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三毕业班总复习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如何提高数学总复习的质量和效益,是每位毕业班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1 概念知识习题化
将学科知识设计成习题,便于学生在练习中实现对概念、定义、定理、推论、公式、法则、运算律等基本知识的理解、记忆和掌握。实践证明,这是进行基础训练的最好方式。要记死,不要死记。
2 习题设置题组化
习题以题组的形式出现,一组题解决一个或两个具体的问题。
3 题组设计层次化
3.1 设计习题“四不要”
不要“求多”,不要“求全”,不要“求大”,不要“求难”。
3.2 设計习题重在“求实”
一是要实用,适合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水平,不能照搬任何一种资料;二是要落实,对于自己精心设计的具有层次化的每一组题要在课堂上真正落实。
3.3 设计习题四点注意
1)习题的设计必须扎根“原生态土壤”;2)在习题设计中要让零散、孤立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3)设计的习题要能培养学生全面解决问题的眼光,不仅要让学生能从正方向解决问题,而且还要熟悉从反方向、侧方向解决问题;4)让习题的设计成为对知识的转化、消化、内化的过程。
4 题目处理变式化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改变原来问题的条件或结论,对问题进行变形或推广,让学生通过辨析、探究认识问题的本质,消除一些错误认识。通过对一个题目的变式处理使学生会解决与变式问题相关的一类问题。
5 问题解决自主化
课堂上应该以问题为中心开展教学,因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问题的出现会使学生产生一种需求,一种解决问题的渴求。这种渴求就是问题情境与学生心理情境的最佳融合,是教学的最好时机。教师应该把握好这个时机,对来源于教材和学生两方面的问题进行再加工,恰当地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6 系列讲解重点化专题复习中,教师的主要任务
是方法指导与规律揭示
1)解题通法;2)重视初中数学蕴含的思想方法;3)关注近年中考命题新特点,适当介绍中考热点题型思考方法(如分类讨论型、新定义型、开放探索型、实际问题的建模以及解释与应用、图表信息问题分析等),使学生解题中的思考有规律可循。数学总复习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要让学生熟练数学语言符号体系,并能在遇到问题时采用恰当的数学符号对问题作出表示。
例如,在总复习中可以适当重复这些不同层次的认知活动:根据语言表述的结构直接列方程,基本作图题,将视觉语言转化为数学文字或图形,将数学文字符号依据一定的数学原理整合成数学语句并建立数学语句与数学定理、公式、法则等之间的联系等,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7 答案要点规范化
讲评一般不宜照卷逐题讲解,要展示命题人的意图,如想考什么知识、什么思想方法等,还要揭示考生常见错误。在解题过程中,教师应特别注意答案的规范性,给学生一个好的解题示范(这是笔者多年中考评卷的深切感受之一,不可小看)。最好能以标准答案的形式给出,尽量少一些信手写来,少一些随意“……”表示。这样做的意义在于不仅让学生知道正确的答案,还在于让学生知道每一个正确的步骤,让学生明确在解题时该写出哪些最重要的“得分点”。
8 复习进程螺旋化
现在初三总复习大多分3个阶段推进,前两个阶段内又将同类或相近知识技能归类分段安排,体现螺旋式上升。学生对复习中遇到综合问题甚至是重大问题有一个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不急于一步到位,要引导学生从看懂教师的解答入手,经过多次反复,反复渗透,在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逐渐概括上升成理性认识,最后自己能够应用。这是为追求大面积提高应具有的认识。
另外在初三的复习中,应克服5种偏向。1)克服难题过多,起点过高。复习集中几个难点,讲练耗时过多,不但基础没夯实,而且能力也上不去。2)克服速度过快。内容多,时间短,未做先讲或讲而不做,一知半解,题目虽练习,仍不会做。3)克服只练不讲。教师不选范例,不指导,忙于选题刻印。4)克服照抄照搬。对外来资料试题,不加选择,针对性不强。5)克服高原现象。第二轮复习“大考”“小考”不断,次数过多,难度偏大,成绩不理想,形成心理障碍;或量大题过易,学生忙于应付,被动做题,兴趣下降,思维呆滞,产生诸多负面影响。
以上是笔者多年带毕业班的几点体会,如有不正确的地方,恳请同行们的批评和指正。
(作者单位:河北省迁安市擂鼓台初级中学)
1 概念知识习题化
将学科知识设计成习题,便于学生在练习中实现对概念、定义、定理、推论、公式、法则、运算律等基本知识的理解、记忆和掌握。实践证明,这是进行基础训练的最好方式。要记死,不要死记。
2 习题设置题组化
习题以题组的形式出现,一组题解决一个或两个具体的问题。
3 题组设计层次化
3.1 设计习题“四不要”
不要“求多”,不要“求全”,不要“求大”,不要“求难”。
3.2 设計习题重在“求实”
一是要实用,适合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水平,不能照搬任何一种资料;二是要落实,对于自己精心设计的具有层次化的每一组题要在课堂上真正落实。
3.3 设计习题四点注意
1)习题的设计必须扎根“原生态土壤”;2)在习题设计中要让零散、孤立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3)设计的习题要能培养学生全面解决问题的眼光,不仅要让学生能从正方向解决问题,而且还要熟悉从反方向、侧方向解决问题;4)让习题的设计成为对知识的转化、消化、内化的过程。
4 题目处理变式化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改变原来问题的条件或结论,对问题进行变形或推广,让学生通过辨析、探究认识问题的本质,消除一些错误认识。通过对一个题目的变式处理使学生会解决与变式问题相关的一类问题。
5 问题解决自主化
课堂上应该以问题为中心开展教学,因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问题的出现会使学生产生一种需求,一种解决问题的渴求。这种渴求就是问题情境与学生心理情境的最佳融合,是教学的最好时机。教师应该把握好这个时机,对来源于教材和学生两方面的问题进行再加工,恰当地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6 系列讲解重点化专题复习中,教师的主要任务
是方法指导与规律揭示
1)解题通法;2)重视初中数学蕴含的思想方法;3)关注近年中考命题新特点,适当介绍中考热点题型思考方法(如分类讨论型、新定义型、开放探索型、实际问题的建模以及解释与应用、图表信息问题分析等),使学生解题中的思考有规律可循。数学总复习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要让学生熟练数学语言符号体系,并能在遇到问题时采用恰当的数学符号对问题作出表示。
例如,在总复习中可以适当重复这些不同层次的认知活动:根据语言表述的结构直接列方程,基本作图题,将视觉语言转化为数学文字或图形,将数学文字符号依据一定的数学原理整合成数学语句并建立数学语句与数学定理、公式、法则等之间的联系等,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7 答案要点规范化
讲评一般不宜照卷逐题讲解,要展示命题人的意图,如想考什么知识、什么思想方法等,还要揭示考生常见错误。在解题过程中,教师应特别注意答案的规范性,给学生一个好的解题示范(这是笔者多年中考评卷的深切感受之一,不可小看)。最好能以标准答案的形式给出,尽量少一些信手写来,少一些随意“……”表示。这样做的意义在于不仅让学生知道正确的答案,还在于让学生知道每一个正确的步骤,让学生明确在解题时该写出哪些最重要的“得分点”。
8 复习进程螺旋化
现在初三总复习大多分3个阶段推进,前两个阶段内又将同类或相近知识技能归类分段安排,体现螺旋式上升。学生对复习中遇到综合问题甚至是重大问题有一个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不急于一步到位,要引导学生从看懂教师的解答入手,经过多次反复,反复渗透,在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逐渐概括上升成理性认识,最后自己能够应用。这是为追求大面积提高应具有的认识。
另外在初三的复习中,应克服5种偏向。1)克服难题过多,起点过高。复习集中几个难点,讲练耗时过多,不但基础没夯实,而且能力也上不去。2)克服速度过快。内容多,时间短,未做先讲或讲而不做,一知半解,题目虽练习,仍不会做。3)克服只练不讲。教师不选范例,不指导,忙于选题刻印。4)克服照抄照搬。对外来资料试题,不加选择,针对性不强。5)克服高原现象。第二轮复习“大考”“小考”不断,次数过多,难度偏大,成绩不理想,形成心理障碍;或量大题过易,学生忙于应付,被动做题,兴趣下降,思维呆滞,产生诸多负面影响。
以上是笔者多年带毕业班的几点体会,如有不正确的地方,恳请同行们的批评和指正。
(作者单位:河北省迁安市擂鼓台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