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电力事业不断的改革,电网规划主要是指初步规划工作由政府或电力企业通过负荷预测和电力供应形势之前正式实现电网的建设或转换,包括网格走廊位置的选择、确定设备规格和安装序列。长期以来,我国电网规划都围绕着电力供应和用户进行。电网作为重要的基础公共设施,其运行企业也有一定的社会服务责任。符合中国标准的电源和用户应当进入电网系统。
关键词:新电改;电网规划;应对策略
引言
电力市场改革引入市场机制,给电网规划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传统的电网规划方法已不能适应电力行业的发展。电改新形势下的电网规划,需要协调政府、电网企业、电源、用户等多方机构,统筹布局,同时提升规划技术,聚焦负荷预测,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1电网规划的必要性以及主要内容
1.1电网规划的必要性
在城镇化以及工业生产飞速发展的进程中,电网建设受到人们重视,经过人们不断探讨和改革,电网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为了满足人们用电的需求,电力企业开始认认真真的进行电网建设,不断探究提升电网速度的办法,这使电网结构变得更加复杂,如果有故障发生时,维修难度大大增加,这将影响到人们的用电质量,所以,必须合理规划电网建设工作,进而使人们可以放心用电。
1.2电网规划的主要内容
对电网进行规划管理实际上就是要做好以下几点:制定一个长期有效的电网规划办法;对每天电网的电力负荷变化进行实时监测,然后根据数据的变化情况调整电网规划办法;应用量化的方式对规划成果进行评估;实行闭环监控,将电网规划的执行责任落实;对规划成效以及标准进行跟踪分析等。从规划电网的内容看,做好电网规划工作,能够防止规划质量发生变化,保证按照已经设定的步骤完成规划目标,进而使规划电网项目的投资率以及工作效率都大大提升。
2新电改下电网规划面临的挑战
2.1不具备完善的电网规划基础
第一,规划办法比较落后,没有广泛运用科学技术手段,只凭借经验加设线路和设置变电站。电网规划会涉及到多方面的社会经济,此项工程极其复杂,如果不能应用现代化技术与方法收集、整理以及研究电网信息,那么就不能及时、准确地的为电网管理提供数据信息。第二,规划理念较为落后,不具备有效性、合理性和整体性等。除此之外,对投资周期内能够获得多大利润不够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表现了电力企业实施的电网规划不够完善。
2.2与用户侧的矛盾
一是新电改给用户提供了更多选择,影响需求变化的因素增多,负荷预测难度增加。一方面用户对自身发展的错误预估容易导致申报负荷与实际负荷出入较大;另一方面,目前电网规划的信息采集技术和机制尚不健全,数据采集和分析技术偏低,影响负荷预测。二是用户工程投资界面不清晰,影响电网规划投资效益和建设效率。新电改下,多方供电主体为抢占用户和市场,原本属于用户投资的项目由供电主体承担,由于缺乏完善的电网项目投资政策制度约束,后期利益分配出现分歧。三是电网规划的繁琐流程落后于市场变化速度,用户需求无法及时跟进,响应机制不灵敏。四是跨省用户市场消纳情况不理想。一方面,跨省输送技术要求高、工程量大,造成建设速度跟不上全国电网布局;另一方面,尽管有国家政策支持,但由于跨省电力输送收益在当地政府收益之外,跨省电力消纳能力有限,跨省用户市场发展受限。
2.3与用户侧和供电主体的矛盾
新电改为用户提供的选择增多,同时也导致影响需求变化的因素在不断的增加,负荷预测的难度不断变大。用户对自身发展的预估出现错误,这样会导致申报负荷和实际负荷存在着较大的出入,相关的信息采集技术和机制没有完善,对负荷预测造成了影响。此外,供电主体之间缺乏统一规划,使得配网出现了重复建设的现象,造成了线路混杂、资源浪费等问题。
3新电改下电网规划的应对策略
3.1加强外部沟通协调
新电改带来市场各主体角色定位转变,各方运行相对独立,存在利益冲突,因此必须加强沟通协调,以形成互惠互利的合作环境。一是促进政府、电网企业和第三方咨询机构沟通形式多元化。政府在新电改后成为电网规划主导者,电网企业和第三方咨询机构转变为专业参谋,三方利益出发点不同,在规划中难以形成统一意见。应多开展汇报、座谈会、实地走访等多元形式的工作交流,寻找利益平衡点。二是电网规划需主动引导电源有序建设。新电改后,电网围绕电源规划建设的现状已不能适应电力行业发展,未来电网规划要主动引导电源有序开发,规划部门可主动向电源侧公示电网规划信息,提高电源接入标准,指引电源侧主动考虑电网布局和评估自身外送能力能否与电网有效衔接。对于微电网和分布式能源也应提升接入标准,维护电网安全稳定。三是提升需求预测能力。对于用户侧的申报需要核实用户情况,做好负荷预测,避免造成后期电网低效运营。四是各供电主体在公平竞争的同时,考虑社会综合效益。配售市场放开后,增量市场竞争激烈,配网等设施设备重复建设。各供电主体可建立资产租售机制,在付费基础上共享资源,减少社会投资浪费,提升社会综合效益。
3.2增强经济性评估
新电改核心是引入市场机制,开放竞争,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提高投资效益。因此,电网规划必须由“大而全”向“精而优”转变。一是注重从时间、价值和效率三个维度增强投资收益分析,避免重复、低效、低质投资。二是完善項目后评价机制,从电网项目整个生命周期中明确投资收益点,给后期电网规划提供借鉴。三是明晰投资界面,健全政策制度,明确投资主体和后期收益分配,划清政府与电网企业、用户与电网企业和各电力企业间的权责。四是评估电网规划对环境的影响,如走廓选址对地上和地下空间的占用、产生的环境影响是否能由经济收益填补等。
3.3提升电网技术
一是提升系统规划技术标准。电力市场开放后,电源接入、用户选择、电力负荷变化、系统潮流变化、未来设备使用、市场合作与竞争、政策法规变化等不确定因素增加,影响电网系统稳定。提升系统规划技术标准,尽可能量化不确定性因素,给系统规划留足安全裕度。二是提升实时电力平衡技术。新电改后,电源侧和用户侧通过电力交易平台竞价交易,电力用户交易与实际运行会有出入,需要提升实时电力平衡技术增强电网包容性和适应性。三是提升数据采集和分析能力,建立智能化数据采集机制,优化数据模型,提高负荷预测能力。四是提升特高压、超高压技术,满足电网长距离规划,打造智能坚强电网。
3.4优化网络结构
由于历史因素,我国现有网络结构存在一定问题,给规划和故障抢修工作带来困难。优化网络结构要先从全国范围内对主要跨省网络进行整合,然后各省根据全国规划进行灵活调整,提升主网和配网的协调性,引导微电网和分布式能源合理接入。同时提升审核标准,强化电网规划的统筹监管力度,以实现电力资源的综合优化。
结语
电网规划从根本上讲,是为平衡供给端与需求端矛盾,尽可能地在满足未来用户容量和电能质量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降低线损,确保电力持续供应和后期投资回收。新电改给电网规划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提升了对电网规划的要求,因此科学地完成电网规划工作,提高电网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优化资源配置,有助于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张岩,李新,滕子贻.城镇智能电网信息通信线路规划设计研究[J].信息系统工程,2019(05):46.
[2]王宇坤,林其友.智能电网规划指标体系构建的量化分析[J].电气应用,2019,38(05):73-80.
关键词:新电改;电网规划;应对策略
引言
电力市场改革引入市场机制,给电网规划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传统的电网规划方法已不能适应电力行业的发展。电改新形势下的电网规划,需要协调政府、电网企业、电源、用户等多方机构,统筹布局,同时提升规划技术,聚焦负荷预测,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1电网规划的必要性以及主要内容
1.1电网规划的必要性
在城镇化以及工业生产飞速发展的进程中,电网建设受到人们重视,经过人们不断探讨和改革,电网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为了满足人们用电的需求,电力企业开始认认真真的进行电网建设,不断探究提升电网速度的办法,这使电网结构变得更加复杂,如果有故障发生时,维修难度大大增加,这将影响到人们的用电质量,所以,必须合理规划电网建设工作,进而使人们可以放心用电。
1.2电网规划的主要内容
对电网进行规划管理实际上就是要做好以下几点:制定一个长期有效的电网规划办法;对每天电网的电力负荷变化进行实时监测,然后根据数据的变化情况调整电网规划办法;应用量化的方式对规划成果进行评估;实行闭环监控,将电网规划的执行责任落实;对规划成效以及标准进行跟踪分析等。从规划电网的内容看,做好电网规划工作,能够防止规划质量发生变化,保证按照已经设定的步骤完成规划目标,进而使规划电网项目的投资率以及工作效率都大大提升。
2新电改下电网规划面临的挑战
2.1不具备完善的电网规划基础
第一,规划办法比较落后,没有广泛运用科学技术手段,只凭借经验加设线路和设置变电站。电网规划会涉及到多方面的社会经济,此项工程极其复杂,如果不能应用现代化技术与方法收集、整理以及研究电网信息,那么就不能及时、准确地的为电网管理提供数据信息。第二,规划理念较为落后,不具备有效性、合理性和整体性等。除此之外,对投资周期内能够获得多大利润不够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表现了电力企业实施的电网规划不够完善。
2.2与用户侧的矛盾
一是新电改给用户提供了更多选择,影响需求变化的因素增多,负荷预测难度增加。一方面用户对自身发展的错误预估容易导致申报负荷与实际负荷出入较大;另一方面,目前电网规划的信息采集技术和机制尚不健全,数据采集和分析技术偏低,影响负荷预测。二是用户工程投资界面不清晰,影响电网规划投资效益和建设效率。新电改下,多方供电主体为抢占用户和市场,原本属于用户投资的项目由供电主体承担,由于缺乏完善的电网项目投资政策制度约束,后期利益分配出现分歧。三是电网规划的繁琐流程落后于市场变化速度,用户需求无法及时跟进,响应机制不灵敏。四是跨省用户市场消纳情况不理想。一方面,跨省输送技术要求高、工程量大,造成建设速度跟不上全国电网布局;另一方面,尽管有国家政策支持,但由于跨省电力输送收益在当地政府收益之外,跨省电力消纳能力有限,跨省用户市场发展受限。
2.3与用户侧和供电主体的矛盾
新电改为用户提供的选择增多,同时也导致影响需求变化的因素在不断的增加,负荷预测的难度不断变大。用户对自身发展的预估出现错误,这样会导致申报负荷和实际负荷存在着较大的出入,相关的信息采集技术和机制没有完善,对负荷预测造成了影响。此外,供电主体之间缺乏统一规划,使得配网出现了重复建设的现象,造成了线路混杂、资源浪费等问题。
3新电改下电网规划的应对策略
3.1加强外部沟通协调
新电改带来市场各主体角色定位转变,各方运行相对独立,存在利益冲突,因此必须加强沟通协调,以形成互惠互利的合作环境。一是促进政府、电网企业和第三方咨询机构沟通形式多元化。政府在新电改后成为电网规划主导者,电网企业和第三方咨询机构转变为专业参谋,三方利益出发点不同,在规划中难以形成统一意见。应多开展汇报、座谈会、实地走访等多元形式的工作交流,寻找利益平衡点。二是电网规划需主动引导电源有序建设。新电改后,电网围绕电源规划建设的现状已不能适应电力行业发展,未来电网规划要主动引导电源有序开发,规划部门可主动向电源侧公示电网规划信息,提高电源接入标准,指引电源侧主动考虑电网布局和评估自身外送能力能否与电网有效衔接。对于微电网和分布式能源也应提升接入标准,维护电网安全稳定。三是提升需求预测能力。对于用户侧的申报需要核实用户情况,做好负荷预测,避免造成后期电网低效运营。四是各供电主体在公平竞争的同时,考虑社会综合效益。配售市场放开后,增量市场竞争激烈,配网等设施设备重复建设。各供电主体可建立资产租售机制,在付费基础上共享资源,减少社会投资浪费,提升社会综合效益。
3.2增强经济性评估
新电改核心是引入市场机制,开放竞争,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提高投资效益。因此,电网规划必须由“大而全”向“精而优”转变。一是注重从时间、价值和效率三个维度增强投资收益分析,避免重复、低效、低质投资。二是完善項目后评价机制,从电网项目整个生命周期中明确投资收益点,给后期电网规划提供借鉴。三是明晰投资界面,健全政策制度,明确投资主体和后期收益分配,划清政府与电网企业、用户与电网企业和各电力企业间的权责。四是评估电网规划对环境的影响,如走廓选址对地上和地下空间的占用、产生的环境影响是否能由经济收益填补等。
3.3提升电网技术
一是提升系统规划技术标准。电力市场开放后,电源接入、用户选择、电力负荷变化、系统潮流变化、未来设备使用、市场合作与竞争、政策法规变化等不确定因素增加,影响电网系统稳定。提升系统规划技术标准,尽可能量化不确定性因素,给系统规划留足安全裕度。二是提升实时电力平衡技术。新电改后,电源侧和用户侧通过电力交易平台竞价交易,电力用户交易与实际运行会有出入,需要提升实时电力平衡技术增强电网包容性和适应性。三是提升数据采集和分析能力,建立智能化数据采集机制,优化数据模型,提高负荷预测能力。四是提升特高压、超高压技术,满足电网长距离规划,打造智能坚强电网。
3.4优化网络结构
由于历史因素,我国现有网络结构存在一定问题,给规划和故障抢修工作带来困难。优化网络结构要先从全国范围内对主要跨省网络进行整合,然后各省根据全国规划进行灵活调整,提升主网和配网的协调性,引导微电网和分布式能源合理接入。同时提升审核标准,强化电网规划的统筹监管力度,以实现电力资源的综合优化。
结语
电网规划从根本上讲,是为平衡供给端与需求端矛盾,尽可能地在满足未来用户容量和电能质量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降低线损,确保电力持续供应和后期投资回收。新电改给电网规划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提升了对电网规划的要求,因此科学地完成电网规划工作,提高电网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优化资源配置,有助于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张岩,李新,滕子贻.城镇智能电网信息通信线路规划设计研究[J].信息系统工程,2019(05):46.
[2]王宇坤,林其友.智能电网规划指标体系构建的量化分析[J].电气应用,2019,38(05):7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