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诺环素对糖尿病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

来源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r_Sun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米诺环素对糖尿病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及可能机制。

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C组)、正常+米诺环素组(C+M组)、糖尿病组(DM组)、糖尿病+米诺环素组(DM+M组)。DM组、DM+M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65 mg/kg以建立糖尿病模型,每周测定鼠尾静脉血血糖,选择血糖值≥16.6 mmol/L的大鼠纳入实验,未达标者小剂量追加注射STZ。注射2周后DM+M组、C+M组腹腔注射米诺环素40 mg/kg。分别于注射STZ前1 d(T0)及注射后1周(T1)、2周(T2)、4周(T3)、8周(T4)测定大鼠甩尾潜伏期(TFL)、热缩足潜伏期(TWL)、机械痛阈(MWT),8周后取脊髓组织用酶标仪测定脊髓组织匀浆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浓度,并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脊髓后角细胞凋亡情况。

结果

(1)DM组、DM+M组大鼠自T2时间点后TFL、TWL、MWT浓度均明显低于C组、C+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M+D组TFL、TWL、MWT T2时间点后开始升高,T4时间点达到最高,与DM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DM+D组SOD浓度明显低于C组,MDA浓度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米诺环素治疗的DM+M组大鼠与DM组相比SOD浓度升高、MDA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 DM+M组大鼠脊髓背角阳性细胞数目较DM组明显减少。

结论

米诺环素能缓解糖尿病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脊髓炎症反应、抗氧化、降低脊髓神经细胞凋亡和小胶质细胞活化等有关。

其他文献
针对生物材料FANS 233D, 采用显微红外光谱仪测定了材料在2.5~15 μm波段的反射光谱, 结合Kramers-Kronig(K-K)关系计算了生物材料8~14 μm波段的复折射率。利用团簇-团簇模型模拟了不同分形维数的生物凝聚粒子的空间结构, 通过离散偶极子近似法计算了具有分形特征的生物凝聚粒子在远红外波段的消光参量, 并求出不同条件下生物凝聚粒子的质量消光系数。结果表明: 在远红外波段内,相同原始微粒数生物凝聚粒子的分形维数越大, 其消光性能越好, 当生物凝聚粒子的原始微粒数为50, 分形维数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初步探讨新生儿出生后第1天和第3天肠道微生态中菌群分布的特点。 方法选取2016年6月15日至2016年8月3日在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出生的50例单胎、健康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采集新生儿粪便样本,按采集时间分为第1天(记为D1)组和第3天(D3)组,每组各50个。使用Illumina Nex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样本中所有细菌的16S rRNA基因的V4+V5区进行DNA测序,获得肠道菌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