上去跟他们讲英语,那时马云常去的地方是西湖,不为别的,就是因为那儿老外多。不是凭借一股不服输的韧劲,他能那样“厚着脸皮”磨得开面子?
其次,一个人要想在一件事上取得成功,还需要百倍的专注,英语学习同样如此。不像母语学习,一个小学生是完全可以欣赏他的母语之美的,也能够谙熟母语语言的奥妙,因为他不光是在课堂上学习,他在进学堂之前已基本习得了母语文化的语言规范。而英语学习则不然,一切都是新的,而且你多半只会在课堂上学习。你煞费苦心,记了那么多单词终究还是捉襟见肘,跟老外交流时常发现自己尴尬不已,因为你听不懂他们的幽默,听不懂他们的用典,甚至你被冒犯了还浑然不知。此时,你才明白英语学习更需要多一份专注,多一份执着,你需要去持续地学习他们的文化。于是,列好计划,每看一部美剧,每读一篇文章,将自己设身处地地放到语境当中去;你还要广泛地涉猎文学、哲学、宗教、美术、科技、地理、历史等等,以弥补自己对英语国家文化的缺失。这一学即是终生!非常坦诚地讲,很多本族人的用典我至今不懂,就像我的一位外教曾多次问过我中国人钟爱有加的四字成语的含义一样。记得去年,一个学生在看TED演讲,她将视频转发给我,问我最后一句话的真正含义(台下的观众阵阵笑声,而我们感觉云里雾里),经过查阅才知演讲者用了出自印度裔英国作家Rudyard Kipling的典故,而我并没有读过。扫兴之余,这件事启示我们学习英语必须要有持续的百倍的专注,要有终生当学生的精神。
再有就是勤奋。不敢说勤奋的人一定成功,但若懒惰或者单凭投机取巧,也许能获得一时之需,终究不会做成一件事。语言能力的提高不是做题做出来的,而是靠听、读、说、写培养出来的。同母语学习一样,要真正学好一门外语,我们就得刻苦学习,而后发掘考试之外更为高尚的目标,于是英语真正成了你看世界的奇妙的万花筒,透过这万花筒看到更加千姿百态的世界。你在不经意间就能用母语流利地表达思想,可是历经百折不挠之后还是难以用英语写出一篇平实自然、纯熟地道的文章。怎么办?你要做的不是自暴自弃,而是百倍千倍地勤奋,激发内心的动机,提升学习的自我效能感,反过来促进英语学习。季羡林精通12国语言,在回忆学俄语的经历时他讲述了这样的经历:“教师只教我念了念字母,教了点名词变化和动词变化,立即让我们读果戈理的《鼻子》,天天拼命查字典,苦不堪言。然而学生的主动性完全调动起来了。一个学期,就念完了《鼻子》和一本教科书。”不是勤奋,季羡林能做到?一开始自然是苦,一旦有了成绩便是甜了。
……
一个能把英语学到家的人,必定是坚韧、专注、勤奋的,也必然能更加自信、进取、惜时、认真地投入到其他学习任务当中去……英语学习赋予你成长必备的优秀品质,英语学习使这些优秀品质得到了无限的锤炼,持之以恒,不仅英语学好了,一旦这些优秀品质成为你成长的元素,你又如何会不优秀?
一 动机: 学英语绝不是只为考试
“To have another language is to possess a second soul.”这句常被英语学习者引用的名言出自查理曼大帝,它的意思是“掌握另一门语言就等于拥有第二个灵魂”。然而这句话经常被汉语读者改造成了“多一门语言就意味着多一双看世界的眼睛”。仔细一琢磨,我发现,这一改竟然是漂亮至极,它非常直观地揭示了英语学习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目的——看世界。
学英语的真正目的就在于看世界,在于多一双看世界的“眼睛”,多一个探索世界的“灵魂”,当然,也在于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母语。
是的,你必须先找到看世界的一个切入点,努力把它学好,然后再凭借你所掌握的语言探寻更为广阔的立体的世界,最终踏上通往成功的大道。譬如,我幼时酷爱文学,每每阅读欧美文学作品时,总发现一些翻译腔太重的文字,读来格外不顺,这一点最终使我从最初对abcd、apple之类不同于汉语的美妙发音的那种天然而淳朴的兴趣(这样的兴趣其实很难维持)中超越出来,立志学好英语,去探寻世界文学的奥秘。
二 英语赋予你成长的必备品质
成长的意义就是寻找自我,是寻找对世界的探索精神不断增强的自我,更好的自我。培养必备的好品质,打好基础,未来的道路才会更宽广、更远大。
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第一重要的品质便是坚韧。当你真心想把这门语言学好,又感觉困难重重的时候,你需要的首先是内心的强大。的确,英语学习无捷径。这其中词汇学习就非得有“铁杵磨成针”的韧劲才行,如若不然,挫败感肯定会压得你窒息。单词记不住,甚至记得透熟的单词第二天就忘,每个词能搞定一个义项已属万幸,待到阅读时还是茫然无知,因为自己记得的义项与语境不符的情况出现得太过频繁——而这又再常见不过。记得幼时,我曾充满困惑,去寻求智者的帮助,到书店买过一本名为《英语单词记忆法》的图文并茂的小册子,就是从这本书里我学到了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知道了遗忘是记忆中必然的规律。心虽释然了些,但终究如何解决遗忘这一问题呢?也正是从这本书里我学到了很多实用的单词记忆方法和技巧,我将所学的记忆法逐一揣摩、训练,应用到单词记忆的实践中,如此一来,单词记忆关过了,英语学习的信心增强了。结合阅读,对单词诸多义项的理解就越来越丰富起来。然而,英语学习正像是在充满荆棘的道路上前行,一路奋进一路成长。马云起初学英语时也是遇到了极大的困难,可他偏偏去往老外堆里钻,凑上去跟他们讲英语,那时马云常去的地方是西湖,不为别的,就是因为那儿老外多。不是凭借一股不服输的韧劲,他能那样“厚着脸皮”磨得开面子?
其次,一个人要想在一件事上取得成功,还需要百倍的专注,英语学习同样如此。不像母语学习,一个小学生是完全可以欣赏他的母语之美的,也能够谙熟母语语言的奥妙,因为他不光是在课堂上学习,他在进学堂之前已基本习得了母语文化的语言规范。而英语学习则不然,一切都是新的,而且你多半只会在课堂上学习。你煞费苦心,记了那么多单词终究还是捉襟见肘,跟老外交流时常发现自己尴尬不已,因为你听不懂他们的幽默,听不懂他们的用典,甚至你被冒犯了还浑然不知。此时,你才明白英语学习更需要多一份专注,多一份执着,你需要去持续地学习他们的文化。于是,列好计划,每看一部美剧,每读一篇文章,将自己设身处地地放到语境当中去;你还要广泛地涉猎文学、哲学、宗教、美术、科技、地理、历史等等,以弥补自己对英语国家文化的缺失。这一学即是终生!非常坦诚地讲,很多本族人的用典我至今不懂,就像我的一位外教曾多次问过我中国人钟爱有加的四字成语的含义一样。记得去年,一个学生在看TED演讲,她将视频转发给我,问我最后一句话的真正含义(台下的观众阵阵笑声,而我们感觉云里雾里),经过查阅才知演讲者用了出自印度裔英国作家Rudyard Kipling的典故,而我并没有读过。扫兴之余,这件事启示我们学习英语必须要有持续的百倍的专注,要有终生当学生的精神。
再有就是勤奋。不敢说勤奋的人一定成功,但若懒惰或者单凭投机取巧,也许能获得一时之需,终究不会做成一件事。语言能力的提高不是做题做出来的,而是靠听、读、说、写培养出来的。同母语学习一样,要真正学好一门外语,我们就得刻苦学习,而后发掘考试之外更为高尚的目标,于是英语真正成了你看世界的奇妙的万花筒,透过这万花筒看到更加千姿百态的世界。你在不经意间就能用母语流利地表达思想,可是历经百折不挠之后还是难以用英语写出一篇平实自然、纯熟地道的文章。怎么办?你要做的不是自暴自弃,而是百倍千倍地勤奋,激发内心的动机,提升学习的自我效能感,反过来促进英语学习。季羡林精通12国语言,在回忆学俄语的经历时他讲述了这样的经历:“教师只教我念了念字母,教了点名词变化和动词变化,立即让我们读果戈理的《鼻子》,天天拼命查字典,苦不堪言。然而学生的主动性完全调动起来了。一个学期,就念完了《鼻子》和一本教科书。”不是勤奋,季羡林能做到?一开始自然是苦,一旦有了成绩便是甜了。
……
一个能把英语学到家的人,必定是坚韧、专注、勤奋的,也必然能更加自信、进取、惜时、认真地投入到其他学习任务当中去……英语学习赋予你成长必备的优秀品质,英语学习使这些优秀品质得到了无限的锤炼,持之以恒,不仅英语学好了,一旦这些优秀品质成为你成长的元素,你又如何会不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