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建筑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人们对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少房屋在建筑施工中经常会遇到地基沉降程度过大、抗击震性差、地基不稳定等难题,对房屋建筑隐藏了巨大的安全隐患。如果不按照严格的规定及操作规程进行施工,或者施工方式欠佳,就会使房层建筑工程质量受到严重影响。所以,采用正确的地基处理方法,延长房屋的建筑使用寿命要严格落实的。本文分析了房屋建筑软土地基施工技术。
【关键词】 房屋建筑;软土地基;施工技术
引言:
软土是由湖沼、河滩、谷地等沉积下来的含水量高、压缩性高、孔隙大的细粒土,一般具有扰动性大、透水性差、灵敏度高等重要特征。工程实践中,正确认识软土的工程特性、科学的选择合适的地基处理技术与施工方案,同时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适时的动态监测是项目能够顺利竣工的重要保障。
1、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选择方式
建筑工程对软土地基施工技术的应用和选择,需要结合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选择方式。
(1)建筑工程的载荷非常大,对软土地基的压力明显,可以采用桩基处理,控制软土地基的沉降,承载建筑工程,桩基是软土地基常用的处理技术,确保建筑物的严格性;
(2)建筑工程施工范围内的软土层较厚,需采用堆载顶压的方式,借助砂井装置,达到预压效果,载荷的预压值需偏大,以此提高软土的固结速率,避免软土地基对建筑工程形成不良影响;
(3)软土表层呈现不均匀特性时,采用开挖方式,挖掉地基内的软土,换填为稳定性比较强的填充物,如:水泥桩、石灰桩等,密实后可稳定软土结构,达到建筑工程的强度要求;
(4)建筑工程内软土地基属于普通类型,没有明显特征时,可以采用常规方法,如:水泥旋喷、碎石处理等,软土地基处理的参数设计,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保障参数效益,明确软土地基的施工选择;
(5)针对软土内部不明确的地基,采用基础支护,如:暗沟、河道等,待支护完成后在实行软土处理,由此可避免暗藏部分对软土地基造成影响,提高软土地基的施工能力。
2、房屋建筑软土地基的施工技术
2.1石灰搅拌桩的施工技术
在房屋建筑施工的过程中,石灰这种建筑材料也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软土地基的施工过程中石灰的作用更是不容忽视的。在软土地基的施工过程中,如果采用的土质是粘性较强的软土,施工人员应该利用相对较深的石灰桩对其进行搅拌。这样做的原因是可以以此将粘土与石灰进行彻底地混合,从而保证它们能够较为充分的进行反应。在经过反应之后,原来土质较软的地基将会大大地提高其耐压能力与承载能力。一般来说,对于由粘性土质导致地基较软的情况,用该种方法比用水泥进行搅拌取得的效果更加明显,而且其所需花费的财力与物力也相对较少。在采用这种方法时,首先要对石灰进行相应的处理。先要将石灰碾磨到直径小于2毫米的颗粒,另外要保证生石灰的组成成分中氧化镁的含量在百分之七十五以上,氧化钙的含量在百分之八十以上,生石灰中的杂质要清理干净。其次是在施工前做好相应的准备。首先应该对施工地的地面进行合适的处理,保证其具有能够满足房屋建设的承载力与硬度,保证施工机械在施工地能够顺利地进行施工。
2.2非深层的砂垫层和砂石垫层换填施工方法
砂垫层和砂石垫层的填料要求:细砂、中砂、粗砂、砾砂、碎石、石屑。砂垫层和砂石垫层的物理性能:硬性高、不易破碎、品级高、杂质少,不得含有有机性杂质。砂垫层和砂石垫层的配比要点:细砂、中砂、粗砂、砾砂、碎石、石屑中,细砂作用是在中砂、粗砂、砾砂、碎石、石屑仍存在密度不足的情况下,进行选用,同时,也可以进行提高碎石的配比与适当掺入一定数量卵石以达到其设计强度。砂垫层和砂石垫层的施工操作顺序:对于地基所预留的填料基槽进行与设计图纸上的位置与深度的对比。清除浮土后,进行基槽四周的边坡加固施工,主要在其可能存在的草地与孔洞的堵塞与沟、井等的填实处理。对于可能出现的地下水位过高等情况,要进行适当的排水措施,以达到基槽零水量的标准,同时对于填料要求为:配比科学,搅拌到位,铺设平坦密度均匀。
2.3砂垫层和砂石垫层的施工要点
2.3.1在房屋建筑施工中,要对砂垫层以及砂石垫层的地面标高统一,也就是在施工中要对底面的高度进行必要的控制。在很多的情况下,阶梯或者是基槽深度分布情况受到影响时,要先在深基槽内进行砂垫层填料施工,然后在进行砂石垫层的施工。
2.3.2在进行砂垫层和砂石垫层施工时,要以段来进行施工,同时,在施工中要对各个段之间的接头位置进行很好的控制。在接头位置要进行反复的捣实,然后进行碎石的铺设,防止出现基础软土性沉降的问题。
3、软土地基常用处理方法
3.1挤密碎石桩法
碎石进行钻孔以及夯实能够对周围的软土质进行挤密的作用,对地基的强度提高。通常情况下,桩位设计以及位置要确定,在施工过程中,在现场取土施工中,要夯实处理,对碎石桩成桩控制,这样对地基的强度能够保证。在对碎石桩挤密处理时,要对碎石成桩位置精确性进行保证,因此,在施工前可以进行相关的试验,在碎石品级较高以及杂质较少时,可以更好的保证施工的质量。
3.2密实法
房屋建筑工程中常用的密实法有:石灰桩、水泥桩、粉喷桩、碎石桩等,其中石灰桩常用于对塑性指标的要求高的软土地基,因为,石灰可以和地基的土体发生一些化学反应,使其具有更好的塑化效果,还能使地基的沉降变小,并且该方法经济、简单。水泥桩主要是用水泥来充当固化剂,进而增强软地基土体的强度,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在运用时一定要严格遵守石灰、水泥的配置比例,才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3.3置换法
一种是可以使用一些强度大,耐腐蚀、渗透性好的材料来置换软土地基的一部分土体,最终可以很好的提高软地基的稳定性,确保房屋建筑的安全性。另一种是使用专门的振冲机器,在高压下进行振冲,使地基中出现孔,再向孔中依次填入碎石等粗粒,最终形成桩体。这种桩踢能够很好地与地基形成复合型地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降低其压缩性。
3.4排水固结法
该方法就是在软地基上加压,并且紧密配合内部排水,加速软地基的排水,加快软地基的固结。特别适合来处理各种淤泥、淤泥质粘土以及冲填等饱和性粘土地基。软地基在外加荷载的效果下,逐步排出空隙的水,减小空隙,然后使地基产生固结变化。同时,随着空隙水压力的消失,地基强度逐渐提高。
3.5填充加固法
当软土层不是很厚的情况下,可将其挖去,然后填充上强度较大的土,或者另外一些稳定性比较好、无侵蚀性的材料,一般常用的是滲透性能好的中粗砂。这种方法较为经济实用的高度是2~3米,一旦软土层的厚度较大时,就不适合采用这种方法了,否则,会增加工程的成本代价。此种手段,主要是通过换填抗剪强度好的其他地基土,最终实现增强软地基承载能力的目的,达到房屋建筑工程对地基的要求。运用时需注意,将要去除的土层挖尽,注意边缘的稳定,保证所填充材料的质量,并且填充应分层夯实。
4、结束语
建筑工程领域软土地基加固处理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科学合理的选择软土地基加固处理技术是项目施工过程的重要环节。工程实践中,要合理选择地基处理技术,科学比较不同处理方法技术的工程造价以及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因地制宜选择适合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的地基处理技术,优化施工方案,保证在地基处理过程中的安全、经济,实现软土地基处理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单龙.房屋建筑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之我见[A].科技部.2014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论文集[C].科技部,2014:1.
[2]应剑峰.建筑工程中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应用分析[J].江西建材,2014,09:62.
[3]张万库.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地基施工技术研究[J].民营科技,2014,03:236.
【关键词】 房屋建筑;软土地基;施工技术
引言:
软土是由湖沼、河滩、谷地等沉积下来的含水量高、压缩性高、孔隙大的细粒土,一般具有扰动性大、透水性差、灵敏度高等重要特征。工程实践中,正确认识软土的工程特性、科学的选择合适的地基处理技术与施工方案,同时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适时的动态监测是项目能够顺利竣工的重要保障。
1、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选择方式
建筑工程对软土地基施工技术的应用和选择,需要结合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选择方式。
(1)建筑工程的载荷非常大,对软土地基的压力明显,可以采用桩基处理,控制软土地基的沉降,承载建筑工程,桩基是软土地基常用的处理技术,确保建筑物的严格性;
(2)建筑工程施工范围内的软土层较厚,需采用堆载顶压的方式,借助砂井装置,达到预压效果,载荷的预压值需偏大,以此提高软土的固结速率,避免软土地基对建筑工程形成不良影响;
(3)软土表层呈现不均匀特性时,采用开挖方式,挖掉地基内的软土,换填为稳定性比较强的填充物,如:水泥桩、石灰桩等,密实后可稳定软土结构,达到建筑工程的强度要求;
(4)建筑工程内软土地基属于普通类型,没有明显特征时,可以采用常规方法,如:水泥旋喷、碎石处理等,软土地基处理的参数设计,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保障参数效益,明确软土地基的施工选择;
(5)针对软土内部不明确的地基,采用基础支护,如:暗沟、河道等,待支护完成后在实行软土处理,由此可避免暗藏部分对软土地基造成影响,提高软土地基的施工能力。
2、房屋建筑软土地基的施工技术
2.1石灰搅拌桩的施工技术
在房屋建筑施工的过程中,石灰这种建筑材料也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软土地基的施工过程中石灰的作用更是不容忽视的。在软土地基的施工过程中,如果采用的土质是粘性较强的软土,施工人员应该利用相对较深的石灰桩对其进行搅拌。这样做的原因是可以以此将粘土与石灰进行彻底地混合,从而保证它们能够较为充分的进行反应。在经过反应之后,原来土质较软的地基将会大大地提高其耐压能力与承载能力。一般来说,对于由粘性土质导致地基较软的情况,用该种方法比用水泥进行搅拌取得的效果更加明显,而且其所需花费的财力与物力也相对较少。在采用这种方法时,首先要对石灰进行相应的处理。先要将石灰碾磨到直径小于2毫米的颗粒,另外要保证生石灰的组成成分中氧化镁的含量在百分之七十五以上,氧化钙的含量在百分之八十以上,生石灰中的杂质要清理干净。其次是在施工前做好相应的准备。首先应该对施工地的地面进行合适的处理,保证其具有能够满足房屋建设的承载力与硬度,保证施工机械在施工地能够顺利地进行施工。
2.2非深层的砂垫层和砂石垫层换填施工方法
砂垫层和砂石垫层的填料要求:细砂、中砂、粗砂、砾砂、碎石、石屑。砂垫层和砂石垫层的物理性能:硬性高、不易破碎、品级高、杂质少,不得含有有机性杂质。砂垫层和砂石垫层的配比要点:细砂、中砂、粗砂、砾砂、碎石、石屑中,细砂作用是在中砂、粗砂、砾砂、碎石、石屑仍存在密度不足的情况下,进行选用,同时,也可以进行提高碎石的配比与适当掺入一定数量卵石以达到其设计强度。砂垫层和砂石垫层的施工操作顺序:对于地基所预留的填料基槽进行与设计图纸上的位置与深度的对比。清除浮土后,进行基槽四周的边坡加固施工,主要在其可能存在的草地与孔洞的堵塞与沟、井等的填实处理。对于可能出现的地下水位过高等情况,要进行适当的排水措施,以达到基槽零水量的标准,同时对于填料要求为:配比科学,搅拌到位,铺设平坦密度均匀。
2.3砂垫层和砂石垫层的施工要点
2.3.1在房屋建筑施工中,要对砂垫层以及砂石垫层的地面标高统一,也就是在施工中要对底面的高度进行必要的控制。在很多的情况下,阶梯或者是基槽深度分布情况受到影响时,要先在深基槽内进行砂垫层填料施工,然后在进行砂石垫层的施工。
2.3.2在进行砂垫层和砂石垫层施工时,要以段来进行施工,同时,在施工中要对各个段之间的接头位置进行很好的控制。在接头位置要进行反复的捣实,然后进行碎石的铺设,防止出现基础软土性沉降的问题。
3、软土地基常用处理方法
3.1挤密碎石桩法
碎石进行钻孔以及夯实能够对周围的软土质进行挤密的作用,对地基的强度提高。通常情况下,桩位设计以及位置要确定,在施工过程中,在现场取土施工中,要夯实处理,对碎石桩成桩控制,这样对地基的强度能够保证。在对碎石桩挤密处理时,要对碎石成桩位置精确性进行保证,因此,在施工前可以进行相关的试验,在碎石品级较高以及杂质较少时,可以更好的保证施工的质量。
3.2密实法
房屋建筑工程中常用的密实法有:石灰桩、水泥桩、粉喷桩、碎石桩等,其中石灰桩常用于对塑性指标的要求高的软土地基,因为,石灰可以和地基的土体发生一些化学反应,使其具有更好的塑化效果,还能使地基的沉降变小,并且该方法经济、简单。水泥桩主要是用水泥来充当固化剂,进而增强软地基土体的强度,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在运用时一定要严格遵守石灰、水泥的配置比例,才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3.3置换法
一种是可以使用一些强度大,耐腐蚀、渗透性好的材料来置换软土地基的一部分土体,最终可以很好的提高软地基的稳定性,确保房屋建筑的安全性。另一种是使用专门的振冲机器,在高压下进行振冲,使地基中出现孔,再向孔中依次填入碎石等粗粒,最终形成桩体。这种桩踢能够很好地与地基形成复合型地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降低其压缩性。
3.4排水固结法
该方法就是在软地基上加压,并且紧密配合内部排水,加速软地基的排水,加快软地基的固结。特别适合来处理各种淤泥、淤泥质粘土以及冲填等饱和性粘土地基。软地基在外加荷载的效果下,逐步排出空隙的水,减小空隙,然后使地基产生固结变化。同时,随着空隙水压力的消失,地基强度逐渐提高。
3.5填充加固法
当软土层不是很厚的情况下,可将其挖去,然后填充上强度较大的土,或者另外一些稳定性比较好、无侵蚀性的材料,一般常用的是滲透性能好的中粗砂。这种方法较为经济实用的高度是2~3米,一旦软土层的厚度较大时,就不适合采用这种方法了,否则,会增加工程的成本代价。此种手段,主要是通过换填抗剪强度好的其他地基土,最终实现增强软地基承载能力的目的,达到房屋建筑工程对地基的要求。运用时需注意,将要去除的土层挖尽,注意边缘的稳定,保证所填充材料的质量,并且填充应分层夯实。
4、结束语
建筑工程领域软土地基加固处理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科学合理的选择软土地基加固处理技术是项目施工过程的重要环节。工程实践中,要合理选择地基处理技术,科学比较不同处理方法技术的工程造价以及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因地制宜选择适合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的地基处理技术,优化施工方案,保证在地基处理过程中的安全、经济,实现软土地基处理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单龙.房屋建筑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之我见[A].科技部.2014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论文集[C].科技部,2014:1.
[2]应剑峰.建筑工程中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应用分析[J].江西建材,2014,09:62.
[3]张万库.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地基施工技术研究[J].民营科技,2014,03: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