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为了了解医学专业学生的基层就业、就业需求,为其就业指导提供参考,本文采用调查法对两种类型的300份调查问卷展开分析,发现医学专业学生多选择城市就业,不愿去基层,可以通过政府支持与宣传教育引导,强化基层就业医学生职业素质能力培养,提供就业保障。
关键词: :基层就业 医学生 职业素质能力培养
随着高等教学改革的深入,高等院校毕业生人数增多。近些年来,高校扩招有不断深入的趋势,使得医学院毕业生队伍不断壮大,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医学专业学生对就业形势了解不全面,使得一些学生在择业时产生偏差的观念,多看重大城市与大医院,眼高手低,不切实际。为此,针对医学专业学生职业素质能力的培养很有必要,以为今后的基层就业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方法。
1.2调查法。
(1)问卷调查
项目自实施以来,总共发放了两种类型的300份调查问卷,针对基层医疗单位某学院的医学实习生开展调查;调查对象男生与女生,其中男生约占64%、女生约占36%。样本的充足性保障了调研结果的真实性,为更深入地探索医学学生基层就业提供了保障,并相应地为医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创新性方法。
(2)活动开展结合了志愿者培训
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能力,活动开展的主题有辩论赛、自荐书比赛与模拟面试,并依次开展,在活动进行期间,课题组尤其邀请了学校有关领导与老师指导愿者开展短期培训。
(3)调查数据的处理
问卷分析方面使用统计分析软件,如excel、spss等进行分析,比较直观、准确、真实地反映了学生职业素质能力的调查结果。
2.结果
2.1就业率下降,就业形势严峻。
刘新民(《大学生基层就业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2010)认为影响大学生基层就业有政府、高校、大学生自身和基层就业单位四个因素;郭清(《中国全科医生培养的现状问题和对策》,2007)认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滞后问题仍较突出,基层医疗卫生人员数量不足,执业医师、注册护士有较大差距;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素质能力有待提高,可胜任医疗卫生工作的人员严重缺乏”。当前医学生基层就业的积极性仍然不高,滞后的就业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他们的就业方向[1]。不同层次的医学毕业生供求关系产生了相应变化,研究生比较优越,本科生处持平的状态,专科生剩余,和普通院校比起来,重点院校的就业率较高,不同专业就业率各不相同。城市医疗人才趋于饱和,基层医疗机构缺乏人才,就业地域性产生了突出矛盾。大中型城市经济发展较快,具有优越的医疗条件与良好的工作环境。此外,福利待遇高,能享受培训与进修的机会,因此,公立大中型医院是大多数毕业生的首选,在很长一段时间也是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去向。用人单位要求具有较高学历。当前,医学就业市场供过于求,用人单位按照较高的标准挑选人才,即便部分普通岗位也要选用高学历的毕业生,导致普通院校毕业生进入医院非常困难。毕业生择业观念不合理,具有单一的就业方向。医学学习成本高,周期长,学生看重从事医疗行业期望值,没有正确认识自身所具有的职业素质能力水平。
2.2医学生对目前就业素质评价。
对2015年基层就业医学生实习生调查结果显示,58.4%的被调查者普遍不满意医生职业;此外,80%以上的人认为当前社会对医生行业存在误解;学生针对当前医生职业行为“满意”的占48.5%。这与2014年的“38.5%”的学生满意当时的医生职业行为,49.3%的人认为社会不满意医生的职业行为,从中得知,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有下降趋势。在此次调查中,医疗行业“工作压力大”的认同者超过93.4%,这个数值在2014年的则为89.3%;认为医生职业“工作稳定性高”的人占77.8%,46.9%的人认为医生职业具有较大的晋升空间,42.6%的人认为医生职业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但是2014年调查显示,84.0%的人认为医生职业具有稳定的工作,38.5%的人认为医生职业具有较大的晋升空间,47.3%的人认为医生职业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表明医学毕业生实习生对医疗工作前景仍抱有积极态度。此外,调查了学生对就业形势的评价、择业意向、薪资期望值,对升学及基层服务的态度、下基层的原因,等等。针对学生调查结果得出的数据,制定相应的改革措施。
3.讨论与改革
3.1做好舆论宣传教育工作,推动医学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
如何正确引导与鼓励医学院校毕业生服务基层,是解决老百姓“看病难”和医学生“就业难”的关键所在[2]。医学院校系部应高度重视毕业生毕业后的市场建设与开拓,提倡毕业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招聘会,参加医学类毕业生就业招聘会,要求毕业生留意学校的就业指导网站与就业信息栏,主动搜集信息,将收集到的各种就业信息及时公布在QQ群消息中,同时通知给毕业班各组长与毕业班班长,保障学生在第一时间获取用人单位信息。面对新形势下就业工作的特征与医学人才的就业态势,开展就业指导讲座,引导学生结合自己所学专业,明确定位自己,合理择业。宣传教育工作应始终将就业指导贯穿在毕业班全体学生学习与生活中。毕业班学生的思想教育与管理工作在学校人才培养中占了很重的分量,同时是育人的关键。教育计划与管理规定的制定要具体,鼓励毕业班辅导员深入学生中,准确把握毕业生的思想与心理状况,相应地对个别学生开展思想教育工作,以期为学生职业素质能力的培养提供有效措施。
3.2政府加大投入,促进医学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
基层卫生系统缺乏人才是一个长期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种种限制而忽视了这个问题,始终未没有解决。医生去基层工能彻底摆脱人才不足的困境,此外,能提升基层的医疗水平,规定正式的编制。编制问题为工作提供了保障制度,医学生去基层要有这种制度保障,确保与城市具有相等的待遇。待遇问题体现了学生价值。适当的培训与进修机会对医学毕业生来说非常重要。培训不仅使他们获得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机会,而且提高学生的服务水平,是发展、超越、实现的需要。保险制度要落实,同时提供适当补助。政府理应出台有关政策,使住房公积金、失业保险、养老保险等符合所在县市的标准,保障毕业生的基本权利,当大学生基层工作满3年后,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坚持“双向选择、考试考核、竞争择优”的思想原则,将成绩显著与表现突出的学生按照一定比例提供给当地医疗机构;当学生3年基层服后选择自主择业时,具有考取学历教育或医学类资格证书或方面的待遇优惠,同等条件优先录取,或者降低5~10分。这表明,此种措施在为学生职业素质能力培养的方向迈进了一步。
3.3其他措施
优化医学生学业评价方式。教学要求学生要明晰地理解与认识学习过程中的基层工作素质能力要求,加强师生对基层实际的感性认知,带着问题学习,有效结合多种评价,以期强化学习效果,转变教师教学理念。系列调查的开展有助于教师了解并掌握较多的基层医疗卫生实际情况,为他们在教学过程当中结合实际开展教学提供便利,同时有助于创新教学手段,改革医学人才培养模式。针对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强化针对基层医学人才开展的培养活动。本方案的实施为医学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保障,奠定了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坚实的基础,使学生树立了正确的成才观。思想教育工作要强化,指导学生分析就业形势,结合实际,调整期望值,准确定位。提升服务技能,强化服务意识,深入基层,丰富阅历,增长才干,拉近与群众之间的距离。
参考文献:
[1]亢静.内蒙古医学高等院校大学生基层就业观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5.
[2]杨琼.医学院校毕业生服务基层及其对策研究[D].湖南大学,2014.
关键词: :基层就业 医学生 职业素质能力培养
随着高等教学改革的深入,高等院校毕业生人数增多。近些年来,高校扩招有不断深入的趋势,使得医学院毕业生队伍不断壮大,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医学专业学生对就业形势了解不全面,使得一些学生在择业时产生偏差的观念,多看重大城市与大医院,眼高手低,不切实际。为此,针对医学专业学生职业素质能力的培养很有必要,以为今后的基层就业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方法。
1.2调查法。
(1)问卷调查
项目自实施以来,总共发放了两种类型的300份调查问卷,针对基层医疗单位某学院的医学实习生开展调查;调查对象男生与女生,其中男生约占64%、女生约占36%。样本的充足性保障了调研结果的真实性,为更深入地探索医学学生基层就业提供了保障,并相应地为医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创新性方法。
(2)活动开展结合了志愿者培训
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能力,活动开展的主题有辩论赛、自荐书比赛与模拟面试,并依次开展,在活动进行期间,课题组尤其邀请了学校有关领导与老师指导愿者开展短期培训。
(3)调查数据的处理
问卷分析方面使用统计分析软件,如excel、spss等进行分析,比较直观、准确、真实地反映了学生职业素质能力的调查结果。
2.结果
2.1就业率下降,就业形势严峻。
刘新民(《大学生基层就业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2010)认为影响大学生基层就业有政府、高校、大学生自身和基层就业单位四个因素;郭清(《中国全科医生培养的现状问题和对策》,2007)认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滞后问题仍较突出,基层医疗卫生人员数量不足,执业医师、注册护士有较大差距;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素质能力有待提高,可胜任医疗卫生工作的人员严重缺乏”。当前医学生基层就业的积极性仍然不高,滞后的就业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他们的就业方向[1]。不同层次的医学毕业生供求关系产生了相应变化,研究生比较优越,本科生处持平的状态,专科生剩余,和普通院校比起来,重点院校的就业率较高,不同专业就业率各不相同。城市医疗人才趋于饱和,基层医疗机构缺乏人才,就业地域性产生了突出矛盾。大中型城市经济发展较快,具有优越的医疗条件与良好的工作环境。此外,福利待遇高,能享受培训与进修的机会,因此,公立大中型医院是大多数毕业生的首选,在很长一段时间也是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去向。用人单位要求具有较高学历。当前,医学就业市场供过于求,用人单位按照较高的标准挑选人才,即便部分普通岗位也要选用高学历的毕业生,导致普通院校毕业生进入医院非常困难。毕业生择业观念不合理,具有单一的就业方向。医学学习成本高,周期长,学生看重从事医疗行业期望值,没有正确认识自身所具有的职业素质能力水平。
2.2医学生对目前就业素质评价。
对2015年基层就业医学生实习生调查结果显示,58.4%的被调查者普遍不满意医生职业;此外,80%以上的人认为当前社会对医生行业存在误解;学生针对当前医生职业行为“满意”的占48.5%。这与2014年的“38.5%”的学生满意当时的医生职业行为,49.3%的人认为社会不满意医生的职业行为,从中得知,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有下降趋势。在此次调查中,医疗行业“工作压力大”的认同者超过93.4%,这个数值在2014年的则为89.3%;认为医生职业“工作稳定性高”的人占77.8%,46.9%的人认为医生职业具有较大的晋升空间,42.6%的人认为医生职业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但是2014年调查显示,84.0%的人认为医生职业具有稳定的工作,38.5%的人认为医生职业具有较大的晋升空间,47.3%的人认为医生职业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表明医学毕业生实习生对医疗工作前景仍抱有积极态度。此外,调查了学生对就业形势的评价、择业意向、薪资期望值,对升学及基层服务的态度、下基层的原因,等等。针对学生调查结果得出的数据,制定相应的改革措施。
3.讨论与改革
3.1做好舆论宣传教育工作,推动医学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
如何正确引导与鼓励医学院校毕业生服务基层,是解决老百姓“看病难”和医学生“就业难”的关键所在[2]。医学院校系部应高度重视毕业生毕业后的市场建设与开拓,提倡毕业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招聘会,参加医学类毕业生就业招聘会,要求毕业生留意学校的就业指导网站与就业信息栏,主动搜集信息,将收集到的各种就业信息及时公布在QQ群消息中,同时通知给毕业班各组长与毕业班班长,保障学生在第一时间获取用人单位信息。面对新形势下就业工作的特征与医学人才的就业态势,开展就业指导讲座,引导学生结合自己所学专业,明确定位自己,合理择业。宣传教育工作应始终将就业指导贯穿在毕业班全体学生学习与生活中。毕业班学生的思想教育与管理工作在学校人才培养中占了很重的分量,同时是育人的关键。教育计划与管理规定的制定要具体,鼓励毕业班辅导员深入学生中,准确把握毕业生的思想与心理状况,相应地对个别学生开展思想教育工作,以期为学生职业素质能力的培养提供有效措施。
3.2政府加大投入,促进医学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
基层卫生系统缺乏人才是一个长期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种种限制而忽视了这个问题,始终未没有解决。医生去基层工能彻底摆脱人才不足的困境,此外,能提升基层的医疗水平,规定正式的编制。编制问题为工作提供了保障制度,医学生去基层要有这种制度保障,确保与城市具有相等的待遇。待遇问题体现了学生价值。适当的培训与进修机会对医学毕业生来说非常重要。培训不仅使他们获得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机会,而且提高学生的服务水平,是发展、超越、实现的需要。保险制度要落实,同时提供适当补助。政府理应出台有关政策,使住房公积金、失业保险、养老保险等符合所在县市的标准,保障毕业生的基本权利,当大学生基层工作满3年后,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坚持“双向选择、考试考核、竞争择优”的思想原则,将成绩显著与表现突出的学生按照一定比例提供给当地医疗机构;当学生3年基层服后选择自主择业时,具有考取学历教育或医学类资格证书或方面的待遇优惠,同等条件优先录取,或者降低5~10分。这表明,此种措施在为学生职业素质能力培养的方向迈进了一步。
3.3其他措施
优化医学生学业评价方式。教学要求学生要明晰地理解与认识学习过程中的基层工作素质能力要求,加强师生对基层实际的感性认知,带着问题学习,有效结合多种评价,以期强化学习效果,转变教师教学理念。系列调查的开展有助于教师了解并掌握较多的基层医疗卫生实际情况,为他们在教学过程当中结合实际开展教学提供便利,同时有助于创新教学手段,改革医学人才培养模式。针对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强化针对基层医学人才开展的培养活动。本方案的实施为医学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保障,奠定了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坚实的基础,使学生树立了正确的成才观。思想教育工作要强化,指导学生分析就业形势,结合实际,调整期望值,准确定位。提升服务技能,强化服务意识,深入基层,丰富阅历,增长才干,拉近与群众之间的距离。
参考文献:
[1]亢静.内蒙古医学高等院校大学生基层就业观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5.
[2]杨琼.医学院校毕业生服务基层及其对策研究[D].湖南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