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困生问题是深化中职数学教学改革的一大课题,关切好该群学生体是践行“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中职生心理状态展开论述,其中论述了学生焦躁、不自信等心理问题。进而针对存在的问题,主要阐述了教师心理暗示对于学生的积极影响面,尤其是基于心理暗示,强化了学困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进而引导了学生正确的学习状态。
【关键词】中职数学教师;学困生;心理暗示;影响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中职数学教学处于改革的重要阶段,关于构建和谐积极的教学形态,是深化中职数学教学的关键。而学困生一直是课改进程中的一大“心病”,学困生在数学学习中表现出的不自信、消极的学习状态,对于其自身学习的开展具有较大的影响,并影响周围其他同学的有效学习。据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基于学困生的心理特点,巧妙地运用心理指示,以正确的引导、鼓励学生朝着积极奋进的方向前进。
1 中职学困生的心理现状
学困生是素质教育模式下,比价常见的问题。该群学生的智能正常,但学习效率低、无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于是,学生的学习状态低迷,出现厌学、不自信、焦躁等的心理问题,对于数学课堂出现较强烈的抵触心理。
1.1 学习状态低迷,缺乏学习的自信心
学习是自我调节、自我行为培养、自我价值实现的情感表现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信心是凝聚这些元素的关键。学困生在英语学习中,基于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消极对待,以至于逐渐地对学习失去了信心,无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在低迷的学习状态下,学生被动的应付课堂教学和课后作业,长期积累的消极心理,加剧了学困生学习的“疲惫”感和厌倦感。
1.2 学习习惯不好,缺乏学习自控力
学困生的学习十分的被动,这主要表现于学习习惯不好,学生受外界事物和环境的影响较大。于是,学困生的学习很大程度上基于教师的“压榨”,处于一种“迫使”的学习状态。进而学习没有足够的热情,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应付式的学习模式加剧了学生学习上的“不安”情绪,以至于学生管不住自己,学习意愿与行为发生矛盾。
1.3 学习情绪波动大,呈现出明显的焦躁情绪
学困生的学习基础差,知识掌握不充分,遇到问题消極应对。据此,在缺乏学习信心的状态下,学困生的学习情绪波动大,对于课堂作业、考试呈现出焦躁的情绪。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学困生对于学习忧心忡忡,在恐惧考试的心理压力下,学生的焦躁情绪极易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2 中职数学教师心理暗示对学困生的影响
心理暗示是是教学中的一门艺术,是强化师生交流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在对于学困生上,恰当的心理暗示可以带给学生无穷的正能量,以强化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教师的心理暗示是多元化的,不同视角下的暗示所带来的正能量是相对的。所以,教师要审视学生的实际情况,立足于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教学需求,从源头上给予学生正面的心理暗示,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学习习惯。
2.1 心理暗示调动学困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
数学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互动教学的过程,并且互动是实时的、延时的,是发生良好教学关系的重要因素。教师在教学中,学困生表现出低迷、“不安”的学习状态时,教师的心理暗示,诸如“我班的某某同学,在埋头沉思,是在思考老师刚才的问题吧?很好”,这样,就可以很好地调整该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师的暗示下,学困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来,进而活跃教学气氛。
2.2 心理暗示强化了师生的信息交流,便于师生关系的有效处理
学困生在学习中的不自觉性或焦躁性,对于数学课堂的教学活动都有较大的影响,教师如何处理并积极引导学生学习是关键,而不是体罚的方式对于学困生进行课堂学习纪律的维持。诸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发现学困生走神、在课堂下面说话,这时,为不影响教学秩序,教师可以说道:“下面在讨论的那几个学生,你们一起来回答下刚才的问题”,这种暗示不仅没有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而且可以巧妙的引导学生回到课堂上来。
2.3 心理暗示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增加了学困生学习的兴趣
学困生消极的学习状态对于周围的学生有较大影响。教师基于整体教学质量的考虑,要强化学困生的学习信心,以调动学习的自觉性。教师在考试或作业评讲中,要基于学生的表现,给予适当的鼓励。诸如,学生在考试中成绩有所进步,教师就及时的给予鼓励和肯定,让学生心理产生一种被重视的感觉,进而增加了学习的兴趣。
3 结语
学困生是教学活动中,需要教师特别关注和管理的群体。学困生不自信、焦躁的心理特点,不仅影响了自我学习,而且影响了其他学生的学习环境。据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给予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以形成良好的自控力。
【参考文献】
[1] 邓福赖.教师的期望是转化学困生的良药[J].中学数学参考,2012(24)
[2] 丁红娟.与学困生成为知己[J].现代教学,2011(06)
[3] 刘学华.大学生中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J].赤峰学院学报,2005(01)
(作者单位:重庆市渝北职业教育中心)
【关键词】中职数学教师;学困生;心理暗示;影响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中职数学教学处于改革的重要阶段,关于构建和谐积极的教学形态,是深化中职数学教学的关键。而学困生一直是课改进程中的一大“心病”,学困生在数学学习中表现出的不自信、消极的学习状态,对于其自身学习的开展具有较大的影响,并影响周围其他同学的有效学习。据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基于学困生的心理特点,巧妙地运用心理指示,以正确的引导、鼓励学生朝着积极奋进的方向前进。
1 中职学困生的心理现状
学困生是素质教育模式下,比价常见的问题。该群学生的智能正常,但学习效率低、无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于是,学生的学习状态低迷,出现厌学、不自信、焦躁等的心理问题,对于数学课堂出现较强烈的抵触心理。
1.1 学习状态低迷,缺乏学习的自信心
学习是自我调节、自我行为培养、自我价值实现的情感表现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信心是凝聚这些元素的关键。学困生在英语学习中,基于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消极对待,以至于逐渐地对学习失去了信心,无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在低迷的学习状态下,学生被动的应付课堂教学和课后作业,长期积累的消极心理,加剧了学困生学习的“疲惫”感和厌倦感。
1.2 学习习惯不好,缺乏学习自控力
学困生的学习十分的被动,这主要表现于学习习惯不好,学生受外界事物和环境的影响较大。于是,学困生的学习很大程度上基于教师的“压榨”,处于一种“迫使”的学习状态。进而学习没有足够的热情,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应付式的学习模式加剧了学生学习上的“不安”情绪,以至于学生管不住自己,学习意愿与行为发生矛盾。
1.3 学习情绪波动大,呈现出明显的焦躁情绪
学困生的学习基础差,知识掌握不充分,遇到问题消極应对。据此,在缺乏学习信心的状态下,学困生的学习情绪波动大,对于课堂作业、考试呈现出焦躁的情绪。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学困生对于学习忧心忡忡,在恐惧考试的心理压力下,学生的焦躁情绪极易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2 中职数学教师心理暗示对学困生的影响
心理暗示是是教学中的一门艺术,是强化师生交流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在对于学困生上,恰当的心理暗示可以带给学生无穷的正能量,以强化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教师的心理暗示是多元化的,不同视角下的暗示所带来的正能量是相对的。所以,教师要审视学生的实际情况,立足于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教学需求,从源头上给予学生正面的心理暗示,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学习习惯。
2.1 心理暗示调动学困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
数学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互动教学的过程,并且互动是实时的、延时的,是发生良好教学关系的重要因素。教师在教学中,学困生表现出低迷、“不安”的学习状态时,教师的心理暗示,诸如“我班的某某同学,在埋头沉思,是在思考老师刚才的问题吧?很好”,这样,就可以很好地调整该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师的暗示下,学困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来,进而活跃教学气氛。
2.2 心理暗示强化了师生的信息交流,便于师生关系的有效处理
学困生在学习中的不自觉性或焦躁性,对于数学课堂的教学活动都有较大的影响,教师如何处理并积极引导学生学习是关键,而不是体罚的方式对于学困生进行课堂学习纪律的维持。诸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发现学困生走神、在课堂下面说话,这时,为不影响教学秩序,教师可以说道:“下面在讨论的那几个学生,你们一起来回答下刚才的问题”,这种暗示不仅没有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而且可以巧妙的引导学生回到课堂上来。
2.3 心理暗示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增加了学困生学习的兴趣
学困生消极的学习状态对于周围的学生有较大影响。教师基于整体教学质量的考虑,要强化学困生的学习信心,以调动学习的自觉性。教师在考试或作业评讲中,要基于学生的表现,给予适当的鼓励。诸如,学生在考试中成绩有所进步,教师就及时的给予鼓励和肯定,让学生心理产生一种被重视的感觉,进而增加了学习的兴趣。
3 结语
学困生是教学活动中,需要教师特别关注和管理的群体。学困生不自信、焦躁的心理特点,不仅影响了自我学习,而且影响了其他学生的学习环境。据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给予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以形成良好的自控力。
【参考文献】
[1] 邓福赖.教师的期望是转化学困生的良药[J].中学数学参考,2012(24)
[2] 丁红娟.与学困生成为知己[J].现代教学,2011(06)
[3] 刘学华.大学生中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J].赤峰学院学报,2005(01)
(作者单位:重庆市渝北职业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