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精华,是引发创造活动的前导。近年来,随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创造性思维越来越受到重视。面对基础和素质相对比较差的中职学生,迫切需要调整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本文从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创设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运用多种方式开展创新型教育,提高教学实效三个方面进行了初步地研究和阐述。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创新;教学改革
近年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学改革工作已全面展开。计算机作为现代人常用的办公和使用工具,学好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的实际应用是中职学生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要求之一。正因如此,在各类中职学校里,计算机课程被作为每个学生的必修科目。然而,中职学校的生源素质普遍下降,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不高,面对这些基础和素质相对比较差的学生,迫切需要调整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那么应如何顺应时代主流而积极进行教学创新改革呢?这是值得思考和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和阐述。
一、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创新教育是旨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推行创新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更新,使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模式产生了重大变革。教师应采用建构主义的思想来学会和学生“共同学习”,对学生的教学多采用启发式、互动式的教学模式,改变过去那种一板、一笔、三尺讲台的传统灌堂式的教学模式。把握教学的双向互动效果,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对学生引导启发而不是灌输,激励鼓舞学生独立思考,教学过程中照顾到主体的积极性、表现欲,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笔者在讲授Windows的目录操作和文件目录属性的设置时,故意将学生以往建立的文件拷贝到一个隐含的目录中,大部分学生上机时便发现自己的文件“不见了”,纷纷提出为什么,此时再适时引导学生独立进行分析,他们便可以找出“被删除、被更名、被设置为隐含属性,被复制到其它目录中后再删除源文件”等多种答案。然后再与他们一起对刚才的答案给予进一步分析,找出正确的方面,通过这样的学习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了解了其它相关的知识点。而在讲授如何灵活进行文字编辑时,我让学生思考自己常用的几种软件:WordXp、记事本、窗口画图等,使用哪一种方法比较好,并让他们独立进行操作,找出答案。这时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思维,我抓紧时机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讲解,然后提供一篇原始的文件,让学生进行自由的文字编辑,最后将他们的作品一一展示。这种教学方法,经过课后的检验,学生掌握得很好,能深刻地掌握知识,并能把这些知识广泛应用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举一反三,提高了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使学习活动顺利进行。
二、创设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课堂教学环境,包括教学心理和计算机教学环境的营造,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结论超出教师所设计和期望的轨道时,教师不应强行把学生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而是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引导学生审视其观点,并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既可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进行独立学习及创新的自信心,使其创新思维处于活跃状态。通过计算机教学创设问题的情境,不仅可以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而且还可以通过变化无穷的画面刺激学生大脑的兴奋区,为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创造有利的条件。例如我在讲授Powerpoint幻灯片动画效果的设置时,事先设计了一个完整的课件,通过几幅不同季节的图画把学生带入特定的环境,并用动画的渐变效果完成四季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季节的变化,体会其多变的美,培养学生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进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和创造欲望,使学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一改往日的那种被动沉闷的局面。而且,在教学实践中,我还体会到,把计算机引入各科教学中不仅可加大教学的密度,节省时间,而且能根据教学需求将其内容动态地加以分解、组合,生动地再现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使抽象的讲授形象化,既有利于突破教學的重点、难点,亦可拓宽思维空间,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运用多种方式开展创新型教育,提高教学实效
1、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要有正确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学习才会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产生了兴趣,才会有动机,这样思维活动得以启动运行,获得信息,检验信息,使自己的知识水平由量变到质变,才能结出丰硕的成果。所以兴趣是一种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为创造意识的产生奠定基础。如在讲授画图软件时,泛泛地讲解图案的放大、翻转及拉伸的技术是比较枯燥无味的,为了解决这一难点,可让学生画一幅“小小丛林”的图画,在图画中设计大小不同的小树,并使它们在太阳的照射下,在地面上投影成一片片的阴影。由于该任务的生动有趣,可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掌握知识难点。
2、精选合适教材,加強校本研究,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由于信息技术发展速度快,而教材更新速度相对迟缓,而计算机代用教材在书店里又五花八门,系统性不强,因此我们在教材选用上应十分慎重,要进行充分甄别,选择内容新、适用性强、浅显易懂的教材对于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非常重要。
有了好的教材,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授课内容也要进行调整,应以实用为原则,对日常工作和学习中需要且经常使用的知识和技能重点介绍,着重讲解。如:操作系统中中文系统、常见的文件类型及其基本操作的使用是最重要的,应该重点介绍。对于网络方面局域网和因特网已经成为现代计算机必不可少的部分,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对正确使用和简单维护非常必要,需要让学生理解掌握。平时要加强校本研究,对教材内容的调整和校本教材的开发十分有益。 3、加强实践环节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1)精練习题、强化基础。
习题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巩固基本概念,是检查对授课内容理解和掌握程度的重要手段,是掌握实际技能的基本训练。根据各章节的具体内容,精选习题,促使学生加深对各章节主要概念、方法、结构等的理解。为充分发挥习题的作用,及时指出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对普遍性问题集中讲解,对个别性问题单独辅导,对学生写的优秀作业加以表扬。如建立“网上辅助教学环境”便于学生进行自学、练习、同学间交流、向教师提问、考试等。
(2)采用项目教学法开展创新实践课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经过笔者的实践探索发现项目教学法对计算机实操非常适用,这种形式能大大提高学生灵活运用课程知识的能力。
4、积极地进行教学效果评价。计算机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其教学方法也不能完全沿用传统学科的教学方法,它有其本身的特殊性,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课堂教学对计算机机房有着很强的依赖性,对计算机的可操作性要求很高,计算机技术知识更新又快。所以,针对计算机教学的特殊性,正确进行教学效果评价和反馈是进行計算机技术有效教学的重要策略。具体评价和反馈手段有:考查学生实际操作和评价学生作品。考查学生实际操作充分体现了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实际应用,既考了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又体现了中学计算机技术课程考试的现代性。评价学生就是给定学生某个主题,围绕这个主题到网上去搜索相应素材,利用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完成具有自己特色的电子作品。评价的方式也可以有多种,如小组竞赛、机器评分、老师评分、同学之间互评和学生自评,形成立体反馈,强化评价的客观性和全面性。还可以将学生做好的作品放到学校网站上让学校的其他同学来评价,鼓励学生不断进步和大胆创新。
总而言之,当今世界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越来越深入,所强调的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使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供了新思路、新途径。在计算机技术教学中我们应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全面深化素质教育,为学生将来发展成为创新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编译的《现代教学论发展》教育科学出版社1995
[2]《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教育部2000
[3]《中国电化教育》、《计算机报》、《中小学电教》、《中国电脑教育报》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创新;教学改革
近年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学改革工作已全面展开。计算机作为现代人常用的办公和使用工具,学好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的实际应用是中职学生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要求之一。正因如此,在各类中职学校里,计算机课程被作为每个学生的必修科目。然而,中职学校的生源素质普遍下降,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不高,面对这些基础和素质相对比较差的学生,迫切需要调整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那么应如何顺应时代主流而积极进行教学创新改革呢?这是值得思考和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和阐述。
一、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创新教育是旨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推行创新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更新,使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模式产生了重大变革。教师应采用建构主义的思想来学会和学生“共同学习”,对学生的教学多采用启发式、互动式的教学模式,改变过去那种一板、一笔、三尺讲台的传统灌堂式的教学模式。把握教学的双向互动效果,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对学生引导启发而不是灌输,激励鼓舞学生独立思考,教学过程中照顾到主体的积极性、表现欲,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笔者在讲授Windows的目录操作和文件目录属性的设置时,故意将学生以往建立的文件拷贝到一个隐含的目录中,大部分学生上机时便发现自己的文件“不见了”,纷纷提出为什么,此时再适时引导学生独立进行分析,他们便可以找出“被删除、被更名、被设置为隐含属性,被复制到其它目录中后再删除源文件”等多种答案。然后再与他们一起对刚才的答案给予进一步分析,找出正确的方面,通过这样的学习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了解了其它相关的知识点。而在讲授如何灵活进行文字编辑时,我让学生思考自己常用的几种软件:WordXp、记事本、窗口画图等,使用哪一种方法比较好,并让他们独立进行操作,找出答案。这时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思维,我抓紧时机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讲解,然后提供一篇原始的文件,让学生进行自由的文字编辑,最后将他们的作品一一展示。这种教学方法,经过课后的检验,学生掌握得很好,能深刻地掌握知识,并能把这些知识广泛应用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举一反三,提高了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使学习活动顺利进行。
二、创设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课堂教学环境,包括教学心理和计算机教学环境的营造,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结论超出教师所设计和期望的轨道时,教师不应强行把学生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而是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引导学生审视其观点,并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既可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进行独立学习及创新的自信心,使其创新思维处于活跃状态。通过计算机教学创设问题的情境,不仅可以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而且还可以通过变化无穷的画面刺激学生大脑的兴奋区,为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创造有利的条件。例如我在讲授Powerpoint幻灯片动画效果的设置时,事先设计了一个完整的课件,通过几幅不同季节的图画把学生带入特定的环境,并用动画的渐变效果完成四季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季节的变化,体会其多变的美,培养学生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进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和创造欲望,使学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一改往日的那种被动沉闷的局面。而且,在教学实践中,我还体会到,把计算机引入各科教学中不仅可加大教学的密度,节省时间,而且能根据教学需求将其内容动态地加以分解、组合,生动地再现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使抽象的讲授形象化,既有利于突破教學的重点、难点,亦可拓宽思维空间,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运用多种方式开展创新型教育,提高教学实效
1、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要有正确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学习才会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产生了兴趣,才会有动机,这样思维活动得以启动运行,获得信息,检验信息,使自己的知识水平由量变到质变,才能结出丰硕的成果。所以兴趣是一种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为创造意识的产生奠定基础。如在讲授画图软件时,泛泛地讲解图案的放大、翻转及拉伸的技术是比较枯燥无味的,为了解决这一难点,可让学生画一幅“小小丛林”的图画,在图画中设计大小不同的小树,并使它们在太阳的照射下,在地面上投影成一片片的阴影。由于该任务的生动有趣,可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掌握知识难点。
2、精选合适教材,加強校本研究,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由于信息技术发展速度快,而教材更新速度相对迟缓,而计算机代用教材在书店里又五花八门,系统性不强,因此我们在教材选用上应十分慎重,要进行充分甄别,选择内容新、适用性强、浅显易懂的教材对于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非常重要。
有了好的教材,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授课内容也要进行调整,应以实用为原则,对日常工作和学习中需要且经常使用的知识和技能重点介绍,着重讲解。如:操作系统中中文系统、常见的文件类型及其基本操作的使用是最重要的,应该重点介绍。对于网络方面局域网和因特网已经成为现代计算机必不可少的部分,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对正确使用和简单维护非常必要,需要让学生理解掌握。平时要加强校本研究,对教材内容的调整和校本教材的开发十分有益。 3、加强实践环节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1)精練习题、强化基础。
习题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巩固基本概念,是检查对授课内容理解和掌握程度的重要手段,是掌握实际技能的基本训练。根据各章节的具体内容,精选习题,促使学生加深对各章节主要概念、方法、结构等的理解。为充分发挥习题的作用,及时指出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对普遍性问题集中讲解,对个别性问题单独辅导,对学生写的优秀作业加以表扬。如建立“网上辅助教学环境”便于学生进行自学、练习、同学间交流、向教师提问、考试等。
(2)采用项目教学法开展创新实践课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经过笔者的实践探索发现项目教学法对计算机实操非常适用,这种形式能大大提高学生灵活运用课程知识的能力。
4、积极地进行教学效果评价。计算机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其教学方法也不能完全沿用传统学科的教学方法,它有其本身的特殊性,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课堂教学对计算机机房有着很强的依赖性,对计算机的可操作性要求很高,计算机技术知识更新又快。所以,针对计算机教学的特殊性,正确进行教学效果评价和反馈是进行計算机技术有效教学的重要策略。具体评价和反馈手段有:考查学生实际操作和评价学生作品。考查学生实际操作充分体现了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实际应用,既考了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又体现了中学计算机技术课程考试的现代性。评价学生就是给定学生某个主题,围绕这个主题到网上去搜索相应素材,利用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完成具有自己特色的电子作品。评价的方式也可以有多种,如小组竞赛、机器评分、老师评分、同学之间互评和学生自评,形成立体反馈,强化评价的客观性和全面性。还可以将学生做好的作品放到学校网站上让学校的其他同学来评价,鼓励学生不断进步和大胆创新。
总而言之,当今世界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越来越深入,所强调的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使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供了新思路、新途径。在计算机技术教学中我们应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全面深化素质教育,为学生将来发展成为创新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编译的《现代教学论发展》教育科学出版社1995
[2]《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教育部2000
[3]《中国电化教育》、《计算机报》、《中小学电教》、《中国电脑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