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188-03
临床骨科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它主要涉及解剖学、诊断学、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力学、材料力学。它和其他学科教学既有共性的方面, 也有个性的方面。因此教学中既要遵行教学方面共性的规律, 更要抓住它个性的方面, 构建良好的知识框架, 在临床医学课程中,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丰富教学内容, 活跃教学形式,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概括总结能力、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等综合能力,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医学人才。
1 构建良好的知识框架
临床骨科学是一门涉及解剖学、诊断学、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力学、材料力学、影像学等多学科的综合性学科。构建良好的知识框架是教好这门课程的前提, 解剖学是临床骨科学的基础, 只有拥有良好的解剖学知识才能对疾病进行准确定位, 才能准确判断临床症状体征产生的原因, 才能准确的治疗解除病痛, 同时尽可能少产生医源性损伤。生理学, 病理学是了解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钥匙[1] 。诊断学是将基础知识运用于病人解除病痛的桥梁。材料力学, 生物力学, 影像学是解决部分问题的利器。只有将这些复杂的知识很好的柔和起来, 建立良好的框架, 才能在教学中使得学生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 达到好的教学目的。
2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1 增加背景知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因此只有对所学知识感兴趣, 才能在课堂上尽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将全部精力集中在必要的学习内容上。因此教学中首先要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临床骨科学有大量的基础理论, 避免一开始就形成对临床骨科学“枯燥”理论的学习, 先适当地加入临床骨科学一些理论发现的背景知识。如我们在介绍内固定治疗理论时, 介绍AO 组织的起源, AO 理论的发展演变过程。这样的教学使他们兴趣增加了, 知识面拓宽了, 而且还从这些故事中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更增加了自信心。
2.2 加强课堂互动
通过好的开端学生产生了兴趣, 但是我们需要让漫长而疲劳的90min, 变得短暂而热烈。这就需要不断地刺激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我们可以对授课中的一些难点、疑惑点等代表性的知识点通过提问和学生互动。通过回答问题提高了同学的注意力, 同时锻炼了同学的综合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基础知识能力, 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表达能力。通过提问互动还可以温习巩固以前的基础知识, 同时授课老师及时了解学生知识的盲点和欠缺点。通过教师的提问以及对这些知识的讲述, 激发起他们迫切想学习这些知识的兴趣, 这样在以后的教学中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这种教学也使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更稳固[2] 。
2.3 联系实际, 讲课内容贴近生活
由于临床骨科学需涉及到很多理论方面的东西, 学生感觉不到掌握的重要性及如何运用, 或者就是离自己太遥远, 所以会觉得兴趣不大。因此把教学内容和医学与身边的事情联系起来就显得尤为重要, 同时使得严肃的课堂多了一份活泼。比如以骨折概论中骨筋膜室综合症为例, 可以结合一些医疗事故讲解。由于一些不恰当的治疗, 粗略的观察, 知识的欠缺错误的认识导致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后产生严重后果, 让学生明白骨筋膜室综合症产生的原因、机理、治疗方法, 以及发生后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3] 。运用丰富实例使学生充分感知并做必要的说明, 使得有关事物连续出现, 相同的刺激重复出现, 就易于区分哪些是重要的属性, 哪些是次要的属性, 这样更能调动学习积极性。
3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
3.1类比教学法
类比是指在新事实同已知事物间具有类似方面作比较。类比法是根据事物的形态、属性、结构、功能以及理论的原则、形式、方法、内容, 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 为进一步认识事物的一种有效的试探性的判断方法。我们常常用的有直接、象征、对称、综合等类比模式[4] 。例如讲解骨性关节炎时我们通过形象的将关节比作机械的轴承, 骨性关节炎的患者关节相当于磨损的轴承, 这样就很容易让学生理解了产生骨性关节炎的原因及治疗方法。从个体成长过程看, 模仿是创造的先导, 但我们追求的是在模仿中进行创新。在学习的过程中, 要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 从类比模拟中求发展。在科学史上有很多重大发现发明, 都源于类比,因此, 类比被誉为科学活动中的“伟大的引路人”。随着类比法应用的普及发展, 类比法不仅仅只用于科学研究之中, 而且在教学中也可大胆地、恰到好处的予以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造没有发现问题的环境, 并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运用类比法对这些由前人已探索过地知识提出问题, 制定假设,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终培养出实用型研究型于一体的职业技术人才。
3.2将实体标本及模拟医学应用于临床教学
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图片、模型和实物等直观教具, 是极好的非条件刺激,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两种刺激对学生进行协同作用, 其教学效果之佳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骨科易于收集图片、影像图片、实物标本, 根据课程的需要随时展示给学生, 提高教学效果。对于有些无法用实物恰当表达的概念及原理或操作, 可以借助于模拟医学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利用模拟医学可进行某些专项技能的强化训练, 重复操作, 反复训练, 提高熟练程度。教学过程中, 老师根据课程的不同,将模拟人设定成某一病例, 而后将病人的病情提供给学生,学生利用自己的医学理论知识, 对病人进行检查, 做出诊断并采取治疗。逼真的临床模拟培训, 有利于学生临床动手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的提高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的培养, 而医学生透过临床模拟培训, 把完整的临床诊断、鉴别、治疗和操作融为一体, 融会贯通, 能有准备的应对更为复杂的临床环境, 同时让学生认识到患者的救治过程, 不是由一个医生完成的, 而是由一个团队共同努力完成的,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5,6] 。
4构建良好的知识体系
临床医学教育是一门相对实践性较强的科学, 对临床医学生来说单纯的理论知识在临床疾病认识中是不够的, 对疾病的认识不仅要有理论还要有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并在结合中达到融会贯通, 由于任何一个疾病在不同的个体上都具有不同的表现, 每一个患者都是既有同一疾病的共性又有其独特的个性, 在临床实习和实习教学中教师可以把患者作为中心, 把医学基础理论、临床知识和技能、疾病实际表现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让学生在实际的环境中复习医学基础理论, 在操作和实践中学习临床知识和技能, 实现从单纯理论认知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知识建构的转变。其教学将会比普通的教学模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7] 。临床教学必须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临床带教老师和学生之间也是不同于理论课程教学中的关系, 而是一种新型师生关系。因此我们必须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新型医学人才为根本目的, 充分依靠临床教学中的先天优势, 实现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整合的优化, 努力创造出一种体现学生本位、重视能力培养、适合培养新型医学人才的教学模式[8] 。
5创建适宜的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场所。在临床医学的教学过程中, 建立一个生动、逼真及实用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医学知识, 利于学生的知识体系建构, 更有利于在实践中运用前期所学的理论知识。
参考文献
[1] 冯志强. 生理学[M] .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7, 1.
[2] 黄 定, 马依彤, 王朝霞. 浅谈PBL 教学模式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 .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08, (7) : 911.
[ 3]冯志强. 二圆互交和三圆互交理论模式及其应用[ J ] .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05, 28( 6) : 504.
[ 4] 田永红. 类比及其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J] . 荆州师专学报( 自然科学版) , 1994, 17( 5) : 44 ~49
[ 5]李振峰, 曹景花. 虚拟现实技术在诊断学见习中的应用[ J ] .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03, 17( 4) : 224~226.
[ 6]何晓峰, 张存泰, 刘文励. 等. 电子标准化病人教学系统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 J] .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6, 16 ( 1 ) : 158~160.
[ 7]李玉林, 孙志伟, 丁红枫.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现代教育技术与医学课程的整合[ J] .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7, ( 5) : 34.
[ 8] 沈慧, 李敏. 建构主义理论对医学教育的启示[ J] . 西北医学教育, 2007, ( 6) : 68~69.
临床骨科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它主要涉及解剖学、诊断学、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力学、材料力学。它和其他学科教学既有共性的方面, 也有个性的方面。因此教学中既要遵行教学方面共性的规律, 更要抓住它个性的方面, 构建良好的知识框架, 在临床医学课程中,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丰富教学内容, 活跃教学形式,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概括总结能力、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等综合能力,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医学人才。
1 构建良好的知识框架
临床骨科学是一门涉及解剖学、诊断学、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力学、材料力学、影像学等多学科的综合性学科。构建良好的知识框架是教好这门课程的前提, 解剖学是临床骨科学的基础, 只有拥有良好的解剖学知识才能对疾病进行准确定位, 才能准确判断临床症状体征产生的原因, 才能准确的治疗解除病痛, 同时尽可能少产生医源性损伤。生理学, 病理学是了解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钥匙[1] 。诊断学是将基础知识运用于病人解除病痛的桥梁。材料力学, 生物力学, 影像学是解决部分问题的利器。只有将这些复杂的知识很好的柔和起来, 建立良好的框架, 才能在教学中使得学生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 达到好的教学目的。
2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1 增加背景知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因此只有对所学知识感兴趣, 才能在课堂上尽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将全部精力集中在必要的学习内容上。因此教学中首先要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临床骨科学有大量的基础理论, 避免一开始就形成对临床骨科学“枯燥”理论的学习, 先适当地加入临床骨科学一些理论发现的背景知识。如我们在介绍内固定治疗理论时, 介绍AO 组织的起源, AO 理论的发展演变过程。这样的教学使他们兴趣增加了, 知识面拓宽了, 而且还从这些故事中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更增加了自信心。
2.2 加强课堂互动
通过好的开端学生产生了兴趣, 但是我们需要让漫长而疲劳的90min, 变得短暂而热烈。这就需要不断地刺激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我们可以对授课中的一些难点、疑惑点等代表性的知识点通过提问和学生互动。通过回答问题提高了同学的注意力, 同时锻炼了同学的综合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基础知识能力, 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表达能力。通过提问互动还可以温习巩固以前的基础知识, 同时授课老师及时了解学生知识的盲点和欠缺点。通过教师的提问以及对这些知识的讲述, 激发起他们迫切想学习这些知识的兴趣, 这样在以后的教学中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这种教学也使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更稳固[2] 。
2.3 联系实际, 讲课内容贴近生活
由于临床骨科学需涉及到很多理论方面的东西, 学生感觉不到掌握的重要性及如何运用, 或者就是离自己太遥远, 所以会觉得兴趣不大。因此把教学内容和医学与身边的事情联系起来就显得尤为重要, 同时使得严肃的课堂多了一份活泼。比如以骨折概论中骨筋膜室综合症为例, 可以结合一些医疗事故讲解。由于一些不恰当的治疗, 粗略的观察, 知识的欠缺错误的认识导致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后产生严重后果, 让学生明白骨筋膜室综合症产生的原因、机理、治疗方法, 以及发生后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3] 。运用丰富实例使学生充分感知并做必要的说明, 使得有关事物连续出现, 相同的刺激重复出现, 就易于区分哪些是重要的属性, 哪些是次要的属性, 这样更能调动学习积极性。
3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
3.1类比教学法
类比是指在新事实同已知事物间具有类似方面作比较。类比法是根据事物的形态、属性、结构、功能以及理论的原则、形式、方法、内容, 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 为进一步认识事物的一种有效的试探性的判断方法。我们常常用的有直接、象征、对称、综合等类比模式[4] 。例如讲解骨性关节炎时我们通过形象的将关节比作机械的轴承, 骨性关节炎的患者关节相当于磨损的轴承, 这样就很容易让学生理解了产生骨性关节炎的原因及治疗方法。从个体成长过程看, 模仿是创造的先导, 但我们追求的是在模仿中进行创新。在学习的过程中, 要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 从类比模拟中求发展。在科学史上有很多重大发现发明, 都源于类比,因此, 类比被誉为科学活动中的“伟大的引路人”。随着类比法应用的普及发展, 类比法不仅仅只用于科学研究之中, 而且在教学中也可大胆地、恰到好处的予以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造没有发现问题的环境, 并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运用类比法对这些由前人已探索过地知识提出问题, 制定假设,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终培养出实用型研究型于一体的职业技术人才。
3.2将实体标本及模拟医学应用于临床教学
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图片、模型和实物等直观教具, 是极好的非条件刺激,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两种刺激对学生进行协同作用, 其教学效果之佳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骨科易于收集图片、影像图片、实物标本, 根据课程的需要随时展示给学生, 提高教学效果。对于有些无法用实物恰当表达的概念及原理或操作, 可以借助于模拟医学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利用模拟医学可进行某些专项技能的强化训练, 重复操作, 反复训练, 提高熟练程度。教学过程中, 老师根据课程的不同,将模拟人设定成某一病例, 而后将病人的病情提供给学生,学生利用自己的医学理论知识, 对病人进行检查, 做出诊断并采取治疗。逼真的临床模拟培训, 有利于学生临床动手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的提高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的培养, 而医学生透过临床模拟培训, 把完整的临床诊断、鉴别、治疗和操作融为一体, 融会贯通, 能有准备的应对更为复杂的临床环境, 同时让学生认识到患者的救治过程, 不是由一个医生完成的, 而是由一个团队共同努力完成的,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5,6] 。
4构建良好的知识体系
临床医学教育是一门相对实践性较强的科学, 对临床医学生来说单纯的理论知识在临床疾病认识中是不够的, 对疾病的认识不仅要有理论还要有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并在结合中达到融会贯通, 由于任何一个疾病在不同的个体上都具有不同的表现, 每一个患者都是既有同一疾病的共性又有其独特的个性, 在临床实习和实习教学中教师可以把患者作为中心, 把医学基础理论、临床知识和技能、疾病实际表现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让学生在实际的环境中复习医学基础理论, 在操作和实践中学习临床知识和技能, 实现从单纯理论认知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知识建构的转变。其教学将会比普通的教学模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7] 。临床教学必须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临床带教老师和学生之间也是不同于理论课程教学中的关系, 而是一种新型师生关系。因此我们必须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新型医学人才为根本目的, 充分依靠临床教学中的先天优势, 实现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整合的优化, 努力创造出一种体现学生本位、重视能力培养、适合培养新型医学人才的教学模式[8] 。
5创建适宜的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场所。在临床医学的教学过程中, 建立一个生动、逼真及实用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医学知识, 利于学生的知识体系建构, 更有利于在实践中运用前期所学的理论知识。
参考文献
[1] 冯志强. 生理学[M] .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7, 1.
[2] 黄 定, 马依彤, 王朝霞. 浅谈PBL 教学模式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 .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08, (7) : 911.
[ 3]冯志强. 二圆互交和三圆互交理论模式及其应用[ J ] .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05, 28( 6) : 504.
[ 4] 田永红. 类比及其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J] . 荆州师专学报( 自然科学版) , 1994, 17( 5) : 44 ~49
[ 5]李振峰, 曹景花. 虚拟现实技术在诊断学见习中的应用[ J ] .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03, 17( 4) : 224~226.
[ 6]何晓峰, 张存泰, 刘文励. 等. 电子标准化病人教学系统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 J] .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6, 16 ( 1 ) : 158~160.
[ 7]李玉林, 孙志伟, 丁红枫.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现代教育技术与医学课程的整合[ J] .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7, ( 5) : 34.
[ 8] 沈慧, 李敏. 建构主义理论对医学教育的启示[ J] . 西北医学教育, 2007, ( 6) : 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