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益阳弹词”是属于湖南省曲艺中别具一格的说唱艺术,是由古老的长沙弹词发展而来的。湖南地方高校开设民族民间音乐课程教学,将有利于学生更加好的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湖湘传统文化。本文将对湖南城市学院关于该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差异性进行调查,开展教学改革实践探索和教学反思,以期能对“益阳弹词”在新时期的发展做出有益尝试。
关键词: 益阳弹词; 教学改革 ;民族民间音乐;差异性
中国的传统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历经千年,历史悠久。益阳弹词,是湖南益阳地区的传统说唱音乐,其发源于弹词类型中的长沙弹词,经过历代民间艺人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一套自己独有的道白与唱词、唱腔曲调和演唱程式,成为形式独特、采用湘语系益阳当地口语词汇说唱的地方曲艺,历有”益阳弦子长沙腔”的说法。经湖南省文化厅统计,目前益阳弹词的传承人已到第七代,而老一辈逐渐的退出了历史的舞台,青年人对于这样的优秀音乐文化却不甚喜爱,传统艺术的青黄不接正是目前益阳弹词发展的瓶颈。随着时代的发展,民族音乐也在不断的创新。然而,民族音乐要想得到更加长治久远的传承和发展,势必离不开教育,尤其是高等艺术教育。
因此,作为专业的音乐教育者,有责任用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去充实我国的高校音乐教育,让新时代的年轻人能够理解和热爱本土的民族音乐文化。所以,能否通过“湖湘传统音乐”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益阳民族民间传统音乐的特点、总结益阳弹词发展的规律并继承发扬这一本土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才是学习和研究这门课程的主要目的。
一、“益阳弹词”在“湖湘传统音乐”课程教学中的问题
我校艺术学院每年均开设32个课时的“湖湘传统音乐”课程,在这门课程中,“益阳弹词”作为本土优秀音乐文化,一直被重点对待。然而,通过实践调查却发现目前该课程在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五方面:
1. 生源的不对称
我校音乐专业学生来自五湖四海,湖南的学生仅仅只占20%,而益阳本土的学生仅仅占2-4%,如此失衡的比例对于一个依赖本土语言而生存的说唱艺术来说,对它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2. 语言的差异性
生源的差异性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语言的差异性。南北方地方方言的差异,让学习益阳弹词存在一定的困难。相比而言,北方人对于益阳弹词的演唱,准确的行腔、咬字以及韵律韵味都不及南方人更加有优势,而南方人中,湖南本土的又更加能快速的上手。
3. 专业技能的不平衡发展
作为一门“普修”的专业课程,学生涵盖声乐、器乐、舞蹈以及一些理论专业,而对于“益阳弹词”的演唱,声乐专业的学生普遍的接受能力以及学习能力都高于其他专业的学生。这样势必会造成弹词艺术发展和传播的不平衡和差异化发展。
4. 音乐地域化差别较大
作为益阳土生土长的说唱艺术,其他地方的人们不一定都会喜欢或者乐于去学习、传播这样的艺术。受音乐旋律特点、演唱形式、表演风格等的影响,有乐于沉浸在其中的,也有不屑一顾的,这一问题也是急需要解决的重要一环。
5. 创新性不够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他们所接受的音乐知识以及社会接触面非常广,也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反而对传统的民族民间艺术没有兴趣,甚至避而远之。这其实就需要反思,传统的固然好,但是如果要得到更多的发展,让更多的人喜爱并发扬这一傳统艺术的话,一定要改革、创新。融合现代的创作技法、和声配器,在保证其民族特色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推进。通过不断的创新,更好的保护、传承这一民族民间艺术。
二、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
1. 建立课后学习小组
根据益阳本土学生的多少进行分组,每个小组1名益阳本土的学生,再按照比例将湖南的学生、南方其他地区学生以及北方的学生进行整合,这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歌唱的语言问题。通过对教师布置的作业,课后学习小组有针对性的对益阳弹词的歌词进行朗读,逐渐加强益阳方言的歌唱训练,进一步打好益阳弹词的演唱基础。
2. 根据专业方向,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及授课方式
授课中灵活开展教学实践,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我校艺术学院下设音乐学系和音乐表演与舞蹈系,又包含声乐、键盘、管乐或民乐、指挥以及音乐理论等专业方向,但因为各自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有所区别,所以作为授课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该做到最大程度的因材施教。
对于声乐专业的学生,要强调他们的实践性操作,比如:应着重他们对益阳弹词演唱发音、咬字以及音乐地域风格色彩的处理及表现;器乐方向的学生要求他们侧重于益阳中伴奏各类乐器的演奏技巧的把握、节拍板式的分析及各类民族音乐中伴奏音乐的运用;舞蹈专业的学生应当侧重于其益阳弹词演唱中的肢体语言以及形体的创新发展进行教学,主要指音乐舞蹈的编配以及弹词故事的再现演绎;对于音乐学理论专业的学生,在授课时则要偏重于益阳弹词音乐的历史发展脉络、音乐特征、益阳民风民俗、相关音乐文献及音乐文本整理和归纳等。根据各自的专业特征来调整课程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既能实现因材施教,也能使学生的专业所长得到最大化发展。
3. 编排和创新“益阳弹词”新形式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理论学习之余,结合演唱的实践,在学习旧传统益阳弹词的基础上,对音乐进行整理、加工和改编,加入舞蹈表演以及故事表演形式,改变以往的坐弹月琴、手拿渔鼓的“一人唱众人和”的单调演绎形式。在综合舞蹈、器乐、演唱的基础上,加上现代乐队的元素,更加丰富音乐的民族特色。从而,让更多的年轻人喜爱这门艺术,从而更好的去进行推广。
在音乐元素丰富的同时,可以根据音乐特点进行新的故事素材的加工,比如,用最新的时事、感人的事迹、新时代的先锋故事等作为素材进行节目的创作,新的故事、老的曲调、新的编配、老的乐器,这样的新老结合、新旧融合的音乐形式势必会得到大家的喜爱,通过五湖四海的大学生传播到全国各地,使益阳本土的说唱弹词艺术得到最大的发展和艺术化的推广。 4. 建立健全的竞赛、表演机制
每年参加各种市级或者省内外的晚会以及学科竞赛,在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同时,更
加可以通过舞台让观众了解和接受“益阳弹词”,同样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到大众对于新创作的、专业化了的“益阳弹词”的容纳度,从而更好的对“益阳弹词”进行更加精细的编排和内容的丰富,在音乐编配、节目编排、服装道具以及演唱技巧等方面进行细致的分析和改进,在不断的表演和竞赛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逐渐从各种传统音乐艺术中脱颖而出,让“益阳弹词”更好的走进大众的视野,并寻找一条适合传统音乐艺术专业化发展的道路。
5. 建立合理的课程考核机制
在考核方式上,结合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的实践改革,根据学生专业方向的不同,对考核内容做出了调整。其中,声乐表演专业的学生把演唱作为考试重点,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声音特点自主选择曲目进行演绎,可以演唱传统的曲目,也可以演唱改编后的曲目,同时也可以改变演唱形式——独唱、对唱以及表演唱等;器乐表演专业的学生把演奏作为考核重点,大家以通过演奏月琴、阮、渔鼓的方式来进行表演,同时可以根据需要去增加伴奏乐器,丰富乐器的种类和音乐的元素;舞蹈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对节目的形体编排作最好的调整,通过自己的创造性思维,编排更多、更好的“益阳弹词”曲目;音乐理论专业的同学根据自己的能力既可以选择实践考核,也可以选择论文形式考核,以灵活选择的方式把学习的自主权交还给学生。同时在此基础上,再结合平时上课的出勤率及课堂表现考核等,才算完成该课程学期末成绩的综合评定。
三、教学改革的反思
为了适应新时期教育的发展,让“益阳弹词”更好的融入到地方高校《湖湘传统音乐》
课程的教学,在教学中也要紧随时代持续更新教学理念、适时调整教学策略并认真的进行教学上的反思,从而更好的发现并解决问题,为传统艺术的发展 。
(一)改变陈旧观念、创新教学方式、调整教学结构
传统艺术的继承和发扬不仅需要民间艺人的口传心授,更加需要专业院校的专业分析和
艺术性的修饰。随着时代的发展,旧的传统教学手段已经不能再课堂教学中起决定性作用了,因此,需要适时的调整教师的教学思想观念,这也是课堂教学改革成功的重要因素。
由于历史原因,“益阳弹词”的教学素材一直处于口传心授的状态,教学内容基本以传统的说唱曲目为主,而当代的学生与传统的民间艺术很难产生共鸣,容易 产生厌倦的情绪。所以,教师应该抓住新时代大学生主观能动性强的特点,让学生都积极的在课堂教学的氛围当中发挥各自的专长,并在原有传统音乐的基础上继续加工、创作和改编,源源不断的赋予民间音乐新的生命。这样既唤起了学生的主动性、实现个人社会价值,又能很好的保证教学过程的良性循环。
(二)改变教学工具,实现良好的教学互动
现代音乐课程教学中,一般都是以电视、幻灯机、投影仪和电脑等现代化技术设备为主
要的音乐教学工具。而随着时代的进步,网络的不断发展,逐渐兴起了抖音、人人讲、腾讯会议、钉钉等多种直播教学手段。先进的教学工具备为教学的顺利开展带来了非常多的便捷条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一方面,利用丰富的互联网教学资源,可以制作出高品质的精美的课件,让学生更加直观、更加清晰的了解“益阳弹词”的历史渊源以及音乐特质。
另一方面,利用日益更新的直播软件,可以更好的对“益阳弹词”进行推广,让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能够了解并喜爱这样的地方说唱艺术形式。在教学、竞赛以及晚会等场合都可以通过直播软件进行推广,并通过直播软件进行“益阳弹词”的讲座,让人们进一步更加深层次的了解益阳弹词文化。同时,可以通过线上观众们的回馈,更加好的汲取正面的、积极的养料,在往后的教学和实践过程中更好的推进“益阳弹词”的进一步发展。
最后,可以建立课程微信群或QQ群,由授课教师和各班班长共同管理,让学习该课程的所有同学都加入群里。同时,可以建立“益阳弹词”公众号,由专人进行管理,定时上传相关的学习资料,包括:音频、视频以及文字资料等,并将一些演出信息和演出实况进行实时推送。这样,无论是学生还是爱好者,都可以围绕教学难点或热点随时展开热烈讨论。这样,既拉近了距离,也让教师能时刻了解最新的信息和动态,更好的实现良性的教学互动。
结语
面对新时期社会各方力量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增加,民族民间音乐课程的教学改革之路任重而道远。只有不断地进行改革与创新,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推动我国民族音乐的继续前进。“益阳弹词”作为有着湖南省悠久历史的传统音乐,应当受到重视、继承和发展。作为益阳唯一的高等本科院校,我们更加有这个传承和发展地方音乐艺术的责任和义务。民族的艺术流传到今是非常不容易的,而面对如今传统艺术的传承青黄不接、断代传承的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这个优秀的艺术就将面临消失。而如何将此艺术引进到高校,并更好的将之傳承和发展,这是一个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同样需要我们高校的平台,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实现“益阳弹词”的创新型发展。
作者简介:
牟华,女,硕士,湖南城市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益阳弹词第六代传人。研究方向:声乐演唱、声乐表演。
(此论文为益阳市社科联重点课题结题论文,课题编号2019YS048)
关键词: 益阳弹词; 教学改革 ;民族民间音乐;差异性
中国的传统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历经千年,历史悠久。益阳弹词,是湖南益阳地区的传统说唱音乐,其发源于弹词类型中的长沙弹词,经过历代民间艺人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一套自己独有的道白与唱词、唱腔曲调和演唱程式,成为形式独特、采用湘语系益阳当地口语词汇说唱的地方曲艺,历有”益阳弦子长沙腔”的说法。经湖南省文化厅统计,目前益阳弹词的传承人已到第七代,而老一辈逐渐的退出了历史的舞台,青年人对于这样的优秀音乐文化却不甚喜爱,传统艺术的青黄不接正是目前益阳弹词发展的瓶颈。随着时代的发展,民族音乐也在不断的创新。然而,民族音乐要想得到更加长治久远的传承和发展,势必离不开教育,尤其是高等艺术教育。
因此,作为专业的音乐教育者,有责任用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去充实我国的高校音乐教育,让新时代的年轻人能够理解和热爱本土的民族音乐文化。所以,能否通过“湖湘传统音乐”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益阳民族民间传统音乐的特点、总结益阳弹词发展的规律并继承发扬这一本土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才是学习和研究这门课程的主要目的。
一、“益阳弹词”在“湖湘传统音乐”课程教学中的问题
我校艺术学院每年均开设32个课时的“湖湘传统音乐”课程,在这门课程中,“益阳弹词”作为本土优秀音乐文化,一直被重点对待。然而,通过实践调查却发现目前该课程在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五方面:
1. 生源的不对称
我校音乐专业学生来自五湖四海,湖南的学生仅仅只占20%,而益阳本土的学生仅仅占2-4%,如此失衡的比例对于一个依赖本土语言而生存的说唱艺术来说,对它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2. 语言的差异性
生源的差异性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语言的差异性。南北方地方方言的差异,让学习益阳弹词存在一定的困难。相比而言,北方人对于益阳弹词的演唱,准确的行腔、咬字以及韵律韵味都不及南方人更加有优势,而南方人中,湖南本土的又更加能快速的上手。
3. 专业技能的不平衡发展
作为一门“普修”的专业课程,学生涵盖声乐、器乐、舞蹈以及一些理论专业,而对于“益阳弹词”的演唱,声乐专业的学生普遍的接受能力以及学习能力都高于其他专业的学生。这样势必会造成弹词艺术发展和传播的不平衡和差异化发展。
4. 音乐地域化差别较大
作为益阳土生土长的说唱艺术,其他地方的人们不一定都会喜欢或者乐于去学习、传播这样的艺术。受音乐旋律特点、演唱形式、表演风格等的影响,有乐于沉浸在其中的,也有不屑一顾的,这一问题也是急需要解决的重要一环。
5. 创新性不够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他们所接受的音乐知识以及社会接触面非常广,也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反而对传统的民族民间艺术没有兴趣,甚至避而远之。这其实就需要反思,传统的固然好,但是如果要得到更多的发展,让更多的人喜爱并发扬这一傳统艺术的话,一定要改革、创新。融合现代的创作技法、和声配器,在保证其民族特色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推进。通过不断的创新,更好的保护、传承这一民族民间艺术。
二、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
1. 建立课后学习小组
根据益阳本土学生的多少进行分组,每个小组1名益阳本土的学生,再按照比例将湖南的学生、南方其他地区学生以及北方的学生进行整合,这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歌唱的语言问题。通过对教师布置的作业,课后学习小组有针对性的对益阳弹词的歌词进行朗读,逐渐加强益阳方言的歌唱训练,进一步打好益阳弹词的演唱基础。
2. 根据专业方向,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及授课方式
授课中灵活开展教学实践,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我校艺术学院下设音乐学系和音乐表演与舞蹈系,又包含声乐、键盘、管乐或民乐、指挥以及音乐理论等专业方向,但因为各自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有所区别,所以作为授课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该做到最大程度的因材施教。
对于声乐专业的学生,要强调他们的实践性操作,比如:应着重他们对益阳弹词演唱发音、咬字以及音乐地域风格色彩的处理及表现;器乐方向的学生要求他们侧重于益阳中伴奏各类乐器的演奏技巧的把握、节拍板式的分析及各类民族音乐中伴奏音乐的运用;舞蹈专业的学生应当侧重于其益阳弹词演唱中的肢体语言以及形体的创新发展进行教学,主要指音乐舞蹈的编配以及弹词故事的再现演绎;对于音乐学理论专业的学生,在授课时则要偏重于益阳弹词音乐的历史发展脉络、音乐特征、益阳民风民俗、相关音乐文献及音乐文本整理和归纳等。根据各自的专业特征来调整课程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既能实现因材施教,也能使学生的专业所长得到最大化发展。
3. 编排和创新“益阳弹词”新形式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理论学习之余,结合演唱的实践,在学习旧传统益阳弹词的基础上,对音乐进行整理、加工和改编,加入舞蹈表演以及故事表演形式,改变以往的坐弹月琴、手拿渔鼓的“一人唱众人和”的单调演绎形式。在综合舞蹈、器乐、演唱的基础上,加上现代乐队的元素,更加丰富音乐的民族特色。从而,让更多的年轻人喜爱这门艺术,从而更好的去进行推广。
在音乐元素丰富的同时,可以根据音乐特点进行新的故事素材的加工,比如,用最新的时事、感人的事迹、新时代的先锋故事等作为素材进行节目的创作,新的故事、老的曲调、新的编配、老的乐器,这样的新老结合、新旧融合的音乐形式势必会得到大家的喜爱,通过五湖四海的大学生传播到全国各地,使益阳本土的说唱弹词艺术得到最大的发展和艺术化的推广。 4. 建立健全的竞赛、表演机制
每年参加各种市级或者省内外的晚会以及学科竞赛,在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同时,更
加可以通过舞台让观众了解和接受“益阳弹词”,同样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到大众对于新创作的、专业化了的“益阳弹词”的容纳度,从而更好的对“益阳弹词”进行更加精细的编排和内容的丰富,在音乐编配、节目编排、服装道具以及演唱技巧等方面进行细致的分析和改进,在不断的表演和竞赛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逐渐从各种传统音乐艺术中脱颖而出,让“益阳弹词”更好的走进大众的视野,并寻找一条适合传统音乐艺术专业化发展的道路。
5. 建立合理的课程考核机制
在考核方式上,结合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的实践改革,根据学生专业方向的不同,对考核内容做出了调整。其中,声乐表演专业的学生把演唱作为考试重点,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声音特点自主选择曲目进行演绎,可以演唱传统的曲目,也可以演唱改编后的曲目,同时也可以改变演唱形式——独唱、对唱以及表演唱等;器乐表演专业的学生把演奏作为考核重点,大家以通过演奏月琴、阮、渔鼓的方式来进行表演,同时可以根据需要去增加伴奏乐器,丰富乐器的种类和音乐的元素;舞蹈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对节目的形体编排作最好的调整,通过自己的创造性思维,编排更多、更好的“益阳弹词”曲目;音乐理论专业的同学根据自己的能力既可以选择实践考核,也可以选择论文形式考核,以灵活选择的方式把学习的自主权交还给学生。同时在此基础上,再结合平时上课的出勤率及课堂表现考核等,才算完成该课程学期末成绩的综合评定。
三、教学改革的反思
为了适应新时期教育的发展,让“益阳弹词”更好的融入到地方高校《湖湘传统音乐》
课程的教学,在教学中也要紧随时代持续更新教学理念、适时调整教学策略并认真的进行教学上的反思,从而更好的发现并解决问题,为传统艺术的发展 。
(一)改变陈旧观念、创新教学方式、调整教学结构
传统艺术的继承和发扬不仅需要民间艺人的口传心授,更加需要专业院校的专业分析和
艺术性的修饰。随着时代的发展,旧的传统教学手段已经不能再课堂教学中起决定性作用了,因此,需要适时的调整教师的教学思想观念,这也是课堂教学改革成功的重要因素。
由于历史原因,“益阳弹词”的教学素材一直处于口传心授的状态,教学内容基本以传统的说唱曲目为主,而当代的学生与传统的民间艺术很难产生共鸣,容易 产生厌倦的情绪。所以,教师应该抓住新时代大学生主观能动性强的特点,让学生都积极的在课堂教学的氛围当中发挥各自的专长,并在原有传统音乐的基础上继续加工、创作和改编,源源不断的赋予民间音乐新的生命。这样既唤起了学生的主动性、实现个人社会价值,又能很好的保证教学过程的良性循环。
(二)改变教学工具,实现良好的教学互动
现代音乐课程教学中,一般都是以电视、幻灯机、投影仪和电脑等现代化技术设备为主
要的音乐教学工具。而随着时代的进步,网络的不断发展,逐渐兴起了抖音、人人讲、腾讯会议、钉钉等多种直播教学手段。先进的教学工具备为教学的顺利开展带来了非常多的便捷条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一方面,利用丰富的互联网教学资源,可以制作出高品质的精美的课件,让学生更加直观、更加清晰的了解“益阳弹词”的历史渊源以及音乐特质。
另一方面,利用日益更新的直播软件,可以更好的对“益阳弹词”进行推广,让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能够了解并喜爱这样的地方说唱艺术形式。在教学、竞赛以及晚会等场合都可以通过直播软件进行推广,并通过直播软件进行“益阳弹词”的讲座,让人们进一步更加深层次的了解益阳弹词文化。同时,可以通过线上观众们的回馈,更加好的汲取正面的、积极的养料,在往后的教学和实践过程中更好的推进“益阳弹词”的进一步发展。
最后,可以建立课程微信群或QQ群,由授课教师和各班班长共同管理,让学习该课程的所有同学都加入群里。同时,可以建立“益阳弹词”公众号,由专人进行管理,定时上传相关的学习资料,包括:音频、视频以及文字资料等,并将一些演出信息和演出实况进行实时推送。这样,无论是学生还是爱好者,都可以围绕教学难点或热点随时展开热烈讨论。这样,既拉近了距离,也让教师能时刻了解最新的信息和动态,更好的实现良性的教学互动。
结语
面对新时期社会各方力量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增加,民族民间音乐课程的教学改革之路任重而道远。只有不断地进行改革与创新,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推动我国民族音乐的继续前进。“益阳弹词”作为有着湖南省悠久历史的传统音乐,应当受到重视、继承和发展。作为益阳唯一的高等本科院校,我们更加有这个传承和发展地方音乐艺术的责任和义务。民族的艺术流传到今是非常不容易的,而面对如今传统艺术的传承青黄不接、断代传承的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这个优秀的艺术就将面临消失。而如何将此艺术引进到高校,并更好的将之傳承和发展,这是一个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同样需要我们高校的平台,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实现“益阳弹词”的创新型发展。
作者简介:
牟华,女,硕士,湖南城市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益阳弹词第六代传人。研究方向:声乐演唱、声乐表演。
(此论文为益阳市社科联重点课题结题论文,课题编号2019YS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