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宋代文人画兴起时的社会背景,其中,包裹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文人创作主体以及这个时代的画派,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研究探索,对文人画产生的必然性进行论证。
关键词:艺术社会学;宋代文人画;必然性
艺术社会学产生于19世纪中期,距离现在已经有170多年的历史了,从刚开始的不是很被重视,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了学术界公认的不能忽视的一门独立学科。艺术社会学是以艺术为主要对象,以研究审美活动的社会历史发展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艺术社会学既是一门艺术科学,也是一门社会科学,实在美学、社会科学、艺术科学、心理学、哲学等等学科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研究的是社会与艺术活动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以及艺术在具体社会历史环境中所发挥的作用。”
中国古代美学和艺术理论中,虽然蕴含着丰富的艺术社会学思想,但并没有发展成一门独立的学科。中国古代以孔子的儒家精神作为指导精神,将艺术与社会、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高度强调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20世纪初期,西方艺术社会学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如:丹纳的《艺术哲学》、豪泽尔的《艺术社会学》、弗理契的《艺术社会学》等等西方艺术社会学著作分别由傅雷、天行、居延安等人翻译,徐蔚南编写《艺术哲学ABC》进一步传播了丹纳的《艺术哲学》的思想,胡秋原的《唯物史观艺术论——普列汉诺夫及其艺术理论》对普列汉诺夫的艺术观和美学观进行了介绍,中国艺术界接纳了西方艺术社会学的思潮,艺术理论形态开始出现转型。
那么,在本篇文章当中,我们就艺术社会学角度,浅析宋代文人画兴起时的宋代的时代背景,包括政治政策、经济技术条件、文化思想氛围、文人画创作主体文士阶层以及同时代的院体画派,探求这些种种因素与文人画产生的必然联系。
宋代在建国之初就创立了一整套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经历了五次的改革,宋代的重要决策机构最终形成,即宰辅制度。与此同时,宋太祖赵匡胤吸取前朝兴衰教训,实行修文偃武政策,重文轻武,为文士集团的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作为历史上唯一不抑商的朝代,宋代的经济高度繁荣,农业、商业、手工业都发展到了一定的高度。商业的发达促使一部分艺术品变成商品,在市场上流通,绘画也逐渐变成了一个能谋生的手段。与此同时,北宋时期造纸术的改进使纸张质量提高。毕昇活字印刷术的改进,极大程度的提高了印刷效率,名著、小说、诗文等大量流通,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交流。
宋代儒学复兴,这使宋代的文人士大夫们都怀有一种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相比理学,他们同时还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道家思想是出世的,讲求无为而治,超然物外的洒脱和自然之态,与文人士大夫们在政治上受挫之后所表现的隐世、寄情山水的心态不谋而合。同时,佛教的禅宗思想是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哲学佛教思想,禅宗“自由论”和对“心”的探讨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文人画家的创作热情。宋代的这种儒释道三流合一的文化思潮对绘画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在这段历史中,重文抑武的政治政策使宋朝的文人士大夫比之前朝的文士有着更高的社会地位和政治话语权。统治阶级礼遇文人、提供入朝为官的机会、开放科举、激励文人读书入世。通过科举制度选拔的人才文化素质较高,琴棋书画很少有不会的,这些人与政治联系在一起,特别是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的文人们往往被政党连累,政治抱负难以施展,只能醉新黄老之学,追求自身心灵上的解脱。逐渐形成“入世而超世,超世而入世”的处世态度。而就是这些特殊的文化心态历程,使宋代的休闲文化兴起。一些不得志的文士远离京城,追求闲云野鹤一般的自然生活。他们的休闲文化生活包含着他们对生命的感悟探索与日常生活中的审美追求。文人画迎合了他们这种审美心态,抒发了他们心中所想借以聊慰生活。
宋代文士阶层的壮大为文人画的兴起提供了大量的绘画人才,文士阶层的价值观念和自身的文化修养启发了文人画的产生,宋代文士的心态历程的转变,正是宋代绘画的绘画观念由描绘外部转变为了对内心世界的探索的佐证,这代表了院体画发展到极致求变求创新的必然性。
宋代绘画是我国古代绘画的鼎盛时期。宋代上接隋唐下启元明,是处于中国社会近代化的开端,宋代文人畫将绘画文学化则是我国古代绘画进入近代的标志。宋代文人画在中国绘画史中始终占有极高的地位,从艺术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宋代文人画之所以兴隆与当时的社会结构,程朱理学的复兴,道家自由论以及禅宗美学不无关系;文人士大夫阶层的兴起以及院体画派的繁荣对宋代文人画的产生都有着一定的影响。宋代重文的国策为文人画的产生创造了文化土壤,经济技术条件的发展为文人画的兴起提供了技术的支持,儒释道并流的文化思想催生出院体画与文人画两大不同流派,文士集团的文化心态点燃了文人画的创作热情,院体画派与文人画派则像两个对立的方面,相互影响渗透、各自发展。这些社会因素都可以直接或间接的论证文人画产生的必然性。
关键词:艺术社会学;宋代文人画;必然性
艺术社会学产生于19世纪中期,距离现在已经有170多年的历史了,从刚开始的不是很被重视,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了学术界公认的不能忽视的一门独立学科。艺术社会学是以艺术为主要对象,以研究审美活动的社会历史发展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艺术社会学既是一门艺术科学,也是一门社会科学,实在美学、社会科学、艺术科学、心理学、哲学等等学科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研究的是社会与艺术活动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以及艺术在具体社会历史环境中所发挥的作用。”
中国古代美学和艺术理论中,虽然蕴含着丰富的艺术社会学思想,但并没有发展成一门独立的学科。中国古代以孔子的儒家精神作为指导精神,将艺术与社会、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高度强调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20世纪初期,西方艺术社会学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如:丹纳的《艺术哲学》、豪泽尔的《艺术社会学》、弗理契的《艺术社会学》等等西方艺术社会学著作分别由傅雷、天行、居延安等人翻译,徐蔚南编写《艺术哲学ABC》进一步传播了丹纳的《艺术哲学》的思想,胡秋原的《唯物史观艺术论——普列汉诺夫及其艺术理论》对普列汉诺夫的艺术观和美学观进行了介绍,中国艺术界接纳了西方艺术社会学的思潮,艺术理论形态开始出现转型。
那么,在本篇文章当中,我们就艺术社会学角度,浅析宋代文人画兴起时的宋代的时代背景,包括政治政策、经济技术条件、文化思想氛围、文人画创作主体文士阶层以及同时代的院体画派,探求这些种种因素与文人画产生的必然联系。
宋代在建国之初就创立了一整套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经历了五次的改革,宋代的重要决策机构最终形成,即宰辅制度。与此同时,宋太祖赵匡胤吸取前朝兴衰教训,实行修文偃武政策,重文轻武,为文士集团的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作为历史上唯一不抑商的朝代,宋代的经济高度繁荣,农业、商业、手工业都发展到了一定的高度。商业的发达促使一部分艺术品变成商品,在市场上流通,绘画也逐渐变成了一个能谋生的手段。与此同时,北宋时期造纸术的改进使纸张质量提高。毕昇活字印刷术的改进,极大程度的提高了印刷效率,名著、小说、诗文等大量流通,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交流。
宋代儒学复兴,这使宋代的文人士大夫们都怀有一种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相比理学,他们同时还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道家思想是出世的,讲求无为而治,超然物外的洒脱和自然之态,与文人士大夫们在政治上受挫之后所表现的隐世、寄情山水的心态不谋而合。同时,佛教的禅宗思想是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哲学佛教思想,禅宗“自由论”和对“心”的探讨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文人画家的创作热情。宋代的这种儒释道三流合一的文化思潮对绘画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在这段历史中,重文抑武的政治政策使宋朝的文人士大夫比之前朝的文士有着更高的社会地位和政治话语权。统治阶级礼遇文人、提供入朝为官的机会、开放科举、激励文人读书入世。通过科举制度选拔的人才文化素质较高,琴棋书画很少有不会的,这些人与政治联系在一起,特别是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的文人们往往被政党连累,政治抱负难以施展,只能醉新黄老之学,追求自身心灵上的解脱。逐渐形成“入世而超世,超世而入世”的处世态度。而就是这些特殊的文化心态历程,使宋代的休闲文化兴起。一些不得志的文士远离京城,追求闲云野鹤一般的自然生活。他们的休闲文化生活包含着他们对生命的感悟探索与日常生活中的审美追求。文人画迎合了他们这种审美心态,抒发了他们心中所想借以聊慰生活。
宋代文士阶层的壮大为文人画的兴起提供了大量的绘画人才,文士阶层的价值观念和自身的文化修养启发了文人画的产生,宋代文士的心态历程的转变,正是宋代绘画的绘画观念由描绘外部转变为了对内心世界的探索的佐证,这代表了院体画发展到极致求变求创新的必然性。
宋代绘画是我国古代绘画的鼎盛时期。宋代上接隋唐下启元明,是处于中国社会近代化的开端,宋代文人畫将绘画文学化则是我国古代绘画进入近代的标志。宋代文人画在中国绘画史中始终占有极高的地位,从艺术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宋代文人画之所以兴隆与当时的社会结构,程朱理学的复兴,道家自由论以及禅宗美学不无关系;文人士大夫阶层的兴起以及院体画派的繁荣对宋代文人画的产生都有着一定的影响。宋代重文的国策为文人画的产生创造了文化土壤,经济技术条件的发展为文人画的兴起提供了技术的支持,儒释道并流的文化思想催生出院体画与文人画两大不同流派,文士集团的文化心态点燃了文人画的创作热情,院体画派与文人画派则像两个对立的方面,相互影响渗透、各自发展。这些社会因素都可以直接或间接的论证文人画产生的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