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小肠双充盈法肠道CT造影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探究

来源 :医学食疗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se_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究大肠、小肠双充盈法肠道CT造影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42例2015年1月至2018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本组患者均行大肠、小肠双充盈法肠道CT造影及普通内镜诊断检查,观察并比较两种诊断检查方法对病灶的检出率,及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析大肠、小肠双充盈法肠道CT造影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病理诊断结果显示,胃小肠间质瘤8例,小肠淋巴瘤3例,克罗恩病2例,血管畸形、例溃疡性结肠炎3例,结肠癌25例。CT造影诊断出胃小肠间质瘤7例,小肠淋巴瘤2例,克罗恩病1例,血管畸形1例,溃疡性结肠炎2例,结肠癌19例。CT造影诊断对总体病灶的检出率为76.19%(32/42),且显性出血率为59.52%(25/42),隐性出血率为40.48%(17/42);内镜诊断对总体病灶的检出率为54.76%(23/42),且显性出血率为42.86%(18/42),隐性出血率为57.14%(24/42),CT造影诊断结果明显高于内镜诊断,差异明显(P<0.05);C7造影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度分别为62.96%和86.67%,内镜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度分别为71.43%和71.43%,两种诊断结果有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诊断时,采用大肠、小肠双充盈法肠道CT造影诊断,其诊断特异度较高,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大肠、小肠双充盈法,肠道CT造影,普通内镜检查,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诊断价值,检出率,敏感性,特异度
  [中图分类号]R57;R81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22-0183-03
  消化道出血在临床上比较常见,诊断人员一般通过胃镜、纤维结肠镜等进一步明确引发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则指的是消化道持续、反复出血的症状,且经过胃镜、显微镜结肠镜依旧不能确定出血的原因。小肠源性出血一般由小肠疾病所致,有数据显示,占消化道出血的3%-5%,既往临床上对其进行诊断时,主要采用小肠钡餐诊断检查,但是此种诊断的检出率及特异度较低。随着我国螺旋CT技术的发展,肠道CT造影被广泛的应用在了诊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临床上,对提高检出率及特异度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次研究对在我院治疗的42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详细的探究了大肠、小肠双充盈法肠道CT造影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42例2015年1月至2018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纳入标准:①经临床诊断及检查,未见消化道系统病变;②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便血、间歇性便血等症状;排除标准:①因消化道大出血不能进行肠道准备;②合并其他恶性肿瘤;③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④出现心力衰竭;⑤合并肝硬化;⑥对本次检查中所用到的碘对比剂过敏的患者。本组患者中男25例,女17例,年龄25~67岁,平均年龄(48.52±6.38)岁。病理诊断结果显示,胃小肠间质瘤8例,小肠淋巴瘤3例,克罗恩病2例,血管畸形1例溃疡性结肠炎3例,结肠癌25例。
  1.2方法 本组患者均行大肠、小肠双充盈法肠道CT造影及普通内镜诊断检查。在检查之前的72h,禁止对患者行碘剂、钡剂等消化道阳性对比剂的检查,诊断人员嘱咐患者低脂、清淡饮食,从检查前1d的18:00开始禁食,2h后取20mg番泻叶给患者冲服,之后饮用1500mL温开水,嘱咐患者及时排便检查,在检查当日,禁食禁饮。行大肠、小肠双充盈法肠道CT造影,在检查前1h取2000mL浓度为2.5%的等渗甘露醇,每15min服用500mL,检查前15min,诊断人员取10mg山莨菪碱给患者肌注,对肠道的蠕动进行抑制。检查时,指导患者取侧卧位,取800mL-1000mL的温开水,经肛门给其缓慢注入。之后采用本院64层螺旋CT扫描仪,将扫描仪的管电压调整为140kV,采用智能毫安衰减技术对管电流进行调整,准直为64.0mm x 0.6mm,将扫描仪的层厚调整为5.0mm,将间隔、螺距分别调整为5.0mm、1.2,将球管旋转速度和重建层厚分别调整为0.5s/转和3.0mm,之后对患者膈顶至与耻骨联合的部位进行平扫,平扫结束后再对其行动脉期和静脉期的扫描。本次增强扫描取80mL-100mL碘海醇注射液作为非离子型对比剂(300mgI/mu,再取30mL生理盐水,给患者行高压注射,将注射的速率调整为4.0~4.5mL/s。在行动脉期扫描时,采用自动跟踪技术,在患者腹部主动脉胸11椎体水平设置兴趣区,将阈值设置为100Hu,在35s后行门脉期扫描。然后对扫描图像行后台处理,多平面重建、大密度投影、容积再现、CT血管造影等。
  行内镜诊断检查,在行内镜诊断检查之前,也要对患者肠道准备,准备方式同大肠、小肠双充盈法肠道C了造影诊断中的肠道准备。在检查当日,诊断人员配置2000mL浓度为2.5%的等渗甘露醇给患者口服,第一次服用600mL-1000mL,剩下的需在2h内服用完。采用普通内镜对消化道的情况进行拍摄,将拍摄到的信息上传至图像记录仪。
  选取本院2明经验丰富的胃肠诊断放射科医师对本次得到的影像学图片进行阅片,由其商讨后得出一致结论。
  1.3观察指标观察并比较两种诊断检查方法对病灶的检出率,及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对本组患者肠道的病变情况、病灶的部位等进行详细的观察,进一步对食道、胃、小肠、结肠等部位的出血位置进行判断,并详细记录患者正常、占位、血管性异常、憩室、息肉、炎症性病变等的情况。由经验丰富的至少2名医师对引发出血的情况进行判断并协商,本次诊断结果均以手术病理组织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当出现脂肪瘤、腺癌、淋巴瘤等则评价为占位性病变,当出现血管畸形、血管瘤、毛细血管扩张、静脉曲张等则评价为血管性异常。对大肠、小肠双充盈法肠道CT造影充盈的满意率进行评价:(1)满意为充盈扩张4-5分。对肠腔扩张程度进行判断:当空肠、回肠及各段结肠、直肠均充盈,且效果较佳,能够清楚的显示出黏膜情况,诊断效果较好则评价为5分,当回肠及各段结肠、直肠充盈良好,但是空肠充盈较弱,能够清楚的显示出黏膜情况,不会对诊断效果造成影响则评价为4分,当回肠及各段结肠、直肠充盈较好,但是空肠充盈较差,不能清楚的显示出黏膜情况,会对诊断效果造成影响则评价為3分,当回肠充盈较佳,各段结肠、直肠、空肠等充盈较差,不能清楚的显示出黏膜情况,会对诊断效果造成明显的影响则评价为2分,当结肠、直肠不能充盈,肠管增厚不能清楚判断,回肠、空肠等充盈较差,不能清楚的显示出黏膜情况,且伪影较多,不能进行诊断则评价为1分。在敏感度和特异度方面,敏感度=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特异度=真阴性/(真阴性+假阳性)。分析大肠、小肠双充盈法肠道CT造影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0.0软件,评判标准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以(x±s)表示,用,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用x2检验。
  2 结果
  2.1本组患者经大肠、小肠双充盈法肠道CT造影的充盈满意度 本组42例患者中,大肠、小肠双充盈法肠道CT造影的充盈满意度为92.86%(39/42)。CT造影诊断出胃小肠间质瘤7例,小肠淋巴瘤2例,克罗恩病1例,血管畸形1例,溃疡性结肠炎2例,结肠癌19例。内镜诊断出胃小肠间质瘤5例,小肠淋巴瘤1例,克罗恩病1例,溃疡性结肠炎1例,结肠癌15例。
  2.2比较两种诊断方法对病灶的检出率 CT造影诊断对总体病灶的检出率为76.19%(32/42),且显性出血率为59.52%(25/42),隐性出血率为40.48%(17/42);内镜诊断对总体病灶的检出率为54.76%(23/42),且显性出血率为42.86%(18/42),隐性出血率为57.14%(24/42),CT造影诊断结果明显高于内镜诊断,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1和表2。
  2.3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敏感度和特异度CT造影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度分别为62.96%和86.67%,内镜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度分别为71.43%和71.43%,两种诊断结果有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2。
  4讨论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指的是经消化内镜检查后依旧未能明确病因的疾病,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灶大多位于小肠,经分析后发现,其引发原因主要有血管性病变、占位性病变、炎症病变、息肉病变等。但是由于患者的出血表现、出血原因、出血部位等不同,所采取的诊断方式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而不同的诊断方式后所采用的治疗方法也不同。临床研究认为,一般多选择胃十二指肠镜、纤维结肠镜等进行诊断,但是由于临床工作中,肠道的准备不充分,对病灶的检出率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如再次检查,则极易引发活动性出血。在经上述检查后,如果诊断结果均为阴性,则临床认为应以阴性出血或者显性出血等進行处理。普通内镜诊断与推进式小肠镜诊断是消化内镜领域的重大进展,其不会对患者的机体造成侵袭,也不会对患者造成放射性损害,检出率较高。但是以上诊断方式的操作均比较复杂,有着严格的适应症限制,导致极易遗漏肠管。随着我国CT技术的不断发展,小肠CT造影诊断被广泛的应用在了诊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上,此种诊断方式不但操作简单,并且属于非侵入性操作,不会对患者的机体造成损伤。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CT造影诊断对总体病灶的检出率(76.19%)高于内镜诊断对总体病灶的检出率(54.76%),差异明显(P<0.05),且检出的小肠病变主要以占位性病变为主,其次为炎症性病变及血管异常性病变,但是对浅表溃疡、糜烂等病变的检出率比较低,需要与普通内镜联合起来进行诊断。由于小肠迂曲,各段供血动脉来源比较固定,采用大肠、小肠双充盈法肠道CT造影诊断,能够更加清楚的确定病灶的供血动脉,明确病灶的区域。本次研究结果显示,CT造影诊断的敏感性(62.96%)低于内镜诊断的敏感性(71.43%),但是CT造影诊断的特异度(86.67%)高于内镜诊断的特异度(71.43%),差异明显(P<0.05)。诊断人员在选择大肠、小肠双充盈法肠道CT造影时,肠道的充盈情况及个体差异会对病变的检出情况造成较大的影响,这就需要选择合理的对比剂,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不适感,保证诊断的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临床上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诊断时,采用大肠、小肠双充盈法肠道CT造影诊断,其诊断特异度较高,建议推广在更多的临床上。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糖化血红蛋白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diabetesmellitus,GDM)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4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80例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将其设为观察组;其余160例为健康妊娠孕妇,将其设为对照组,检查所有孕妇的HbAIc的阳性检出率、HbAlc与FPG水平,同时对两组孕妇的妊娠结果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HbAlc和FPG(空腹葡萄糖)
[摘要]目的:讨论胸心外科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护理策略及护理效果。方法:筛选出于我院进行胸心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样本,其中12例患者术后产生肺部感染等不良反应。给予全部肺部感染患者呼吸功能训练护理干预,观察、对比干预前后患者肺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进行干预后,患者的一秒用力呼气容积、潮气量、肺活量等肺功能指标水平均呈现明显的提升趋势(P<0.05)。结论:对胸心外科术后患者应用呼吸功能
[摘要]目的:探讨心脏超声检查在诊断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9年8月期间收治的80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纳入观察组,另将另外80例同期治疗的单纯高血压患者纳入对照组,患者均采用彩色超声检查,对比两组检测结果。结果:两组患者的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无显著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 05);经比较,两组患者IVSd、LVPW
目的:分析子宫外孕合并卵巢囊肿的临床护理价值。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于本院就诊的44例子宫外孕合并卵巢囊肿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电脑任意编号法划入观察组和常规组(n
目的:分析研究护理标示在手术室护理风险控制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24例行手术治疗患者作为实验对象,纳入时间为2017年03月~2019年04月,进行此次研究,分组
目的: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患者在治疗时会产生依从性,本文分析护理干预对患者依从性产生的影响。方法:我院于两年间共收治了乙肝肝硬化患者97例,此次研究将这些患者作为研究
目的:对糖尿病足合并感染的患者,应用针对性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分析效果。方法:2018年3月~2019年3月,抽取期间70糖尿病足合并感染患者入组研究,摸球实验法,分为实验1组和实验2
[摘要]目的:主要研究对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的诊断中采用心电图进行检查的效果和价值。方法:以2018年6月份到2019年6月份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其中对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心电图进行诊断检查,对于观察组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检查,并对两组患者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结果记录统计,并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明显低于观
目的:研究个体化延续护理对首诊2型糖尿病患者出院后自我管理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20例首诊2型糖尿病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成对照组、治疗组
[摘要]近年来,儿童食品群体性突发事件在国内时有发生,严重威胁到儿童的健康成长发育,对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针对于儿童食品群体性突发事件应从源头进行法律、规章制度等方面的把控和治理,正确处理与应对儿童食品群体性突发事件,降低所造成的影响。本文以三聚氰胺奶粉为例,深入分析儿童食品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的多方面因素,并提出相对应的营养安全对策,高度重视儿童食品安全性。  [关键词]儿童;食品群体性突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