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业教育在国外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很多国家高校大学生的创业活动已形成了制度,走上了规范化的轨道。创业教育是通过激发学生强烈的创业意识,全面提高其创业素质,使其在未来社会生活中能善于把握各种机会进行创业的教育活动。高校面临扩招、就业的双重困境,为使高校招得进、留得住、分得出,高校应强化创业教育。
[关键词]创业教育 教学观念 教学平台
一、树立全新教学观念
众所周知,创业创新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与标志,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因此,高校教育的关键在于加强学生能力锻炼,只有培养既有科技知识又具备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学生,才能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的要求。面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高校必须树立创新教学观,即确立开发、发展学生创新潜能的教学目标观、教师作用观和学生学习观。教学目标观就是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营造有利于学生创新学习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创新精神得到发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是学生提高政治素养、理论素养、道德素养的引路人,是创新环境的营造者。教师作用观就是要增强学生的创新人格。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把知识的传授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而要把知识的传授、创新环境的营造作为目标,使学生有远大的理想,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有强烈的职业意识,善于开拓进取;能维护道德、公德,遵纪守法、清正廉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创业敬业。学生学习观就是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观及问题意识观。通过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现成的知识、经验和技能,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培养学生敏锐地发现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教师要通过紧密结合改革开放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教学,从而促进学生从维持性学习转向创新型学习,引导学生善于思考,勤于学习,勤奋敬业。
二、构筑优质教学平台
托起高等教育事业健康稳步发展的重要基石是教育质量。构建高校创业教育的“教学平台”,应考虑这样几个问题:一是教学中如何体现“基础理论”与时代精神的统一,适应新形式、新情况、新变化的要求。二是如何才能达到创业教育目标及满足教学对象的要求。三是如何才能体现高校素质教育“自学”、“自研”为主的特点。四是如何才能充分利用现有条件,达到最好的培养教育效果等。总之,要把教学质量和学生培养质量提高,不断适应大教育对高校工作的新要求,如何围绕教学目标,为学生提供更高、更深、更多、更好的理论、知识、信息等,是构建高校创业“教学平台”的出发点。为此必须做到:首先要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学生的重要保证。拥有优秀的教师队伍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支柱,包括高学历、高学位、高职称;高理论水平、高知识结构;品质好、敬业精神强、实践能力强、教学能力强,组织能力强,若有一定的领导、创业体验更佳。其次要有高质量的图书资料建设,这是师生获得更多、更好的系统知识水平理论的重要条件和主要阵地。第三要有现代化教学设施。包括先进的实验设备、计算机信息网络建设等。这是教师和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多、最好、最新理论、知识、观念、信息的“知识窗口”和观察世界、了解社会的“信息窗口”。第四,要有教学实践基地。在校内建立专业实验室、实习工场等场所,让学生在这些场所通过大胆设想设计,加工或制造出新颖“产品”。在校外建立关系稳定的挂钩实践基地,让学生到这些企事业单位实习,了解企业创业的过程,参与创业实践,“真枪实弹”地学习创业技能。通过强化这四方面的建设,构成一个高素质的“教学平台”,形成一个全方位的教学体系,为培养高素质创业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革新课程结构体系
创业教育课程开发应采用需求分析、劳动市场分析和职业能力分析的方法进行创业课程分析,明确开发的主体,课程的对象,课程的目的、内容和实现标准。并应从学生实际出发,从不同专业的实际出发,开发出适应性较强的通用部分和针对性较强的专业模块部分,共同组成创业教育课程。实践证明,好的课程不仅能够深刻地阐述系统理论,清楚地回答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新的提高。因此,创业教育的教学要结合实际,进行全面的改革。主要是:一是改革课程模式,变传统的单一的学科模式为学科专题、活动专题、综合专题以及问题专题等多类型的模式,尤其要突出问题的研究与开发;二是改革课程选修制度,允许学生根据个性特点、职业倾向性及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在必修课的基础上,灵活选修专业;三是压缩必修课程及课时,扩大选修科目及选修范围,同时要创造条件确保学生基本能根据自己的意愿选学专题,专题设计必须注意学生的差异性,并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要联系世界政治经济发展变化形势,联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联系本省、各部门的情况,联系学生本身思想、学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积极开放热点、难点分析专题及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的各类专题;四是高度重视人文专题的开设,要打破传统人文专题主要是为专业教学服务的观念,积极发挥其潜在的育人功能,即修身养性,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充分发挥各课程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中的作用。
四、精选实用教学内容
在教学体系中,应当而且必须贯彻“学专业要精,要管用”的原则,重点突出一个深入、两个热点、三个结合、四个新的教学内容。
一个深入是指对本学科科学理论体系有深入的学习和掌握,全面系统地把握本专业的知识结构,使之真正成为大学生今后工作的知识本钱,并要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所学理论要立足于时代发展的新特征,社会发展的新实践,创造性地学习,思考和运用。
二个热点一是指“重大理论”热点的学习、理解和把握,如“科教兴国”、“开放带动”、“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战略等重大方针、政策等;二是“重大实践”热点的学习、思考和分析、研究,重点放在对重大现实问题、实践问题的讨论、分析和理论思考,如大学生的创业就业问题。
三个结合是指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思想品德教育与学习现代科学理论的结合;学业培养与人格教育的结合。对现有若干课程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简化、删除空洞的说教,增添应用性较强的内容,尤其是在实践类课程中强化与创业有关的内容。要把能力培养、道德品质、人格和精神的塑造作为大学生教育的重点抓好抓实。
四个新即新知识、新观念、新方法、新实践的学习、思考与研究。如知识经济、信息经济、人才经济、网络经济以及计算机知识等。增设“创业心理学”、“世界优秀企业创业概述”、“职业指导”、“心理健康”、“国情报告”、“公关艺术”、“法律政策”、“管理学基础”等为必修课或选修课。
当然,对上述要求的教学内容还需要做到“精心设计、精心组织”,从时代要求出发,从实践要求出发,从学生个性需求出发;要求教师的教学内容设计必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作者单位:江西东华理工大学;江西师范大学)
[关键词]创业教育 教学观念 教学平台
一、树立全新教学观念
众所周知,创业创新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与标志,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因此,高校教育的关键在于加强学生能力锻炼,只有培养既有科技知识又具备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学生,才能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的要求。面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高校必须树立创新教学观,即确立开发、发展学生创新潜能的教学目标观、教师作用观和学生学习观。教学目标观就是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营造有利于学生创新学习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创新精神得到发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是学生提高政治素养、理论素养、道德素养的引路人,是创新环境的营造者。教师作用观就是要增强学生的创新人格。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把知识的传授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而要把知识的传授、创新环境的营造作为目标,使学生有远大的理想,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有强烈的职业意识,善于开拓进取;能维护道德、公德,遵纪守法、清正廉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创业敬业。学生学习观就是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观及问题意识观。通过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现成的知识、经验和技能,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培养学生敏锐地发现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教师要通过紧密结合改革开放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教学,从而促进学生从维持性学习转向创新型学习,引导学生善于思考,勤于学习,勤奋敬业。
二、构筑优质教学平台
托起高等教育事业健康稳步发展的重要基石是教育质量。构建高校创业教育的“教学平台”,应考虑这样几个问题:一是教学中如何体现“基础理论”与时代精神的统一,适应新形式、新情况、新变化的要求。二是如何才能达到创业教育目标及满足教学对象的要求。三是如何才能体现高校素质教育“自学”、“自研”为主的特点。四是如何才能充分利用现有条件,达到最好的培养教育效果等。总之,要把教学质量和学生培养质量提高,不断适应大教育对高校工作的新要求,如何围绕教学目标,为学生提供更高、更深、更多、更好的理论、知识、信息等,是构建高校创业“教学平台”的出发点。为此必须做到:首先要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学生的重要保证。拥有优秀的教师队伍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支柱,包括高学历、高学位、高职称;高理论水平、高知识结构;品质好、敬业精神强、实践能力强、教学能力强,组织能力强,若有一定的领导、创业体验更佳。其次要有高质量的图书资料建设,这是师生获得更多、更好的系统知识水平理论的重要条件和主要阵地。第三要有现代化教学设施。包括先进的实验设备、计算机信息网络建设等。这是教师和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多、最好、最新理论、知识、观念、信息的“知识窗口”和观察世界、了解社会的“信息窗口”。第四,要有教学实践基地。在校内建立专业实验室、实习工场等场所,让学生在这些场所通过大胆设想设计,加工或制造出新颖“产品”。在校外建立关系稳定的挂钩实践基地,让学生到这些企事业单位实习,了解企业创业的过程,参与创业实践,“真枪实弹”地学习创业技能。通过强化这四方面的建设,构成一个高素质的“教学平台”,形成一个全方位的教学体系,为培养高素质创业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革新课程结构体系
创业教育课程开发应采用需求分析、劳动市场分析和职业能力分析的方法进行创业课程分析,明确开发的主体,课程的对象,课程的目的、内容和实现标准。并应从学生实际出发,从不同专业的实际出发,开发出适应性较强的通用部分和针对性较强的专业模块部分,共同组成创业教育课程。实践证明,好的课程不仅能够深刻地阐述系统理论,清楚地回答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新的提高。因此,创业教育的教学要结合实际,进行全面的改革。主要是:一是改革课程模式,变传统的单一的学科模式为学科专题、活动专题、综合专题以及问题专题等多类型的模式,尤其要突出问题的研究与开发;二是改革课程选修制度,允许学生根据个性特点、职业倾向性及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在必修课的基础上,灵活选修专业;三是压缩必修课程及课时,扩大选修科目及选修范围,同时要创造条件确保学生基本能根据自己的意愿选学专题,专题设计必须注意学生的差异性,并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要联系世界政治经济发展变化形势,联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联系本省、各部门的情况,联系学生本身思想、学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积极开放热点、难点分析专题及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的各类专题;四是高度重视人文专题的开设,要打破传统人文专题主要是为专业教学服务的观念,积极发挥其潜在的育人功能,即修身养性,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充分发挥各课程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中的作用。
四、精选实用教学内容
在教学体系中,应当而且必须贯彻“学专业要精,要管用”的原则,重点突出一个深入、两个热点、三个结合、四个新的教学内容。
一个深入是指对本学科科学理论体系有深入的学习和掌握,全面系统地把握本专业的知识结构,使之真正成为大学生今后工作的知识本钱,并要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所学理论要立足于时代发展的新特征,社会发展的新实践,创造性地学习,思考和运用。
二个热点一是指“重大理论”热点的学习、理解和把握,如“科教兴国”、“开放带动”、“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战略等重大方针、政策等;二是“重大实践”热点的学习、思考和分析、研究,重点放在对重大现实问题、实践问题的讨论、分析和理论思考,如大学生的创业就业问题。
三个结合是指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思想品德教育与学习现代科学理论的结合;学业培养与人格教育的结合。对现有若干课程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简化、删除空洞的说教,增添应用性较强的内容,尤其是在实践类课程中强化与创业有关的内容。要把能力培养、道德品质、人格和精神的塑造作为大学生教育的重点抓好抓实。
四个新即新知识、新观念、新方法、新实践的学习、思考与研究。如知识经济、信息经济、人才经济、网络经济以及计算机知识等。增设“创业心理学”、“世界优秀企业创业概述”、“职业指导”、“心理健康”、“国情报告”、“公关艺术”、“法律政策”、“管理学基础”等为必修课或选修课。
当然,对上述要求的教学内容还需要做到“精心设计、精心组织”,从时代要求出发,从实践要求出发,从学生个性需求出发;要求教师的教学内容设计必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作者单位:江西东华理工大学;江西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