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人才能算大师?词典上是如此释义“大师”的:“在学问或者艺术上有很深造诣,为大家所尊崇的人。”用时尚的官话来说,必须是“德艺双馨”——道德品性堪为公众楷模,学识成就更要出类拔萃独领风骚。而且按惯例来说,大师誉称是在学界或业界自然形成,众所公认的。
剧烈商业竞争的市场经济时代,大师头衔就意味着超值的高含金量。论起走穴时的演讲费或者商业秀的出场费,比平常的教授研究员们,肯定还要高出一大截来。如果是直接出产商品的工艺行业大师头衔,那种含金量就更让人匪夷所思,难怪有人朝思暮想孜孜以求了。
想归想,大师荣耀毕竟是极高贵又珍稀的文化资源,不是阿三阿四都能随便想得到配得上的。也有例外——本地叨光于千年瓷都,陶瓷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以前,很出过些确实令人高山仰止的陶瓷大师先贤(还都是历史自然形成,又得到业界公认,并非什么自我炒作和机构赐封的);而今,又出现了以王锡良先生为首的一批当代陶瓷艺术大师(只是有的不称大师而是教授),他们或是将传统陶瓷技艺推陈出新,或是开拓了新的题材领域,或是创造了新的表现技艺方法,为景德镇营造了一座异彩纷呈的陶瓷百花园。
但也无可讳言,由于利益驱动寻常行为,导致各种团体机构乃至个人的积极操弄,仿佛又到了职称大跃进年代,各种“大师”“大王”头衔源源不断大批量高产面市。其间,不乏技艺平庸却巧于公关经营欺世盗名者(德行操守且另当别论)。无怪业内有人感叹“大师誉称贬值了”,急得有识之士大声疾呼:物以稀为贵嘛,弄得跟青菜萝卜样烂了市,就有负瓷都盛誉,有愧先贤后人哪。
荣誉职称烂未烂姑且不论,但对本地盛产各种“大师”“大王”之现象,报端有文章戏言:马路上如果倒了根电线杆砸中十个人,里边必定有七个市级工艺美术师、两个省级以上大师,只有一个是普通人。此说不无夸张,但也不全是捕风捉影。据悉,有些没能弄到大师头衔的陶瓷从业者,自然不甘寂寞,就另辟蹊径,花钱钻营各种商业博览会,买些“金奖”“银奖”来,自我加冕为“××大王”;更有人牛气冲天想压同行一头的,便自号为“××霸”;也有心雄万丈却底气不足的,就降格以求,自诩为“××王子”,或者“××格格”。无论如何,都要在瓷苑显得不同凡响,方能在市面上混出个名堂。于是,在这些眼花缭乱的“大师”“大王”们中间,免不了混杂了一些南郭先生。偏偏南郭们还极善于极喜好自我标榜自我推销,只要没有碰上齐湣王似的较真者,假名士与真名士一样混得滋润。
大师该谙熟传统文化技艺,但谙熟传统文化技艺不等于就是大师。前些时,中国文化报曾报道,官方组织的京派艺术家评论家与景德镇陶瓷艺术家的对话交锋,就指称:景德镇目前审美陈旧,创新活力不足;看了一个所谓大师的店铺(作品),再去看几百个,会发现彼此极为相似,作品不新,格调不高,可以看到国内很多画家的影子……这几乎是在说:你们不能创新,只会复制模仿抄袭古人外人了!这话太尖锐,但景德镇陶瓷艺术界也太需要这种警醒鞭策了。尤其是肩负着不断创新使命的陶瓷艺术大师们,对同行的这种评价,还能掉以轻心无动于衷吗?(昌亘)
剧烈商业竞争的市场经济时代,大师头衔就意味着超值的高含金量。论起走穴时的演讲费或者商业秀的出场费,比平常的教授研究员们,肯定还要高出一大截来。如果是直接出产商品的工艺行业大师头衔,那种含金量就更让人匪夷所思,难怪有人朝思暮想孜孜以求了。
想归想,大师荣耀毕竟是极高贵又珍稀的文化资源,不是阿三阿四都能随便想得到配得上的。也有例外——本地叨光于千年瓷都,陶瓷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以前,很出过些确实令人高山仰止的陶瓷大师先贤(还都是历史自然形成,又得到业界公认,并非什么自我炒作和机构赐封的);而今,又出现了以王锡良先生为首的一批当代陶瓷艺术大师(只是有的不称大师而是教授),他们或是将传统陶瓷技艺推陈出新,或是开拓了新的题材领域,或是创造了新的表现技艺方法,为景德镇营造了一座异彩纷呈的陶瓷百花园。
但也无可讳言,由于利益驱动寻常行为,导致各种团体机构乃至个人的积极操弄,仿佛又到了职称大跃进年代,各种“大师”“大王”头衔源源不断大批量高产面市。其间,不乏技艺平庸却巧于公关经营欺世盗名者(德行操守且另当别论)。无怪业内有人感叹“大师誉称贬值了”,急得有识之士大声疾呼:物以稀为贵嘛,弄得跟青菜萝卜样烂了市,就有负瓷都盛誉,有愧先贤后人哪。
荣誉职称烂未烂姑且不论,但对本地盛产各种“大师”“大王”之现象,报端有文章戏言:马路上如果倒了根电线杆砸中十个人,里边必定有七个市级工艺美术师、两个省级以上大师,只有一个是普通人。此说不无夸张,但也不全是捕风捉影。据悉,有些没能弄到大师头衔的陶瓷从业者,自然不甘寂寞,就另辟蹊径,花钱钻营各种商业博览会,买些“金奖”“银奖”来,自我加冕为“××大王”;更有人牛气冲天想压同行一头的,便自号为“××霸”;也有心雄万丈却底气不足的,就降格以求,自诩为“××王子”,或者“××格格”。无论如何,都要在瓷苑显得不同凡响,方能在市面上混出个名堂。于是,在这些眼花缭乱的“大师”“大王”们中间,免不了混杂了一些南郭先生。偏偏南郭们还极善于极喜好自我标榜自我推销,只要没有碰上齐湣王似的较真者,假名士与真名士一样混得滋润。
大师该谙熟传统文化技艺,但谙熟传统文化技艺不等于就是大师。前些时,中国文化报曾报道,官方组织的京派艺术家评论家与景德镇陶瓷艺术家的对话交锋,就指称:景德镇目前审美陈旧,创新活力不足;看了一个所谓大师的店铺(作品),再去看几百个,会发现彼此极为相似,作品不新,格调不高,可以看到国内很多画家的影子……这几乎是在说:你们不能创新,只会复制模仿抄袭古人外人了!这话太尖锐,但景德镇陶瓷艺术界也太需要这种警醒鞭策了。尤其是肩负着不断创新使命的陶瓷艺术大师们,对同行的这种评价,还能掉以轻心无动于衷吗?(昌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