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近年来,河南地区涌现出了一批新锐作家,逐渐在中原文坛形成了一股新生力量,被文学界称之为“文学豫军”。近日我们走进了“文学豫军”这一群体,寻访到了现就读于河南农业职业学院的新锐作家卢景洋,一起探访他的文学创作故事。
人物简介:卢景洋,笔名赵墨轩,2000年生,河南许昌人。现就读于河南农业职业学院牧业工程学院,系河南省青少年作家协会理事、河南省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教育学会会员、许昌市诗词学会会员。曾获第三届元诗歌奖入围奖、第一届墨风杯全国征文大赛小说二等奖,个人访谈发布于新华网客户端。自2018年起,累计在《中国青年作家报》、《鸭绿江》、《参花》、《青少年作家》、《传奇故事(校园文学)》等国家省市级刊物发表作品十余篇,受邀担任四川省诗歌学会“我是青年”诗歌大赛评委会评委。著有个人作品集《建安集》。
記者:卢景洋同学您好,我们是前来探访新锐作家的,想问下您有时间接收一下我们的采访吗?
卢景洋:可以的,您可以尽情提问。
记者:在近几年里,“文青”这个词已经不新鲜了,我想知道您是如何理解“文青”这个词的?您又觉得什么样的人可以归为“文青”?您是“文青”吗?
卢景洋:我觉得文青可以理解为文化青年,即有思想、有活力、有深度、有信仰的“四有青年”应当是属于“文青”。文化青年应当有属于自己的思想,应当秉承着一种民族与时代责任感在身上,我觉得北宋大儒张载的那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应当是对当代“文青”最好的解读与鞭策。至于我自己目前算不算“文青”,我想应该是算的。
记者:问您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讲一讲您和文学的渊源吧。您是如何喜欢上文学的?平时创作又喜欢哪种文体?
卢景洋:我与文学之间其实也没有太多的故事,我最早接触文学应该是从名著来开始的。小时候我会经常去我姑姑家住上一段日子,而我姑姑家又有很多藏书,于是在义务教育的九年里,我如饥似渴的阅读了大量的文学名著,这应当是我与文学的最初的接触。至于自己动笔来写一些东西应当是到了高二那年,那年我们学校开设了古代诗词鉴赏选修课,整学期的语文课都在学习文言文和古代诗歌,古代诗歌的韵律美与所表达的思想深深的打动了我,特别是陆游与唐婉一唱一和的《钗头凤》,激起了我对文学的向往,我也随着填了一首《钗头凤》,这应当是我第一次写的文学作品。文体的话我还是更喜欢散文与格律诗多一些。
记者:很多作家都会有一个笔名,比如鲁迅、莫言、路遥、巴金,等等,那么笔名是否意味着是写作者进入写作的一种暗示?笔名是否有影响写作者的写作风格?您有笔名吗?
卢景洋:笔名这个东西一般都包含着作家自己的一些思想在里边,至于是否影响写作者的风格这点我是不太清楚的,因此也不好贸然定论。至于我自己也是起过一些笔名的,我的笔名便是赵墨轩,取一个宁静悠远的意境。
记者:如今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互联网进行写作,似乎写作变得越来越简单,传统的文学方式也面临着挑战。那么您是如何看待互联网写作的?又是通过何种方式进行创作的?
卢景洋:我觉得互联网写作或者网络文学只是简单的变更了文学的载体,其本质还是没有改变的。文学的本质还是用来记录和反映时代的语言艺术,互联网写作与我们之前用笔写作并没有太多的区别。关于网络文学,我觉得它更多是起着一个记录和反映时代的一个作用,之前也说过互联网时代是一个泥沙俱下的时代,所以网络文学必然也就会出现一些糟粕。但不可否认,网络文学中是有许多较为优秀的文学作品的,如《雪中悍刀行》、《明朝那些事儿》、《庆余年》等。我个人写作的话其实各种方式都有,有时候会用手稿,有时候会在手机备忘录里写,有时则会用电脑码字。
记者:您认为在创作的过程中什么最重要?
卢景洋:我觉得还是走进生活吧。文学作品是植根于社会,植根于生活的,只有走进生活,去寻找植根于社会脉络的生活本质,探寻生活的真谛,才能创作出优秀的文学作品。
记者:那我想问下您在文学创作中有遇到过什么问题吗?如果有,您又是怎么解决的?
卢景洋:其实与其说是创作中的遇到的问题,不如说是写作中出现的困惑。我不知道其他新人会不会和我一样,在写作的过程中会遇到言之无物,无病呻吟的一个状态,只有华丽的词藻,却没有精髓性的东西。对于这个困惑我专门去请教了许多前辈,他们告诉我,对于文章来说最重要的还是植根于生活,植根于社会,您要有相应的经历,才有可能写出一篇优秀的作品,您要俯下身子,去接触这个世界。也正是这些前辈们的教导,也才让我逐步打破自己的瓶颈。
记者:那您能用一句话来形容一下您的文学创作观吗?
卢景洋:那应该是罗曼罗兰的那句:“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本质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记者:好的,很感谢您抽出时间来接受我们的采访,祝您生活愉快,再见。
卢景洋个人作品赏析
我是半个诗人
用力把弓拉满
然后杯子里的水溢出
禁锢的灵魂被剪成自由的纸片
黑夜的心跳和着大山的呼吸
将我清醒地裹挟、掠夺和压迫
徒步的夜告诉我
“你是半个诗人,不会写诗,
只会看着人间流泪”
悬崖上壁挂半截铅笔
恍惚间舞成刺绣的花草、石雕的狼
各个孤清、凌乱的影子
在黑色的云朵下拐了一个弯又
一个弯
着一抹
红里泛黄的城墙
吻过嵩山三十六行的仰望
春江二十四月夜的惆怅
我看到立春,立不起春天
杜甫却在冬至日温暖了一大片人间
我看到历史风尘里的每个人
都把家国故乡不能背负的命运
背在身上:不言不语的沉默着
那每一份赤裸裸的流浪与放纵
都藏着一份浸到骨子里的希望
天崩地裂后莺飞草长
穿过《诗经》,我终于肯相信
自己是半个诗人
有血有肉,无声无息
黄土一抔的坟墓是我的家
人物简介:卢景洋,笔名赵墨轩,2000年生,河南许昌人。现就读于河南农业职业学院牧业工程学院,系河南省青少年作家协会理事、河南省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教育学会会员、许昌市诗词学会会员。曾获第三届元诗歌奖入围奖、第一届墨风杯全国征文大赛小说二等奖,个人访谈发布于新华网客户端。自2018年起,累计在《中国青年作家报》、《鸭绿江》、《参花》、《青少年作家》、《传奇故事(校园文学)》等国家省市级刊物发表作品十余篇,受邀担任四川省诗歌学会“我是青年”诗歌大赛评委会评委。著有个人作品集《建安集》。
記者:卢景洋同学您好,我们是前来探访新锐作家的,想问下您有时间接收一下我们的采访吗?
卢景洋:可以的,您可以尽情提问。
记者:在近几年里,“文青”这个词已经不新鲜了,我想知道您是如何理解“文青”这个词的?您又觉得什么样的人可以归为“文青”?您是“文青”吗?
卢景洋:我觉得文青可以理解为文化青年,即有思想、有活力、有深度、有信仰的“四有青年”应当是属于“文青”。文化青年应当有属于自己的思想,应当秉承着一种民族与时代责任感在身上,我觉得北宋大儒张载的那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应当是对当代“文青”最好的解读与鞭策。至于我自己目前算不算“文青”,我想应该是算的。
记者:问您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讲一讲您和文学的渊源吧。您是如何喜欢上文学的?平时创作又喜欢哪种文体?
卢景洋:我与文学之间其实也没有太多的故事,我最早接触文学应该是从名著来开始的。小时候我会经常去我姑姑家住上一段日子,而我姑姑家又有很多藏书,于是在义务教育的九年里,我如饥似渴的阅读了大量的文学名著,这应当是我与文学的最初的接触。至于自己动笔来写一些东西应当是到了高二那年,那年我们学校开设了古代诗词鉴赏选修课,整学期的语文课都在学习文言文和古代诗歌,古代诗歌的韵律美与所表达的思想深深的打动了我,特别是陆游与唐婉一唱一和的《钗头凤》,激起了我对文学的向往,我也随着填了一首《钗头凤》,这应当是我第一次写的文学作品。文体的话我还是更喜欢散文与格律诗多一些。
记者:很多作家都会有一个笔名,比如鲁迅、莫言、路遥、巴金,等等,那么笔名是否意味着是写作者进入写作的一种暗示?笔名是否有影响写作者的写作风格?您有笔名吗?
卢景洋:笔名这个东西一般都包含着作家自己的一些思想在里边,至于是否影响写作者的风格这点我是不太清楚的,因此也不好贸然定论。至于我自己也是起过一些笔名的,我的笔名便是赵墨轩,取一个宁静悠远的意境。
记者:如今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互联网进行写作,似乎写作变得越来越简单,传统的文学方式也面临着挑战。那么您是如何看待互联网写作的?又是通过何种方式进行创作的?
卢景洋:我觉得互联网写作或者网络文学只是简单的变更了文学的载体,其本质还是没有改变的。文学的本质还是用来记录和反映时代的语言艺术,互联网写作与我们之前用笔写作并没有太多的区别。关于网络文学,我觉得它更多是起着一个记录和反映时代的一个作用,之前也说过互联网时代是一个泥沙俱下的时代,所以网络文学必然也就会出现一些糟粕。但不可否认,网络文学中是有许多较为优秀的文学作品的,如《雪中悍刀行》、《明朝那些事儿》、《庆余年》等。我个人写作的话其实各种方式都有,有时候会用手稿,有时候会在手机备忘录里写,有时则会用电脑码字。
记者:您认为在创作的过程中什么最重要?
卢景洋:我觉得还是走进生活吧。文学作品是植根于社会,植根于生活的,只有走进生活,去寻找植根于社会脉络的生活本质,探寻生活的真谛,才能创作出优秀的文学作品。
记者:那我想问下您在文学创作中有遇到过什么问题吗?如果有,您又是怎么解决的?
卢景洋:其实与其说是创作中的遇到的问题,不如说是写作中出现的困惑。我不知道其他新人会不会和我一样,在写作的过程中会遇到言之无物,无病呻吟的一个状态,只有华丽的词藻,却没有精髓性的东西。对于这个困惑我专门去请教了许多前辈,他们告诉我,对于文章来说最重要的还是植根于生活,植根于社会,您要有相应的经历,才有可能写出一篇优秀的作品,您要俯下身子,去接触这个世界。也正是这些前辈们的教导,也才让我逐步打破自己的瓶颈。
记者:那您能用一句话来形容一下您的文学创作观吗?
卢景洋:那应该是罗曼罗兰的那句:“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本质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记者:好的,很感谢您抽出时间来接受我们的采访,祝您生活愉快,再见。
卢景洋个人作品赏析
我是半个诗人
用力把弓拉满
然后杯子里的水溢出
禁锢的灵魂被剪成自由的纸片
黑夜的心跳和着大山的呼吸
将我清醒地裹挟、掠夺和压迫
徒步的夜告诉我
“你是半个诗人,不会写诗,
只会看着人间流泪”
悬崖上壁挂半截铅笔
恍惚间舞成刺绣的花草、石雕的狼
各个孤清、凌乱的影子
在黑色的云朵下拐了一个弯又
一个弯
着一抹
红里泛黄的城墙
吻过嵩山三十六行的仰望
春江二十四月夜的惆怅
我看到立春,立不起春天
杜甫却在冬至日温暖了一大片人间
我看到历史风尘里的每个人
都把家国故乡不能背负的命运
背在身上:不言不语的沉默着
那每一份赤裸裸的流浪与放纵
都藏着一份浸到骨子里的希望
天崩地裂后莺飞草长
穿过《诗经》,我终于肯相信
自己是半个诗人
有血有肉,无声无息
黄土一抔的坟墓是我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