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校企联合办学是中等职业教育的一条新型优质办学路子,要取得良好效果则应在办学过程中注重企业文化的渗透,这一行为应体现在从学生入学初期至整个教学环节之中。为此,学校不但改革教育模式,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还要促进学员与企业间的交流互动。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 校企联合办学 企业文化 教学渗透
[中图分类号]G7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6-0190-02
随着当今社会生产的蓬勃发展,对生产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处于生产前沿的技术工人及技术人员的社会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教育事业中的一支——中等职业教育也进入了高发展时期,如何让中职校的学生学到第一手的技术,以最快的速度适应新工作岗位成为一名优秀的员工,如何让学生在学校所学知识更贴近企业的要求,并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竞争力,成为探索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新思路的原动力。最近几年来所逐步形成的校企联合办学(即订单式办学),是一种新型的优质的职教办学新路子,也是教育部所大力提倡的新的职教模式。
由此,各地职校都在探索这一新型办学模式,笔者通过各种渠道观察和了解了各类职校校企联合办学的案例,有的很成功,学生一到企业如鱼得水,很快融入到企业中,但也有的最后流于形式,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并不适应企业的环境和工作,企业为此过程买了单却又不得不对学校送来的新员工重新进行培训才能上岗工作,而且学生到企业后流失率较高。为什么会形成这种让企业和学校都较为尴尬的局面,当然应该从各方面找原因,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过程中校企联系的紧密度和学校在教学环节中的设计等方面。从成功的案例可以看出,这些学校在教学各环节都围绕企业的要求进行了精心的组织安排,这就是一种企业文化在教学中的渗透。所谓企业文化,是指在现代化大生产与市场经济发展基础上逐步产生的一种以现代科学管理为基础的新型管理理论和管理思想,也是企业全体员工在创业和发展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实际上,在校企联合办学(或称订单式办学)中注重企业文化渗透非常重要。首先,学员在进校伊始就能感受到企业的气息,增加了对企业的认识,了解了企业的精神,进一步有了强烈的职业使命感和归宿感,在这种特设的情境中,学员从学生的角色慢慢进入所属企业员工的角色,过度自然,顺理成章。其次,在校所学技能因是为企业量身打造,即所谓的术业有专攻,学员所学知识与技术在走向新的工作岗位时马上可以学以致用,促使学员很快适应新的工作岗位,安定下来努力工作,成为企业的优秀员工指日可待。
既然校企业联合办学中企业文化渗透如此重要,那么如何在教学中进行这一过程呢?成功的案例中很多经验都是值得借鉴的,笔者总结了如下几个方面,供同仁们共同探讨:
一、把握时机进行企业文化的渗透,先入为主,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理念
中职校的学生入学之初都有一个新生入学教育,对企业订单办学专招的学生,学校应抓住时机做到如下几点:首先,在新生教育中应安排有着重介绍对口企业的部分,让学生了解企业的发展历史、主打产品、市场定位、管理制度、主要活动等企业文化方面的内容,让学生明了企业状况,有利于今后职业感的形成。其次,学生要与对口企业有互动活动,比如:带学生到企业参观主营业务现场、生产现场等工作场所,请企业的优秀员工为新生做报告,新生与企业主管人员的问答会等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在入学时就对今后要去工作的企业有一个感性的认知,对毕业后的职业前景有了清晰地认识,加强了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宿感。
二、教学中逐步渗透企业文化,以企业为核心进行教学环节的设计
以往的中职教育是各职校按照程式化的模式、统一标准化的教材,闭门造车打造自己的学生,学生学了一大堆的理论知识和与当今生产脱节的技术,到了企业根本用不上。订单办学要求学生学以致用,一上岗就能适应新的生产环境和工作岗位,以最快的速度成为一线员工。为达此目的,学校应改革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来适应新形式的要求。比如,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一)编写融入了企业文化的校本教材
标准教材对企业是没有针对性的,特别是专业课的教材,其知识与技能往往滞后于当今最前沿的技术。学校应在充分调研对口企业的生产设备、技术要求、生产环节、企业氛围等的基础上,结合企业文化对原有教材进行改造,形成新的校本教材,让学生把有限的精力用在对有用的知识的学习上,从而在教学上做到有的放矢。
(二)以对口企业主营业务和生产技术的要求为基础进行教学实验和实习课程设计
有了校本教材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当时时注重企业文化的渗入,各课程都可以此为基础多设计与企业相关的案例和项目进行教学,改变传统教育以教为主和状况,尽可能多地教授学生与今后工作岗位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特别是实习课程的设计,可与对口企业共同探讨来确定实习方案,对专业课的实习设计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做到以有用的技能训练为重点,有针对性地加大实习力度。
(三)学校与对口企业共同建设实习基地展开各类教学实习活动
以往的学生教学实习都是各职校自行安排,很多学校因条件限制,实习场地狭小,设备简单陈旧,实习变成了走过场。进行校企联合办学后,则可在对口企业设置实习基地,或者在学校原有实习场地引入企业生产线,学校不用再为学生实习投入资金,学生可在生产第一线,见识最新的设备,练就最有用的技能,为实习期后的顺利上岗创造了有利条件。企业因校企联合办学既可获得政策上的支持,也解决了用工难的问题,形成一个校企双赢的局面。笔者所在学校在校企联合办学中就进行了这些尝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加强与对口企业相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环节的主导者,是学生走向职业生涯的引路人,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而目前职业学校的教师队伍普遍存在结构不合理,基础课、理论课教师过多的问题,即便是专业课的教师也多已习惯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校企联合办学是否成功,还取决于学校是否有一支专业知识过硬、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此学校应做到几点:首先,对教师队伍进行再建设。对专业教师要定期进行各种培训和学习,定期到对口企业实习工作,以了解生产一线现状,了解企业文化,充实更新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教学水平。对非专业教师,应为他们创造学习机会,鼓励他们向专业教师转型,以改善师资结构。其次,可吸纳社会上的技术能手为专业实习教师,以改善实习教师缺乏的状况,或者也可聘请对口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为学校外聘教师,这些教师会成为企业与学员间的桥梁,更有利于在教学中企业文化的渗入。
四、加强学员与对口企业的联系
学员最终的归宿是企业。通过校企联合办学,学校培养出来的学员顺利就业,企业得到一流的员工为扩大再生产创造了条件。双方都应让学员在学习的过程中清楚自己的定位——既是学生也将是某某企业员工,这种意识便于学员尽早形成具体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今后能尽快进入岗位角色也很有利。为达到此目的,学校和企业应有一些政策和行动,比如:企业可设定预备员工政策,在学生入学之初订立预备员工合同,企业对学生在校表现有监督和考察的权能,对优秀学员进行表彰,把学员的学习情况与进入企业的待遇定级挂钩等。另外,在学习实习期间,为学生指定企业一线员工为师傅,进行传帮带活动;还可创造机会让学生多参与企业的各类活动,感受企业文化氛围等等。这些行动会使企业文化逐步渗入学生的意识中,今后进入企业将会很快适应角色的转变。
综上所述,校企联合办学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它需要学校和企业共同努力,使企业文化逐步渗入教学过程,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校企联合办学是中职校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大力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举措,它体现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办学方针,是中职教育发展的新路子,也是未来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方向。
【参考文献】
[1]石伟平.比较职业技术教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吴雪萍.国际职业技术教育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 校企联合办学 企业文化 教学渗透
[中图分类号]G7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6-0190-02
随着当今社会生产的蓬勃发展,对生产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处于生产前沿的技术工人及技术人员的社会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教育事业中的一支——中等职业教育也进入了高发展时期,如何让中职校的学生学到第一手的技术,以最快的速度适应新工作岗位成为一名优秀的员工,如何让学生在学校所学知识更贴近企业的要求,并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竞争力,成为探索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新思路的原动力。最近几年来所逐步形成的校企联合办学(即订单式办学),是一种新型的优质的职教办学新路子,也是教育部所大力提倡的新的职教模式。
由此,各地职校都在探索这一新型办学模式,笔者通过各种渠道观察和了解了各类职校校企联合办学的案例,有的很成功,学生一到企业如鱼得水,很快融入到企业中,但也有的最后流于形式,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并不适应企业的环境和工作,企业为此过程买了单却又不得不对学校送来的新员工重新进行培训才能上岗工作,而且学生到企业后流失率较高。为什么会形成这种让企业和学校都较为尴尬的局面,当然应该从各方面找原因,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过程中校企联系的紧密度和学校在教学环节中的设计等方面。从成功的案例可以看出,这些学校在教学各环节都围绕企业的要求进行了精心的组织安排,这就是一种企业文化在教学中的渗透。所谓企业文化,是指在现代化大生产与市场经济发展基础上逐步产生的一种以现代科学管理为基础的新型管理理论和管理思想,也是企业全体员工在创业和发展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实际上,在校企联合办学(或称订单式办学)中注重企业文化渗透非常重要。首先,学员在进校伊始就能感受到企业的气息,增加了对企业的认识,了解了企业的精神,进一步有了强烈的职业使命感和归宿感,在这种特设的情境中,学员从学生的角色慢慢进入所属企业员工的角色,过度自然,顺理成章。其次,在校所学技能因是为企业量身打造,即所谓的术业有专攻,学员所学知识与技术在走向新的工作岗位时马上可以学以致用,促使学员很快适应新的工作岗位,安定下来努力工作,成为企业的优秀员工指日可待。
既然校企业联合办学中企业文化渗透如此重要,那么如何在教学中进行这一过程呢?成功的案例中很多经验都是值得借鉴的,笔者总结了如下几个方面,供同仁们共同探讨:
一、把握时机进行企业文化的渗透,先入为主,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理念
中职校的学生入学之初都有一个新生入学教育,对企业订单办学专招的学生,学校应抓住时机做到如下几点:首先,在新生教育中应安排有着重介绍对口企业的部分,让学生了解企业的发展历史、主打产品、市场定位、管理制度、主要活动等企业文化方面的内容,让学生明了企业状况,有利于今后职业感的形成。其次,学生要与对口企业有互动活动,比如:带学生到企业参观主营业务现场、生产现场等工作场所,请企业的优秀员工为新生做报告,新生与企业主管人员的问答会等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在入学时就对今后要去工作的企业有一个感性的认知,对毕业后的职业前景有了清晰地认识,加强了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宿感。
二、教学中逐步渗透企业文化,以企业为核心进行教学环节的设计
以往的中职教育是各职校按照程式化的模式、统一标准化的教材,闭门造车打造自己的学生,学生学了一大堆的理论知识和与当今生产脱节的技术,到了企业根本用不上。订单办学要求学生学以致用,一上岗就能适应新的生产环境和工作岗位,以最快的速度成为一线员工。为达此目的,学校应改革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来适应新形式的要求。比如,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一)编写融入了企业文化的校本教材
标准教材对企业是没有针对性的,特别是专业课的教材,其知识与技能往往滞后于当今最前沿的技术。学校应在充分调研对口企业的生产设备、技术要求、生产环节、企业氛围等的基础上,结合企业文化对原有教材进行改造,形成新的校本教材,让学生把有限的精力用在对有用的知识的学习上,从而在教学上做到有的放矢。
(二)以对口企业主营业务和生产技术的要求为基础进行教学实验和实习课程设计
有了校本教材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当时时注重企业文化的渗入,各课程都可以此为基础多设计与企业相关的案例和项目进行教学,改变传统教育以教为主和状况,尽可能多地教授学生与今后工作岗位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特别是实习课程的设计,可与对口企业共同探讨来确定实习方案,对专业课的实习设计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做到以有用的技能训练为重点,有针对性地加大实习力度。
(三)学校与对口企业共同建设实习基地展开各类教学实习活动
以往的学生教学实习都是各职校自行安排,很多学校因条件限制,实习场地狭小,设备简单陈旧,实习变成了走过场。进行校企联合办学后,则可在对口企业设置实习基地,或者在学校原有实习场地引入企业生产线,学校不用再为学生实习投入资金,学生可在生产第一线,见识最新的设备,练就最有用的技能,为实习期后的顺利上岗创造了有利条件。企业因校企联合办学既可获得政策上的支持,也解决了用工难的问题,形成一个校企双赢的局面。笔者所在学校在校企联合办学中就进行了这些尝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加强与对口企业相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环节的主导者,是学生走向职业生涯的引路人,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而目前职业学校的教师队伍普遍存在结构不合理,基础课、理论课教师过多的问题,即便是专业课的教师也多已习惯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校企联合办学是否成功,还取决于学校是否有一支专业知识过硬、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此学校应做到几点:首先,对教师队伍进行再建设。对专业教师要定期进行各种培训和学习,定期到对口企业实习工作,以了解生产一线现状,了解企业文化,充实更新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教学水平。对非专业教师,应为他们创造学习机会,鼓励他们向专业教师转型,以改善师资结构。其次,可吸纳社会上的技术能手为专业实习教师,以改善实习教师缺乏的状况,或者也可聘请对口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为学校外聘教师,这些教师会成为企业与学员间的桥梁,更有利于在教学中企业文化的渗入。
四、加强学员与对口企业的联系
学员最终的归宿是企业。通过校企联合办学,学校培养出来的学员顺利就业,企业得到一流的员工为扩大再生产创造了条件。双方都应让学员在学习的过程中清楚自己的定位——既是学生也将是某某企业员工,这种意识便于学员尽早形成具体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今后能尽快进入岗位角色也很有利。为达到此目的,学校和企业应有一些政策和行动,比如:企业可设定预备员工政策,在学生入学之初订立预备员工合同,企业对学生在校表现有监督和考察的权能,对优秀学员进行表彰,把学员的学习情况与进入企业的待遇定级挂钩等。另外,在学习实习期间,为学生指定企业一线员工为师傅,进行传帮带活动;还可创造机会让学生多参与企业的各类活动,感受企业文化氛围等等。这些行动会使企业文化逐步渗入学生的意识中,今后进入企业将会很快适应角色的转变。
综上所述,校企联合办学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它需要学校和企业共同努力,使企业文化逐步渗入教学过程,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校企联合办学是中职校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大力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举措,它体现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办学方针,是中职教育发展的新路子,也是未来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方向。
【参考文献】
[1]石伟平.比较职业技术教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吴雪萍.国际职业技术教育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