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满足当前新课改的要求,历史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本文通过分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薄弱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薄弱的原因
首先,历史教师不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历史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往往采用满堂灌的方式,为学生设置问题,并要求学生在解答时结合已學知识,强化对知识的理解,从而牢固掌握。但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忽视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没有机会提出问题。
其次,教师没有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提问环境。为了加快教学进度,教师往往会将所有的知识都传授给学生,学生没有机会向教师提出问题,慢慢便失去了提问的积极性。
最后,陈旧的教学评价模式抑制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我国的历史教学往往依靠考试的评价方法,通过成绩来评价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这种模式可以评价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但无法衡量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
二、初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1. 创设问题情境
良好的问题情境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求知欲,因此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创设问题情境。
一方面,利用史料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应利用文字、实物以及图片等各种史料使学生切身体验历史事实,解决历史问题,提升历史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初一上册第三单元秦朝的历史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实物图向学生提问:“这幅图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这样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便可以由兵马俑联想到商鞅变法等一系列的历史事件,得出秦国富强的历史结论。同时,他们也可以通过联想兵马俑的巨额花费,深刻理解秦朝暴政速亡的原因,进而全面理解此章节的内容。
另一方面,利用矛盾创设问题情境。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以新旧知识差异为切入点,使学生在比较中产生认知冲突,进而积极思考,关注现象与本质、形式与内容的不一致性,深化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 利用提问技巧
一方面,利用归纳比较法,全面分析、比较所学的历史知识。学生在学习一定的历史知识后,可以通过比较、提问探求新的历史知识。如可以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异同处”“秦朝与隋朝为何都是短命而亡的?”等。通过相同历史事件的比较,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知识迁移,不但有助于学生掌握更多的历史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以及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构建问题的意识。
另一方面,采用换位提问法。在学习初中历史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换位提问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如在讲解初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鼎立”一章节时,向学生提问“如果生在战国时代,你愿意做曹操、刘备还是诸葛亮?为什么?”而在讲授“全面内战的爆发”一课时,向学生提问“如果你是毛泽东,你会去重庆谈判吗?”通过换位思考,学生会更容易融入当时的历史情境,从而深入学习并理解历史知识。
3. 设置对话式的课堂提问环节
在初中历史教学期间,教师应在结合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以设问、小组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问题意识。这种教学模式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成为历史课堂真正的主人。如教师在讲解日本无条件投降时,应在要求学生阅读史料的基础上,提出“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原因是什么?”等开放性问题,这样学生必然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观点,此时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讨论或者自由发言的方式进行思考,从而启发学生从多个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充分发挥其创造性的问题意识,促使学生的历史思维向严谨、深刻以及全面的方向发展。
三、结语
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样才可以形成科学的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提升历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米玛措姆.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才智,2014(28).
[2]葛峰.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4).
[3]胡文芳.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5).
[4]侯建飞,金波.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5]张仁贤,逄凌晖,刘玉苹.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4.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薄弱的原因
首先,历史教师不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历史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往往采用满堂灌的方式,为学生设置问题,并要求学生在解答时结合已學知识,强化对知识的理解,从而牢固掌握。但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忽视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没有机会提出问题。
其次,教师没有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提问环境。为了加快教学进度,教师往往会将所有的知识都传授给学生,学生没有机会向教师提出问题,慢慢便失去了提问的积极性。
最后,陈旧的教学评价模式抑制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我国的历史教学往往依靠考试的评价方法,通过成绩来评价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这种模式可以评价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但无法衡量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
二、初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1. 创设问题情境
良好的问题情境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求知欲,因此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创设问题情境。
一方面,利用史料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应利用文字、实物以及图片等各种史料使学生切身体验历史事实,解决历史问题,提升历史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初一上册第三单元秦朝的历史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实物图向学生提问:“这幅图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这样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便可以由兵马俑联想到商鞅变法等一系列的历史事件,得出秦国富强的历史结论。同时,他们也可以通过联想兵马俑的巨额花费,深刻理解秦朝暴政速亡的原因,进而全面理解此章节的内容。
另一方面,利用矛盾创设问题情境。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以新旧知识差异为切入点,使学生在比较中产生认知冲突,进而积极思考,关注现象与本质、形式与内容的不一致性,深化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 利用提问技巧
一方面,利用归纳比较法,全面分析、比较所学的历史知识。学生在学习一定的历史知识后,可以通过比较、提问探求新的历史知识。如可以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异同处”“秦朝与隋朝为何都是短命而亡的?”等。通过相同历史事件的比较,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知识迁移,不但有助于学生掌握更多的历史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以及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构建问题的意识。
另一方面,采用换位提问法。在学习初中历史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换位提问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如在讲解初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鼎立”一章节时,向学生提问“如果生在战国时代,你愿意做曹操、刘备还是诸葛亮?为什么?”而在讲授“全面内战的爆发”一课时,向学生提问“如果你是毛泽东,你会去重庆谈判吗?”通过换位思考,学生会更容易融入当时的历史情境,从而深入学习并理解历史知识。
3. 设置对话式的课堂提问环节
在初中历史教学期间,教师应在结合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以设问、小组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问题意识。这种教学模式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成为历史课堂真正的主人。如教师在讲解日本无条件投降时,应在要求学生阅读史料的基础上,提出“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原因是什么?”等开放性问题,这样学生必然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观点,此时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讨论或者自由发言的方式进行思考,从而启发学生从多个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充分发挥其创造性的问题意识,促使学生的历史思维向严谨、深刻以及全面的方向发展。
三、结语
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样才可以形成科学的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提升历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米玛措姆.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才智,2014(28).
[2]葛峰.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4).
[3]胡文芳.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5).
[4]侯建飞,金波.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5]张仁贤,逄凌晖,刘玉苹.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