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有一个名叫蒋珂的90后女孩专门在短视频平台上演唱昆曲,短短数周就获得极高的播放量。粉丝喜欢的不仅是她甜美的外表,更惊讶于她高超的才艺。
蒋珂12岁时被上海戏剧学院选入第五批昆曲继承人队伍。由于没有任何舞蹈基础,开始训练后,她的腰部、腿部经常出现损伤。“你看,那个人是个瘸子!”走在校园里,她时常会听到嘲笑声。
相比反应快的同学,蒋珂总是慢半拍,手脚不协调,动作不利落,功夫无法练精。教导主任看蒋珂跟不上课程进度,无奈地对她说:“不一定人人都适合这个行业,你要不要回家?”蒋珂眼含泪水,拼命不让它流下来。
受伤、被劝退,这些事蒋珂都没有对父母讲,个性要强的她独自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我不能这样回去,不能给爸妈丢脸,我一定要坚持下去!”她默默下定决心。
“手要齐眉!”老师提示了很多次。把手放在眉毛附近,这样一个基本的戏曲动作,蒋珂做了几次也感受不到区别。她满怀疑惑:“放在这里,放在那里,不都一样吗?”“不能夹膀子,也不能太开。”老师对每个动作要求都特别严格。
后来,蒋珂才明白戏曲动作基本的规范,说到哪儿就只能到哪儿,不能有丝毫之差。她深深体会到戏曲工作的严谨精神。
蒋珂开始慢慢发力,常待在练功房苦练,吊嗓子、压腿、练眼功,一样不落。她仔细研究每个动作,做不到位就反复练习,直到姿势摆出来就像开口说话一样流畅自然。她一遍遍地揣摩唱词,揣摩不出来就死记硬背,坚信量变能成为质变。
2015年,蒋珂从上海戏剧学院毕业后进入上海昆剧团,成为一名昆剧演员。她把昆曲看待成家人:“昆曲目睹了我太多的经历,如果把它从我的人生中剔除,我原本的存在都会失去理由。”
很多人对蒋珂的选择很不理解:“你为什么要学戏?图什么呀?”甚至有人开玩笑说:“你不做戏曲演员可能会更好。”每当听到这些话,蒋珂都一笑置之。自从学习戏曲后,她就与昆曲缘定终生。
蒋珂有时会和昆大班的张继青、张静娴等老艺术家同台演出,她看到这些70多岁的老师会非常感动:“我觉得每个人来到世上都有自己的价值和意义,唱戏就是他们在完成自己的使命。老师们对情感、人物的刻画把握得非常好,看到他们演戏,就觉得很棒。”蒋珂将唱昆曲当成了自己的使命,有时随团出差巡演40天,几乎每天都要上台。
晚上七点的演出,蒋珂和团员们下午两点就要出发去剧场,对光、走台、彩排到六点。然后开始化妆,昆曲的妆用的是油彩,对皮肤损伤很大,还容易发生铅中毒。除了脸部的妆容,演员还要拿水纱裹住头,等纱干了就会变紧,防止在做一些下腰、武打动作时头饰滑落。“没有那么多戏份的时候也必须一直勒着,其实是很煎熬的,小时候有些小朋友不习惯,甚至会在台上忍不住吐出来。”一年两百多場演出,蒋珂就要把这些事情经历两百多遍。
演出一般晚上十点左右结束,回到酒店已是午夜。第二天吃过午饭后再出发,周而复始。这样高压的生活一度让蒋珂压力巨大,心情抑郁。
“收拾起大地山河一担装。”昆曲名剧《千忠戮》中的一折《惨睹》正在上演,开篇的第一句唱词就震撼了蒋珂。“高亢激越的气势,悲壮凄怆的苍凉,这句话安慰了抑郁的我。那一刻,我被打动了。昆曲原来这么高雅。”因为昆曲而承受许多压力的蒋珂万万没想到,把她从抑郁中拯救出来的也是昆曲。那一刻,蒋珂释然了,都说“吃一行,怨一行”,但她却深爱昆曲这一行。
2016年,昆曲界最惹人注目的事件便是上海昆剧团的汤显祖“临川四梦”大巡演。团队领导将这个锻炼的机会给了昆五班。蒋珂担任《南柯梦记》中的瑶芳公主,她既紧张又兴奋:“压力特别大,整夜整夜睡不着。”
当团里通知蒋珂获得第27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奖时,她简直不敢相信,眼泪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她兴奋地一连打了几个电话,把好消息告诉父母和好友。
对于昆曲的推广,蒋珂很着急:“我觉得昆曲是可以和大众产生关联的,每行每业都需要昆曲。某种程度上说,昆曲代表着中国六百年前的文化,它的涵养、积累都很高,只是大家没有平台接触到昆曲。”
一个偶然的机会,蒋珂将自己化妆的视频传上平台,竟然获得了精选推荐。蒋珂意识到自己可能找到了推广昆曲的途径。
蹁跹小步缓缓而来,水磨调咿咿呀呀,网络上的蒋珂很活跃。她是《牡丹亭》里的杜丽娘,也是《拜月亭》里的王瑞兰。“一个点就是一个点,眼神就是这个眼神!”蒋珂以她饰演的闺门旦为例,给大家讲述着昆曲的细腻,分寸拿捏、唱腔处理都是规矩。将昆曲搬上短视频平台,成为蒋珂在繁忙的演出与排练中缓解压力的一丝调剂。同时,她想告诉大家:“戏曲不只属于老年人,有很多像我们这样的90后,每天都在做这行。戏曲演员也不是那么古板,而是很时尚、很青春的。”
目前,蒋珂短视频账号的粉丝已超过136万。“无意中接触昆曲,自此便一发不可收拾。”这是很多昆曲迷的心声。蒋珂带大家走进了昆曲天地,为他们打开一片新世界,她希望将这门古典艺术传承下去。
编辑 家英宏 [email protected]
背着压力寻求质变
蒋珂12岁时被上海戏剧学院选入第五批昆曲继承人队伍。由于没有任何舞蹈基础,开始训练后,她的腰部、腿部经常出现损伤。“你看,那个人是个瘸子!”走在校园里,她时常会听到嘲笑声。
相比反应快的同学,蒋珂总是慢半拍,手脚不协调,动作不利落,功夫无法练精。教导主任看蒋珂跟不上课程进度,无奈地对她说:“不一定人人都适合这个行业,你要不要回家?”蒋珂眼含泪水,拼命不让它流下来。
受伤、被劝退,这些事蒋珂都没有对父母讲,个性要强的她独自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我不能这样回去,不能给爸妈丢脸,我一定要坚持下去!”她默默下定决心。
“手要齐眉!”老师提示了很多次。把手放在眉毛附近,这样一个基本的戏曲动作,蒋珂做了几次也感受不到区别。她满怀疑惑:“放在这里,放在那里,不都一样吗?”“不能夹膀子,也不能太开。”老师对每个动作要求都特别严格。
后来,蒋珂才明白戏曲动作基本的规范,说到哪儿就只能到哪儿,不能有丝毫之差。她深深体会到戏曲工作的严谨精神。
蒋珂开始慢慢发力,常待在练功房苦练,吊嗓子、压腿、练眼功,一样不落。她仔细研究每个动作,做不到位就反复练习,直到姿势摆出来就像开口说话一样流畅自然。她一遍遍地揣摩唱词,揣摩不出来就死记硬背,坚信量变能成为质变。
与昆曲缘定终生
2015年,蒋珂从上海戏剧学院毕业后进入上海昆剧团,成为一名昆剧演员。她把昆曲看待成家人:“昆曲目睹了我太多的经历,如果把它从我的人生中剔除,我原本的存在都会失去理由。”
很多人对蒋珂的选择很不理解:“你为什么要学戏?图什么呀?”甚至有人开玩笑说:“你不做戏曲演员可能会更好。”每当听到这些话,蒋珂都一笑置之。自从学习戏曲后,她就与昆曲缘定终生。
蒋珂有时会和昆大班的张继青、张静娴等老艺术家同台演出,她看到这些70多岁的老师会非常感动:“我觉得每个人来到世上都有自己的价值和意义,唱戏就是他们在完成自己的使命。老师们对情感、人物的刻画把握得非常好,看到他们演戏,就觉得很棒。”蒋珂将唱昆曲当成了自己的使命,有时随团出差巡演40天,几乎每天都要上台。
晚上七点的演出,蒋珂和团员们下午两点就要出发去剧场,对光、走台、彩排到六点。然后开始化妆,昆曲的妆用的是油彩,对皮肤损伤很大,还容易发生铅中毒。除了脸部的妆容,演员还要拿水纱裹住头,等纱干了就会变紧,防止在做一些下腰、武打动作时头饰滑落。“没有那么多戏份的时候也必须一直勒着,其实是很煎熬的,小时候有些小朋友不习惯,甚至会在台上忍不住吐出来。”一年两百多場演出,蒋珂就要把这些事情经历两百多遍。
演出一般晚上十点左右结束,回到酒店已是午夜。第二天吃过午饭后再出发,周而复始。这样高压的生活一度让蒋珂压力巨大,心情抑郁。
“收拾起大地山河一担装。”昆曲名剧《千忠戮》中的一折《惨睹》正在上演,开篇的第一句唱词就震撼了蒋珂。“高亢激越的气势,悲壮凄怆的苍凉,这句话安慰了抑郁的我。那一刻,我被打动了。昆曲原来这么高雅。”因为昆曲而承受许多压力的蒋珂万万没想到,把她从抑郁中拯救出来的也是昆曲。那一刻,蒋珂释然了,都说“吃一行,怨一行”,但她却深爱昆曲这一行。
2016年,昆曲界最惹人注目的事件便是上海昆剧团的汤显祖“临川四梦”大巡演。团队领导将这个锻炼的机会给了昆五班。蒋珂担任《南柯梦记》中的瑶芳公主,她既紧张又兴奋:“压力特别大,整夜整夜睡不着。”
当团里通知蒋珂获得第27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奖时,她简直不敢相信,眼泪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她兴奋地一连打了几个电话,把好消息告诉父母和好友。
昆曲也时尚
对于昆曲的推广,蒋珂很着急:“我觉得昆曲是可以和大众产生关联的,每行每业都需要昆曲。某种程度上说,昆曲代表着中国六百年前的文化,它的涵养、积累都很高,只是大家没有平台接触到昆曲。”
一个偶然的机会,蒋珂将自己化妆的视频传上平台,竟然获得了精选推荐。蒋珂意识到自己可能找到了推广昆曲的途径。
蹁跹小步缓缓而来,水磨调咿咿呀呀,网络上的蒋珂很活跃。她是《牡丹亭》里的杜丽娘,也是《拜月亭》里的王瑞兰。“一个点就是一个点,眼神就是这个眼神!”蒋珂以她饰演的闺门旦为例,给大家讲述着昆曲的细腻,分寸拿捏、唱腔处理都是规矩。将昆曲搬上短视频平台,成为蒋珂在繁忙的演出与排练中缓解压力的一丝调剂。同时,她想告诉大家:“戏曲不只属于老年人,有很多像我们这样的90后,每天都在做这行。戏曲演员也不是那么古板,而是很时尚、很青春的。”
目前,蒋珂短视频账号的粉丝已超过136万。“无意中接触昆曲,自此便一发不可收拾。”这是很多昆曲迷的心声。蒋珂带大家走进了昆曲天地,为他们打开一片新世界,她希望将这门古典艺术传承下去。
编辑 家英宏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