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企业的管理方式和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对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通过对当前企业内审信息化工作短板的描述,认真分析内审信息化的必要性,从而提出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内审路径构建设想、措施,力求为促进企业内审工作全面转型与发展,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内审信息化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审计信息;企业内审;路径探讨
0 引言
近年来,企业内部审计(以下简称内审)工作在推动和完善企业治理、加强内部监督管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审计地位也有明显提升。但伴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等高新技术和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企业内审工作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和挑战,原有审计理论、审计流程和审计方法的内涵与外延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审计甚至面临着失去资格的风险[1]。如何在信息化环境下实现企业内审工作转型,突破原有的审计方式、方法,实现由传统手工操作审计向信息化、自动化转变,成为摆在企业面前的突出难题。
1 企业内审信息化工作的短板
企业内审信息化是指在被审单位或项目运用网络技术进行信息管理时,内审人员为了实现其审计目的,收集必要的审计证据,采取必要的审计程序,对企业或项目的网络系统的合规性、信息的准确性以及利用计算机、网络生成的工程项目信息进行审计的工作。
以某国有施工企业为例。目前,该施工企业内审工作中手工审计依然存在,电算化审计应用还不够成熟,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审计更是相差甚远。经笔者简要罗列,该施工企业内审信息化工作的短板主要有:
1.1 内审工作效率较低。改制后的施工企业,传统守旧观念仍比较浓厚,对新技术、新系统、新环境认识不足,经验审计仍占较大比重,审计效率、质量不高,审计信息化推进缓慢。
1.2 审计覆盖范围较小。施工企业随着改制后的跨越式发展,工程项目的数量几乎呈几何数增长。面对庞大、分散的工程项目群体,仅靠现有的审计人员即使全天候作业,也难以做到年度内所有项目审计全覆盖,审计力量显得捉襟见肘,劣势明显。
1.3 审计革新动力不足。一方面是施工企业管理仍较为粗放,对审计重视程度不够,使得很多内审人员激情锐减,工作效率不断下降,导致恶性循环。另一方面是面对新技术、信息化等新鲜事物,不敢冒进,索性坚持回避态度,人为为审计革新设置障碍,导致内审工作裹足不前。
1.4 队伍建设亟待加强。施工企业内审组织和内审人员都存在着严重的“先天不足”和“营养不良”,部分企业甚至不设内审机构或是将需照顾的对象安置在审计部门,无法引入懂信息技术且专业技能强的复合型人才,制约和影响着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2 企业加强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2.1 适应内审信息化战略新形势的需要
自2002年7月国家金审工程[2]一期开始启动,金审工程建设历经十余年发展迅速,截至2012年4月底,全国已有23个省级审计机关完成金审工程二期验收工作。作为企业内审工作,也要紧跟国家金审工程建设步伐,革新传统理念,逐步建立和完善适应国家审计系统及网络建设需要的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这是大势所趋。
2.2 适应配套相关专业领域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随着企业财务、物资、造价等软件的不断更新,迫使内审工作配套系统实现信息化,唯有加快内审信息化建设步伐,才能更好的提升审计监督和服务水平。
2.3 适应企业内控建设深入推进的需要
随着近几年企业内控建设的,客观上要求企业内审机构不断强化审计流程和信息化建设,完善相关的网络链接和信息传递,开展内控自我评价工作,为企业自身监督和迎接外部专项审计服务。
2.4 适应企业不断提升项目管理水平的需要
随着企业对项目管理水平设想的不断提升,切实利用互联网信息,结合同一区域、同类项目进行对比监控,推进企业内审信息化建设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3 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内审路径构建
为探讨信息化下企业内审路径,有效改善企业内审结构和水平,笔者现从推进企业信息化进程方面做简要论述。
3.1 信息化下公司内审工作的整体规划
3.1.1构建企业网络审计信息平台。充分利用信息化资源,连接企业内部各被审计单位的网络业务系统(如财务帐套系统、物资核算系统、债权债务管理系统等),提升内审办公自动化和信息共享水平,提高审计计划、数据统计、档案规整、公文流转的管理水平和利用效率,建立审计机构与现场信息互动渠道,实现网络审计。
3.1.2加强内审软件应用和数据库建设。积极推广应用经济适用的审计业务和管理软件、模块、模型,逐步提高计算机审计和计算机辅助审计比重。建立健全适应内审业务和管理需要的信息数据资料库,如对被审单位档案资料、审计成果报告、审计资料查询库、审计专家经验库、有关法律法规、公司或项目经典审计案例、计算机审计方法、审计疑点库等的归纳和整理,形成立体、交织的内审工作信息库,与网络审计信息平台充分对接。
3.1.3开创企业审计方法理论和执行体系。要求企业以绩效管理和内部控制为核心,形成适合企业内审信息化的审计方法理论与执行体系。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等审计思维方法,借助计算机技术,快速锁定工作重点,减少计算和文本资料整理工作量,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重点查证和咨询建议等更加有实效的管理工作中,形成全新的审计方法理论和执行体系,提高施工企业内审信息化的工作质量和审计效率。
3.1.4精心培养企业的新型内审人才队伍。要通过长期、有效的开展内审信息化实践活动,结合企业长期发展战略和奋斗目标,深入探索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多种途径和多个信息平台,努力建立和培养一支既精通审计业务,又掌握计算机技术,能充分适应信息化条件下开展各项审计工作的新型内部审计队伍。 3.2 企业内审信息化的具体思路研究
3.2.1加强内审信息反馈控制系统建设和过程维护
信息化环境下,上述整体规划实现的前提就是要建立适合企业发展的内审信息反馈控制系统,并做好日常过程维护。但该系统必须便于控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审计信息的反馈必须及时,能够对企业其他信息系统中产生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分类处理;同时要做好事前审计、预防审计,使企业的内审系统成为内审的“免疫系统”;最后还需满足在线审计、连续审计和网络审计的要求。
3.2.2积极探索和采取多样化的内审模式
内审外部化是一种崭新的企业发展和战略管理理念,是企业的再造和管理战略的实施和拓展,必要时企业可以推行部分业务或内容内审外部化。一方面有助于企业优化内部资源配置,集中精力、资源巩固和提升自己的核心能力;另一方面有助于促成和巩固战略合作关系,提供了行业间交流机会或平台,实现提高内审信息化水平的目标。但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内审工作也不能一味寻求外包,核心业务或重点项目仍必须坚持“自给自足”。如前述某国有施工企业,在尝试把内控审计、符合性测试、程序审计等部分业务外包出去(或采取借助本企业其他部门的力量联合)的方式开展审计;对于涉及到企业的核心利益或商业机密的审计项目由企业内审机构(或企业指定人员)参与负责,取得了明显成效。
3.2.3加大企业内审信息化硬件设施投入
国家金审工程投入的建设资金一方面转化为显性的信息化装备。企业要购置审计部门必备的电脑及其他辅助设备,建立完整配套的计算机网络平台;同时要开发和建立适合企业内审工作所需要的审计软件系统。该审计软件系统既要满足财务、工程计量、物资核算等数据对接,又能进行相应审计资料收集、整理、归纳及处理;审计时可以发挥网络管理、数据分析、数据处理等方面的作用,同时还可根据网络的“即时互动”的特点,采用多样化的审计方法,通过数据采集软件来获取原始数据,利用审计软件进行样本抽取、异常项目调查、数据分析与处理等方法体系,通过网络进行实时监控、电子函证、远程审查和开展连续审计等。
3.2.4提高审计地位并注重审计人才队伍建设
国家金审工程投入的建设资金另一方面在软件推广使用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审计人员的工作习惯和思维方式,并且不断地从审计作业实施的角度,对审计组织方式产生触动。企业领导层要高度重视内部审计工作,提升内审工作在规范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合理增加内审经费投入,力争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切实调动内审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条件给企业内审人员增加学习提高综合技能的机会,在成熟的审计软件尚未研发使用之前,鼓励内审人员充分利用现有软硬件,如使用Excel 等作为审计管理和实施工具,最大幅度提高审计效率,同时企业要注重着手培养既精通计算机编程和数据库技术又熟悉审计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为企业今后审计信息化全面建设做铺垫。
4 结束语
原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指出,“审计信息化不光是个技术方法的问题,它对审计工作的方式、程序、质量和管理,乃至审计人员的思维方式和自身素质都会带来深刻的影响”。也就是说,创新审计技术与创新审计模式是互为前提、互相推动的一体两面。加快内审信息化建设既是实现内部审计转型的一项重要任务,更是开展以风险控制为导向管理审计的重要技术支撑。必须要把推进内审信息化作为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审计方式的重要内容,并纳入到推进内部审计实现全面转型与发展的总体部局之中,统一规划,整体推进。
笔者坚信只要坚持走信息化审计道路,不断解决在内审信息化进程中遇到的问题,总结经验,汲取教训,企业内审信息化就一定能使企业内审工作更好地为领导决策、效能监督和机体免疫等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曹真臻:审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审计月刊,2008(3).
[2]刘金文、王鲁泉:论信息化条件下的审计管理创新[J].审计月刊,2008(5).
[3]王智玉:金审二期工程后建设期要抓好的十项工作[J].中国审计报,2012.7.19.
[4]刘建芳: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研究[J].中国知网,2009.4.
原审计署李金华审计长曾一针见血的指出:“审计人员不掌握计算机技术,将失去审计的资格”和“审计机关的领导干部不掌握信息技术将失去指挥资格,管理人员不运用计算机技术将失去任职资格”-《企业内审信息化战略研究》,会计之友,2010.10。
金审工程:中国国家审计信息化建设项目的简称,英文名称为China’s Golden Auditing Project。分三期建设,一期立足《审计管理系统(OA)》、《现场审计实施系统(AO)》建设,解决工具,继续查错防弊;二期是完善工具,实现联网审计,着力规范管理,提高效率;三期将基于联网数据,开展预测分析,真正实现“免疫”—《中国审计报》,王智玉,2012.7.19。
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企业的管理方式和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对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通过对当前企业内审信息化工作短板的描述,认真分析内审信息化的必要性,从而提出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内审路径构建设想、措施,力求为促进企业内审工作全面转型与发展,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内审信息化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审计信息;企业内审;路径探讨
0 引言
近年来,企业内部审计(以下简称内审)工作在推动和完善企业治理、加强内部监督管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审计地位也有明显提升。但伴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等高新技术和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企业内审工作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和挑战,原有审计理论、审计流程和审计方法的内涵与外延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审计甚至面临着失去资格的风险[1]。如何在信息化环境下实现企业内审工作转型,突破原有的审计方式、方法,实现由传统手工操作审计向信息化、自动化转变,成为摆在企业面前的突出难题。
1 企业内审信息化工作的短板
企业内审信息化是指在被审单位或项目运用网络技术进行信息管理时,内审人员为了实现其审计目的,收集必要的审计证据,采取必要的审计程序,对企业或项目的网络系统的合规性、信息的准确性以及利用计算机、网络生成的工程项目信息进行审计的工作。
以某国有施工企业为例。目前,该施工企业内审工作中手工审计依然存在,电算化审计应用还不够成熟,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审计更是相差甚远。经笔者简要罗列,该施工企业内审信息化工作的短板主要有:
1.1 内审工作效率较低。改制后的施工企业,传统守旧观念仍比较浓厚,对新技术、新系统、新环境认识不足,经验审计仍占较大比重,审计效率、质量不高,审计信息化推进缓慢。
1.2 审计覆盖范围较小。施工企业随着改制后的跨越式发展,工程项目的数量几乎呈几何数增长。面对庞大、分散的工程项目群体,仅靠现有的审计人员即使全天候作业,也难以做到年度内所有项目审计全覆盖,审计力量显得捉襟见肘,劣势明显。
1.3 审计革新动力不足。一方面是施工企业管理仍较为粗放,对审计重视程度不够,使得很多内审人员激情锐减,工作效率不断下降,导致恶性循环。另一方面是面对新技术、信息化等新鲜事物,不敢冒进,索性坚持回避态度,人为为审计革新设置障碍,导致内审工作裹足不前。
1.4 队伍建设亟待加强。施工企业内审组织和内审人员都存在着严重的“先天不足”和“营养不良”,部分企业甚至不设内审机构或是将需照顾的对象安置在审计部门,无法引入懂信息技术且专业技能强的复合型人才,制约和影响着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2 企业加强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2.1 适应内审信息化战略新形势的需要
自2002年7月国家金审工程[2]一期开始启动,金审工程建设历经十余年发展迅速,截至2012年4月底,全国已有23个省级审计机关完成金审工程二期验收工作。作为企业内审工作,也要紧跟国家金审工程建设步伐,革新传统理念,逐步建立和完善适应国家审计系统及网络建设需要的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这是大势所趋。
2.2 适应配套相关专业领域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随着企业财务、物资、造价等软件的不断更新,迫使内审工作配套系统实现信息化,唯有加快内审信息化建设步伐,才能更好的提升审计监督和服务水平。
2.3 适应企业内控建设深入推进的需要
随着近几年企业内控建设的,客观上要求企业内审机构不断强化审计流程和信息化建设,完善相关的网络链接和信息传递,开展内控自我评价工作,为企业自身监督和迎接外部专项审计服务。
2.4 适应企业不断提升项目管理水平的需要
随着企业对项目管理水平设想的不断提升,切实利用互联网信息,结合同一区域、同类项目进行对比监控,推进企业内审信息化建设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3 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内审路径构建
为探讨信息化下企业内审路径,有效改善企业内审结构和水平,笔者现从推进企业信息化进程方面做简要论述。
3.1 信息化下公司内审工作的整体规划
3.1.1构建企业网络审计信息平台。充分利用信息化资源,连接企业内部各被审计单位的网络业务系统(如财务帐套系统、物资核算系统、债权债务管理系统等),提升内审办公自动化和信息共享水平,提高审计计划、数据统计、档案规整、公文流转的管理水平和利用效率,建立审计机构与现场信息互动渠道,实现网络审计。
3.1.2加强内审软件应用和数据库建设。积极推广应用经济适用的审计业务和管理软件、模块、模型,逐步提高计算机审计和计算机辅助审计比重。建立健全适应内审业务和管理需要的信息数据资料库,如对被审单位档案资料、审计成果报告、审计资料查询库、审计专家经验库、有关法律法规、公司或项目经典审计案例、计算机审计方法、审计疑点库等的归纳和整理,形成立体、交织的内审工作信息库,与网络审计信息平台充分对接。
3.1.3开创企业审计方法理论和执行体系。要求企业以绩效管理和内部控制为核心,形成适合企业内审信息化的审计方法理论与执行体系。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等审计思维方法,借助计算机技术,快速锁定工作重点,减少计算和文本资料整理工作量,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重点查证和咨询建议等更加有实效的管理工作中,形成全新的审计方法理论和执行体系,提高施工企业内审信息化的工作质量和审计效率。
3.1.4精心培养企业的新型内审人才队伍。要通过长期、有效的开展内审信息化实践活动,结合企业长期发展战略和奋斗目标,深入探索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多种途径和多个信息平台,努力建立和培养一支既精通审计业务,又掌握计算机技术,能充分适应信息化条件下开展各项审计工作的新型内部审计队伍。 3.2 企业内审信息化的具体思路研究
3.2.1加强内审信息反馈控制系统建设和过程维护
信息化环境下,上述整体规划实现的前提就是要建立适合企业发展的内审信息反馈控制系统,并做好日常过程维护。但该系统必须便于控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审计信息的反馈必须及时,能够对企业其他信息系统中产生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分类处理;同时要做好事前审计、预防审计,使企业的内审系统成为内审的“免疫系统”;最后还需满足在线审计、连续审计和网络审计的要求。
3.2.2积极探索和采取多样化的内审模式
内审外部化是一种崭新的企业发展和战略管理理念,是企业的再造和管理战略的实施和拓展,必要时企业可以推行部分业务或内容内审外部化。一方面有助于企业优化内部资源配置,集中精力、资源巩固和提升自己的核心能力;另一方面有助于促成和巩固战略合作关系,提供了行业间交流机会或平台,实现提高内审信息化水平的目标。但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内审工作也不能一味寻求外包,核心业务或重点项目仍必须坚持“自给自足”。如前述某国有施工企业,在尝试把内控审计、符合性测试、程序审计等部分业务外包出去(或采取借助本企业其他部门的力量联合)的方式开展审计;对于涉及到企业的核心利益或商业机密的审计项目由企业内审机构(或企业指定人员)参与负责,取得了明显成效。
3.2.3加大企业内审信息化硬件设施投入
国家金审工程投入的建设资金一方面转化为显性的信息化装备。企业要购置审计部门必备的电脑及其他辅助设备,建立完整配套的计算机网络平台;同时要开发和建立适合企业内审工作所需要的审计软件系统。该审计软件系统既要满足财务、工程计量、物资核算等数据对接,又能进行相应审计资料收集、整理、归纳及处理;审计时可以发挥网络管理、数据分析、数据处理等方面的作用,同时还可根据网络的“即时互动”的特点,采用多样化的审计方法,通过数据采集软件来获取原始数据,利用审计软件进行样本抽取、异常项目调查、数据分析与处理等方法体系,通过网络进行实时监控、电子函证、远程审查和开展连续审计等。
3.2.4提高审计地位并注重审计人才队伍建设
国家金审工程投入的建设资金另一方面在软件推广使用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审计人员的工作习惯和思维方式,并且不断地从审计作业实施的角度,对审计组织方式产生触动。企业领导层要高度重视内部审计工作,提升内审工作在规范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合理增加内审经费投入,力争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切实调动内审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条件给企业内审人员增加学习提高综合技能的机会,在成熟的审计软件尚未研发使用之前,鼓励内审人员充分利用现有软硬件,如使用Excel 等作为审计管理和实施工具,最大幅度提高审计效率,同时企业要注重着手培养既精通计算机编程和数据库技术又熟悉审计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为企业今后审计信息化全面建设做铺垫。
4 结束语
原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指出,“审计信息化不光是个技术方法的问题,它对审计工作的方式、程序、质量和管理,乃至审计人员的思维方式和自身素质都会带来深刻的影响”。也就是说,创新审计技术与创新审计模式是互为前提、互相推动的一体两面。加快内审信息化建设既是实现内部审计转型的一项重要任务,更是开展以风险控制为导向管理审计的重要技术支撑。必须要把推进内审信息化作为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审计方式的重要内容,并纳入到推进内部审计实现全面转型与发展的总体部局之中,统一规划,整体推进。
笔者坚信只要坚持走信息化审计道路,不断解决在内审信息化进程中遇到的问题,总结经验,汲取教训,企业内审信息化就一定能使企业内审工作更好地为领导决策、效能监督和机体免疫等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曹真臻:审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审计月刊,2008(3).
[2]刘金文、王鲁泉:论信息化条件下的审计管理创新[J].审计月刊,2008(5).
[3]王智玉:金审二期工程后建设期要抓好的十项工作[J].中国审计报,2012.7.19.
[4]刘建芳: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研究[J].中国知网,2009.4.
原审计署李金华审计长曾一针见血的指出:“审计人员不掌握计算机技术,将失去审计的资格”和“审计机关的领导干部不掌握信息技术将失去指挥资格,管理人员不运用计算机技术将失去任职资格”-《企业内审信息化战略研究》,会计之友,2010.10。
金审工程:中国国家审计信息化建设项目的简称,英文名称为China’s Golden Auditing Project。分三期建设,一期立足《审计管理系统(OA)》、《现场审计实施系统(AO)》建设,解决工具,继续查错防弊;二期是完善工具,实现联网审计,着力规范管理,提高效率;三期将基于联网数据,开展预测分析,真正实现“免疫”—《中国审计报》,王智玉,2012.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