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是连云港市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现高效课堂的成果,其中包括“自学质疑、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精讲点拨、矫正反馈、迁移应用”六模块,实现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调动学生课内外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联系学科特点,通过摸索探讨,我们发现用问题引导“六模块”建构式英语课堂教学效果比较显著,让问题作为学生学习的载体,即学习内容问题化。问题可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也可以适当地应用于某个教学模块,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知识建构、综合语言表达、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体做法是:让课堂充满问题,让问题引导思考。
一、 用问题引领学生的“自学质疑”
“六模块”建构式英语课堂中“自学质疑”环节是教学中的关键,我们提倡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学贵有疑,学生的思要带有疑问,有疑问才会促使他们积极思考,提出问题,最终解决问题。
在自学质疑环节要指导学生围绕学习目标,阅读相关学习素材,进行自主学习,尝试进行知识建构,基本解决学案中的问题,完成基础练习,发现并提出自主学习中的疑难问题。教师课前应先精心设计导学问题,这些问题应引导学生积极去阅读和思考。
例如,在讲授牛津英语9A Unit One Star Signs的Reading之前,本人提出的导学问题是: ① Zhao Benshan is a humorous person, can you tell me what his star sign is? ② Albert Einstein??s star sign was Pisces. What does his star sign say about him? Do they match his characteristics? ③ What kind of friend do you want to make? Why?
让学生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提出质疑的问题,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二、 在交流展示中提出有代表性的、有价值的问题
交流展示环节主要展示解决学案中问题的思路,共享学习成果。展示可以分为组内交流展示和班内交流展示,完成查漏补缺和巩固提升,教师进行适当的点评,特别是教师对有代表性、有价值的问题的点评与肯定,会促进学生提出更优质的问题。
例如,牛津英语9A Unit Four TV programmes的Vocabulary部分,本课时谈论不同类型的电视节目(Types of TV programmes)。 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自己所喜欢的电视节目,并提出有代表性的新问题。
三、 在互动探究中解决“双基”问题
互动探究的问题一是有助于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达成的问题,二是学生自学中发现的困惑和疑点,针对本组内提出不同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互动探究,鼓励学生大胆释疑解惑。对于其他学生的解答持不同意见的,还可以再次进行质疑,实现兵教兵,兵练兵,最终达到兵强兵的目的。培养学生参与互动、互动探究的意识。
四、 在精讲点拨中“点拨”重点和难点问题
学生合作探究展示后反映的典型问题,教师要有筛选性地进行点拨,特别要对有代表性、有价值的问题进行点拨;点拨问题的过程中,要渗透学科思想的知识形成过程,要归纳出解题的思路、方法及规律;对重点和难点适当点拨。
例如,在学习牛津英语9A Unit One Star Signs的Grammar部分时,学生合作探究后抛出这样一个典型的问题:如何区分句型It is/was + 形容词 + of sb to do sth. 和It is/was + 形容词 + for sb to do sth.
这是本课时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教师必须给学生解释清楚。
五、 在矫正反馈中反思仍然存在的问题
反馈体现在自学质疑(学案收改)后,在学生交流展示时、在互动探究的情况把握时,在精讲点拨后课堂生成问题的解决时,在课堂巩固习题的完成后等,矫正可随时进行,可专段时间进行。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时,犯错是难免的,教师在学生出现错误时,要耐心、热心地提出一些建议性意见,引导学生获取正确的知识,帮助他们取得成功。
例如,在学习牛津英语8B Unit One Reading Times have changed中,教师在梳理了课文中有关阳光镇的变化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让同学们来思考: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changes in your hometown?
在听到这个问题后,有的学生指出,现在的生活比以前更好了,并从衣、食、住、行方面进行阐述。教师首先肯定学生的成绩,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同时指出存在的不足,家乡变化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如家乡的环境没有以前好了;人口增多,耕地减少,交通拥挤;人情比以前淡薄了。经过适时点评,引导学生获取正确的知识。
六、 在迁移应用中解决新生成的问题
自学质疑主要让学生通过质疑释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而迁移应用主要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良好思维习惯。迁移应用是学生内化学习内容,深刻理解学习内容,灵活应用学习内容的重要途径。
迁移应用环节要完成精选习题,及时巩固学习效果,拓展学生思维,形成归纳、演绎技能,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通过迁移应用,进一步促进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形成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良好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
一、 用问题引领学生的“自学质疑”
“六模块”建构式英语课堂中“自学质疑”环节是教学中的关键,我们提倡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学贵有疑,学生的思要带有疑问,有疑问才会促使他们积极思考,提出问题,最终解决问题。
在自学质疑环节要指导学生围绕学习目标,阅读相关学习素材,进行自主学习,尝试进行知识建构,基本解决学案中的问题,完成基础练习,发现并提出自主学习中的疑难问题。教师课前应先精心设计导学问题,这些问题应引导学生积极去阅读和思考。
例如,在讲授牛津英语9A Unit One Star Signs的Reading之前,本人提出的导学问题是: ① Zhao Benshan is a humorous person, can you tell me what his star sign is? ② Albert Einstein??s star sign was Pisces. What does his star sign say about him? Do they match his characteristics? ③ What kind of friend do you want to make? Why?
让学生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提出质疑的问题,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二、 在交流展示中提出有代表性的、有价值的问题
交流展示环节主要展示解决学案中问题的思路,共享学习成果。展示可以分为组内交流展示和班内交流展示,完成查漏补缺和巩固提升,教师进行适当的点评,特别是教师对有代表性、有价值的问题的点评与肯定,会促进学生提出更优质的问题。
例如,牛津英语9A Unit Four TV programmes的Vocabulary部分,本课时谈论不同类型的电视节目(Types of TV programmes)。 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自己所喜欢的电视节目,并提出有代表性的新问题。
三、 在互动探究中解决“双基”问题
互动探究的问题一是有助于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达成的问题,二是学生自学中发现的困惑和疑点,针对本组内提出不同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互动探究,鼓励学生大胆释疑解惑。对于其他学生的解答持不同意见的,还可以再次进行质疑,实现兵教兵,兵练兵,最终达到兵强兵的目的。培养学生参与互动、互动探究的意识。
四、 在精讲点拨中“点拨”重点和难点问题
学生合作探究展示后反映的典型问题,教师要有筛选性地进行点拨,特别要对有代表性、有价值的问题进行点拨;点拨问题的过程中,要渗透学科思想的知识形成过程,要归纳出解题的思路、方法及规律;对重点和难点适当点拨。
例如,在学习牛津英语9A Unit One Star Signs的Grammar部分时,学生合作探究后抛出这样一个典型的问题:如何区分句型It is/was + 形容词 + of sb to do sth. 和It is/was + 形容词 + for sb to do sth.
这是本课时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教师必须给学生解释清楚。
五、 在矫正反馈中反思仍然存在的问题
反馈体现在自学质疑(学案收改)后,在学生交流展示时、在互动探究的情况把握时,在精讲点拨后课堂生成问题的解决时,在课堂巩固习题的完成后等,矫正可随时进行,可专段时间进行。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时,犯错是难免的,教师在学生出现错误时,要耐心、热心地提出一些建议性意见,引导学生获取正确的知识,帮助他们取得成功。
例如,在学习牛津英语8B Unit One Reading Times have changed中,教师在梳理了课文中有关阳光镇的变化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让同学们来思考: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changes in your hometown?
在听到这个问题后,有的学生指出,现在的生活比以前更好了,并从衣、食、住、行方面进行阐述。教师首先肯定学生的成绩,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同时指出存在的不足,家乡变化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如家乡的环境没有以前好了;人口增多,耕地减少,交通拥挤;人情比以前淡薄了。经过适时点评,引导学生获取正确的知识。
六、 在迁移应用中解决新生成的问题
自学质疑主要让学生通过质疑释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而迁移应用主要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良好思维习惯。迁移应用是学生内化学习内容,深刻理解学习内容,灵活应用学习内容的重要途径。
迁移应用环节要完成精选习题,及时巩固学习效果,拓展学生思维,形成归纳、演绎技能,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通过迁移应用,进一步促进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形成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良好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