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多学科的研究对象,在城市中的各种产业活动和生活活动所形成的空间范围的拓展与交汇,即形成了城市空间。其实体化的表现为由各种建筑物、道路、广场、绿化等围合而成。通常所说的城市空间包括建筑物的内外空间,也包括地面、地上和地下空间。我国正处在城市化的快速推进阶段,城市规模迅速壮大,相应的城市空间的理论相对滞后,同时我国面临的资源、环境与人口之间的压力要远大于西方国家,因此,经过若干年的城市发展的同时,也暴露了相当多的城市问题,如交通拥堵、城市无序蔓延等。而寒地城市因其特有的气候条件同样面临着城市规模迅速发展带来的后遗症,因此,培养学生从学习当中总结出对于寒地的特殊气候,寒地城市空间布局应以何种模式发展,是本文将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二、培养学生从寒地城市空间布局问题分析
培养学生分析寒地城市的空间布局的相关问题,应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1、对城市大规模盲目追求
城市发展对于规模上的盲目追大导致了城市周边的耕地逐渐被侵蚀,这一问题在我国所有的城市发展中几乎都存在,这样不但导致了耕地数量的减少、粮食产量上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同时还将一些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空间压缩的越来越小,直接导致了无数野生物种的灭绝。然而这一问题的严重程度在旱地城市则被放大数倍,寒地的特殊气候致使农作物成熟周期过长,每每造成的耕地数量减少直接导致了粮食的大量减产,而这种减产往往是无法靠其他土地的增产所能弥补的。以哈尔滨为例,城市规模的无限扩大,近几年将呼兰、阿城变成哈尔滨市的一个区,将城市规模外扩的同时,将数平方公里的土地规划为城市建设用地,给耕地数量带来的比较大的压力。
2、空间结构无序带来诸多问题
城市空间结构布局能够充分反映城市形态的典型特征,无序的城市空间结构布局会给一个城市带来灾难性的影响。在我国的城市发展中,尤其大城市的发展已经陷入一个怪圈,即规划方案概念化、形式化,不尊重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和需求而迷信各种概念化的图案,造成城市的空间结构十分不合理,商业区、行政办公区过分趋近于城市中心,而居住用地则在不断的升级改造中逐渐被安置在城市边缘,造成城市居民出行时间与距离加大,增大城市交通压力。而寒地城市由于其特有的寒冷气候,逐渐加大的出行距离和出行时间对城市居民在寒冷的冬季造成了不便,严重影响城市活动的效率及居民的幸福指数,加大了居民的交通成本。
3、轨道交通等便于市民出行基础设施不完善
各个城市或者新区的发展均伴有基础设施不完善的问题,处于对经济效益及其他方面的考虑,城市发展往往更加注重地块的效益问题,而忽视了应该同时建立的基础设施系统。而寒地城市更应该从城市发展定位上纠正过度追求地表建筑的发展思维模式,应集中有限资源有限发展轨道交通及其他公共交通,在寒地,寒冷的冬季是限制人们出行的首要原因,同时寒冷带来的冰雪也是影响交通通行效率的重要原因之一,寒地城市发展如果没有完善的轨道交通系统做保障,那么城市未来的新区的发展将会因为居民巨大的到达难度而受到很大制约。如在哈尔滨,松北所为新区而迅速发展,土地迅速扩张至呼兰利民一带,但是相应的交通设施并没有因为新区的发展而健全,尤其在寒冷的冬季,在江北与江南通行更是不便,恶劣的环境与不完善的公共交通,严重制约了松北新区的发展。
三、培养学生寒地城市空间发展模式
培养学生面对如上寒地城市所面临的发展问题,对应其核心问题,从城市空间发展模式上一一进行解决。
1、多核心组团模式
多核心组团模式是在基础条件较好的区位形成跨越式增长的核心,空间形态是不连续的,从核心圈层式扩展出各种类型的功能区,功能区内工业、居住、商业相互结合协调发展,通过进一步的空间集聚效应,更多的人口和产业活动被吸引来,形成自主功能和辅助功能相互兼容的功能组团。各个功能组团强调各自主导功能的同时注重辅助功能的完善并强调各组团之前的功能兼容,通过公共交通和有机的土地利用形成清晰的组团分区边界,营造组团内部的场所感,创建步行社区,打造邻里关系。高效的公共交通网络系统成为连接各个功能组团的联系纽带。
寒地城市为避免盲目扩张带来的城市发展问题,应当将城市各个功能分区相互穿插,在相对的合理的范围内,各自建立核心区,减少各个功能分区过于集中或者分散造成的交通时间过长的现象,减少因为寒冷季节而消耗的能源,同时也能够便于居民在单核心组团内能够解决日常生活需求,节约相互穿插的交通成本。同时降低城市盲目扩大带来的冬季寒地冰雪路面对于生活区穿插带来的问题,寒地城市应在规划初期制定多核心组团模式发展思想并严格执行。
2、核心发展轴模式
核心发展轴模式是指在发展条件较好的区位形成集中的经济中心,并成点状分布,这种经济中心为该地区的发展核心,并能够包括最高的、最密集的或最特殊化的行为。随着经济的发展,核心逐渐增加,他们之间由于生产要素交换,相互联系形成的交通线路和动力供应线、水源供应线等就形成了发展轴。发展轴也可以是快速路两侧高密度集约化土地利用形成的带状的城市功能主轴或产业发展主轴,抑或基于生态保护的人工廊道或自然廊道。
寒地城市尤其适合多核心组团发展模式的同时,通过核心轴线进行串连,通过核心轴线进行核心间的集中互通,能够极大节约零散运输造成的资源浪费,并且最大化的提高交通效率。
3、公交导向型模式
公交导向型模式通常是沿城市主要交通线向外拓展,形态上是指状一一楔状的。此种模式重点是以经济功能为核心进行开发,居住功能围绕在外围,形成圈层结构,这种以商业区、办公区等经济类用地为核心的模式能够直接提升土地价值,形成更大的吸聚能力,引导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从而在微观上形成围绕轨道交通站点的高密度建设行为,最终形成地下——地上复合型立体开发,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逐渐发展成为典型的紧凑型城市开发模式。公交导向型模式则更多的是强调功能上的复合,居住与商业不进行固定的划分,而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综合提高设施的利用效率,以便于人们的使用,从而营造功能丰富、生活多样的复合型空间。
以大容量的快速交通为轴线布局城市产业区,形成城市产业发展轴线。以城市主干道为发展轴布局居住商业区,形成城市生活型发展轴线是寒地城市解决寒冷冬季城市交通问题的最优选择,增加城市整体运输效率,降低城市碳排放,降低对城市的污染。
结语
中国快速的城市化发展,在各大城市兴起了建设新城的浪潮,高纬度的寒地城市也是如此,但盲目追求城市的扩张而不结合寒地城市所特有的自然條件,必将会带来诸多问题,因此,通过对学生的培养,分析对于寒地城市的发展模式,应最大限度的降低城市建设与居民生活成本,因此,应当采取多核心组团模式同时建立联络轴线,在城市发展上应以公交引导为主,保证城市新建建设用地能够通过公共交通便利到达,避免出现空城现象,浪费建设资源。
作者简介:
金锦花 女,高级园艺师,于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任教。
基金项目:项目来源:黑龙江省教育厅高职高专科学研究项目(课题项目批准号:12525037)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多学科的研究对象,在城市中的各种产业活动和生活活动所形成的空间范围的拓展与交汇,即形成了城市空间。其实体化的表现为由各种建筑物、道路、广场、绿化等围合而成。通常所说的城市空间包括建筑物的内外空间,也包括地面、地上和地下空间。我国正处在城市化的快速推进阶段,城市规模迅速壮大,相应的城市空间的理论相对滞后,同时我国面临的资源、环境与人口之间的压力要远大于西方国家,因此,经过若干年的城市发展的同时,也暴露了相当多的城市问题,如交通拥堵、城市无序蔓延等。而寒地城市因其特有的气候条件同样面临着城市规模迅速发展带来的后遗症,因此,培养学生从学习当中总结出对于寒地的特殊气候,寒地城市空间布局应以何种模式发展,是本文将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二、培养学生从寒地城市空间布局问题分析
培养学生分析寒地城市的空间布局的相关问题,应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1、对城市大规模盲目追求
城市发展对于规模上的盲目追大导致了城市周边的耕地逐渐被侵蚀,这一问题在我国所有的城市发展中几乎都存在,这样不但导致了耕地数量的减少、粮食产量上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同时还将一些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空间压缩的越来越小,直接导致了无数野生物种的灭绝。然而这一问题的严重程度在旱地城市则被放大数倍,寒地的特殊气候致使农作物成熟周期过长,每每造成的耕地数量减少直接导致了粮食的大量减产,而这种减产往往是无法靠其他土地的增产所能弥补的。以哈尔滨为例,城市规模的无限扩大,近几年将呼兰、阿城变成哈尔滨市的一个区,将城市规模外扩的同时,将数平方公里的土地规划为城市建设用地,给耕地数量带来的比较大的压力。
2、空间结构无序带来诸多问题
城市空间结构布局能够充分反映城市形态的典型特征,无序的城市空间结构布局会给一个城市带来灾难性的影响。在我国的城市发展中,尤其大城市的发展已经陷入一个怪圈,即规划方案概念化、形式化,不尊重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和需求而迷信各种概念化的图案,造成城市的空间结构十分不合理,商业区、行政办公区过分趋近于城市中心,而居住用地则在不断的升级改造中逐渐被安置在城市边缘,造成城市居民出行时间与距离加大,增大城市交通压力。而寒地城市由于其特有的寒冷气候,逐渐加大的出行距离和出行时间对城市居民在寒冷的冬季造成了不便,严重影响城市活动的效率及居民的幸福指数,加大了居民的交通成本。
3、轨道交通等便于市民出行基础设施不完善
各个城市或者新区的发展均伴有基础设施不完善的问题,处于对经济效益及其他方面的考虑,城市发展往往更加注重地块的效益问题,而忽视了应该同时建立的基础设施系统。而寒地城市更应该从城市发展定位上纠正过度追求地表建筑的发展思维模式,应集中有限资源有限发展轨道交通及其他公共交通,在寒地,寒冷的冬季是限制人们出行的首要原因,同时寒冷带来的冰雪也是影响交通通行效率的重要原因之一,寒地城市发展如果没有完善的轨道交通系统做保障,那么城市未来的新区的发展将会因为居民巨大的到达难度而受到很大制约。如在哈尔滨,松北所为新区而迅速发展,土地迅速扩张至呼兰利民一带,但是相应的交通设施并没有因为新区的发展而健全,尤其在寒冷的冬季,在江北与江南通行更是不便,恶劣的环境与不完善的公共交通,严重制约了松北新区的发展。
三、培养学生寒地城市空间发展模式
培养学生面对如上寒地城市所面临的发展问题,对应其核心问题,从城市空间发展模式上一一进行解决。
1、多核心组团模式
多核心组团模式是在基础条件较好的区位形成跨越式增长的核心,空间形态是不连续的,从核心圈层式扩展出各种类型的功能区,功能区内工业、居住、商业相互结合协调发展,通过进一步的空间集聚效应,更多的人口和产业活动被吸引来,形成自主功能和辅助功能相互兼容的功能组团。各个功能组团强调各自主导功能的同时注重辅助功能的完善并强调各组团之前的功能兼容,通过公共交通和有机的土地利用形成清晰的组团分区边界,营造组团内部的场所感,创建步行社区,打造邻里关系。高效的公共交通网络系统成为连接各个功能组团的联系纽带。
寒地城市为避免盲目扩张带来的城市发展问题,应当将城市各个功能分区相互穿插,在相对的合理的范围内,各自建立核心区,减少各个功能分区过于集中或者分散造成的交通时间过长的现象,减少因为寒冷季节而消耗的能源,同时也能够便于居民在单核心组团内能够解决日常生活需求,节约相互穿插的交通成本。同时降低城市盲目扩大带来的冬季寒地冰雪路面对于生活区穿插带来的问题,寒地城市应在规划初期制定多核心组团模式发展思想并严格执行。
2、核心发展轴模式
核心发展轴模式是指在发展条件较好的区位形成集中的经济中心,并成点状分布,这种经济中心为该地区的发展核心,并能够包括最高的、最密集的或最特殊化的行为。随着经济的发展,核心逐渐增加,他们之间由于生产要素交换,相互联系形成的交通线路和动力供应线、水源供应线等就形成了发展轴。发展轴也可以是快速路两侧高密度集约化土地利用形成的带状的城市功能主轴或产业发展主轴,抑或基于生态保护的人工廊道或自然廊道。
寒地城市尤其适合多核心组团发展模式的同时,通过核心轴线进行串连,通过核心轴线进行核心间的集中互通,能够极大节约零散运输造成的资源浪费,并且最大化的提高交通效率。
3、公交导向型模式
公交导向型模式通常是沿城市主要交通线向外拓展,形态上是指状一一楔状的。此种模式重点是以经济功能为核心进行开发,居住功能围绕在外围,形成圈层结构,这种以商业区、办公区等经济类用地为核心的模式能够直接提升土地价值,形成更大的吸聚能力,引导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从而在微观上形成围绕轨道交通站点的高密度建设行为,最终形成地下——地上复合型立体开发,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逐渐发展成为典型的紧凑型城市开发模式。公交导向型模式则更多的是强调功能上的复合,居住与商业不进行固定的划分,而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综合提高设施的利用效率,以便于人们的使用,从而营造功能丰富、生活多样的复合型空间。
以大容量的快速交通为轴线布局城市产业区,形成城市产业发展轴线。以城市主干道为发展轴布局居住商业区,形成城市生活型发展轴线是寒地城市解决寒冷冬季城市交通问题的最优选择,增加城市整体运输效率,降低城市碳排放,降低对城市的污染。
结语
中国快速的城市化发展,在各大城市兴起了建设新城的浪潮,高纬度的寒地城市也是如此,但盲目追求城市的扩张而不结合寒地城市所特有的自然條件,必将会带来诸多问题,因此,通过对学生的培养,分析对于寒地城市的发展模式,应最大限度的降低城市建设与居民生活成本,因此,应当采取多核心组团模式同时建立联络轴线,在城市发展上应以公交引导为主,保证城市新建建设用地能够通过公共交通便利到达,避免出现空城现象,浪费建设资源。
作者简介:
金锦花 女,高级园艺师,于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任教。
基金项目:项目来源:黑龙江省教育厅高职高专科学研究项目(课题项目批准号:12525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