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地理教学案例的选编原则,分析地理案例教学的两种类型及实施地理案例教学应处理好的四种关系,初步探讨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案例教学 高中地理教学 教学法运用
地理案例教学是通过对一个具体的地理教学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的一种地理教学方法。开展地理案例教学的探索和应用是高中地理新教材的要求,同时是高中地理开展研究性学习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高中地理新教材是以人类的生存环境及其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层次构建教材体系的。采用原理与事实之间新的联系方式,如以典型个案或实例说理,成为新教材的突出特点,尤其是人教版地理必修②、必修③采用地理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原则,用大量案例分析问题,这些都为地理案例教学实践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一、地理教学案例的选编原则
地理教学案例的选编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选编恰当的且符合学生水平的案例,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力保障。因此,选编地理教学案例应注意以下原则:
1.客观性与针对性。地理案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高。案例的选编应该客观地遵循教学目标要求,客观地源于教材内容的主干知识,并且符合高中学生认知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要有针对于不同阶段的教学要求,选编自然和社会存在的地理事实,能反映地理事物的典型特征和一般规律,揭示案例的内在联系和地理原理。
2.教学性和启发性。作为教学案例,其必须服务于教学目标,符合教学客观要求。因此,地理案例教学必须具有地理特色,尽可能采用图表数据、图示图片等,突出学科特点。同时要直观地引导分析案例,再现教学目标。例如:鞍钢和宝钢的区位选择(必修②)以图示的形式,启发学生自己归纳两大钢铁工业基地的地理位置、资源供应和交通运输情况等。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明确影响工业布局的主要区位条件及制约发展的区位因素,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两大钢铁工业区的发展方向及整治措施。
3.时代性和新颖性。案例编写要抓住时代主题和社会热点,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以及学生经验和体验,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使所学内容变得生动、鲜活,既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又使学生感到地理对自己的终身发展有用。近几年来高考命题材料的选取显示:“既考查热点时事问题,又不回避热点追踪。”如2016年全国高考文综卷Ⅰ第36题以“广西横县茉莉花茶产业”为背景,考查当今热点“新农村建设”,体现了时代特性。所选编的文字材料和地图均源于教材之外,不以老面孔形式呈现给学生,充分体现了题材的新颖性。
4.典型性和知识的迁移性。案例教学运用于课程内容设计,即从同类中选取隐含着本质性因素、基础性因素的内容作为典型案例,让学生透过案例窥一斑而见全豹,举一反三,学习认识问题的思路,然后由个别的知识向同类的知识迁移,进而掌握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论。例如:必修③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讲“荒漠化的防治”、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讲“流域的综合开发”。纵观必修③体例,都是采用典型案例分析某类区域的开发与治理。地理高考历来重视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2016年全国高考文综卷Ⅰ第36题以“广西横县茉莉花茶产业”为背景,考查“区域经济发展”。
二、地理案例教学的基本类型
1.从例到理型。即引导学生运用案例,结合相关地理知识,大胆进行独立思考,积极参与交流和研讨,富有创造性地进行探索实践,寻找案例蕴含的地理规律。例如:教材以鲁尔区为例(必修②),分析传统工业区的区位特点:丰富的煤炭资源,离铁矿区较近,充沛的水源,便捷的水陆交通和广阔的市场等。
分析案例关键是师生互动,将地理案例的内容与相应的地理知识联系起来,揭示地理案例与地理原理之间的联系,讨论其发展变化规律。在案例分析中,教师主要作用在于:启发引导→总结升华→知识拓展。教师分析鲁尔区案例时,应引导学生回顾区域地理中“德国”的基础知识,启发学生从煤铁资源、水源、交通和市场条件等分析鲁尔区优越的区位条件。进而总结出传统工业区布局的一般区位条件,同时引导学生知识拓展,举一反三,如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及我国辽中南工业区等传统工业区都是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从理到例型。即给出基本地理概念、基本地理规律,启发学生运用概念、规律,发散思维,以例释理,以例证理,从而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教材在讲解“循环经济”(必修②)时就采用此法。教材先讲循环经济的定义及三个原则,在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中,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是清洁生产;后讲清洁生产的定义及与末端治理的比较;最后用案例“河南某酒精总厂的清洁生产”进一步分析说明清洁生产。这一类案例教学教师首选应给出准确的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启发学生用典型案例理解地理概念、地理规律的本质内涵,重在引导学生运用发散思维,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及学生经验和体验,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从而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实施地理案例教学法应处理好四种关系
1.处理好教学新理念与传统教学观的关系。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的本质是教师组织学生学习,教师在课堂上营造适合每位学习者的环境,从以教材为主走向以学生发展为主,从以讲授为主走向指导学习、回答疑问为主,这是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摒弃陈旧的教学模式,努力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而地理案例教学即教师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采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从中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开放式”教学模式,是符合新课程、新理念的教学方法。
2.处理好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核心是学生的主体参与,上课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师生一起分享理解、体验生命的价值和自我实现的过程。这使得教师的角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地理案例教学中教师的职责在于启发引导、组织调控、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在宽松、自主的状态下,运用相关地理知识,大胆进行独立思考,积极参与交流和研讨,富有创造性地进行探索实践。
3.处理好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关系。地理案例教学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地理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就是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运用相关地理知识,对典型案例的自主探究,并通过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富有创造性地进行探索实践的过程。
4.处理好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的关系。传统地理课堂教学,学生主要是“听中学”和“看中学”,即学生听教师讲解,学生看教师提供的教具、图片或录像,在听或看的过程中思考、记忆,这是接受性学习。而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组织、指导下,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自己发现问题,自行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地理案例教学实际上是一种“做中学”,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从“开放式”教学的个案分析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伴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地理案例教学这一符合新课程、新理念的“开放式”教学模式,不仅会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还会促进地理教学改革与发展。
关键词: 案例教学 高中地理教学 教学法运用
地理案例教学是通过对一个具体的地理教学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的一种地理教学方法。开展地理案例教学的探索和应用是高中地理新教材的要求,同时是高中地理开展研究性学习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高中地理新教材是以人类的生存环境及其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层次构建教材体系的。采用原理与事实之间新的联系方式,如以典型个案或实例说理,成为新教材的突出特点,尤其是人教版地理必修②、必修③采用地理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原则,用大量案例分析问题,这些都为地理案例教学实践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一、地理教学案例的选编原则
地理教学案例的选编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选编恰当的且符合学生水平的案例,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力保障。因此,选编地理教学案例应注意以下原则:
1.客观性与针对性。地理案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高。案例的选编应该客观地遵循教学目标要求,客观地源于教材内容的主干知识,并且符合高中学生认知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要有针对于不同阶段的教学要求,选编自然和社会存在的地理事实,能反映地理事物的典型特征和一般规律,揭示案例的内在联系和地理原理。
2.教学性和启发性。作为教学案例,其必须服务于教学目标,符合教学客观要求。因此,地理案例教学必须具有地理特色,尽可能采用图表数据、图示图片等,突出学科特点。同时要直观地引导分析案例,再现教学目标。例如:鞍钢和宝钢的区位选择(必修②)以图示的形式,启发学生自己归纳两大钢铁工业基地的地理位置、资源供应和交通运输情况等。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明确影响工业布局的主要区位条件及制约发展的区位因素,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两大钢铁工业区的发展方向及整治措施。
3.时代性和新颖性。案例编写要抓住时代主题和社会热点,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以及学生经验和体验,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使所学内容变得生动、鲜活,既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又使学生感到地理对自己的终身发展有用。近几年来高考命题材料的选取显示:“既考查热点时事问题,又不回避热点追踪。”如2016年全国高考文综卷Ⅰ第36题以“广西横县茉莉花茶产业”为背景,考查当今热点“新农村建设”,体现了时代特性。所选编的文字材料和地图均源于教材之外,不以老面孔形式呈现给学生,充分体现了题材的新颖性。
4.典型性和知识的迁移性。案例教学运用于课程内容设计,即从同类中选取隐含着本质性因素、基础性因素的内容作为典型案例,让学生透过案例窥一斑而见全豹,举一反三,学习认识问题的思路,然后由个别的知识向同类的知识迁移,进而掌握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论。例如:必修③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讲“荒漠化的防治”、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讲“流域的综合开发”。纵观必修③体例,都是采用典型案例分析某类区域的开发与治理。地理高考历来重视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2016年全国高考文综卷Ⅰ第36题以“广西横县茉莉花茶产业”为背景,考查“区域经济发展”。
二、地理案例教学的基本类型
1.从例到理型。即引导学生运用案例,结合相关地理知识,大胆进行独立思考,积极参与交流和研讨,富有创造性地进行探索实践,寻找案例蕴含的地理规律。例如:教材以鲁尔区为例(必修②),分析传统工业区的区位特点:丰富的煤炭资源,离铁矿区较近,充沛的水源,便捷的水陆交通和广阔的市场等。
分析案例关键是师生互动,将地理案例的内容与相应的地理知识联系起来,揭示地理案例与地理原理之间的联系,讨论其发展变化规律。在案例分析中,教师主要作用在于:启发引导→总结升华→知识拓展。教师分析鲁尔区案例时,应引导学生回顾区域地理中“德国”的基础知识,启发学生从煤铁资源、水源、交通和市场条件等分析鲁尔区优越的区位条件。进而总结出传统工业区布局的一般区位条件,同时引导学生知识拓展,举一反三,如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及我国辽中南工业区等传统工业区都是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从理到例型。即给出基本地理概念、基本地理规律,启发学生运用概念、规律,发散思维,以例释理,以例证理,从而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教材在讲解“循环经济”(必修②)时就采用此法。教材先讲循环经济的定义及三个原则,在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中,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是清洁生产;后讲清洁生产的定义及与末端治理的比较;最后用案例“河南某酒精总厂的清洁生产”进一步分析说明清洁生产。这一类案例教学教师首选应给出准确的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启发学生用典型案例理解地理概念、地理规律的本质内涵,重在引导学生运用发散思维,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及学生经验和体验,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从而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实施地理案例教学法应处理好四种关系
1.处理好教学新理念与传统教学观的关系。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的本质是教师组织学生学习,教师在课堂上营造适合每位学习者的环境,从以教材为主走向以学生发展为主,从以讲授为主走向指导学习、回答疑问为主,这是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摒弃陈旧的教学模式,努力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而地理案例教学即教师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采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从中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开放式”教学模式,是符合新课程、新理念的教学方法。
2.处理好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核心是学生的主体参与,上课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师生一起分享理解、体验生命的价值和自我实现的过程。这使得教师的角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地理案例教学中教师的职责在于启发引导、组织调控、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在宽松、自主的状态下,运用相关地理知识,大胆进行独立思考,积极参与交流和研讨,富有创造性地进行探索实践。
3.处理好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关系。地理案例教学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地理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就是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运用相关地理知识,对典型案例的自主探究,并通过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富有创造性地进行探索实践的过程。
4.处理好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的关系。传统地理课堂教学,学生主要是“听中学”和“看中学”,即学生听教师讲解,学生看教师提供的教具、图片或录像,在听或看的过程中思考、记忆,这是接受性学习。而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组织、指导下,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自己发现问题,自行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地理案例教学实际上是一种“做中学”,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从“开放式”教学的个案分析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伴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地理案例教学这一符合新课程、新理念的“开放式”教学模式,不仅会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还会促进地理教学改革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