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 科学规划教育布局,夯实均衡发展的基础
“十一五”期间,西城区对教育结构布局进行了适度调整,共撤并小学6所,中学10所。北京市区划调整之后,新西城区占地50.7平方公里,下辖15个街道,全区总人口150.5万人,中学48所,小学72所。在新一届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西城区对教育的规划布局进行了更加科学适度的调整,以达到教育资源布局结构更合理、更均衡。
2010年11月,西城区正式确立了《西城区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的实验方案》,确定了以下工作原则: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让人民群众满意;不搞“削峰填谷”,在保持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加大对办学困难学校的投入和扶植力度;重点加强干部教师队伍建设,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核心问题——教育质量;鼓励学校办有特色,拓展学校办学水平提升的渠道。
现在的西城区示范校和优质资源学校高度密集,示范校在全市数量最多,有15所。但是,示范校分布的相对不均匀,有些地方示范校扎堆,而有些地方没有示范校。因此,区委、区政府把35中从示范校密集的二龙路地区调整到目前尚没有示范校的新街口地区,通过这种布局调整力争让优质学校能够加强辐射范围,使所有的学校、所有的居民百姓都有机会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另外,布局调整也是为了适应当前西城区域建设发展的需要,因为西城区作为中心城区,根据区域建设发展,人口的密集程度也在逐渐改变,所以教育的调整布局也要适应当前的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
■ 打造高水平人才队伍是均衡发展的关键
西城区教育均衡发展的优势是有一支高水平的干部教师队伍。多年来,西城教育能持续保持在一个高水平,就得益于建设了一支适应教育发展、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动态择优组合的人才队伍。
2011年,西城区在职特级教师58名,市级学科带头人44名,市级骨干教师179名,区级学科带头人570名,区级骨干教师1676名,各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比例达到专任教师总数的20%以上,形成了以特级教师、市区级学科带头人、市区级骨干教师层级带动的动态发展体系。
“十一五”以来,西城区教育系统共举办校级干部培训班68个,培训学员8169名;通过与高校合办“校长高级研修班”,组织干部教师赴境外参加培训,举办“新锐校长研修班”、“创新型党支部书记研修班”等形式,提升干部科学管理水平,促进专业成长;全面实行校长资格认证制和职级制,进一步健全干部的选拔、使用、培养、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实施“牵手工程”,发挥校长工作室、校长合作体、校长导师团的辐射带动作用,培养了一批懂教育、会管理、高素质的青年管理人才。
西城区面对干部新老交替的状况,加强从系统内选拔人才的力度。5年来,210多名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走上了领导岗位。同时,我们加大了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力度,共选拔出230多名后备干部。
我们成立以名师、骨干教师为依托的年级中心备课组;聘请了数十名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等骨干教师为兼职教研员;成立了13个名师和特聘教师工作室。2011年,组织37名中小学骨干教师赴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进行学习。2011年,我区教师获得了8个科目代表北京市参赛的唯一名额,全部获得一等奖。
现在,西城区正在研究制定骨干教师队伍的管理办法。其中,规定各级骨干教师要跨校任教。通过跨校任教,使得优质学校的教育和管理理念,通过教师的相互交流和融通得以共享,提高全区的教育教学质量,从而达到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的。
■ 关注学校内涵发展,推动学校特色建设
西城区把特色建设作为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和教育创新的重要途径,坚持“校校精彩、人人成功”的理念,每个学校都努力打造自己的校园文化,推动学校的特色发展。西城区还深度挖掘富有地域特色的教育资源,采取项目推动的方式,大力开展特色项目建设和特色品牌学校建设,发挥西城教育资源优势,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校园,提升学校文化品质。
西城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范围,以学校发展共同体为平台,深入推动学校特色发展,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我们成立了由回民小学和民族团结小学组成的“民族教育发展共同体”,开展互助活动;成立了由北京小学、北京小学广外分校、北京小学走读部、北京小学红山分校、红山幼儿园组成的“北京小学教育集团”,共享北京小学的办学理念和优质师资,最大限度地服务社会;成立了“华夏女子中学办学联合体”,将3所示范高中校的师资和管理资源引入华夏女中,联手建设优质女中,打造女中特色品牌。
学校间的均衡发展是相对的,但是可以通过打造学校的不同特色,弥补学校整体发展在历史上的、文化上的差异,提升我们的“木桶短板”,整体打造教育的“高原”。
■ 以信息技术支撑教育的均衡发展
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教育资源优势,高标准打造数字化西城教育,以教育信息化促进区域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创新教育信息化管理模式,重点加强教育城域网的功能开发和有效利用。完善各级各类教育教学资源库,推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开发,服务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深化“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中小学校、幼儿园、校外教育机构及社区教育单位“校校通”、“班班通”,积极为大教育体系的管理、信息交流以及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搭建畅通的网络平台。
投资上千万元的西城区教育研修网,到现在已经进行了8年了,已有2万多用户,包含西城区所有学科的任课教师和网上学科协作组将近2000个。每个老师只要成为用户,就可以共享网上所有的资源,同时也要把自己的备课、教育成果、心得体会都贴上去。教师备课时可以在网上看示范校的老师是怎么上的,同类型的学校老师又是怎么上的,据此不断修正自己的教学思路。网上备课则是由教研员牵头,提出问题,不同的老师发帖讲自己的体会,在网上形成共同备课、资源共享的局面。
西城区进一步推动教育信息技术发展,整合教育网络资源,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开发、丰富教育教学资源,形成开放、互动、优质、共享的数字化教育模式,使其为教育的均衡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西城区委、区政府以“整合现有教育资源,保证教育用地和设施的合理利用,形成与城市建设、产业发展和人口分布相协调的教育设施布局”作为教育结构布局的调整思路,结合首都城市布局规划和人口变化,按照统筹规划、相对集中、以人为本、就近入学的原则,对西城区现有教育资源进行合理整合,适当调整。
到2015年,西城区教育结构布局调整的总目标是:区域内教育资源得到较为合理配置,各级各类学校协调发展,基础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达到领先水平,优质教育资源校布局均匀,且招生规模达到75%左右。
总之,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促进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西城区将进一步推动义务教育的高水平优质均衡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
“十一五”期间,西城区对教育结构布局进行了适度调整,共撤并小学6所,中学10所。北京市区划调整之后,新西城区占地50.7平方公里,下辖15个街道,全区总人口150.5万人,中学48所,小学72所。在新一届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西城区对教育的规划布局进行了更加科学适度的调整,以达到教育资源布局结构更合理、更均衡。
2010年11月,西城区正式确立了《西城区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的实验方案》,确定了以下工作原则: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让人民群众满意;不搞“削峰填谷”,在保持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加大对办学困难学校的投入和扶植力度;重点加强干部教师队伍建设,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核心问题——教育质量;鼓励学校办有特色,拓展学校办学水平提升的渠道。
现在的西城区示范校和优质资源学校高度密集,示范校在全市数量最多,有15所。但是,示范校分布的相对不均匀,有些地方示范校扎堆,而有些地方没有示范校。因此,区委、区政府把35中从示范校密集的二龙路地区调整到目前尚没有示范校的新街口地区,通过这种布局调整力争让优质学校能够加强辐射范围,使所有的学校、所有的居民百姓都有机会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另外,布局调整也是为了适应当前西城区域建设发展的需要,因为西城区作为中心城区,根据区域建设发展,人口的密集程度也在逐渐改变,所以教育的调整布局也要适应当前的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
■ 打造高水平人才队伍是均衡发展的关键
西城区教育均衡发展的优势是有一支高水平的干部教师队伍。多年来,西城教育能持续保持在一个高水平,就得益于建设了一支适应教育发展、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动态择优组合的人才队伍。
2011年,西城区在职特级教师58名,市级学科带头人44名,市级骨干教师179名,区级学科带头人570名,区级骨干教师1676名,各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比例达到专任教师总数的20%以上,形成了以特级教师、市区级学科带头人、市区级骨干教师层级带动的动态发展体系。
“十一五”以来,西城区教育系统共举办校级干部培训班68个,培训学员8169名;通过与高校合办“校长高级研修班”,组织干部教师赴境外参加培训,举办“新锐校长研修班”、“创新型党支部书记研修班”等形式,提升干部科学管理水平,促进专业成长;全面实行校长资格认证制和职级制,进一步健全干部的选拔、使用、培养、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实施“牵手工程”,发挥校长工作室、校长合作体、校长导师团的辐射带动作用,培养了一批懂教育、会管理、高素质的青年管理人才。
西城区面对干部新老交替的状况,加强从系统内选拔人才的力度。5年来,210多名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走上了领导岗位。同时,我们加大了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力度,共选拔出230多名后备干部。
我们成立以名师、骨干教师为依托的年级中心备课组;聘请了数十名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等骨干教师为兼职教研员;成立了13个名师和特聘教师工作室。2011年,组织37名中小学骨干教师赴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进行学习。2011年,我区教师获得了8个科目代表北京市参赛的唯一名额,全部获得一等奖。
现在,西城区正在研究制定骨干教师队伍的管理办法。其中,规定各级骨干教师要跨校任教。通过跨校任教,使得优质学校的教育和管理理念,通过教师的相互交流和融通得以共享,提高全区的教育教学质量,从而达到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的。
■ 关注学校内涵发展,推动学校特色建设
西城区把特色建设作为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和教育创新的重要途径,坚持“校校精彩、人人成功”的理念,每个学校都努力打造自己的校园文化,推动学校的特色发展。西城区还深度挖掘富有地域特色的教育资源,采取项目推动的方式,大力开展特色项目建设和特色品牌学校建设,发挥西城教育资源优势,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校园,提升学校文化品质。
西城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范围,以学校发展共同体为平台,深入推动学校特色发展,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我们成立了由回民小学和民族团结小学组成的“民族教育发展共同体”,开展互助活动;成立了由北京小学、北京小学广外分校、北京小学走读部、北京小学红山分校、红山幼儿园组成的“北京小学教育集团”,共享北京小学的办学理念和优质师资,最大限度地服务社会;成立了“华夏女子中学办学联合体”,将3所示范高中校的师资和管理资源引入华夏女中,联手建设优质女中,打造女中特色品牌。
学校间的均衡发展是相对的,但是可以通过打造学校的不同特色,弥补学校整体发展在历史上的、文化上的差异,提升我们的“木桶短板”,整体打造教育的“高原”。
■ 以信息技术支撑教育的均衡发展
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教育资源优势,高标准打造数字化西城教育,以教育信息化促进区域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创新教育信息化管理模式,重点加强教育城域网的功能开发和有效利用。完善各级各类教育教学资源库,推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开发,服务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深化“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中小学校、幼儿园、校外教育机构及社区教育单位“校校通”、“班班通”,积极为大教育体系的管理、信息交流以及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搭建畅通的网络平台。
投资上千万元的西城区教育研修网,到现在已经进行了8年了,已有2万多用户,包含西城区所有学科的任课教师和网上学科协作组将近2000个。每个老师只要成为用户,就可以共享网上所有的资源,同时也要把自己的备课、教育成果、心得体会都贴上去。教师备课时可以在网上看示范校的老师是怎么上的,同类型的学校老师又是怎么上的,据此不断修正自己的教学思路。网上备课则是由教研员牵头,提出问题,不同的老师发帖讲自己的体会,在网上形成共同备课、资源共享的局面。
西城区进一步推动教育信息技术发展,整合教育网络资源,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开发、丰富教育教学资源,形成开放、互动、优质、共享的数字化教育模式,使其为教育的均衡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西城区委、区政府以“整合现有教育资源,保证教育用地和设施的合理利用,形成与城市建设、产业发展和人口分布相协调的教育设施布局”作为教育结构布局的调整思路,结合首都城市布局规划和人口变化,按照统筹规划、相对集中、以人为本、就近入学的原则,对西城区现有教育资源进行合理整合,适当调整。
到2015年,西城区教育结构布局调整的总目标是:区域内教育资源得到较为合理配置,各级各类学校协调发展,基础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达到领先水平,优质教育资源校布局均匀,且招生规模达到75%左右。
总之,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促进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西城区将进一步推动义务教育的高水平优质均衡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