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宏村以“中国画里的村庄”名扬在外,高昂的马头墙、飞翘的檐角、如虹的拱桥、满湖的清莲,宛如一幅丹青国画,淡淡映入眼帘。而一旦下起雨,雾气迷离、轻烟袅袅,更是如诗一般,素淡而静谧。它是名副其实的徽派建筑的典型代表,2000年,宏村古民居建筑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宏村背倚黄山余脉雷岗山,地势较高,常年云蒸霞蔚,时而如泼墨重彩,时而如淡抹写意,恰似山水的长卷,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2011年5月5日,被国家旅游局授予“国家5A级旅游景区”称号。
“中国画里的村庄” ——
烟花三月下江南。三月的江南,可以看到大片大片的油菜花;三月的黄山,可能还会下起春雪;三月的徽州,或许会有绵绵细雨,而在雨中,最美的景,大概就属宏村那一带水墨瓦墙,俨然一幅天然山水画。
宏村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东北部,这个隐匿于“桃花源里人家”的古镇,只因其极具代表性的徽派建筑,高高昂起的马头墙,湖水清莲,拱桥如虹,引来无数中外游人。
据史料记载,宏村被称为徽州的这一带地区,尤其在宋至清代,孕育了不少叱咤风云的巨贾富商,他们事业有成后,便把祖居扩建修葺,因此宏村保存的明清古民居不僅数目多,当中更有不少豪宅,是建筑艺术的宝库。
整个村落面积19.17公顷,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870年前,汪氏族群的先祖,在这黄山余脉的南边,傍着西溪水边建立了村落。随着族群人丁的繁衍,居民的增建,鳞次栉比的房子,成为徽派精致文化的载体,也成为明清传统乡土居民聚落的瑰宝。
进入村子,巷陌纵横,古老的徽派建筑星罗棋布。我游走于街道和巷弄之间,穿过许多祠堂和厅堂,这些住宅多为两进式或三进式的合院。门楼上的石雕或砖雕,梁枋上的木雕,都凸显徽派的精湛技艺。镂空的雕花窗棂和石墙上的花鸟走兽漏窗,多层次的景致和人物形象都栩栩如生。厅堂里和屋舍间,屡见画栋雕梁,配上楹联与字画,营造出艺术的氛围。
这里现存明清时期古建筑138幢。有趣的是,从整个外观上说,宏村是古黟桃花源里一座奇特的牛形古村落,背倚黄山余脉羊栈岭、雷岗山等,地势较高,有时云蒸霞蔚,如浓墨重彩,有时似泼墨写意,四周山色与粉墙青瓦倒映湖中,景色奇美。
一进入民居的拱门,我就像是穿越时空走进了明清时期。月弦边矗立着一幢宏村族人的总祠——乐叙堂,这幢明代建筑物厅堂高大,轩宇高昂,分为门厅、甬道和祠堂三部分。厅上挂着牌匾,硕大的圆柱上有楹联,横梁上有木雕。正面门厅的墙上,挂着先祖的画像和他们的生平事迹。乐叙堂是族人祭拜祖先和聚会的重地。肃穆恢弘的乐叙堂,倚着半塘活水的月沼,祠堂也就多了一份柔情和灵气。
村中数百幢古民居鳞次栉比,在诸多豪宅中,承志堂最具规模和典范。它是黟县保护最完美的古民居,建于1855年前后,为清末盐商汪定贵住宅。砖木结构,全屋有木柱136根,大小天井九个,七处楼层,大小60间,门60个,占地面积21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
承志堂木雕,大多层次繁复,人物众多,且人不同面,面不同神,堪称徽派“四雕”艺术中的木雕精品,有较高艺术价值。南向梁枋雕的《百忍图》引出了一则故事:唐高宗一日驾临张公艺家,对张家九世同堂一向和睦相处、阖家安康赞叹不已。当高宗问起原因时,张公艺连写了百个“忍”字,高宗领悟,赏锦帛授金匾,推为治家楷模。记得那天,导游讲到此处,游者鸦雀无声、面色凝重,幽庭内外,惟有那节奏舒缓、韵味无穷、能引发人生感悟的绿水流动声……
承志堂有“民间故宫”的美誉,到此参观的国内外游客,无不为之倾倒。
驻足南湖画桥烟雨中 ——
有趣的是,特别是整个村子呈“牛”型结构布局,更是被誉为当今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一大奇迹。那巍峨苍翠的雷岗当为牛首,参天古木是牛角,由东而西错落有致的民居群宛如庞大的牛躯。以村西北一溪凿圳绕屋过户,九曲十弯的水渠,聚村中天然泉水汇合蓄成一口斗月形的池塘,形如牛肠和牛胃。水渠最后注入村南的湖泊,俗称牛肚。接着,人们又在绕村溪河上先后架起了四座桥梁,作为牛腿。
宏村的景点,都与牛有关。不识青牛真面目,只缘身在牛肚中,登高俯瞰,你会发现这头青牛悠闲斜卧在山前溪边静静的伫守,看花开花落,四季转换,一年又一年。
南湖是这里的著名景点,不可不去。它位于宏村南首,建于明万历丁未年。踏在南湖北岸的石板路上,我看到左边远处,湖心堤一横,堤上拱桥一笼,村后远山一脉,村前近水一汪。南湖畔的民居的白墙犹如一卷摊开的宣纸,画上劳动中村民的身影,摇曳着红杨和古枫的美姿。
这里湖水清澈,平洁如镜,倒影清晰可见。置身画桥上俯瞰全景,湖畔柳枝婀娜,湖中鸭群戏水,古民居及远处的群山倒映水中,显得极为雅致清新,真有一点恍如隔世,镜花水月般的幻境。
湖成大弓形,湖堤分上下层,上层宽4米,原来古树参天,苍翠欲滴,躯干青藤盘绕,禽鸟鸣唱,还有垂柳,枝叶婀娜,像临镜梳妆的少女,把秀发洒向湖面水中。湖面绿荷摇曳,鸭群戏水,另有一番景致。整个湖面倒影浮光,水天一色,远峰近宅,跌落湖中,加之樹荫水深和日光的相互作用,明暗协调,动静相宜,显得幽深、雅静、清新、明丽。南湖历史上大修三次,1986年重建中堤,造“画桥”可东西划舟,情趣无穷。
据导游介绍,600年前的一次天灾,西溪改变流道,宏村人因时制宜,开始漫长的古水系建筑工程。他们先后筑水坝、开水圳、挖月沼、掘南湖,引导山水入村。通过水圳的网络,山水流过家家户户的屋前屋后,再流入南湖,归向东边的阡陌田畴。宏村的民间古代水利工程,给村民提供了自然水源,还具有防火、消暑和灌溉等功用。村民也各自延伸自家的水利系统,自建庭院、搭水榭、造园林,不仅调节了气温,还创造了一种“浣汲未防溪路远,家家门前有清泉”的良好环境。 南湖书院附近的巷边,急急的流水在经过环绕村子的水圳之后,注入南湖。我走着走着,随着弯弯的巷子,弯弯的水圳走去,我向左穿入一条直巷,走到尽头,眼前豁然开朗,好一个半月形的大水塘——月沼,镜子一般地平摆在村心。这个空间留得好,犹如山水画在适当的地方留白,令人感到心旷神怡。
“月沼”建于明永乐年间,当时宏村76世祖汪思齐发现村中有一处天然泉水,冬夏泉涌不息,汪思齐三次聘请海阳县的风水先生何可达及族内高辈能人,“遍阅山川,详审脉络”,制订出扩大宏村基址及进行村落全面规划的牛形水系蓝图;凿引西溪水,牛肠水圳九曲十弯,把水引入村中心天然井泉处,建池塘,以水供防火、饮用、洗涤等。
其后裔汪升平等人投资万余金,继续挖掘修建半月形池塘,完成了前人未完成的“月沼”,月沼水常年碧绿,塘面水平如镜,塘沼四周青石铺展,粉墙青瓦整齐有序分列四旁,蓝天白云跌落水中。老人在聊天,妇女在浣纱洗帕,顽童在嬉戏。
为什么“月沼”没有修建成满月?据说他们的先人认为“花开则落,月满则亏”,凡事不能做得太完美,得给后代留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于是便把这个池塘修建为半月形。月沼不仅景美,更让其声名显赫的则是电影《卧虎藏龙》在此拍摄,以及上世纪80年代我国发行的一套民居邮票,其中安徽民居面值30分的普票就是以这里的房子为蓝本而设计的。月沼的水是一池活水,右前端是它的进水口,“牛肠子”就是它的出水口。
秀水让“画卷”灵动 ——
围绕着半圆形的月沼旁边,是徽州古居民的建筑群。水随圳流,人随巷转,我眼前流动着景物的序列。闲步所过之处,不论是在水圳旁、月沼边或是南湖畔,都可以见到村民们在那里浣洗或汲水,听到他们的欢声笑语。宏村人的田园居环境,用水脉连接了人脉,使人与自然、社群融合在一起。
水让画跃动,特有的色彩让这幅画承载了难言的美。400多年的红杨、银杏古树与淙淙的溪流相伴,原始而古朴的马头墙形成参差交错的空中轮廓线,居屋就这么和谐悠然地静卧其中,这一切无不令人陶醉,流连忘返,好一个山村水乡。
白云湛蓝,雾霭流岚,不远处幽谷茂林、层染叠翠的雷岗山就像一座巨大的画屏展现在眼前,阳光照射在林木间,树影交错枝叶掩映,与村落苍劲高迭、錯落有致的马头墙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好美。
这里,幽静得让人远离了城市的喧嚣和市井的杂念,让人仿佛走进了另一个世界。置身其中,独自享受平淡的宁静,让心灵经受涤荡,心神被超然物外的沉静所牵引……享用了这些,夫复何求?
2000年春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专家大河直躬教授,阐述他对宏村的印象时表述的“宏村是举世无双的小城镇水街景观”毫不夸张。
游步所至,无论堂、厅、阁、园,还是街、院、楼、室,或溪流、或鱼池、或荷塘,或山水盆景……古风蕴蓄的每个角落都是清波如镜。闭目静听,穿越雕镂粉壁间的水流声似有似无,像倾诉不完心曲的琴声。我俯下身来,用手在堂前水池中轻轻拨弄,波光粼粼的倒影立即闪现在色调凝重的古建之间,自然形成了一种柔缓与坚实、灵动与凝固互为对应的哲感。《黄帝宅经》既然说“宅以形势为身体,以泉水为血脉”,那么,宏村便是端坐于皖南幽谷茂林间容貌秀逸、冰雪聪明的才女。
看画那是必然的,水墨宏村本就是一幅画,更是吸引了诸多摄影和写生者前來,不管多偏僻的小巷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他们把眼中的美丽收入镜头和画板,都想把这画里乡村的景色带回去,而这画面也成了我们眼中的风景。再看看我的脚边,下水圳急急地从村子里排出一股清流,注入南湖里,此景正如朱熹所描绘的两句诗:“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来水。”
宏村水墨画般的意境,在我的脑海里烙下了深深的烙印,望着她美丽的背影,心中默念道“宏村,我还会来的”。
宏村背倚黄山余脉雷岗山,地势较高,常年云蒸霞蔚,时而如泼墨重彩,时而如淡抹写意,恰似山水的长卷,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2011年5月5日,被国家旅游局授予“国家5A级旅游景区”称号。
“中国画里的村庄” ——
烟花三月下江南。三月的江南,可以看到大片大片的油菜花;三月的黄山,可能还会下起春雪;三月的徽州,或许会有绵绵细雨,而在雨中,最美的景,大概就属宏村那一带水墨瓦墙,俨然一幅天然山水画。
宏村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东北部,这个隐匿于“桃花源里人家”的古镇,只因其极具代表性的徽派建筑,高高昂起的马头墙,湖水清莲,拱桥如虹,引来无数中外游人。
据史料记载,宏村被称为徽州的这一带地区,尤其在宋至清代,孕育了不少叱咤风云的巨贾富商,他们事业有成后,便把祖居扩建修葺,因此宏村保存的明清古民居不僅数目多,当中更有不少豪宅,是建筑艺术的宝库。
整个村落面积19.17公顷,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870年前,汪氏族群的先祖,在这黄山余脉的南边,傍着西溪水边建立了村落。随着族群人丁的繁衍,居民的增建,鳞次栉比的房子,成为徽派精致文化的载体,也成为明清传统乡土居民聚落的瑰宝。
进入村子,巷陌纵横,古老的徽派建筑星罗棋布。我游走于街道和巷弄之间,穿过许多祠堂和厅堂,这些住宅多为两进式或三进式的合院。门楼上的石雕或砖雕,梁枋上的木雕,都凸显徽派的精湛技艺。镂空的雕花窗棂和石墙上的花鸟走兽漏窗,多层次的景致和人物形象都栩栩如生。厅堂里和屋舍间,屡见画栋雕梁,配上楹联与字画,营造出艺术的氛围。
这里现存明清时期古建筑138幢。有趣的是,从整个外观上说,宏村是古黟桃花源里一座奇特的牛形古村落,背倚黄山余脉羊栈岭、雷岗山等,地势较高,有时云蒸霞蔚,如浓墨重彩,有时似泼墨写意,四周山色与粉墙青瓦倒映湖中,景色奇美。
一进入民居的拱门,我就像是穿越时空走进了明清时期。月弦边矗立着一幢宏村族人的总祠——乐叙堂,这幢明代建筑物厅堂高大,轩宇高昂,分为门厅、甬道和祠堂三部分。厅上挂着牌匾,硕大的圆柱上有楹联,横梁上有木雕。正面门厅的墙上,挂着先祖的画像和他们的生平事迹。乐叙堂是族人祭拜祖先和聚会的重地。肃穆恢弘的乐叙堂,倚着半塘活水的月沼,祠堂也就多了一份柔情和灵气。
村中数百幢古民居鳞次栉比,在诸多豪宅中,承志堂最具规模和典范。它是黟县保护最完美的古民居,建于1855年前后,为清末盐商汪定贵住宅。砖木结构,全屋有木柱136根,大小天井九个,七处楼层,大小60间,门60个,占地面积21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
承志堂木雕,大多层次繁复,人物众多,且人不同面,面不同神,堪称徽派“四雕”艺术中的木雕精品,有较高艺术价值。南向梁枋雕的《百忍图》引出了一则故事:唐高宗一日驾临张公艺家,对张家九世同堂一向和睦相处、阖家安康赞叹不已。当高宗问起原因时,张公艺连写了百个“忍”字,高宗领悟,赏锦帛授金匾,推为治家楷模。记得那天,导游讲到此处,游者鸦雀无声、面色凝重,幽庭内外,惟有那节奏舒缓、韵味无穷、能引发人生感悟的绿水流动声……
承志堂有“民间故宫”的美誉,到此参观的国内外游客,无不为之倾倒。
驻足南湖画桥烟雨中 ——
有趣的是,特别是整个村子呈“牛”型结构布局,更是被誉为当今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一大奇迹。那巍峨苍翠的雷岗当为牛首,参天古木是牛角,由东而西错落有致的民居群宛如庞大的牛躯。以村西北一溪凿圳绕屋过户,九曲十弯的水渠,聚村中天然泉水汇合蓄成一口斗月形的池塘,形如牛肠和牛胃。水渠最后注入村南的湖泊,俗称牛肚。接着,人们又在绕村溪河上先后架起了四座桥梁,作为牛腿。
宏村的景点,都与牛有关。不识青牛真面目,只缘身在牛肚中,登高俯瞰,你会发现这头青牛悠闲斜卧在山前溪边静静的伫守,看花开花落,四季转换,一年又一年。
南湖是这里的著名景点,不可不去。它位于宏村南首,建于明万历丁未年。踏在南湖北岸的石板路上,我看到左边远处,湖心堤一横,堤上拱桥一笼,村后远山一脉,村前近水一汪。南湖畔的民居的白墙犹如一卷摊开的宣纸,画上劳动中村民的身影,摇曳着红杨和古枫的美姿。
这里湖水清澈,平洁如镜,倒影清晰可见。置身画桥上俯瞰全景,湖畔柳枝婀娜,湖中鸭群戏水,古民居及远处的群山倒映水中,显得极为雅致清新,真有一点恍如隔世,镜花水月般的幻境。
湖成大弓形,湖堤分上下层,上层宽4米,原来古树参天,苍翠欲滴,躯干青藤盘绕,禽鸟鸣唱,还有垂柳,枝叶婀娜,像临镜梳妆的少女,把秀发洒向湖面水中。湖面绿荷摇曳,鸭群戏水,另有一番景致。整个湖面倒影浮光,水天一色,远峰近宅,跌落湖中,加之樹荫水深和日光的相互作用,明暗协调,动静相宜,显得幽深、雅静、清新、明丽。南湖历史上大修三次,1986年重建中堤,造“画桥”可东西划舟,情趣无穷。
据导游介绍,600年前的一次天灾,西溪改变流道,宏村人因时制宜,开始漫长的古水系建筑工程。他们先后筑水坝、开水圳、挖月沼、掘南湖,引导山水入村。通过水圳的网络,山水流过家家户户的屋前屋后,再流入南湖,归向东边的阡陌田畴。宏村的民间古代水利工程,给村民提供了自然水源,还具有防火、消暑和灌溉等功用。村民也各自延伸自家的水利系统,自建庭院、搭水榭、造园林,不仅调节了气温,还创造了一种“浣汲未防溪路远,家家门前有清泉”的良好环境。 南湖书院附近的巷边,急急的流水在经过环绕村子的水圳之后,注入南湖。我走着走着,随着弯弯的巷子,弯弯的水圳走去,我向左穿入一条直巷,走到尽头,眼前豁然开朗,好一个半月形的大水塘——月沼,镜子一般地平摆在村心。这个空间留得好,犹如山水画在适当的地方留白,令人感到心旷神怡。
“月沼”建于明永乐年间,当时宏村76世祖汪思齐发现村中有一处天然泉水,冬夏泉涌不息,汪思齐三次聘请海阳县的风水先生何可达及族内高辈能人,“遍阅山川,详审脉络”,制订出扩大宏村基址及进行村落全面规划的牛形水系蓝图;凿引西溪水,牛肠水圳九曲十弯,把水引入村中心天然井泉处,建池塘,以水供防火、饮用、洗涤等。
其后裔汪升平等人投资万余金,继续挖掘修建半月形池塘,完成了前人未完成的“月沼”,月沼水常年碧绿,塘面水平如镜,塘沼四周青石铺展,粉墙青瓦整齐有序分列四旁,蓝天白云跌落水中。老人在聊天,妇女在浣纱洗帕,顽童在嬉戏。
为什么“月沼”没有修建成满月?据说他们的先人认为“花开则落,月满则亏”,凡事不能做得太完美,得给后代留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于是便把这个池塘修建为半月形。月沼不仅景美,更让其声名显赫的则是电影《卧虎藏龙》在此拍摄,以及上世纪80年代我国发行的一套民居邮票,其中安徽民居面值30分的普票就是以这里的房子为蓝本而设计的。月沼的水是一池活水,右前端是它的进水口,“牛肠子”就是它的出水口。
秀水让“画卷”灵动 ——
围绕着半圆形的月沼旁边,是徽州古居民的建筑群。水随圳流,人随巷转,我眼前流动着景物的序列。闲步所过之处,不论是在水圳旁、月沼边或是南湖畔,都可以见到村民们在那里浣洗或汲水,听到他们的欢声笑语。宏村人的田园居环境,用水脉连接了人脉,使人与自然、社群融合在一起。
水让画跃动,特有的色彩让这幅画承载了难言的美。400多年的红杨、银杏古树与淙淙的溪流相伴,原始而古朴的马头墙形成参差交错的空中轮廓线,居屋就这么和谐悠然地静卧其中,这一切无不令人陶醉,流连忘返,好一个山村水乡。
白云湛蓝,雾霭流岚,不远处幽谷茂林、层染叠翠的雷岗山就像一座巨大的画屏展现在眼前,阳光照射在林木间,树影交错枝叶掩映,与村落苍劲高迭、錯落有致的马头墙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好美。
这里,幽静得让人远离了城市的喧嚣和市井的杂念,让人仿佛走进了另一个世界。置身其中,独自享受平淡的宁静,让心灵经受涤荡,心神被超然物外的沉静所牵引……享用了这些,夫复何求?
2000年春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专家大河直躬教授,阐述他对宏村的印象时表述的“宏村是举世无双的小城镇水街景观”毫不夸张。
游步所至,无论堂、厅、阁、园,还是街、院、楼、室,或溪流、或鱼池、或荷塘,或山水盆景……古风蕴蓄的每个角落都是清波如镜。闭目静听,穿越雕镂粉壁间的水流声似有似无,像倾诉不完心曲的琴声。我俯下身来,用手在堂前水池中轻轻拨弄,波光粼粼的倒影立即闪现在色调凝重的古建之间,自然形成了一种柔缓与坚实、灵动与凝固互为对应的哲感。《黄帝宅经》既然说“宅以形势为身体,以泉水为血脉”,那么,宏村便是端坐于皖南幽谷茂林间容貌秀逸、冰雪聪明的才女。
看画那是必然的,水墨宏村本就是一幅画,更是吸引了诸多摄影和写生者前來,不管多偏僻的小巷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他们把眼中的美丽收入镜头和画板,都想把这画里乡村的景色带回去,而这画面也成了我们眼中的风景。再看看我的脚边,下水圳急急地从村子里排出一股清流,注入南湖里,此景正如朱熹所描绘的两句诗:“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来水。”
宏村水墨画般的意境,在我的脑海里烙下了深深的烙印,望着她美丽的背影,心中默念道“宏村,我还会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