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院校为苏州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人力资源。以苏州高职教育发展历程为切入点,探讨新时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苏州高职教育人才培养问题。
关键词:区域经济 苏州高职教育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4-166-02
1 苏州经济发展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关系
高职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简称,是一种具有高等教育基础的,以职业技术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的系统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与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与技术支持。经济的发展也为高等职业教育提供了更大的劳动力市场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苏州,古称吴,位于江苏省东南部,太湖之滨,长江南岸的入海口处,京沪铁路、京沪高铁、沪宁城际高铁和多条高速公路贯穿全境。苏州自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历史已逾4000年,是中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苏州是中国的特大城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商务部国家级开发区(苏州)培训基地,其经济总量全省最大,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居中国城市前列。
解放初期,苏州生产力布局仍承袭了农耕时代和水利条件下的历史特点,农业占绝对优势。进入上世纪80年代以来,苏州的GDP增长总体缓慢,经济地位在江苏省位居中游。苏州是职业教育起步较早、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1981年成立的苏州市职业大学,成为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先行者之一。1989年,苏州被国家教委指定为移植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试点城市。20世纪90年代,苏州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苏州模式”应运而生。经济的发展极大的带动了苏州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1995 年,苏州被国家教委、江苏省政府确定为现代职业教育制度改革试验区。然而,“苏州模式”只适用于经济发展的初期,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因此,如何有效利用外资拉动出口加工时期的积累,激发本土企业的活力,实现经济模式的及时转型,使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与苏州未来经济的发展相适应成为未来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重点与难点。进入21世纪,苏州紧扣科学发展主题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经过“十五”、“十一五”的发展,苏州经济稳中求进,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2002年苏州创立了苏州国际教育园。至此,苏州高职教育体系初步形成,苏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规模、质量等方面呈现良好态势。截止2012年底,苏州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共有17所。①其中公办院校10 所,民办院校7所。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
苏州市政府历来十分重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与研究。2011年,苏州市委市政府连续出台《苏州市关于在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中充分发挥人才支撑和引领作用的若干意见》、《苏州市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实施细则》(试行)、《苏州市姑苏重点产业紧缺人才计划实施细则》(试行)、《苏州市关于加快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苏州市关于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等多项政策措施,营造更加优良的投资创业环境,为高层次人才搭建施展抱负的舞台,为新兴产业营造舒适的安家富土,为苏州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2 新时期苏州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发展建议
“十二五”时期是苏州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2012年,经济保持平稳增长,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04亿元,增长9.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265亿元,增长17%。工业经济提档升级,实现总产值3.44万亿元,增长3.3%。②在经济总量持续上升的同时,产业结构亟待调整,转型升级成为当前苏州经济发展的紧迫任务。因此,经济的转型升级为苏州高职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如何使苏州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与苏州经济转型升级相适应成为未来发展的重点,经济转型升级为苏州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新契机。
(1)加强专业建设。苏州高职教育的发展要与苏州经济发展速度、人才需求相适应。主导专业设置应与主导产业、行业的发展紧密结合,充分考虑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构成比例及变化,特别是明确主导产业及其在整个产业中的比例。苏州人力资源市场总体运行保持平稳,2012年总需求量为3 154 228人,供给总量为3 278 582人,求人倍率为0.96。③以苏州市2012年第四季度人才供求情况为例(如表1)。因此,苏州高职教育的发展应为以经济转型升级为导向,专业设置应以适应第二产业相关的专业为基本专业,着重突出与苏州电子信息、冶金、轻工、石化、装备制造、化纤纺织服装等主导产业的相关专业群和专业链的设置,并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而进行专业目录的调整,为经济转型升级和技术进步服务,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为促进社会就业、再就业服务。
(2)加强国际合作,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继续探索校企合作的模式,为苏州经济转型与升级提供人力资源支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扩大教育开放,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高交流合作水平,为我国高职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活动提供政策性的支持与保障。以国际化的视野发展职业教育,深入推进国际合作,提高办学的国际化水平,已成为苏州高职教育提升品质的重要途径。苏州高职院校应该围绕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社会转型,把校企合作引向纵深发展,选择依托行业、结合企业的产学研合作,互惠共赢,开展合作培训,推进苏州高职教育的国际化进程。
(3)明确苏州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完善苏州高职教育体系。苏州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为生产一线和工作现场服务的、具有创新意识的、能承担将设计、规划、决策、规范等转化为现实产品或其他物质形态以及对社会产生具体作用的高级技术型人才。④高职教育培养,要为经济社会服务,为发展现实的生产力服务,为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服务的观念。而且,高等职业教育应该不断研究教学模式的多样化,积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认知技能,着重以能力培养为目标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使学生真正成为技能型创新人才。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衔接,实行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鼓励学生参加国家认可的技能等级考试,以适应苏州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
关键词:区域经济 苏州高职教育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4-166-02
1 苏州经济发展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关系
高职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简称,是一种具有高等教育基础的,以职业技术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的系统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与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与技术支持。经济的发展也为高等职业教育提供了更大的劳动力市场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苏州,古称吴,位于江苏省东南部,太湖之滨,长江南岸的入海口处,京沪铁路、京沪高铁、沪宁城际高铁和多条高速公路贯穿全境。苏州自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历史已逾4000年,是中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苏州是中国的特大城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商务部国家级开发区(苏州)培训基地,其经济总量全省最大,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居中国城市前列。
解放初期,苏州生产力布局仍承袭了农耕时代和水利条件下的历史特点,农业占绝对优势。进入上世纪80年代以来,苏州的GDP增长总体缓慢,经济地位在江苏省位居中游。苏州是职业教育起步较早、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1981年成立的苏州市职业大学,成为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先行者之一。1989年,苏州被国家教委指定为移植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试点城市。20世纪90年代,苏州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苏州模式”应运而生。经济的发展极大的带动了苏州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1995 年,苏州被国家教委、江苏省政府确定为现代职业教育制度改革试验区。然而,“苏州模式”只适用于经济发展的初期,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因此,如何有效利用外资拉动出口加工时期的积累,激发本土企业的活力,实现经济模式的及时转型,使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与苏州未来经济的发展相适应成为未来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重点与难点。进入21世纪,苏州紧扣科学发展主题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经过“十五”、“十一五”的发展,苏州经济稳中求进,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2002年苏州创立了苏州国际教育园。至此,苏州高职教育体系初步形成,苏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规模、质量等方面呈现良好态势。截止2012年底,苏州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共有17所。①其中公办院校10 所,民办院校7所。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
苏州市政府历来十分重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与研究。2011年,苏州市委市政府连续出台《苏州市关于在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中充分发挥人才支撑和引领作用的若干意见》、《苏州市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实施细则》(试行)、《苏州市姑苏重点产业紧缺人才计划实施细则》(试行)、《苏州市关于加快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苏州市关于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等多项政策措施,营造更加优良的投资创业环境,为高层次人才搭建施展抱负的舞台,为新兴产业营造舒适的安家富土,为苏州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2 新时期苏州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发展建议
“十二五”时期是苏州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2012年,经济保持平稳增长,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04亿元,增长9.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265亿元,增长17%。工业经济提档升级,实现总产值3.44万亿元,增长3.3%。②在经济总量持续上升的同时,产业结构亟待调整,转型升级成为当前苏州经济发展的紧迫任务。因此,经济的转型升级为苏州高职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如何使苏州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与苏州经济转型升级相适应成为未来发展的重点,经济转型升级为苏州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新契机。
(1)加强专业建设。苏州高职教育的发展要与苏州经济发展速度、人才需求相适应。主导专业设置应与主导产业、行业的发展紧密结合,充分考虑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构成比例及变化,特别是明确主导产业及其在整个产业中的比例。苏州人力资源市场总体运行保持平稳,2012年总需求量为3 154 228人,供给总量为3 278 582人,求人倍率为0.96。③以苏州市2012年第四季度人才供求情况为例(如表1)。因此,苏州高职教育的发展应为以经济转型升级为导向,专业设置应以适应第二产业相关的专业为基本专业,着重突出与苏州电子信息、冶金、轻工、石化、装备制造、化纤纺织服装等主导产业的相关专业群和专业链的设置,并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而进行专业目录的调整,为经济转型升级和技术进步服务,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为促进社会就业、再就业服务。
(2)加强国际合作,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继续探索校企合作的模式,为苏州经济转型与升级提供人力资源支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扩大教育开放,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高交流合作水平,为我国高职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活动提供政策性的支持与保障。以国际化的视野发展职业教育,深入推进国际合作,提高办学的国际化水平,已成为苏州高职教育提升品质的重要途径。苏州高职院校应该围绕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社会转型,把校企合作引向纵深发展,选择依托行业、结合企业的产学研合作,互惠共赢,开展合作培训,推进苏州高职教育的国际化进程。
(3)明确苏州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完善苏州高职教育体系。苏州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为生产一线和工作现场服务的、具有创新意识的、能承担将设计、规划、决策、规范等转化为现实产品或其他物质形态以及对社会产生具体作用的高级技术型人才。④高职教育培养,要为经济社会服务,为发展现实的生产力服务,为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服务的观念。而且,高等职业教育应该不断研究教学模式的多样化,积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认知技能,着重以能力培养为目标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使学生真正成为技能型创新人才。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衔接,实行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鼓励学生参加国家认可的技能等级考试,以适应苏州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