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体活动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深入研究大学生文体活动的开展工作,本文通过三方面来探究开展大学生文体活动的工作思路。
关键词:大学生文体工作;校园文体活动;思想教育]
大学生文体工作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和谐的文体活动能给师生创造一个有形而庄重的心理“磁场”,能在无形中统摄全体师生的灵魂,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魅力。对于增强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团队精神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本文对大学生文体工作思路就三方面进行分析。
一、保证活动质量
学生的文体活动不能靠行政命令学生来造势,要靠活动本身的含金量来吸引学生,而不应以行政命令的形式来强迫学生。只要活动能够真正指导学生了解多方位知识,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素质,学生还是愿意参加的。含金量从哪里来?首先,应该从创新中来,活动形式必须创新,有新意才能吸引大学生。活动中引进一些鲜活的时尚元素,真正以当代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去影响和引导青年。其次,活动内容要提升精神内涵,在校园内营造高品位文体活动。体育活动要求强健体魄的同时,还应注重培养团结协作、集体凝聚力、勇敢顽强的精神;文艺活动则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再次,活动目标明确。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以选择学校重大活动日为契机,为学生构筑一个丰富多彩、富有挑战、积极向上的活动空间。唤起学生对文化体育活动的热情与爱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通过活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合理安排有质量的文体活动,方能真正调动起大学生参与其中的积極性。
二、大学生文体活动开展应该把握好三个原则
1.形式内容坚持多样化
高校的文体活动主要是以学生组织为载体来开展的。具有群众性、实效性、非盈利性和灵活性等特点。文体活动的形式应坚持多样化,容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学生。要注重大学生感受美、表现美,创造能力的培养。针对不同群体因材施教,培养多样化、适合社会各种需要的人才。避免一个活动面向同一群体开展大量活动。大学生文体活动,学生是主体,在专业主导的基础上,着重为更广泛的学生提供参与的平台,使他们真正融入文体活动氛围,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2.参加人员推进普及化,凸显了文体活动的广泛参与性
活动紧跟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精心组织大学生开展各类节目编排,让大家领略到了当代大学生的魅力风采和各类特色文化。同时,明确开展文体活动的基本目标是提高审美能力和培养文化艺术素质,而不是专业学习技巧掌握专业技能。避开学生的弱项,从强项入手,将艺术作品融入社会背景中去讲述,从文化、历史、哲学等角度分析,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通过视听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观摩体育比赛、欣赏名曲名片,并结合教师的讲解,使学习过程更加形象、生动。
3.坚持校地结合
寻找校园文化、社会文化在文体活动中的可利用资源,坚持开展与社会各界团体的合作,加强和促进与地方各部门在文体活动领域的长期合作,积极动员利用各种可用资源,实现社会、教育部门、学生的共赢局面。在学校支持的基础上,充分整合多方资源。重点挖掘地方资源,在举办好活动的同时,促进学生接触社会,通过活动积累和磨练,增长见识,获得乐趣,从而掌握运动技能和文艺才能,真正达到通过文体活动提高学生能力和素养的目的。
三、提升育人功能,营造良好校园文化
大学是各种文化思潮交流和碰撞集中的地方。在各种文化思潮中,既有体现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文化,也有非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文化,大学应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和教育大学生,坚持主流文化,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特别要适应当前校园文化多元多样发展的趋势,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前提下,坚持丰富多彩、多元共生理念,尊重多样性和差异性,促进各种文化相互交流,在包容中发挥主流文化的引领作用。学校文体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体活动是高校育人的重要载体,文体活动的根本宗旨在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深入开展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教育、以爱国主义为重点的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的公民道德教育、以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素质教育,使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袁锐.校园文体活动育人功能探析[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0,2(2).
关键词:大学生文体工作;校园文体活动;思想教育]
大学生文体工作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和谐的文体活动能给师生创造一个有形而庄重的心理“磁场”,能在无形中统摄全体师生的灵魂,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魅力。对于增强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团队精神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本文对大学生文体工作思路就三方面进行分析。
一、保证活动质量
学生的文体活动不能靠行政命令学生来造势,要靠活动本身的含金量来吸引学生,而不应以行政命令的形式来强迫学生。只要活动能够真正指导学生了解多方位知识,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素质,学生还是愿意参加的。含金量从哪里来?首先,应该从创新中来,活动形式必须创新,有新意才能吸引大学生。活动中引进一些鲜活的时尚元素,真正以当代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去影响和引导青年。其次,活动内容要提升精神内涵,在校园内营造高品位文体活动。体育活动要求强健体魄的同时,还应注重培养团结协作、集体凝聚力、勇敢顽强的精神;文艺活动则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再次,活动目标明确。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以选择学校重大活动日为契机,为学生构筑一个丰富多彩、富有挑战、积极向上的活动空间。唤起学生对文化体育活动的热情与爱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通过活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合理安排有质量的文体活动,方能真正调动起大学生参与其中的积極性。
二、大学生文体活动开展应该把握好三个原则
1.形式内容坚持多样化
高校的文体活动主要是以学生组织为载体来开展的。具有群众性、实效性、非盈利性和灵活性等特点。文体活动的形式应坚持多样化,容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学生。要注重大学生感受美、表现美,创造能力的培养。针对不同群体因材施教,培养多样化、适合社会各种需要的人才。避免一个活动面向同一群体开展大量活动。大学生文体活动,学生是主体,在专业主导的基础上,着重为更广泛的学生提供参与的平台,使他们真正融入文体活动氛围,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2.参加人员推进普及化,凸显了文体活动的广泛参与性
活动紧跟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精心组织大学生开展各类节目编排,让大家领略到了当代大学生的魅力风采和各类特色文化。同时,明确开展文体活动的基本目标是提高审美能力和培养文化艺术素质,而不是专业学习技巧掌握专业技能。避开学生的弱项,从强项入手,将艺术作品融入社会背景中去讲述,从文化、历史、哲学等角度分析,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通过视听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观摩体育比赛、欣赏名曲名片,并结合教师的讲解,使学习过程更加形象、生动。
3.坚持校地结合
寻找校园文化、社会文化在文体活动中的可利用资源,坚持开展与社会各界团体的合作,加强和促进与地方各部门在文体活动领域的长期合作,积极动员利用各种可用资源,实现社会、教育部门、学生的共赢局面。在学校支持的基础上,充分整合多方资源。重点挖掘地方资源,在举办好活动的同时,促进学生接触社会,通过活动积累和磨练,增长见识,获得乐趣,从而掌握运动技能和文艺才能,真正达到通过文体活动提高学生能力和素养的目的。
三、提升育人功能,营造良好校园文化
大学是各种文化思潮交流和碰撞集中的地方。在各种文化思潮中,既有体现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文化,也有非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文化,大学应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和教育大学生,坚持主流文化,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特别要适应当前校园文化多元多样发展的趋势,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前提下,坚持丰富多彩、多元共生理念,尊重多样性和差异性,促进各种文化相互交流,在包容中发挥主流文化的引领作用。学校文体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体活动是高校育人的重要载体,文体活动的根本宗旨在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深入开展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教育、以爱国主义为重点的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的公民道德教育、以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素质教育,使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袁锐.校园文体活动育人功能探析[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