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总结北方地区出现的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引起的嗜酸细胞性脑膜炎病例的临床特点,并探讨脑脊液细胞学对该病的诊断意义.方法 对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9例在北京地区发病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和脑脊液细胞学等检查,总结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 9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5例.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9例)、发热(9例)、头痛(9例),伴恶心或呕吐(3例)、脑膜刺激征(7例)、视乳头水肿(2例)、肢体感觉异常(
【机 构】
: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总结北方地区出现的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引起的嗜酸细胞性脑膜炎病例的临床特点,并探讨脑脊液细胞学对该病的诊断意义.方法 对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9例在北京地区发病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和脑脊液细胞学等检查,总结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 9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5例.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9例)、发热(9例)、头痛(9例),伴恶心或呕吐(3例)、脑膜刺激征(7例)、视乳头水肿(2例)、肢体感觉异常(7例)、脑神经受累(3例)和肢体瘫痪(1例)等.临床分型:脑膜型8例,脊髓型1例.神经影像学:4例存在软脑膜弥漫强化,脑和脊髓实质点片状异常信号者4例.脑脊液检查:全部患者均有压力升高,白细胞均升高[(70~780)×106/L],蛋白均升高,5例有葡萄糖减低.脑脊液细胞学:嗜酸细胞比例均升高.1例(仅行1次腰穿)嗜酸细胞比例5%,其余8例脑脊液嗜酸细胞多次枪查在45%~90%,呈现以嗜酸细胞为主的炎症,伴激活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偶见浆细胞,未见寄生虫虫体.结论 脑脊液嗜酸细胞比例超过50%的脑膜炎应高度怀疑广州管圆线虫病.临床结合脑脊液细胞学对诊断广州管圆线虫病有一定实用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脑卒中恢复期下尿路功能障碍的发生情况、相关因素和预测因素以及尿流动力学特点.方法 脑卒中恢复期患者131例,均收集一般资料、神经系统相关专科情况并详细了解排尿情况及既往病史,判断患者有无下尿路功能障碍及其类型,进行相关分析及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 脑卒中后下尿路功能障碍发生率为44.3%,症状由多到少依次为:尿失禁、尿频、尿急、夜尿增多、排尿等待及排尿费力、尿潴留.MMSE量表评价认知功能
例1 患者女性,50岁,农民.因"发热、左侧肢体无力2周,四肢抽搐1 d"于2008年2月28日入院.2周前患者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8.5 ℃,伴右侧头部胀痛,并感觉左侧肢体麻木、无力.患者曾在当地就诊,给予头孢类抗生素及改善循环类药物治疗,但体温仍波动在38.0~38.5 ℃,左侧肢体无力逐渐加重.1 d前患者突然出现意识障碍、四肢抽搐,持续约5 min后缓解.患者出现皮肤变黑,口干、眼干,全
系统性硬皮病(systemic scleroderma,SSc)是一种以皮肤和内脏器官纤维化或硬化,最后发生萎缩为特征的结缔组织疾病,又称为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以皮肤增厚、非凹陷性水肿、雷诺现象为突出表现,可侵犯内脏各个器官,神经系统受累轻微且少见。
癫(癎)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一种脑部疾病,其预后不尽相同.大多数癫(癎)患者的发作可获得满意的控制,但有30%~40%的癫(癎)患者经适当的抗癫(癎)药物(anti-epileptic drugs,AEDs)治疗,在一定时期后仍未达到无发作,即难治性癫(癎)(refractory epilepsy,RE)。
癫(癎)是一种发病率很高的神经系统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很大影响.目前临床上对癫痫的治疗仍以药物治疗为主.自1912年苯巴比妥被发现,直到1936年出现了苯妥英,1964年丙戊酸钠问世,这几种抗癫(癎)药物(AEDs)至今仍在使用。
例1患者男,15岁,因突发谵妄3 d于2009年10月20 日人院.患者3 d前突然出现意识不清,躁动不安,不认识家人,无抽搐,发病前未诉肌肉疼痛无力,尿量及尿颜色均正常.入院体检:体温37.0 ℃,脉搏98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20/80 mm Hg(1 mm Hg=0.133 kPa),心肺腹未见明显异常,谵妄状态,躁动,问诊不配合,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颈抗检查不配
例1 男,19岁.近2个月来无任何诱因觉左下肢力弱,1个半月后发现左手力弱于2007年6月4日入院.症状呈隐袭进展,持物时手抖,不伴其他异常.体检:意识清楚,语言流利.左侧鼻唇沟稍浅于右侧;左上肢肌力Ⅴ~-级,下肢近端肌力Ⅳ级,左足背曲肌力Ⅱ级,趾屈肌力Ⅳ级;左侧腱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
目的 探讨迷走神经、躯体神经(坐骨神经、三叉神经)与运动皮质电刺激对戊四氮点燃大鼠惊厥行为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分别剥离大鼠迷走神经、坐骨神经(三叉神经不予以剥离)和建立运动皮质电刺激模型,给予上述4种电刺激后腹腔注射戊四氮50 mg/kg,观察大鼠行为学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在注射戊四氮后9只大鼠(9/10)出现Racine分级Ⅳ~Ⅴ级惊厥发作,迷走神经、坐骨神经、三叉神经刺激后大鼠惊厥发作均
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一种进行性致死性疾病,80%~90%的患者于发病后3~5年内死亡.目前其具体发病机制仍不明了,对此病的诊断仍依赖于临床,而且从患者出现症状到明确诊断有明显延迟性和较高的误诊率,常使我们不能早期进行有效的干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