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是生活的容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每一种状态,都需要调整家的形状去更完美地贴合生活的需要。随着女儿的降生和成长,DARA家居品牌创始^蒋明将自己的家彻底重新装修,从充满活力的大都市风格到充满异域情调的丰富混搭风格,都被他驾驭得舒适熨帖,养眼宜居。直到现在,他和太太张隽从未停止过对家的装饰和改变,用蒋朋的话说,“改变是为了更接近想要的生活方式。”
混搭,让家随我所欲
蒋朋和太太在女儿降生前,用了将近3个月的时间为这个小生命的降临重新装修了自己的家。“家里几乎变了,改动特别大。我们都认为,家应该随著生活状态的变化及时更新,永远要贴合最真实的生活需求。”为了让自己的设计毫无偏差地落实在施工中,蒋朋亲力亲为,力求每一处细节都近乎完美。历时3个多月的辛苦没有白费,改造后的蒋朋家不仅让所有人都眼前一亮,还入围TANDREW MARTIN设计大奖的2011年度作品集。
蒋朋的客厅沿中间线分为两个会客区,大门斜侧的玻璃墙旁摆着绿色绒面沙发,搭配经典欧式靠背椅和一张钢结构扶手椅,另一侧则是欧式靠背椅搭配Marc Newson设计的经典Orgone座椅。作为一个设计师,蒋朋喜欢收集大师的经典作品,“但是我一定要将所有的东西都搭出自己的风格,家是最贴身的地方,就像你最贴身的衣物,所以一定要舍身,你在家中才会感到完全的舒适和放松。”金色沙发后点缀着从印度淘来的古董木门,右侧墙边摆着来自日本的浮世绘屏风,条案上摆着设计师谢东的瓷器……较之改造前的新中式风格,蒋朋家的新客厅散发着浓浓的异域风情。
“购买家居用品不仅仅是我的工作,现在在世界各地旅行的时候,在走街串巷搜寻灵感的时候,都会忍不住买下很多大件小件的物品。”他喜欢从旧物里寻找灵感,他说旧物重要的不是这些东西的价值,而是时光穿越过后留下的岁月痕迹。蒋朋说,“物质是精神的载体和表现形式,所有的温暖和记忆都是这些琐碎的物品传递出来的。”在他的家里,印度的灯饰和谢东的褶皱系列杯子一起点缀餐厅,日本的古董青瓷和Bosch的专业葡萄酒柜和平共处……”蒋朋说,中国传统文化里的“器物之美”,说的就是无用的美感。“很多东西我买回来它也并不能派上什么用场,但是这些东西带来的美感同样可以改变人的心态。从这个层面上说,这些物件的用处超过了那些仅仅满足衣食住行的桌椅坐榻。”
空间,灵动因地制宜
客厅是整个改造设计里蒋朋最得意的地方。之前的客厅,以书架隔开一个单独的会客区域。虽然也是中西并蓄的混搭风格,但更偏向于DARA之前所走的“新中式”风格。“那时候,我们家感觉是一对老年人住的房子。”蒋朋开玩笑地形容当时的客厅。在这次改造中,蒋朋将客厅完全打通,并在其中一侧做了整面镜子墙,令客厅区域显得明亮宽敞,同时也避免了这个“恋物癖”将物件堆砌得满满的拥堵感。蒋朋用风格区分,将客厅分成了两个会客区,一面是金色条纹欧式沙发,搭配上他从印度淘回来的古门板作为背景,与旁边的竹子共同营造出一份随性的优雅,适合跟朋友促膝深谈;而对面的镜子墙前则放置了一套拼接布的绒面沙发,使得这块区域变得现代而富有活力,用来满足日常的交际会客需要。
曾经的露台是蒋朋一家的餐厅’这次改造,蒋朋挪走了餐桌,用一排白色百叶门把这里隔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休闲区,这是蒋朋日常跟女儿相处的私密角落。露台落地窗前摆着一架印度风情的木秋千,秋千周围摆满了各种东南亚风情的阔叶绿植。蒋朋告诉我们:“刚看到这架秋千的时候,我脑子里都是我女儿坐在秋千上,我捧着故事书给她讲童话的画面……”餐厅于蒋朋而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域,“我俩经常在家开派对,朋友特别多。”所以,餐厅区域必须足够大,功能性强。改造之后,蒋朋把餐厅区域集中在大门右手边,餐桌后是一片长方形现代风格岛台,大理石面板,线条简洁,上面通常会按照派对主题更换装饰,再过来又是一张圆桌搭配欧式餐椅,旁边放一个看似是古董箱的餐柜,与旁边墙上的朋友从香港带回来送他的书法屏风挂壁装饰相映成趣。“我们全家人都喜欢热闹,我女儿虽然才3岁,但已习惯了家里来很多客人,所以一层最工整的最好的区域留给了餐厅,也是我们派对的主场地。”
从小巧的旋转楼梯走上二楼,首先让人注意到的就是斜斜的屋顶。由于女儿的降临,蒋朋和妻子将原来挑空的位置改造成了女儿的游戏区。“我女儿特别喜欢她的这个专属小客厅,她每天都会在这里玩上好几个小时。在女儿降临之前,我们真的完全没想过要个孩子这件事。但是她的来临,不仅仅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更是几乎将家庭日常生活的重心都转移了。”设计和改造,在蒋朋的眼里,永远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收藏,记录岁月点滴
蒋朋的家被他塞得满满当当的,很多摆件看上去就是有故事的东西。他说自己喜欢收集富有岁月感的物件,并不一定非要是昂贵的古董,重要的是物件里的岁月和感情。他的家充满着各种自己和朋友的感情和回忆:女儿的精致木马是朋友特意从意大利买回来的;沙发旁边桌几上的佛像装饰是泰国旅行的记忆;放在柜子里的一个环保收纳袋是芬兰大使夫人送的礼物;随意放在桌上的一片铜叶子是从日本带回来的茶勺;书房门口张隽的画像是艺术家张涛的作品;楼梯口的龙头石雕是张涛在一座山上的古庙拆迁时,特地开车上山。费了很多工夫给他运来的,原本是屋檐上的雕塑……
对蒋朋来说,收藏的意义更多的是存留一段记忆。他说,“我做过测试,我这个^心理年龄20岁,但女儿出生后,我看着她每天成长,更懂得了时光的意义。总有一天我们都会老去,而生活甚至生命的全部意义,就在于你每天都用心地去经营,最后留下各种美好的回忆和纪念,这些都会让你在回头看的时候,觉得特别温暖和美好。”家中费力从国外海运回来的门板也好,旅行时带回来的一把汤匙也好,这些大大小小的物品细软,构筑出家的温暖和生活的意义。用蒋朋的话说,“家不仅是放松的港湾,更是随着生活不停地成长和更迭的有生命的空间。所有生活的美好意义,都体现在你对家的关注和改造里。”
混搭,让家随我所欲
蒋朋和太太在女儿降生前,用了将近3个月的时间为这个小生命的降临重新装修了自己的家。“家里几乎变了,改动特别大。我们都认为,家应该随著生活状态的变化及时更新,永远要贴合最真实的生活需求。”为了让自己的设计毫无偏差地落实在施工中,蒋朋亲力亲为,力求每一处细节都近乎完美。历时3个多月的辛苦没有白费,改造后的蒋朋家不仅让所有人都眼前一亮,还入围TANDREW MARTIN设计大奖的2011年度作品集。
蒋朋的客厅沿中间线分为两个会客区,大门斜侧的玻璃墙旁摆着绿色绒面沙发,搭配经典欧式靠背椅和一张钢结构扶手椅,另一侧则是欧式靠背椅搭配Marc Newson设计的经典Orgone座椅。作为一个设计师,蒋朋喜欢收集大师的经典作品,“但是我一定要将所有的东西都搭出自己的风格,家是最贴身的地方,就像你最贴身的衣物,所以一定要舍身,你在家中才会感到完全的舒适和放松。”金色沙发后点缀着从印度淘来的古董木门,右侧墙边摆着来自日本的浮世绘屏风,条案上摆着设计师谢东的瓷器……较之改造前的新中式风格,蒋朋家的新客厅散发着浓浓的异域风情。
“购买家居用品不仅仅是我的工作,现在在世界各地旅行的时候,在走街串巷搜寻灵感的时候,都会忍不住买下很多大件小件的物品。”他喜欢从旧物里寻找灵感,他说旧物重要的不是这些东西的价值,而是时光穿越过后留下的岁月痕迹。蒋朋说,“物质是精神的载体和表现形式,所有的温暖和记忆都是这些琐碎的物品传递出来的。”在他的家里,印度的灯饰和谢东的褶皱系列杯子一起点缀餐厅,日本的古董青瓷和Bosch的专业葡萄酒柜和平共处……”蒋朋说,中国传统文化里的“器物之美”,说的就是无用的美感。“很多东西我买回来它也并不能派上什么用场,但是这些东西带来的美感同样可以改变人的心态。从这个层面上说,这些物件的用处超过了那些仅仅满足衣食住行的桌椅坐榻。”
空间,灵动因地制宜
客厅是整个改造设计里蒋朋最得意的地方。之前的客厅,以书架隔开一个单独的会客区域。虽然也是中西并蓄的混搭风格,但更偏向于DARA之前所走的“新中式”风格。“那时候,我们家感觉是一对老年人住的房子。”蒋朋开玩笑地形容当时的客厅。在这次改造中,蒋朋将客厅完全打通,并在其中一侧做了整面镜子墙,令客厅区域显得明亮宽敞,同时也避免了这个“恋物癖”将物件堆砌得满满的拥堵感。蒋朋用风格区分,将客厅分成了两个会客区,一面是金色条纹欧式沙发,搭配上他从印度淘回来的古门板作为背景,与旁边的竹子共同营造出一份随性的优雅,适合跟朋友促膝深谈;而对面的镜子墙前则放置了一套拼接布的绒面沙发,使得这块区域变得现代而富有活力,用来满足日常的交际会客需要。
曾经的露台是蒋朋一家的餐厅’这次改造,蒋朋挪走了餐桌,用一排白色百叶门把这里隔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休闲区,这是蒋朋日常跟女儿相处的私密角落。露台落地窗前摆着一架印度风情的木秋千,秋千周围摆满了各种东南亚风情的阔叶绿植。蒋朋告诉我们:“刚看到这架秋千的时候,我脑子里都是我女儿坐在秋千上,我捧着故事书给她讲童话的画面……”餐厅于蒋朋而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域,“我俩经常在家开派对,朋友特别多。”所以,餐厅区域必须足够大,功能性强。改造之后,蒋朋把餐厅区域集中在大门右手边,餐桌后是一片长方形现代风格岛台,大理石面板,线条简洁,上面通常会按照派对主题更换装饰,再过来又是一张圆桌搭配欧式餐椅,旁边放一个看似是古董箱的餐柜,与旁边墙上的朋友从香港带回来送他的书法屏风挂壁装饰相映成趣。“我们全家人都喜欢热闹,我女儿虽然才3岁,但已习惯了家里来很多客人,所以一层最工整的最好的区域留给了餐厅,也是我们派对的主场地。”
从小巧的旋转楼梯走上二楼,首先让人注意到的就是斜斜的屋顶。由于女儿的降临,蒋朋和妻子将原来挑空的位置改造成了女儿的游戏区。“我女儿特别喜欢她的这个专属小客厅,她每天都会在这里玩上好几个小时。在女儿降临之前,我们真的完全没想过要个孩子这件事。但是她的来临,不仅仅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更是几乎将家庭日常生活的重心都转移了。”设计和改造,在蒋朋的眼里,永远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收藏,记录岁月点滴
蒋朋的家被他塞得满满当当的,很多摆件看上去就是有故事的东西。他说自己喜欢收集富有岁月感的物件,并不一定非要是昂贵的古董,重要的是物件里的岁月和感情。他的家充满着各种自己和朋友的感情和回忆:女儿的精致木马是朋友特意从意大利买回来的;沙发旁边桌几上的佛像装饰是泰国旅行的记忆;放在柜子里的一个环保收纳袋是芬兰大使夫人送的礼物;随意放在桌上的一片铜叶子是从日本带回来的茶勺;书房门口张隽的画像是艺术家张涛的作品;楼梯口的龙头石雕是张涛在一座山上的古庙拆迁时,特地开车上山。费了很多工夫给他运来的,原本是屋檐上的雕塑……
对蒋朋来说,收藏的意义更多的是存留一段记忆。他说,“我做过测试,我这个^心理年龄20岁,但女儿出生后,我看着她每天成长,更懂得了时光的意义。总有一天我们都会老去,而生活甚至生命的全部意义,就在于你每天都用心地去经营,最后留下各种美好的回忆和纪念,这些都会让你在回头看的时候,觉得特别温暖和美好。”家中费力从国外海运回来的门板也好,旅行时带回来的一把汤匙也好,这些大大小小的物品细软,构筑出家的温暖和生活的意义。用蒋朋的话说,“家不仅是放松的港湾,更是随着生活不停地成长和更迭的有生命的空间。所有生活的美好意义,都体现在你对家的关注和改造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