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林业碳汇市场先行先试迫在眉睫

来源 :绿色中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nce_yang_666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立全国碳市场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我国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碳市场的建立是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与国家自主贡献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1,因此,受到了国际社会和国内各界的高度关注和期待。自从2011年我国开展碳市场交易试点工作以来,截至2020年11月,试点碳市场的累计配额成交量约为4.3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累计成交额近100亿元人民币,碳市场在节能减排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其他文献
当前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培养的Ⅰ型、T型人才已无法满足全过程工程咨询本质要求,造价人才培养路径亟待创新。在厘清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模式下造价人才培养新理念、新要求的基础上,构建了高职工程造价人才培养的新路径,具体包括重塑“项目导向+BIM集成”人才培养规格,升级“一宽两专多能”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创新跨学科“课程+项目”协同教学模式,改革“BIM+”专业课程体系,深化校企协同育人师资团队培养五个
“比学赶帮”运动是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中叶国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进行工业化建设、实现经济增长的重要方法之一。在“老工业基地”上海,工业企业的“比学赶帮”运动开展较为深入,并历经了“二起二落”。第一次“比学赶帮”运动集中在1959年底至1961年秋,主要内容是因循苏联的劳动竞赛模式,追求“提高劳动生产率”。第二次“比学赶帮”运动重启于1963年春,结束于1965年初,目标转变为“提高生产技术水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派出了上百个参观团访问苏联学习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其中较早派出的有1950年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者访苏参观团。在苏方安排下,参观团主动探究苏联经验;回国后向中共中央呈交了访苏总结报告,并选择了党领导企业等方面的经验通过报告会、报刊、书籍传播;推动加强、改进党和政府的中央机构,建立后备干部名单制度,创设党的工业部,在工厂实行“一长制”。参观团及其成员在探究、传播、借鉴苏联经验等多重探
丙烯酸树脂基人造花岗石广泛用于制作台面板、浴盆等,虽通常是在甲基丙烯酸甲酯中添加二氧化硅和氢氧化铝填充料,加热聚合而成,但甲基丙烯酸(折射率n-1.49)与二氧化硅(折射率n-1.54)和氢氧化铝n-1.57光折射率相差大,因此透光率在厚度为10mm条件下极小,仅为3~7%,无法获得具有天然花岗石真实感的外观。对此,曾采用添加折射率接近
期刊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体育教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性工程。在立德树人这一视域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也有了新的发展,不再局限于体育技能的教授,而是将体育技能与思政教育相互融合。文章介绍了体育课程思政实施的价值,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探究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思政育人路径。
“碳达峰、碳中和”是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转型期明确提出的重要目标,生态碳汇作为一种绿色且低成本的减排方式具有巨大潜力。森林和草原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碳汇经济价值在“双碳”目标下意义重大。研究认为林草碳汇经济的实现路径包括:1)大力发展碳汇相关产业,构建林草碳汇产业体系; 2)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林草碳汇政策体系; 3)加强林草碳汇经济专业人才培养。本研究可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政策
伴随我国经济的繁荣发展,城市化发展达到了更高的水平。在城市化发展的带动下,建筑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这就要求施工单位在实施建筑工程项目时,要严格把控施工现场的管理,以达到项目施工要求的标准,这对减少施工的成本、确保施工的质量、维护施工场地的安全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施工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且提供了对应的解决方案。
本文提出"自我-社会满足感"这一核心概念来解释志愿服务机制。人类共生性、伴生性决定了个体的自利必须通过共同体和公共生活来满足。"自我"是指志愿行为都有志愿者自身的个人需要,利己或利他、自助或互助、自我或慈善;"社会满足感"是指志愿行为最终会使志愿者本人从社会共同体、公共生活、人际关系中得到认同而产生兴奋、愉悦、归属、社会、获得(知识)、幸福、贡献和舒适等感觉。个体通过社会生活、精神生活、个体的利己
全球不断出现的洪水、火灾、飓风、酸雨、冰山倾覆、土地盐碱化、快速增长的巨大垃圾山等现象,促使我们快速行动起来,共同努力,阻滞全球变暖的步伐。本研究从中国承诺实现碳中和宏伟目标出发,综合分析研判林业在碳中和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提出通过技术手段构建林业一体化发展格局的可行性,进一步提升森林覆盖率和有效成材率,进而增加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以加速中国碳中和目标实现,加快构建全球
“共同性”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核心和本质内涵。增进共同性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目标和内在要求。中华民族共同性是各民族在长期交融汇聚中所体现出来的历史文化和政治属性等方面的有机联系与聚合,“四个共同”从共同疆域、共同历史、共同文化和共同精神等四个方面真实呈现和高度凝练了中华民族共同性的历史渊源与基本特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建立在对中华民族“共同性”认同基础上的铸牢过程,增进共同性是铸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