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外戚与西汉政治的兴衰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hhj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外戚是中国古代权力体系中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西汉的外戚集团对西汉政治兴亡的影响从未间断过,尤其是在西汉王朝后期经历无限制的发展,完全取代了皇权的地位,使西汉王朝走向了终点。
  关键词:外戚;西汉;兴衰;形成;发展;作用
  中国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30 -01
  
  一、西汉外戚产生原因
  (一)从政治制度上看,外戚政治是解决中国文官制度对专制制度离心力的一种补充手段
   它的存在制约与抑制了流官性的官僚制度对皇权歧异趋向,加强了专制制度的孤立性、专断性。西汉的皇帝为了加强皇权,对宗室、重臣采取排斥打击措施,于是重用自以为对皇权威胁较小的外戚参政,这就给外戚专权留下了营利的空隙。正如班固所说:“自古受命帝王及继体过文之君,非独内德茂也,盖亦有外戚之助焉。”从这一角度来讲,西汉的外戚政治是封建专制体制的必然结果。
  (二)外戚的产生也是西汉封建专制制度的不完善的结果
  西汉还处于封建社会的初期,皇权对于如何驾驭和控制外戚的发展还缺乏足够的经验。从吕氏外戚集团到霍氏外戚集团,再到王氏外戚集团,西汉的外戚集团接踪而至,权力不断扩大,竟而导致西汉王朝一步一步走向衰退。而在外戚的发展过程中,皇权始终没有拿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制约外戚发展的制度和方法。尽管汉初汉高祖有“白马盟誓”,即“非刘氏而王,非有功而侯,天下共诛之”,但这句祖训屡屡被突破,吕太后通过分封吕产、吕禄诸吕子弟,便把这句祖训给撕开了一个口子,连高祖的股肱之臣陈林等人都未敢作出公开的反对。到了成帝时期,一日同封王氏五侯,当时京兆尹王章也把这句祖训搬出来以示反对分封王氏外戚,可是满朝上下连个唱和的人都没有,可见这句祖训到了西汉后期的影响力几乎是微乎其微。没有配套的官制和人才选拔制度,祖训只能变成一句空洞的口号。
  (三)西汉外戚的形成与发展受到皇帝个人因素的影响
  例如,在性格强势的汉武帝执政时期,武帝实行"有为"政治,把专制主义的封建国家推进到一个新时期。在这一过程中,武帝有意识地利用外戚作为维护和强化皇权的工具。他一面培植外戚势力以削夺、分割列侯和守旧大臣的军政大权;另一方面,当外戚势力发展起来后,他又施展阴谋,用亲近外戚打击疏远外戚,用新外戚打击旧外戚。这一时期,外戚的命运牢牢地掌控在皇权手中。但是在元成哀平四帝时期,皇帝要么性格羸弱,要么年幼,无法担任权力中心任务。这个任务便会自然而然的落到与皇帝关系最亲的人身上,与皇帝关系最亲近的莫过于皇室外族。西汉后期王氏外戚集团掌握实权,使得皇权旁落,最终为王莽篡夺。
   二、西汉外戚的发展阶段
  西汉权力中心的此消彼长始终围绕在皇帝、重臣、外戚之间。三者之间既相互制衡,又存在着相互利用。根据外戚权力的消长,可以将西汉外戚的发展按时间顺序划分为三个阶段:前期、中期、后期。
  汉高祖到汉武帝时期是外戚发展的前期。
  在这一时期,外戚有了一定程度的初步发展,掌控了部分权力,但是外戚的权力只是皇权的附属品。这一时期外戚的典型代表有:吕氏外戚集团、窦婴、田蚡、卫青、霍去病。
  昭宣时期是外戚发展的中期。
  外戚已经掌握了朝廷大权,开始主宰政局。但是昭宜二帝还是比较英明的,他们用外戚辅政,能做到自己不受外戚的控制,当外戚专权的局而逐渐威胁到皇权后,为了维护皇权,等到时机成熟,马上起而反攻,消灭外戚,夺回政权,重塑皇帝权威。这一时期外戚的典型代表是霍氏外戚集团。
  元成哀平四帝时期是外戚发展的后期。
  元帝即位权力落入皇后王政君手中,从元帝开始的四位皇帝或年幼或懦弱无能,根本无法处理政事,因此王政君先后凭借太后和太皇太后身份执掌政权近50年。以其兄王凤为“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封五千户。王氏之兴自凤始”,后来她的侄子王莽又继承了王凤的衣钵,先后封大司马、安汉公、宰衡、居摄。王家势力显赫,“更持国柄,五将十侯”,这为王莽代汉奠定了政治基础。
  三、西汉外戚的历史作用
  首先,对维持汉初政治、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分裂割据起了促进作用。
  汉初,刘邦去世后,吕后虽掌握实权胡作非为杀了不少刘邦的儿子,但她还是尊刘邦嘱托,相继重用了刘邦临终前所说的那批开国功臣,稳定汉初的政治格局。
  文景时期,外戚窦婴(窦太后的侄子)可谓是旗帜分明地维护至高无上的皇权。窦婴除了在朝堂上面折廷争地维护皇权外,在吴楚七国之乱中,官拜大将军,“守荥阳,监齐、赵兵”,成功地平定了七国之乱,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其次,抗击匈奴,维护了国家的尊严和领土的完整。
  汉初,汉高祖将兵四十馀万众抗击匈奴,被困平城,七日不得食,在汉朝的历史上留下了极不光彩的一页。高祖去世后,匈奴单于更是多番写信羞辱吕后。文景二帝时期,为执行休生养息的政策,对匈奴被迫执行了屈辱式的和亲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稳定匈汉关系,但这种稳定是以牺牲国家尊严所换来的,只能起到暂时推迟匈汉之间的战争,为汉朝打赢这场战争赢得时间上充足的准备。
  再次,对维护汉朝中期社会经济的稳定以及政权的平稳交接起了进步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岳麓书社,2001
  [2]班固.汉书.岳麓书社,2009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调查研究了女教师孕期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出现的一些问题和形象,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女教师;孕期;教育教学;工作  中国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90 -01    一、调查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女教师一直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半边天,可大部分人都会遭遇怀孕期间的尴尬,生理和心理都会经历一个较大的变化,
语文本来是一门接近生活、极具情趣的学科,应该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但现在的中学语文急功近利,一味的追求分数,而将语文教学变成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知识之学,乃至畸变为一种应试训练。语文教学要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必须了解学生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在长期的学习中,语文学习的热情越来越低,尤其是到了高三,更是轻视语文学习,表现出种种消极心理。现在我结合多年
摘 要:文章探讨小学初中英语教学的衔接问题的思考与应对策略,并从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做好小学初中英语衔接教学。   关键词:衔接;英语;教学策略   中国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60 -01    一、小学英语教学素质教育现状及建议  小学阶段,作为英语学习的启蒙阶段,有些现象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比如:有的学校领导对小学英语教学不重视,课程处于
摘 要:  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应采用分层教学模式,本文主要实施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分层教学的实践过程以及分层教学的体会三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基础会计;分层教学;实践;体会    中国分类号:G718.3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30 -02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美国学者卡罗尔提出的“如果提供足够的时间,再具
摘 要:情感教育是教育成功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课堂中的情感教育,尤为重要。本文从六个方面对该教学方法予以了阐述。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情感  中国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53 -01    教师不仅应当让英语课堂是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场所,更应成为师生情感交流的有效平台。我认为,情感教育是教育成功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课堂上
【成语典故】  公元前549年,鲁国的大夫穆叔奉命到晋国去访问。晋国的卿范宣子接待了他,并且与他交谈起来。范宣子问穆叔道:“古人有话说:‘死而不朽。’你知道它说的是什么吗?”穆叔不清楚范宣子提出这个问题的用意,没有马上口答。范宣子以为穆叔答不上,得意地说:“我的祖先,虞舜前是陶唐氏,夏朗后是御龙氏,在商朗是象韦氏,在周朝则是唐社氏。周王室衰败以后,由晋国主持中原的盟会,执政的是范氏。所谓‘死而不朽
摘 要:本文分析了农村留守中学生行为偏差的表现及成因,提出了对其心理疏导和行为辅导的策略。  关键词:中学生;留守;因素;行为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95 -01     一、留守中学生行为偏差的主要表现  1.心理方面:  青春期是人的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它会影响到人一生的成长。而留守学生,由于缺乏与父母之间深层次的感情沟通,他们得不
摘 要:复习是对学过的知识的盘点与回顾,对此本文总结出九点复习的措施。  关键词:初中英语;复习方法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58 -01    一、“俯视“考点  上复习课,教师不能只就题讲题,而应该纵观全局,“俯视”各个知识“板块”,找出各部分的联系。英语内容庞杂,因此,复习时应尤其注意环环相扣,形成复习链。词法复习是整个复习链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年龄一般在十五六岁至十九岁,正值青春期,这一时期是人的身理和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所以也是产生问题最多的时期。从实际情况来看,一是随着普通高校的升温,中考成绩处于后半段的学生进了中等职业学校,学习上有障碍,不遵守纪律,心理发展不健康等特点的学生构成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主要成分,且这些学生的行为具有“反复性”,行为矫正的难度比较大;二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摘 要:高中物理难学,尤其难在高一的物理入门。本文从一线教师的经验出发,探讨高一物理教学问题。  关键词:整合与迁移;物理实验;方法和技巧  中国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61 -01    一、做好初、高中物理的过渡工作  高中物理难学,难就难在初、高中过渡时出现的梯度,这个梯度存在于物理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方法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