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疴陛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分析

来源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llx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眼行视网膜激光光凝前后视力、无灌注区、视网膜新生血管及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的变化.方法 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2009年1月至2010年7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眼科行视网膜激光光凝的增殖前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PDR)72眼和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48眼纳入研究.在光凝前1周及之后1个月行视力、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及f-ERG检查.对患眼视力、视网膜新生血管及无灌注区消退情况进行计数,记录光凝前后患跟视杆反应b波、混合反应b波、震荡电位、视锥反应b波及30 Hz振幅.治疗前后的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视网膜激光光凝后,PPDR组中48眼视力保持不变,24眼下降;54眼无灌注区全部消退,16眼部分消退,2眼未消退.PDR组中12眼视力提高,26眼保持不变,10眼下降;24眼新生血管全部消退,16眼部分消退,8眼未消退.光凝前后患眼视杆反应b波振幅分别为(186.7±34.1)μV和(106.7±24.8)μV;混合反应b波振幅分别为(381.2±60.4)μV和(273.2±47.8)μV;振荡电位振幅分别为(66.6±12.4)μV和(86.6±18.7)μV;视锥反应b波振幅分别为(97.4±13.5)μV和(67.2±9.4)μV;30 Hz振幅分别为(24.1±8.4)μV和(20.1±6.4)μ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672、5.343、3.427、3.578、2.979,P均<0.01).结论 视网膜激光光凝后,大部分DR眼的视力提高或保持稳定,无灌注区及新生血管消退,明显改善了视网膜的血液循环,是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 比较Tecnis ZM900和Rezoom多焦点人工晶状体(MIOL)植入术后的视功能情况.方法 前瞻性对照研究.拟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患者36例(40眼),年龄55~83岁.按照患者植入人工晶状体的不同分为两组:Tecnis组22例(25眼),植入TecnisZM900 MIOL;Rezoom组14例(15眼),植入Rezoom MIOL.术后3个月,随访观察两组的屈光状态及最佳矫正远视
期刊
目的 了解广州地Ⅸ3~6岁学龄前儿童的屈光状况及视力发育情况.方法 随机选取广州市不同行政区的10所幼儿园,对其巾3~6岁学龄前儿童的屈光状态及视力进行检查.使用1%环戊酮麻痹睫状肌后,进行电脑验光检查,并用带状光检影复查;48 h后使用EDTRS视力表行主觉验光,记录最佳矫正视力.最后按年龄分组,对屈光及视力资料进行one-way ANOVA及Bonferroni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2480名儿
近年来随着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理论和诊疗技术的发展、手术器械的改进,玻璃体一视网膜疾病的手术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改善。小规格无缝线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具有损伤小、效率高,术后反应轻、恢复快以及并发症少等优点。为进一步推广该手术技术,
期刊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及机械法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Epi-LASIK)矫治疑似圆锥角膜引起的近视及散光的长期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方法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疑似圆锥角膜患者38例(55眼),年龄19~44岁,男7例,女31例.近视度-3.25~-7.75 D,平均(-5.54±2.18)D;散光度0~3 D,平均(0.80±0.75)D;中央角膜厚度479
第17届全国眼外伤眼整形眼眶病学术会议将于2011年3月下旬在云南昆明市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华眼科学分会眼外伤、眼整形、眼眶病学组和北京武警总医院眼眶病研究所主办,届时将邀请国内眼外伤、眼整形、眼眶病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与全国的同道分享成功的经验。同时将邀请国内知名厂商进行相关产品的展示。
期刊
目的 探讨婴儿先天性白内障摘除术后虹膜黏连发生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先天性白内障全白型患儿33例(62眼).按手术年龄分为≤6个月和6~12个月2组,均施行前后环形撕囊、白内障摘除及前段玻璃体切除术,术后给予激素及散瞳药治疗.收集临床资料,包括虹膜黏连发生时间、部位、范围和发生率,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婴儿先天性白内障术后虹膜黏连发
嗜水气单胞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主要分布在水域系统[1],是一种典型的人-畜-鱼共患的低毒力条件致病菌[2],在人类主要引起肠道感染[3].本院近日诊治了1例眼部嗜水气单胞菌感染患者,现报告如下。
期刊
期刊
人眼对空间图形的感知取决于视觉系统对相关基本物理属性变量(包括亮度、空间频率、对比度及方向等)的信息处理.因而,对视觉行为(或视觉质量)的准确评估需要完整地测量视觉系统对这些基本变量的反应能力.由于视力测量仅反应高亮度、高对比度下视觉分辩能力,更为全面地测量视觉质量的技术,包括对比敏感度测量和对比度视力测量,已被成功地开发并广泛地应用于视觉研究与眼科临床之中.大量研究表明,不同对比度下视觉行为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