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秋去内蒙古赤峰旅游,本来是想去寻访辽国故地,观赏夕阳塔影,到了赤峰以后,朋友介绍说克什克腾旗北部山区有个阿斯哈图石林景区,以奇特的地质地貌著称,已被列为世界地质公园,很值得一看。以前曾去过云南路南石林和浙江千岛湖石林,那里山石如刀箭般直指苍穹的壮观画面让我至今还记忆犹新,地处北中国的阿斯哈图会有哪些奇特之处呢?于是我们改变行程,带着寻幽探胜的好奇,朝阿斯哈图奔去。
感受阿斯哈图
从赤峰市沿G303国道西行到克什克腾旗的热水塘镇右转,就是通往阿斯哈图石林的专用旅游公路——热阿线。热阿线一路向北行驶约70多公里抵达阿斯哈图石林风景区的南门,沿途经过大兴安岭的最高峰——黄岗梁林区,以及丘陵式草原和沙地。仲秋时节,大地已被金黄色渲染,成群的牛羊散漫在山间草地上,一片宁和景象。
阿斯哈图石林分布在黄岗峰北约40公里、海拔1700米左右的北大山上,东西宽3公里,南北长5.5公里,分布面积约15平方公里。群山呈现出典型的丘陵地貌特征,四周险峻,而山顶平缓起伏,石林沿山脊延伸,显得格外突出。
景区的南大门是一个巨大的白色概念性建筑,气势恢弘。进入大门以后到中心地带的一处高岗上,新修的柏油路蜿蜒通向各个景区。“阿斯哈图”蒙古语意思是“险峻的岩石”,远看像耸立在大兴安岭山颠之上的万里长城,雄伟而壮观,近看似一座座城堡,诉说着历史的变迁。随着角度的变化,每一石柱、石林又显现出千变万化的传神造型。一排排,一座座,千姿百态,气势磅礴,其水平节理犹如堆叠起来的“天书”,记载着石林的沧桑。难以想象,在这空旷的草原上,在高高的大兴安岭之巅,会有这样一个庞大的石林家族,这些和侏罗纪的恐龙们曾经愉快地朝夕相处的石头们,花了1.8亿年才初成胚胎,之后经历800万年的哺育,其间又在260万年前被冰川打散,经历了这些年时光之后的阿斯哈图石林,猛然间撞进了我们的视线。
阿斯哈图石林并非成片簇拥着,而是在每一条山脊上或排成一列,或者点状分布,突兀高耸,极具形态,使人感到震撼。阿斯哈图石林共有四个核心景区,景区的显要处都有中英文的说明牌,详细介绍石林的成因和发育特征,使不熟悉地质科学的普通游客也都能够了解石林的奥秘,犹如走进了一个形象生动的科普课堂和天然博物馆。
阿斯哈图石林的形成和发育
虽然和其他地区的著名石林景观都称为“石林”,可其形成的原因却不同。云南的石林是石灰岩在热带气候条件下,经水流的溶蚀作用形成的。而阿斯哈图一带发育的石林,是由冰盖冰川的创蚀、掘蚀和冰川融化时形成的大量冰川融水的冲蚀作用下产生的,形成和发育过程主要分为冰川作用、寒冻风化作用、风蚀作用和夷平作用4个阶段,石林通体为坚硬的花岗岩石,这是世界所罕见的。由于近水平裂隙的特别发育,在石林侧面有保存较多的冰水冲刷形成的悬沟槽,远看恰似千层饼。石林顶部有冰臼分布,这是花岗岩地貌的新类型,在国内外也是少有发现。
由于第四纪冰川长期的精雕细刻,造就了阿斯哈图石林这一方神秘独特的自然风貌,这里山峰相连,各具特色,发育类型很多,形状千姿百态。由片状花岗岩堆积而成,层次分明,石林中有石人、石柱、石丛、石墙、石城等大小奇石千余座,人们根据它们的体貌特点,分别起了擎天柱、三结义、大鹏落草原、罗汉阵、比萨斜塔、城市风光、秀女望月等名字,惟妙惟肖。石林形态多变,很少有雷同形状,而且浑厚粗犷,在荒野中突兀而立,十分醒目。一处石景,从不同的方位光照下观赏,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这些奇妙的地理结构到底是怎样形成和发育的呢?我们对照景区的提示说明,仔细揣摩其中的原理,每一处巨大的石塔和石阵都似乎有了灵性,与我们对语。于是,我们就沿着石林演化的足迹进行了一次地质之旅。
地球表面上的岩石分为三大类,分别是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所有岩石只要暴露就会遭受风化、剥蚀和侵蚀,逐渐分解成碎砾和沙泥,并在风和水的带动下再沉积,历经千万年之后,固结成新的岩石,成为“沉积岩”。岩浆在地下形成的岩石为岩浆岩,喷出地表的为火成岩,还有一类为变质岩。花岗岩是岩浆岩的一种,是地底下的岩浆缓慢冷凝结晶而成的岩石,阿斯哈图的岩石就属于这一类。
花岗岩不是在地底由岩浆冷凝而成的吗?为什么会跑到地面上来呢?这是因为充满活力的地壳运动造成的。克什克腾的花岗岩在1亿年前形成以后,整个区域受到抬升,原来覆盖在花岗岩上的土地和岩石受到剥蚀,化成碎块被风雨带到远处,于是花岗岩就慢慢地露在地表了。
花岗岩通俗来说就是具有花斑颗粒的岩石,这是因为岩浆在冷凝的过程中,岩浆里相同的物质会聚合并结合在一起,这个过程称为结晶。仔细观察会发现岩石里3种颜色的矿物特别多,这3种就是花岗岩最常见的矿物,有一种是半透明或呈灰色的,它是我们熟悉的石英,十分坚硬:有一种是白色的或呈粉红色的,略呈长方形,形成长石,还有一类是黑色的,就是黑云母或角闪石。
大面积完好的花岗岩暴露在地表,因热胀冷缩,或受到挤压产生垂直的裂隙,在寒冷的环境中,水分钻入岩石的裂隙,在结冰的过程中体积膨胀,产生巨大的力量将岩石劈开,四季转换,周而复始,岩石一次次经历冰雪的破坏,最终被分割成一座座石塔。岩石之间的裂隙继续扩张,最后演变成平坦宽阔的空间。
花岗岩在地底冷凝固结成岩石的时候,是一个巨大完整的个体,因地壳抬升,上覆的岩层在风化侵蚀过程中被移除,大大减少了岩体所受的压力,于是岩石得以舒张。期间,花岗岩可能受到地球的强大力量,受到不同方向的挤压,又产生了几组不同垂直的裂隙,风雨的侵蚀使裂隙扩大,于是整个花岗岩体就被分割成一块块的。
克什克腾的冰川是一种懂得雕刻艺术、有灵性的冰川。在冰河时代,这里的花岗岩被冰川广泛覆盖,冰川由高处缓缓往低处移动,过程中往往会带动途中的岩石,就像一个巨大的研磨机和搬运机,将周边的岩层刻成坑,磨成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貌形态。
阿斯哈图石林的具象陈列
阿斯哈图石林目前的四大景区,分别是九仙女景区、拴马桩景区、飞来石景区和五鼠拜月景区。九仙女景区是最大的一个区,它集石林秀、美、灵、形于一身,是石林中的代表景区,主要石景有月亮城堡、将军床、擎天双柱、罗汉阵、九仙女、平衡石等。拴马桩景区的主要特点是伟岸和挺拔,它主要由原始次生白桦林、高山草甸草原植物体系和花岗岩残留岩柱组成,有书山、双足宝鼎、三结义、拴马桩等。飞来石景区突出了石林的轻灵、俊秀之美,有卧虎石、飞来石等。鲲鹏落草原景区突出了石林的高大厚重之美,有姊妹峰、鲲鹏落草原、北天门等。五鼠拜月景区突出了石林形象美及动植物景观与石林景观的结合美。主要石景有螳螂石、南天门、城市风光、五鼠拜月等。
阿斯哈图石林有各具形态的巨石上千座,实在难以尽述,黄昏时刻,面对从遥远的地质年代走来的巨石队列,时空流转,恍若隔世。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石林,计划着冬季再访阿斯哈图,也许能找到冰河时代的感觉吧。
感受阿斯哈图
从赤峰市沿G303国道西行到克什克腾旗的热水塘镇右转,就是通往阿斯哈图石林的专用旅游公路——热阿线。热阿线一路向北行驶约70多公里抵达阿斯哈图石林风景区的南门,沿途经过大兴安岭的最高峰——黄岗梁林区,以及丘陵式草原和沙地。仲秋时节,大地已被金黄色渲染,成群的牛羊散漫在山间草地上,一片宁和景象。
阿斯哈图石林分布在黄岗峰北约40公里、海拔1700米左右的北大山上,东西宽3公里,南北长5.5公里,分布面积约15平方公里。群山呈现出典型的丘陵地貌特征,四周险峻,而山顶平缓起伏,石林沿山脊延伸,显得格外突出。
景区的南大门是一个巨大的白色概念性建筑,气势恢弘。进入大门以后到中心地带的一处高岗上,新修的柏油路蜿蜒通向各个景区。“阿斯哈图”蒙古语意思是“险峻的岩石”,远看像耸立在大兴安岭山颠之上的万里长城,雄伟而壮观,近看似一座座城堡,诉说着历史的变迁。随着角度的变化,每一石柱、石林又显现出千变万化的传神造型。一排排,一座座,千姿百态,气势磅礴,其水平节理犹如堆叠起来的“天书”,记载着石林的沧桑。难以想象,在这空旷的草原上,在高高的大兴安岭之巅,会有这样一个庞大的石林家族,这些和侏罗纪的恐龙们曾经愉快地朝夕相处的石头们,花了1.8亿年才初成胚胎,之后经历800万年的哺育,其间又在260万年前被冰川打散,经历了这些年时光之后的阿斯哈图石林,猛然间撞进了我们的视线。
阿斯哈图石林并非成片簇拥着,而是在每一条山脊上或排成一列,或者点状分布,突兀高耸,极具形态,使人感到震撼。阿斯哈图石林共有四个核心景区,景区的显要处都有中英文的说明牌,详细介绍石林的成因和发育特征,使不熟悉地质科学的普通游客也都能够了解石林的奥秘,犹如走进了一个形象生动的科普课堂和天然博物馆。
阿斯哈图石林的形成和发育
虽然和其他地区的著名石林景观都称为“石林”,可其形成的原因却不同。云南的石林是石灰岩在热带气候条件下,经水流的溶蚀作用形成的。而阿斯哈图一带发育的石林,是由冰盖冰川的创蚀、掘蚀和冰川融化时形成的大量冰川融水的冲蚀作用下产生的,形成和发育过程主要分为冰川作用、寒冻风化作用、风蚀作用和夷平作用4个阶段,石林通体为坚硬的花岗岩石,这是世界所罕见的。由于近水平裂隙的特别发育,在石林侧面有保存较多的冰水冲刷形成的悬沟槽,远看恰似千层饼。石林顶部有冰臼分布,这是花岗岩地貌的新类型,在国内外也是少有发现。
由于第四纪冰川长期的精雕细刻,造就了阿斯哈图石林这一方神秘独特的自然风貌,这里山峰相连,各具特色,发育类型很多,形状千姿百态。由片状花岗岩堆积而成,层次分明,石林中有石人、石柱、石丛、石墙、石城等大小奇石千余座,人们根据它们的体貌特点,分别起了擎天柱、三结义、大鹏落草原、罗汉阵、比萨斜塔、城市风光、秀女望月等名字,惟妙惟肖。石林形态多变,很少有雷同形状,而且浑厚粗犷,在荒野中突兀而立,十分醒目。一处石景,从不同的方位光照下观赏,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这些奇妙的地理结构到底是怎样形成和发育的呢?我们对照景区的提示说明,仔细揣摩其中的原理,每一处巨大的石塔和石阵都似乎有了灵性,与我们对语。于是,我们就沿着石林演化的足迹进行了一次地质之旅。
地球表面上的岩石分为三大类,分别是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所有岩石只要暴露就会遭受风化、剥蚀和侵蚀,逐渐分解成碎砾和沙泥,并在风和水的带动下再沉积,历经千万年之后,固结成新的岩石,成为“沉积岩”。岩浆在地下形成的岩石为岩浆岩,喷出地表的为火成岩,还有一类为变质岩。花岗岩是岩浆岩的一种,是地底下的岩浆缓慢冷凝结晶而成的岩石,阿斯哈图的岩石就属于这一类。
花岗岩不是在地底由岩浆冷凝而成的吗?为什么会跑到地面上来呢?这是因为充满活力的地壳运动造成的。克什克腾的花岗岩在1亿年前形成以后,整个区域受到抬升,原来覆盖在花岗岩上的土地和岩石受到剥蚀,化成碎块被风雨带到远处,于是花岗岩就慢慢地露在地表了。
花岗岩通俗来说就是具有花斑颗粒的岩石,这是因为岩浆在冷凝的过程中,岩浆里相同的物质会聚合并结合在一起,这个过程称为结晶。仔细观察会发现岩石里3种颜色的矿物特别多,这3种就是花岗岩最常见的矿物,有一种是半透明或呈灰色的,它是我们熟悉的石英,十分坚硬:有一种是白色的或呈粉红色的,略呈长方形,形成长石,还有一类是黑色的,就是黑云母或角闪石。
大面积完好的花岗岩暴露在地表,因热胀冷缩,或受到挤压产生垂直的裂隙,在寒冷的环境中,水分钻入岩石的裂隙,在结冰的过程中体积膨胀,产生巨大的力量将岩石劈开,四季转换,周而复始,岩石一次次经历冰雪的破坏,最终被分割成一座座石塔。岩石之间的裂隙继续扩张,最后演变成平坦宽阔的空间。
花岗岩在地底冷凝固结成岩石的时候,是一个巨大完整的个体,因地壳抬升,上覆的岩层在风化侵蚀过程中被移除,大大减少了岩体所受的压力,于是岩石得以舒张。期间,花岗岩可能受到地球的强大力量,受到不同方向的挤压,又产生了几组不同垂直的裂隙,风雨的侵蚀使裂隙扩大,于是整个花岗岩体就被分割成一块块的。
克什克腾的冰川是一种懂得雕刻艺术、有灵性的冰川。在冰河时代,这里的花岗岩被冰川广泛覆盖,冰川由高处缓缓往低处移动,过程中往往会带动途中的岩石,就像一个巨大的研磨机和搬运机,将周边的岩层刻成坑,磨成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貌形态。
阿斯哈图石林的具象陈列
阿斯哈图石林目前的四大景区,分别是九仙女景区、拴马桩景区、飞来石景区和五鼠拜月景区。九仙女景区是最大的一个区,它集石林秀、美、灵、形于一身,是石林中的代表景区,主要石景有月亮城堡、将军床、擎天双柱、罗汉阵、九仙女、平衡石等。拴马桩景区的主要特点是伟岸和挺拔,它主要由原始次生白桦林、高山草甸草原植物体系和花岗岩残留岩柱组成,有书山、双足宝鼎、三结义、拴马桩等。飞来石景区突出了石林的轻灵、俊秀之美,有卧虎石、飞来石等。鲲鹏落草原景区突出了石林的高大厚重之美,有姊妹峰、鲲鹏落草原、北天门等。五鼠拜月景区突出了石林形象美及动植物景观与石林景观的结合美。主要石景有螳螂石、南天门、城市风光、五鼠拜月等。
阿斯哈图石林有各具形态的巨石上千座,实在难以尽述,黄昏时刻,面对从遥远的地质年代走来的巨石队列,时空流转,恍若隔世。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石林,计划着冬季再访阿斯哈图,也许能找到冰河时代的感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