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兴趣是学生“乐学”的源动力,是学习动机最现实、最活跃、最强烈的心理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竭尽全力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教师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和感召力,这种“吸引和感召力”是教师的“善导”之基,是教师的整体素养的实际体现,学生只有被老师的整体素养所折服,其“乐学”的积极性才会健康、持久。
关键词:乐学;善导;教师素养
所谓“乐学”,是指学生愿意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乐于开展主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以实现自身的自主性发展。所谓“善导”是指教师以适合学生的多种教学方法,影响、指导学生学习的一种综合型教学技能。由于学习是一项较复杂的脑力劳动,要使学生真正达到“乐学”的“境界”绝非易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因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环境、个人爱好、意志品质等因素的影响而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难和问题,因此,教师的影响和指导至关重要。
我认为,兴趣是使学生“乐学”的源动力,它可以使学生不怕吃苦、可以使学生废寝忘食,可以使学生执著且愿意付出努力。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他就会竭尽全力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因此,教师的影响和指导应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重。我想,学生对教师的“兴趣”是学生“乐学”的第一兴趣。这种“兴趣”基于学生对教师人格魅力的敬仰,基于学生对教师知识水平、教学艺术和管理水平的叹服。如果教师没有对学生形成足够的吸引和感召力,“乐学”就如无源之流水,“善导”就像无基之亭台,必尽、必倾。因此,教师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努力提高自己,才能使“乐学”之水源源不断,才能使“善导”之基稳若磐石。
一、 品德修养
师之德是为师之魂。教师教学生如何做人,首先要知道自己怎样做人。教师从事的是“为人师表”的神圣职业,其言行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其举手投足都会影响到学生的成长。教师只有以身作则,才能以正面形象影响学生。教师对学生的这种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正因为如此,教师一定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要有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和勇于创新的精神。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要心胸豁達、不拘小节;要乐观向上、充满激情;要勇于承认错误、敢于承担责任;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要尊重、理解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要守时守信,说到做到。教师只有以“德”为先,才能打开学生信任的大门,才能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迈出坚实的第一步。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既敏感,又“基础”,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必须是正面的。
二、 业务能力
教师丰富的知识储备和不凡的教学艺术是取得学生信任的重要保证。新时代对教师业务能力的要求是多元化的。教师要以专业为主、文理兼修。教师如果不以教学需要为根本,多方位地为自己“充电”,他势必会脱离时代发展的要求,学生对他的整体知识水平就会产生怀疑,他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就会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多方位的知识储备不仅仅是知识层面上的居高临下,更是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好形象、取得学生信任的基石。一个被时代抛弃的教师绝对不会是一个优秀的教师,也绝对不会成为一个让学生敬仰和叹服的教师。
教学是一门交流的艺术。学生毕竟是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他们的思维仍然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必须视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比如,如何选择所讲内容以及所讲内容的时机及方式,如何和学生艺术性地交流和探讨,如何给学生艺术性地设疑和释疑,等等。
三、 管理水平
学生的管理工作也是一门艺术。教师要深入学生中间,多方位地了解学生的优缺点及存在的困难,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对症下药。管理方法要得当,使用语言要诚恳,简单粗暴永远得不到学生的理解和赞同。
(一) 要分层管理学生。必须承认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和道德水准是有差别的,在这个问题上教师不能用一把尺子来度量所有学生。教师要深入了解每位学生的基础,给学生留有合理的进步空间。对待好一些的学生要激励他们快马加鞭;对待差一些的学生要把目标放低些,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要向他们灌输“进步就是成功”的成长理念。
(二) 要教育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和挫折。由于学习是一项较复杂的脑力劳动,因此,困难和挫折不可避免。中学时期正值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之初期,也正是学生心理处于脆弱期。教师如果不适时地给学生“注射”抵御困难和挫折的疫苗,一些意志力薄弱的学生势必会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败下阵来。轻者会消极悲观、一蹶不振,重者会行为失常、破罐子破摔。因此,教师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至关重要。教师一定要使学生知道,学习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困难和挫折任何人都会遇到。如果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避龟缩,人类社会就不会出现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就不会出现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就不会出现轮椅上的科学家霍金,就不会出现高位截瘫的作家、翻译家张海迪……
(三) 要善待学困生。学困生是学生管理的难点,管好了学困生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管好了全体学生。因此,对学困生有较多地付出是值得的。
1. 要甘于讲奉献、献爱心,不求回报。教师要以父母之心,弟、妹之情对待学困生。要深入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以及家庭状况,要真心实意地帮助学困生解决各种实际困难。教师的每一句话都应让学困生感到温暖,教师的每一个举动都要使学困生感到亲切。为了学困生,教师要不吝牺牲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2. 要锲而不舍,诲人不倦。学困生身上存在的问题,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一旦形成,就需要从多方面进行调理,包括心理、行为、习惯等。不能认为批评教育过几次就能一劳永逸,一定要有信心和耐心。特别是旧病复发,教师一定要有心理准备,要允许学困生有这种情况,一定要不厌其烦,做到循循善诱,坚持到底。
总之,要使学生“乐学”,必须首先从教师自身的素养上下工夫,必须全面提高教师本人的思想水平、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只有这样,教师才有“善导”之基,学生才能被教师的人格魅力所吸引,才能被教师的整体素养所折服。也只有这样,学生“乐学”的积极性才会健康、持久。
作者简介:王凤兰,河北省沧州市,华北油田采一中学。
关键词:乐学;善导;教师素养
所谓“乐学”,是指学生愿意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乐于开展主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以实现自身的自主性发展。所谓“善导”是指教师以适合学生的多种教学方法,影响、指导学生学习的一种综合型教学技能。由于学习是一项较复杂的脑力劳动,要使学生真正达到“乐学”的“境界”绝非易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因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环境、个人爱好、意志品质等因素的影响而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难和问题,因此,教师的影响和指导至关重要。
我认为,兴趣是使学生“乐学”的源动力,它可以使学生不怕吃苦、可以使学生废寝忘食,可以使学生执著且愿意付出努力。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他就会竭尽全力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因此,教师的影响和指导应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重。我想,学生对教师的“兴趣”是学生“乐学”的第一兴趣。这种“兴趣”基于学生对教师人格魅力的敬仰,基于学生对教师知识水平、教学艺术和管理水平的叹服。如果教师没有对学生形成足够的吸引和感召力,“乐学”就如无源之流水,“善导”就像无基之亭台,必尽、必倾。因此,教师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努力提高自己,才能使“乐学”之水源源不断,才能使“善导”之基稳若磐石。
一、 品德修养
师之德是为师之魂。教师教学生如何做人,首先要知道自己怎样做人。教师从事的是“为人师表”的神圣职业,其言行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其举手投足都会影响到学生的成长。教师只有以身作则,才能以正面形象影响学生。教师对学生的这种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正因为如此,教师一定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要有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和勇于创新的精神。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要心胸豁達、不拘小节;要乐观向上、充满激情;要勇于承认错误、敢于承担责任;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要尊重、理解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要守时守信,说到做到。教师只有以“德”为先,才能打开学生信任的大门,才能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迈出坚实的第一步。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既敏感,又“基础”,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必须是正面的。
二、 业务能力
教师丰富的知识储备和不凡的教学艺术是取得学生信任的重要保证。新时代对教师业务能力的要求是多元化的。教师要以专业为主、文理兼修。教师如果不以教学需要为根本,多方位地为自己“充电”,他势必会脱离时代发展的要求,学生对他的整体知识水平就会产生怀疑,他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就会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多方位的知识储备不仅仅是知识层面上的居高临下,更是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好形象、取得学生信任的基石。一个被时代抛弃的教师绝对不会是一个优秀的教师,也绝对不会成为一个让学生敬仰和叹服的教师。
教学是一门交流的艺术。学生毕竟是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他们的思维仍然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必须视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比如,如何选择所讲内容以及所讲内容的时机及方式,如何和学生艺术性地交流和探讨,如何给学生艺术性地设疑和释疑,等等。
三、 管理水平
学生的管理工作也是一门艺术。教师要深入学生中间,多方位地了解学生的优缺点及存在的困难,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对症下药。管理方法要得当,使用语言要诚恳,简单粗暴永远得不到学生的理解和赞同。
(一) 要分层管理学生。必须承认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和道德水准是有差别的,在这个问题上教师不能用一把尺子来度量所有学生。教师要深入了解每位学生的基础,给学生留有合理的进步空间。对待好一些的学生要激励他们快马加鞭;对待差一些的学生要把目标放低些,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要向他们灌输“进步就是成功”的成长理念。
(二) 要教育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和挫折。由于学习是一项较复杂的脑力劳动,因此,困难和挫折不可避免。中学时期正值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之初期,也正是学生心理处于脆弱期。教师如果不适时地给学生“注射”抵御困难和挫折的疫苗,一些意志力薄弱的学生势必会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败下阵来。轻者会消极悲观、一蹶不振,重者会行为失常、破罐子破摔。因此,教师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至关重要。教师一定要使学生知道,学习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困难和挫折任何人都会遇到。如果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避龟缩,人类社会就不会出现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就不会出现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就不会出现轮椅上的科学家霍金,就不会出现高位截瘫的作家、翻译家张海迪……
(三) 要善待学困生。学困生是学生管理的难点,管好了学困生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管好了全体学生。因此,对学困生有较多地付出是值得的。
1. 要甘于讲奉献、献爱心,不求回报。教师要以父母之心,弟、妹之情对待学困生。要深入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以及家庭状况,要真心实意地帮助学困生解决各种实际困难。教师的每一句话都应让学困生感到温暖,教师的每一个举动都要使学困生感到亲切。为了学困生,教师要不吝牺牲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2. 要锲而不舍,诲人不倦。学困生身上存在的问题,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一旦形成,就需要从多方面进行调理,包括心理、行为、习惯等。不能认为批评教育过几次就能一劳永逸,一定要有信心和耐心。特别是旧病复发,教师一定要有心理准备,要允许学困生有这种情况,一定要不厌其烦,做到循循善诱,坚持到底。
总之,要使学生“乐学”,必须首先从教师自身的素养上下工夫,必须全面提高教师本人的思想水平、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只有这样,教师才有“善导”之基,学生才能被教师的人格魅力所吸引,才能被教师的整体素养所折服。也只有这样,学生“乐学”的积极性才会健康、持久。
作者简介:王凤兰,河北省沧州市,华北油田采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