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分析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gq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特点与手术方法。方法:自2005年3月至2011年5月,采用颅骨钻孔血肿腔冲洗+引流术治疗5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对该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均痊愈出院,未发生手术并发症。结论:颅骨钻孔血肿腔冲洗+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并发症少,是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 治疗 手术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2)01-0059-01
  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是好发于中老年人的慢性颅内血肿,其临床表现多样,以头痛等颅内压增高症状最常见,老年病人可表现为痴呆或精神异常,有的病人以一侧肢体运动障碍,失语为首发症状,易与颅内肿瘤或脑血管病相混淆[1]。其起病过程隐匿,容易误诊和漏诊,治疗方法首选钻孔引流术[2]。我科室钻孔引流治疗76例CSDH患者,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76例,男49例,女27例;年龄为30~83岁,平均68岁;有明确外伤史52例,原因不明24例;既往有高血压病8例;糖尿病4例。有2例为4年前对侧為CSDH行过钻孔引流手术;1例为3天前摔伤致对侧急性硬膜下血肿,量少,自行吸收。
  1.2 临床表现。头痛头晕40例,智力下降及反应迟钝22例,语言功能障碍4例,肢体乏力行走不稳6例,定向力或性格改变2例,意识障碍2例。
  1.3 影象学检查。入院时均行颅CT检查,均为幕上血肿;血肿位于左侧40例,位于右侧28例,双侧8例;血肿量80—150ml,平均130ml,单侧血肿均有存在中线偏移,脑和脑室不同程度受压。
  1.4 治疗方法。72例行钻孔引流术,4例行开颅血肿清除术。钻孔引流术:局部麻醉,可少量加点静默复合麻醉。取仰卧位,选择血肿最厚处偏后方为中心(多位于顶结节附近),作长约3cm直切口,全层切开头皮,止血;显露颅骨,牵开器牵开头皮,钻骨孔,止血。“+”字行切开硬脑膜,见酱油色陈旧性积血溢出时,立即用棉片填塞骨孔,防止气体进入颅内。血肿腔内朝各方向置人柔软平滑多孔硅胶引流管,自然放入,遇阻力后退1~2cm,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直至冲洗液清亮。全层缝合头皮。引流3~5d。适时复查头颅CT情况,结合颅脑情况给予拔除引流管。开颅血肿清除术:全身麻醉下,在头皮上血肿最厚范围内做一“>”形切口,颅骨钻孔后用咬骨钳扩成直径约3.5cm骨窗,可见硬脑膜,先在硬脑膜上切开一小孔,缓缓排出积血,待颅内压下降后剪开硬脑膜及血肿的外膜。清除血肿及其内侧包膜,避免损伤脑组织。同时用生理盐水反复缓慢冲洗,直至流出清亮液体。检查无活动性出血后,将硅胶引流管放入血肿腔内引流。术后患者均采用头低位,卧向患侧,嘱多饮水,早期(1~2天)不用脱水剂,主要补液扩容,术后3~5天给予小剂量甘露醇。引流时间2~5天,平均2天左右。具体引流时间由从血肿腔引流出液体的颜色、量及和头颅CT检查显示的血肿腔缩小情况决定。本院患者大部分在3天内拔管。
  2 结果
  72例钻孔引流术术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术后并发硬膜下积液2例,颅内积气1例,3月后复发1例,二次住院后,行硬膜下血肿清除术,恢复良好。4例开颅行血肿及包膜清除术者均恢复良好,术后3d行头颅CT复查显示,血肿消失比较完全。
  3 讨论
  慢性硬膜下血肿占各种颅内血肿的10%,双侧血肿的发生占10%左右[3]。本组双侧血肿8例(10.7%),基本与以上报道一致。慢性硬膜下血肿可无明确的头部外伤史或仅有轻微的头部外伤史,本组有明确外伤史者52例,无明显外伤史者24例。大多数血肿均位于额颞顶区的脑凸面,血液在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聚集,血肿包膜于伤后7-10天开始出现,2-3周后形成,其厚度不一,为黄褐色或灰红色纤维结缔组织,在靠蛛网膜侧较薄,与蛛网膜有疏松粘连,血管很少;靠硬脑膜侧较厚,与硬脑膜精密黏附,并有许多小血管相连。血肿包膜形成后由于血肿液化,蛋白质分解,使其内的渗透压增高,脑脊液自蛛网膜下腔渗入包膜内,加之包膜血管的血浆渗入,进一步增加了其内的渗透压,以致血肿的体积不断增大[4]。
  早诊断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关键,但该病的早期诊断较困难。许多患者早期无颅内高压表现。由于老年人已有不同程度的脑萎缩,硬膜下腔比正常为大,即使血肿较大时,也可能较长时间不出现颅内高压症状,造成慢性硬膜下血肿早期诊断较困难。因此对出现头昏等头部症状的老年患者时,应考虑到患该病的可能,宜尽早做CT或MRI检查,以明确诊断[5]。
  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方法较多,但钻孔冲洗引流术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首选方法,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治愈率高的优点,血肿量小于70ml且血肿覆盖脑表面面积较小者可作单孔引流术,血肿大者作双孔引流术[6]。术中应注意:根据CT定位,选择血肿最大层面较高部位进行颅骨钻孔,可减少术后气颅并发症发生;术中放出血肿应该缓慢,以防止颅压骤然下降,而引起颅内小血管撕裂出血;对于血肿腔内有血凝块及不溶纤维物,要反复冲洗,尽量清除完全;对于血肿体积较大、多腔血肿,可采用单侧双孔钻孔引流。对CT值高、病程长、术中发现血肿内有分隔、包膜厚或已钙化者应行清除血凝块及部分包膜,需行开颅血肿清除术[7]。因血肿腔的外膜与硬脑膜粘连紧密,可连同硬脑膜一起翻开,不必剥离,否则可引起广泛渗血,难以止血。而内膜与蛛网膜很少发生粘连,一般较易分离,应尽可能切除。
  参考文献
  [1] 周良辅.现代神经外科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233
  [2] 王树军,李春生.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分析[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8,13(7):39
  [3] 吴承远,刘玉光.临床神经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0-173
  [4] 杨树源,只达石.神经外科学[M].天津: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98
  [5] 张明森.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治策略[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8):117-118
  [6] 陈泽军,周岱,何震民,等.高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临床特点及钻孔引流术后并发症分析[J].医师进修杂志,2005,28(6):32-33
  [7] 蒋光明,陈大兰,姚国杰.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116例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05,34(11):1708-1709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分析与探讨硅胶泪管栓塞术对于干眼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门诊部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期间收治的干眼症患者共30例,年龄为22岁至70岁不等,平均年龄为(48.0±3.0)岁。对30例患者给予硅胶泪管栓塞术,术后对患者的临床症状、泪膜破裂时间、泪液量等进行对比,以了解该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采取硅胶泪管栓塞术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明显减轻,泪液量较术前明显增加,泪膜破裂时间增长
期刊
摘要:近年来,脂蛋白异常血症的发病率在我国持续上升,已成为我国中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之一。随着我国即将步入老龄化社会,调脂药物的消耗在我国今后一段时间将有持续增长的趋势,因此需更地关注调脂类药物在临床用药方面的合理性、安全性、有效性及经济性。阿托伐他汀作为新一代他汀类调脂药,因其有效性及安全性较高已被普遍使用。本文将阐述阿托伐他汀在临床工作中的作用、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 临床作用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近几年来有关针药结合治疗失眠症的临床运用及发展现状进行综述,总结针药治疗该病的不同方法及疗效,最终得出结论,即针药结合治疗失眠症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失眠症 针药结合 综述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2)12-0033-02  失眠,指无法入睡或无法保持睡眠状态,导致睡眠不足。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白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2种物理降温方法应用于PICU发热患儿的降温效果。方法:将100例PICU发热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手套凉水袋进行物理降温,对照组采用冰袋进行物理降温,两组患儿分别在降温后的第0.5h、1h、1.5h、2h几个时间点检测并记录背温,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0.5h时其背温数据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1h、1.5h、2h时其背温数据组间比较
期刊
摘要:本篇通过研究分析反复呼吸道感染小儿群体和正常小儿群体之间的贫血情况,来探讨小儿贫血和反复呼吸道感染之间的关联性,从而能使RRI得到更好的治疗;同时,观察小儿贫血情况纠正后对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病率的影响,来进一步验证其间的关联性。  关键词:小儿 反复呼吸道感染 贫血 关联性 临床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2)01-0050-02  
期刊
摘要:目的:对应用手助腹腔镜和传统开腹手术两种方式对患有直肠癌的患者实施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90例患有直肠癌的患者病例,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微创组,平均每组45例。采用传统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对常规组患者进行治疗;采用手助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对微创组患者进行治疗。结果:微创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手术过程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常规组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计算机放射成像(CR)在儿科疾病中的应用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本院0~10周岁的病人CR与传统摄片进行比较,分析CR在临床儿科疾病影像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CR组患儿图像优质片率达90.7%,而传统屏胶片优质片率仅为73.3%,影像质量CR明显高于屏胶片系统。结论:CR摄影以其高性能和高质量的图像特征,对儿科疾病的诊断有着极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CR 儿科疾病 临床应用  【
期刊
摘要:骨关节结核(tuberculosis of bone and joint)是以骨质破坏和骨质疏松为主的慢性病。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年。系继发性结核病,源于病灶要在分部。结核杆菌经血行到骨或关节,停留在血管丰富的骨松质肉,如椎体、骨后和干骨后端或关节滑膜。脊椎是好发部位,其次是骨宽和膝盖等处。多为单发。临床上无急性发病历史,经过缓慢局部可有肿、痛和功能性障碍。还可有血红细胞沉降率增快等表现。骨关节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骨干骨折的疗效,以供今后的临床工作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5月~2011年4月收治的股骨骨干骨折患者2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加压钢板固定,观察组患者给予带锁髓内钉固定。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比较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率较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X射线对脊椎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2月至2012年6月经CT确诊为脊椎骨折的患者98例,再用X射线进行观察,并根据患者的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组,比较三组患者的诊断征象以及和CT诊断结果的差异情况。结果:X射线的诊断成功率为84.69%,漏诊15例,漏诊率为15.31%。轻度组X射线诊断脊椎骨折的评分为(6.85±1.43)分与CT诊断的(7.24±1.8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