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尧阳的群山之中,在当地人所说的“最早沐浴阳光的地方”,有一片连在一起的古厝群,它们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日寨”,见证尧阳王氏家族的兴衰,也见证安溪茶叶走向世界的历史。
“尧阳”金招牌 传承上百年
沿着石头古道,穿过一片片茶园,一座古朴的三进小院,连着成片的古厝。日寨几经翻修,始建年代已无从考证,只知道日寨由尧阳王氏建于南岩月寨之前。古时日寨厝厝相连,排成一个“日”字,居住在此的人多为大茶商。
日寨的厝号“日昇居”三个字古朴苍劲。鸦片战争前,尧阳茶商王择臣及其子王永杜跨海赴台,在鹿港创办“荣春茶行”,卖起安溪铁观音。父子苦心经营,茶行生意蒸蒸日上。后来鸦片战争爆发,王永杜落叶归根,同老伙计肩挑四担白银,辗转返乡。“第二年王永杜就用带回来的白银,建了日昇居和尧阳茶场。
光绪二年(1876年),日昇居第二代主人王淑景出生。据说他自幼聪颖,工文善诗,但由于是家中长子,最终弃文从商,继承家业。1921年,王淑景在厦门开禾路兴建茶楼,创设“尧阳茶行”,这栋茶楼是当时厦门最高的建筑之一,顶楼有两座八角亭,可直接眺望厦门港,至今仍存。茶行茶叶除了广销福建厦、漳、泉、台湾、上海、海南等地外,还销吉隆坡、新加坡、印尼、越南、泰国、菲律宾等地。
后来王淑景所创茶行由其子继承经营,1937年在香港开设尧阳茶行香港分行。或是“尧阳”声名鹊起,或为纪念祖先生息繁衍之地,1949年以后,留在台湾的王择臣后人,将“榮春茶行”更名为“尧阳茶行”。“尧阳”金字招牌自此在大陆、台湾和香港三地代代传承。
两岸共传承 一衣带水情
如今日寨已人去楼空,但整洁依旧。走过旧屋天井,仍可见四角天空下,角檐之上双龙戏珠,凤鸣祥云的浮雕,工艺精湛,历经风雨,愈显得栩栩如生。不知始建于何时的黛瓦木房还保留着浓浓的古韵,只是有些木窗、房基已被红砖青石替代,新石旧瓦相映,见证了子孙对家业的传承。
日寨历尽沧桑,今日还能如此完整地屹立于尧阳山头,是两岸日寨后人共同修葺的结果。据年近八旬的守寨老人王奇山说,大概100年前,土匪劫掠日寨,烧毁了包括日昇居在内的三座大厝。在台湾、香港的日寨后人得知消息后,迅速捐款捐物,不到一年就筹集到巨资,将被毁老屋修缮一新。
十年“文革”,日寨因海外及富商背景常遭破坏,雕床、窗花、祭桌皆损。“后来居住在日寨的人们变聪明了,将赴港、台先人留下的物件收纳一寓,作出一副弃之不顾的样子,造反派的人来了,竟也不再多看一眼,寨中许多古物家具得以保存。”王奇山说,“文革”结束后,日寨后人有钱出钱,有工出工,迫不及待地修葺寨子,不到几年,老寨又焕然一新。
日寨窗檐下,可见石窗连片,架于老旧木棱之间,虽新旧、结构不一,却异常谐调。王奇山回忆:“15年前,王永杜的孙辈从台湾回乡探亲,他们看到古寨木窗经风吹日晒,多有损毁,慷慨解囊,出钱打造石窗,更换木窗。为了保证修缮质量,他们还留下一个晚辈,协调工匠,日夜监工。”
15年过去了,石窗长出青苔,更显出岁月留给日寨的沧桑感。从窗口眺望,远处群山连绵起伏,村居错落,炊烟袅袅,古道蜿蜒曲折。“经常有海外后人,循着曲径,回到日寨,流连忘返。”王奇山说。
风雨500年 日月两寨遥相呼
走进月寨,古径两旁一座座民居连成一片,从正面看,每座民居独门独户,从背面看,会发现两排古厝各有一堵合用的高墙。寨子的入口有一座房子将两边的古厝连接起来,而寨子的尾部是开放的,加上寨子中间的石头街道中两条横着的排水渠,整座古寨呈“月”字形。
相传月寨由海外茶商回乡建造。寨子所处的位置,原本是一座笔架形山丘,俗话称“头戴三山尖,脚踏三漈子”。
寨子里的人以茶营生,经常遭到土匪劫掠。1520年前后,王氏茶商从海外归来,带领族人铲平三个山尖,建造了月寨。日寨、月寨遥相呼应,躲避匪患,守护一方平安。
如今将近500年过去了,虽然一些房子曾经翻建,但月寨仍然保存大量年代久远的古厝。随便走进一座古厝,都能看到木窗精雕细刻,廊墙雕绘栩栩如生,诉说着古厝主人“因茶致富”的故事。
行走在寨子里,随处可见遗弃在路边的制茶工具,当年家家户户制茶的忙碌情景历历在目。寨子里盘安楼还有一面古朴的横匾,匾中贺文写着:1900年,小楼主人王孝梅在泰国开办了瑞珍号茶庄,好友张清送此匾祝贺。
根据匾上文字查阅《泉州市志》,发现这面横匾见证了当地人制茶、卖茶的辉煌历史:从19世纪中叶起,闽南华侨进一步拓展泰南市场,到了20世纪30年代,安溪籍华侨经营的茶行遍布泰国主要城市,这些茶行皆以经营西坪红心铁观音而闻名。
百年传奇 月寨后人继承茶叶生意
月寨古厝多为土木结构,唯有一栋三层小楼“盘乐楼”主体用石头砌成,四面窗户也是石头打造而成,四面犄角还有枪孔。如今,这幢古厝已人去楼空,它曾经的主人是谁?为何守备森严?
据介绍,王孝梅一家曾在此居住。上个世纪30年代,月寨家家制茶、卖茶,已是小有名气的茶庄园。有一年,土匪夜间突袭月寨,寨中茶叶被抢,王孝梅家损失尤重。他痛定思痛,便将加工存放茶叶的库房推翻,修筑了这座坚固的三层大楼,既保护了月寨居民,避免再遭土匪侵扰,也保护了当地的庄园茶产业。
月寨老住户廖素谦回忆,盘乐楼建成后,王孝梅收购各家各户分散制作的茶叶,在楼里加工,然后再通过瑞珍号茶行销往海内外。“寨子里的人在制茶之余,时常在楼外摆上八仙桌,和王孝梅一起品饮刚制作出来的茶叶,其乐融融。”廖素谦说。
“尧阳”金招牌 传承上百年
沿着石头古道,穿过一片片茶园,一座古朴的三进小院,连着成片的古厝。日寨几经翻修,始建年代已无从考证,只知道日寨由尧阳王氏建于南岩月寨之前。古时日寨厝厝相连,排成一个“日”字,居住在此的人多为大茶商。
日寨的厝号“日昇居”三个字古朴苍劲。鸦片战争前,尧阳茶商王择臣及其子王永杜跨海赴台,在鹿港创办“荣春茶行”,卖起安溪铁观音。父子苦心经营,茶行生意蒸蒸日上。后来鸦片战争爆发,王永杜落叶归根,同老伙计肩挑四担白银,辗转返乡。“第二年王永杜就用带回来的白银,建了日昇居和尧阳茶场。
光绪二年(1876年),日昇居第二代主人王淑景出生。据说他自幼聪颖,工文善诗,但由于是家中长子,最终弃文从商,继承家业。1921年,王淑景在厦门开禾路兴建茶楼,创设“尧阳茶行”,这栋茶楼是当时厦门最高的建筑之一,顶楼有两座八角亭,可直接眺望厦门港,至今仍存。茶行茶叶除了广销福建厦、漳、泉、台湾、上海、海南等地外,还销吉隆坡、新加坡、印尼、越南、泰国、菲律宾等地。
后来王淑景所创茶行由其子继承经营,1937年在香港开设尧阳茶行香港分行。或是“尧阳”声名鹊起,或为纪念祖先生息繁衍之地,1949年以后,留在台湾的王择臣后人,将“榮春茶行”更名为“尧阳茶行”。“尧阳”金字招牌自此在大陆、台湾和香港三地代代传承。
两岸共传承 一衣带水情
如今日寨已人去楼空,但整洁依旧。走过旧屋天井,仍可见四角天空下,角檐之上双龙戏珠,凤鸣祥云的浮雕,工艺精湛,历经风雨,愈显得栩栩如生。不知始建于何时的黛瓦木房还保留着浓浓的古韵,只是有些木窗、房基已被红砖青石替代,新石旧瓦相映,见证了子孙对家业的传承。
日寨历尽沧桑,今日还能如此完整地屹立于尧阳山头,是两岸日寨后人共同修葺的结果。据年近八旬的守寨老人王奇山说,大概100年前,土匪劫掠日寨,烧毁了包括日昇居在内的三座大厝。在台湾、香港的日寨后人得知消息后,迅速捐款捐物,不到一年就筹集到巨资,将被毁老屋修缮一新。
十年“文革”,日寨因海外及富商背景常遭破坏,雕床、窗花、祭桌皆损。“后来居住在日寨的人们变聪明了,将赴港、台先人留下的物件收纳一寓,作出一副弃之不顾的样子,造反派的人来了,竟也不再多看一眼,寨中许多古物家具得以保存。”王奇山说,“文革”结束后,日寨后人有钱出钱,有工出工,迫不及待地修葺寨子,不到几年,老寨又焕然一新。
日寨窗檐下,可见石窗连片,架于老旧木棱之间,虽新旧、结构不一,却异常谐调。王奇山回忆:“15年前,王永杜的孙辈从台湾回乡探亲,他们看到古寨木窗经风吹日晒,多有损毁,慷慨解囊,出钱打造石窗,更换木窗。为了保证修缮质量,他们还留下一个晚辈,协调工匠,日夜监工。”
15年过去了,石窗长出青苔,更显出岁月留给日寨的沧桑感。从窗口眺望,远处群山连绵起伏,村居错落,炊烟袅袅,古道蜿蜒曲折。“经常有海外后人,循着曲径,回到日寨,流连忘返。”王奇山说。
风雨500年 日月两寨遥相呼
走进月寨,古径两旁一座座民居连成一片,从正面看,每座民居独门独户,从背面看,会发现两排古厝各有一堵合用的高墙。寨子的入口有一座房子将两边的古厝连接起来,而寨子的尾部是开放的,加上寨子中间的石头街道中两条横着的排水渠,整座古寨呈“月”字形。
相传月寨由海外茶商回乡建造。寨子所处的位置,原本是一座笔架形山丘,俗话称“头戴三山尖,脚踏三漈子”。
寨子里的人以茶营生,经常遭到土匪劫掠。1520年前后,王氏茶商从海外归来,带领族人铲平三个山尖,建造了月寨。日寨、月寨遥相呼应,躲避匪患,守护一方平安。
如今将近500年过去了,虽然一些房子曾经翻建,但月寨仍然保存大量年代久远的古厝。随便走进一座古厝,都能看到木窗精雕细刻,廊墙雕绘栩栩如生,诉说着古厝主人“因茶致富”的故事。
行走在寨子里,随处可见遗弃在路边的制茶工具,当年家家户户制茶的忙碌情景历历在目。寨子里盘安楼还有一面古朴的横匾,匾中贺文写着:1900年,小楼主人王孝梅在泰国开办了瑞珍号茶庄,好友张清送此匾祝贺。
根据匾上文字查阅《泉州市志》,发现这面横匾见证了当地人制茶、卖茶的辉煌历史:从19世纪中叶起,闽南华侨进一步拓展泰南市场,到了20世纪30年代,安溪籍华侨经营的茶行遍布泰国主要城市,这些茶行皆以经营西坪红心铁观音而闻名。
百年传奇 月寨后人继承茶叶生意
月寨古厝多为土木结构,唯有一栋三层小楼“盘乐楼”主体用石头砌成,四面窗户也是石头打造而成,四面犄角还有枪孔。如今,这幢古厝已人去楼空,它曾经的主人是谁?为何守备森严?
据介绍,王孝梅一家曾在此居住。上个世纪30年代,月寨家家制茶、卖茶,已是小有名气的茶庄园。有一年,土匪夜间突袭月寨,寨中茶叶被抢,王孝梅家损失尤重。他痛定思痛,便将加工存放茶叶的库房推翻,修筑了这座坚固的三层大楼,既保护了月寨居民,避免再遭土匪侵扰,也保护了当地的庄园茶产业。
月寨老住户廖素谦回忆,盘乐楼建成后,王孝梅收购各家各户分散制作的茶叶,在楼里加工,然后再通过瑞珍号茶行销往海内外。“寨子里的人在制茶之余,时常在楼外摆上八仙桌,和王孝梅一起品饮刚制作出来的茶叶,其乐融融。”廖素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