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策划”一词,古之有之,但多用于政治与军事。“策划”一词,一直在汉语中带有贬义色彩,往往与阴谋之类联系在一起。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之后,“策划”一词逐步中性化,并得到了社会认可,策划从政治和军事领域向经济企业、工程项目、影视作品中拓展。本世纪初,在成都、天津、北京、广州等地,都有人提出了教育策划这个概念。2003年,是教育策划正式缘起的一年,在这一年中,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筹备成立了教育策划学术委员会,教育策划从此有了专门的学术研究团体。学术委员会的成员集体编写了第一部教育策划的专著《教育策划概论与案例》,后来有的高校当作了教材。在学术委员会的指导之下,出版了第一本以《教育策划》冠名的刊物,为教育策划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的交流搭建了一个平台。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教育刊物《人民教育》在这年的第19期上,刊载了《教育策划:教育的战略管理》一文,说明了教育策划已经得到了官方和社会的认可。
教育策划缘起的背景
教育策划不是某个人的心血来潮,或者是灵机一动的产物,而是因势而起,顺势而为的创新。这个势就是它的背景,只要这个背景还存在,那么教育策划就有存在的价值和继续推进的理由。其背景主要有三:
(一)创新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流,经济、社会、科技、文化都是如此,教育也不例外。办学理念、管理体制、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学校环境都有着发展的巨大空间,要发展就要创新,不发展就要停滞,停滞就意味着被淘汰。创新就意味着“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优我特”。创新不等于是异想天开,必须要有科学依据,比如现在居然还有人在想发明“永动机”,这种早已被科学证明是不可能的东西。创新也不等于是纸上谈兵,有些东西在理论上证明是正确的,但在实际上却没有现实需求的,比如“铱星通讯工程”,可以在地球任何角落实现无障碍通讯,理论上可以高成本造出来,但人们使不起,所以只能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如何创新?就需要策划,策划就联着两头,一头是科学,一头是实际。教育策划的定义中首先是“遵循教育规律,按照策划原理,依据管理原则”,这就是科学的这一头。然后是“根据人才培养的需求,地区或学校的历史和现实中存在的,人们关心并期待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不是狭义的缺失,而是广义的一种现实和未来之间的差异”,这就是实际的另一头。最后由决策者或“外脑”专家根据“需求和问题”,整合教育资源,提升办学思想,建设学校文化,改革课程体系,完善管理制度,培养师资队伍,开发学生潜能,优化教育环境,把握发展机遇,分析利害风险等等,为决策谋划出可供选择的创造性的若干理论框架和实施方案。所以说,策划是一种依据科学,根据实际,出谋划策的创造性的智力劳动。
(二)教育事业的社会定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教育事业的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建国60多年以来,以1978年为分界线,前30年在“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指引之下,教育成为了不可争辩的政权延伸,学生必须成为“驯服的工具”。学校是“阶级斗争的主要阵地”,“反和平演变的前沿”,教师中要揪“右派”、“反动学术权威”,学生要整“反动学生”,更有甚之,在“文革”中,停课“闹革命”,挑动学生分为“造反派”和“保皇派”任其“文攻武卫”,后来又统统赶去“五七干校”或“上山下乡”,学校几乎不复存在了。
当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时代结束了,国家进入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人们才开始重新认识、审视、思考教育。一连串的问题被提了出来:比如教育究竟是干什么的?是培养人的,还是制造“工具”的?教育事业究竟是什么性质的事业?把教育事业定位在国家的基础性的、服务性的、具有公益性的事业上,是否准确?学校办学是不是应该有自己的办学理念?自己的办学特色?学校工作的中心是不是以教学为中心?课程要不要改革?如何改革?学校要不要讲管理?教育管理是不是一门学科?校长应该不应该,允许不允许有自己的教育思想?教师是不是仅仅是一个职业,还应该不应该专业化?学生除了共性的培养之外,允许不允许有特长和个性的发展?家庭教育是不是学校教育的延伸,还是有其自己的规律和性质?教育要不要现代化?有没有和世界可接轨的地方?外国的教育中有无可借鉴和学习的东西?中国优秀的教育传统,应该不应该继承?怎么继承?继承与创新如何有机地结合?
30年前,人们开始战战兢兢地思考并讨论这些问题,有的校长曾说:“我宁可再次被打成反革命,我也坚持认为学校应该以教学为中心”。有的校长曾说:“校长要有自己的办学思想,是应该经过上级批准的”。30年以来,中国坚定不移地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走下去,所有教育工作者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方针的指引之下,一步一步地对教育的问题的认识和解决,有的形成了定论,有的达成了共识并开始实施,有的正在深入探讨和研究,有的还存在着不同观点,有所争论。
就在这30年中,教育界中发生了两件大事,是前30年所根本不可想象的,使得教育界更加复杂化。一件事是民办教育的兴起。一批民办中、小学校、幼儿园出现了,有的和国外学校接轨;一批民办的打工子弟学校出现了,有的还不具备办学资质,但还不能立即取消;一批民办的职业技术院校出现,他们产权民有,自主办学。另一件事是中国加入了WTO,在教育方面,我们承诺了两件事:一是除政府彻底资助的教育(如军事教育)以外的教育事业,都属于开放或半开放的服务行业;二是要遵循“三允原则”,允许资金进出,允许人才流动,允许远程教育。从此,中国前30年那种中央高度统一的、单一的、相对封闭的教育格局被打破了。投资渠道的多元,学校类型的多样,办学模式的多种,这样复杂的教育格局就形成了。
在这种格局之中,地方教育行政的官员和各类学校的校长们发现办教育,办学校的自主权扩大了,许多决策权下移了。有的学校要求生存,有的学校要谋发展,有的学校要出特色,有的学校要创品牌。这样,办学者必须要有所策划,或者自己策划,或者请“外脑”帮助策划。
(三)知识经济的发展是构成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四个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他三个部分为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控制人口)。知识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的行业就是咨询业,这是一个低碳的经济,知识和智力高度密集的行业。从世界的范围来看,咨询业遍布政治、军事、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各个领域。承担各种咨询业务的机构,有政府办的,有民间办的,有的是行业协会,有的是学术团体。比如:美国的许多军事咨询机构中,最高级别的咨询机构,就是参谋长联席会议,它为总统在军事决策提出建议和方案,但它没有军事指挥权,它是政府的机构。民间办的咨询机构,最有名的,莫过于美国的兰德公司,在它那里集中了各行各业的专家,作过许多闻名于世的预测性的咨询和策划。美国的教育学会,就承担着联邦,各个州,乃至学校的调查研究,评估策划的任务。
咨询策划,确实是一个高智力投入,高效益产出的事业。一个好的策划,能打一个胜仗,能救活一个企业,能创出一个品牌。教育策划也是如此,举例来证明:四川省的高中教育,由于有了12策划措施,5年时间走了前50年的路,超常规的发展使四川的高中教育从全国倒数第五,跃居为正数第五。北京东城花市小学,经过了几个月的策划,从一个并不引人注意的中等偏下的小学,一跃成为了一个同行参观,社会认可,家长满意的学校。去年招生时,一个班的名额,只招了一半;今年招生,两个班的名额,共80人,而前来报名的家长,竟然来了近120人。一个好的策划成就了一所学校。一个好的策划还可以成就一名优秀的校长,在为北京燕山前进二小进行教育策划的同时,校长的办学理念提升了,教育思想成熟了,学校品牌凸显了,她被评为了特级教师,成为了国务院批准的专家津贴领取者。
8年来的实践证明,教育策划作为一门应用学科正日趋成熟,教育策划作为一个事业方兴未艾。
教育策划的理论推进
在教育策划学术委员会成立8年以来,它的成员主编和编写的三部专著及许多理论性文章,在一步一步探索教育策划的理论,又在这8年里的实践中去印证最初提出的理论,并不断去充实它,完善它,现在将理论推进的成果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为教育策划建立一个可靠的理论逻辑起点,这是一个理论能否站得住,能否有所发展的基础。首先,是它的定义。在第一部分中已经有所分析,但现在人们从哲学角度、教育学角度、管理学角度、心理学角度、方法论角度来概括出不同的定义,但仔细研究后,大同小异。将其共识部分归纳如下:
教育策划是遵循教育规律,按照策划原理,依据管理原则,研究策划客体,包括地区教育或学校教育的历史和现状,根据客体实际的,并可能实现的需求,对客体的教育资源、机遇、风险等进行最佳地整合,为其改变现状,解决问题和未来发展,所做出的谋划和设计,它是一种创造性的智力行为。
策划这个概念还要和相邻、相近、相关的概念加以区分,才能更好地掌握策划这个概念。
1.策划同计划和规划。计划和规划只是短期和长期之分,都是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一直称之为管理的起点,是供实施、执行用的蓝图,它规定了目标和任务,人员和分工,时间和地点,方法和工具。而计划是如何产生的,则不是计划本身的功能。先有策划,才能有计划。一个好的,有价值的策划,就能产生一个成功的计划,就能获得一个良好的结果;相反,一个坏的,无价值的策划,只能产生一个失败的计划,导致一个恶劣的后果。也可以这样比喻,策划是建筑设计师的事,由他们提出建筑理念和要求,画出了建筑外观和内部的设计图样;而计划则是土木工程师的事,他们要画出具体的施工工程图纸。
2.策划和决策。策划是谋划出一个或数个可供选择的方案。比如当年阿波罗载人登月工程,就策划出三个方案:第一个是直接登月方案,第二个是地球轨道登月方案,最后策划出来的第三个方案是月球轨道方案。决策者反复比较三个方案的利弊,决定采用第三个方案,这就是决策。策划在于谋划,决策在于决定。
3.策划和督导。如果二者都是来自外部,那么策划是根据需要,在调查研究之后,谋划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督导则是在调查研究之后形成评估结论。策划提出的是建议,督导提出的是整改意见。策划是来自民间,可不予采纳。督导来自上级行政,必须接受。
(二)教育策划拓宽了教育管理的视野,丰富了教育管理的内涵。解放后的前30年是不承认教育管理的,仅仅在凯洛夫的《教育学》中,有一章他谈及管理。“文革”后的30年中,教育管理的专著、期刊、论文比比皆是。高等院校中开设了教育管理专业,从中央到地方成立了不少的教育管理的学术团体。因为管理的一大特点是它的横断性,它是“附着”在行政、经济、交通、社会、军事、文化等等各个方面。最早把管理抽象出来加以研究的是行政和企业,产生了韦伯的“权威层级理论”,泰勒的“标准化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管理原则理论”,西蒙的“决策理论”,马斯洛的“行为科学理论”,戴明的“管理周期理论”等等,他们都从不同角度揭示了管理的共性,所以很容易把他们的理论迁移到教育领域中来,形成教育管理。教育管理学就是研究“对教育的管理”和“教育中的管理”。
从诸多的管理理论中可以总结出若干的结论性的观点,其中之一就是:决策层的管理要靠思想,指挥层的管理要靠权威,执行层的管理要靠榜样,操作层的管理要靠能力。因为前30年的教育,决策权在中央,地方教育行政一级只有指挥权,到了学校这一级,只要按照上面的文件执行就可以,课本是统一发的,教师是上级拨的,招生是计划定的,所以校长只有执行权,故而学校管理中,特别强调校长要“以身作则”,也就是在管理中发挥榜样的作用。
近30年来,随着教育的管理重心逐渐下移,学校兴衰的命运就掌握在校长手中,不仅是民办学校如此,而公办学校如果办学质量下降,社会不满意,招生不足,也会面临被“关张”、被“兼并”的结局。此时此刻,校长不再是一个靠榜样力量来感召下属的执行者,他必须要做一个有思想的决策者了。校长时刻要思:学校现状中的问题在哪里?学校摆脱困境的“突破口”在哪里?学校如何走出发展的“高原期”而再上一个台阶?那个阻碍发展的“瓶颈”是什么?“拐点”在哪里?学校用什么教育理念来引领发展和凝聚师生?学校的未来朝什么方向发展?走精品之路,还是走扩张之路?等等的问题。自己想不明白了,就请“外脑”帮着想。
改革开放的初期,对校长们的管理培训,重点在于学会要干什么?应该怎么干?而今我们需要打开思路,扩大管理的视野,丰富管理的内涵,用一个大管理观来审视管理。管理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三个字,那就是“看”,“想”,“干”。光看不想,是白看、乱看;不看就想,是空想、瞎想;不想就干,是蛮干、胡干。只有看得清楚,才能想得明白;只有想得明白,才能干得有效。
“看”,就是教育诊断。
“想”,就是教育策划和教育决策。
“干”,就是教育常规管理。
有的校长把前两项归结为战略管理,说一个成功的校长要把战略管理做到“高瞻远瞩”,把常规管理做到“常抓不懈”。这是很有道理的。那些不懂“看”、“想”、“干”三者有机结合,三位一体的人,只会“起哄”、“折腾”、“瞎指挥”,结局只有一个,那就是“三拍”,拍脑门决策,拍胸脯指挥,拍屁股走人。
中国古代文化中,对管理概括为十六个字,那就是“谋之贵众,虑之贵详,断之贵独,行之贵力”。“谋”和“虑”就是策划,“断”就是决策,“行”就是计划和实施。这是符合大管理观的。
(三)基本搭建起教育策划的理论框架。从第一部关于教育策划的专著《教育策划概论与案例》问世后,教育策划的实践活动不断发展和丰富,以及第二部专著《教育策划研究》和第三部专著《区域教育和学校发展的特色策划》相继出版,不断修正、充实了教育策划的理论,基本搭建起了一个理论框架,真正要成为一个完善的学科理论体系,还需要更多地研究和实践。现在,把这个初步的理论框架归纳如下:
1.教育策划的定义。教育策划的核心价值,在于创造性的谋划。
2.教育策划的性质。一是交叉学科,它是哲学、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人才学、经济学、运筹学、统计学、文化学等等综合而成。二是应用学科,它必须运用到实践中去才有着它生存和发展的价值。
3.教育策划的功能。一是对地区或学校在教育竞争中,有争取主动的功能。二是形成办学思想中,有帮助梳理和提升的功能。三是在学校谋求发展,提高质量中,有预测、设计和建议的功能。四是在教育做出正确决策中,有论证和保证的功能。
4.教育策划的特征。一是程序性。策划必须遵循科学的程序,从诊断始,经研究,定目标,出创意,写方案,提建议。二是智谋性。策划所依靠和运用的主要资源,就是理性和智慧。三是迂直性。《孙子兵法》说:“知迂直之计者胜”,策划的目标可能是一个,但是要达到目标的渠道是多条的,要找到一条风险小,成本低的道路是很不容易的。
四是时机性。机遇是稍纵即逝的,往往是策划的突破口。有的机遇是显性的,有的机遇是潜在的,有的机遇是不期而遇的,有的机遇是靠努力争取来的。
5.教育策划的原则一是创新性原则。策划在差异服务的理念指导下,谋划出来的方案要有新意,是独特的,难以复制的。二是教育性原则。策划是为教育服务的,这是教育策划的基本价值所在。要坚决摒弃那些花里胡哨的,不着边际的,毫无教育价值的“包装”。三是整合性原则。无论策划的对象是一个地区,还是一个学校,一定要把所有外部和内部的有用的资源,有利的条件,“巧妙”地整合在一起,为成功实现策划目标而发挥积极的作用。四是“四合”原则。策划必须做到合情,合理,合法,同时也要合算,除有风险意识之外,还要有成本意识,做到低投入,高效益。
6.教育策划的类别。从对象上看,有地区教育策划和学校教育策划。从角度上看,有整体的教育策划和局部教育策划。从内容上看,有教育理念策划,学校文化策划,校本课程策划,教师培训策划,教育环境策划,教育活动策划,办学特色策划,学校品牌策划,等等。
7.教育策划的方法。主要有: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文献调查法,研讨会商法,点拨顿悟法,头脑风暴法,比较法,移植法,打包法,等等。
教育策划的实践推进
上世纪90年代,就有不少学校在进行着教育策划的实际操作和理论探索。教育策划做得有成效的是成都武侯区,他们出版了第一本《教育策划》期刊,他们为教育策划所作出的理论及成功案例的贡献,都反映在03年出版的第一部教育策划的专著之中。回顾这一段历史,目的是要说明这样一个道理,那就是教育策划来自于实践,教育策划的理论源于实践。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检验,才能证明它的正确性和生命力。03年之后,一旦理论框架得到认可,在理论的指导之下,教育策划的实践,得到了大力推进。
(一)2006年,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申报了《学校文化建设与策划》的课题,被中国教育学会批准立项,被定为《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教育策划学术委员会的主要领导担任了课题组负责人。参加课题研究的有三个地区,有北京东城区,成都武侯区,上海崇明县。当时还有140所中、小学和职业技术院校成为子课题参与研究。在后来的几年里,又有80多所学校,滚动参与到课题中来。这是教育策划在全国范围内的,最大规模的,有组织的,有计划的实践活动。2010年,《学校文化建设与策划》总课题顺利结题,80所学校的子课题规范结题。研究的成果超出开题时的预期。许多学校和地区,因为成功地应用了教育策划,而使得学校文化这个“软实力”得到了提升;而教育策划的理论影响力,教育策划的实践活动力,在学校文化的建设中,更加得以彰显。《学校文化建设与策划》课题的主要成果有三个。
1.总课题报告。分为三个部分,简介如下:第一部分是有关学校文化的理论。研究学校文化的定义,教育文化、学校文化和校园文化的关系和差别。研究学校文化的基本特性,包括教育性、多元性、传承性、稳定性、动态性。研究学校文化的构成,包括理念文化、教学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研究学校文化的核心价值,包括科学、发展、公平、传承。研究学校文化的种种功能。第二部分是研究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点。第三部分是集中针对学校文化策划的研究。其中包括了学校文化策划的定义及特征的研究,学校文化策划的内容及原则的研究,学校文化策划的操作程序的研究。这一部分中,把教育策划中关于学校文化的策划,研究得比较深入。总课题研究报告已通过专家审定,《学校文化建设与策划》专著已正式出版。
2.形成了一批地区和学校的以学校文化为核心的教育策划的优秀成果。编纂和出版了三本学校文化策划的案例集,其中包括了三个地区和二百三十四个学校。
3.正式编写和出版了《学校文化学》一书,已经成为了高校的教材,这是集体研究的成果,也是集体策划的结果。
(二)参与和推进了若干地区和学校的教育策划,为他们的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贡献。参与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专家点拨引领,有专家会商诊断,有课题检查指导,有策划培训,有搭建平台交流点评,最深入的一种是组成策划团队,进驻学校,通过调研,进行整体的策划。策划的对象分为两大类:地区教育和学校教育。因而在2011年,编写和出版《区域教育和学校发展的特色策划》中,把区域教育策划的重点放在战略策划和品牌策划上,把学校教育策划的重点放在文化特色、课程特色、公关特色上。这反映了这8年来,实践的推进带动了理论的深入。
下面,概括介绍几个比较成功的,具有代表性的教育策划案例:
1.北京东城区。应区教工委的邀请,为东城区的教育文化进行梳理,在东城丰厚的教育历史的基础上,归纳出东城现代教育文化的特色,即“一体两翼”。“一体”是指“和谐教育”,在全国是东城区率先提出的“和谐教育”。它包括英才教育和平民教育的和谐,教育系统和各级政府部门的和谐,学校和社会的和谐,学校之间的和谐。“两翼”之一,就是“首创”。全国教育改革的先驱学校,景山学校在东城。邓小平的“三个面向”也是为景山学校而提词的,东城的教育率先迈向现代化。“两翼”之二,就是“公平”,设计了“蓝天工程”,在本区内的教育资源实现共享。并对东城区今后的教育提出了“自觉”、“多元”、“融合”、“抢救”的四条建议。
2.成都武侯区。在教育局局长的主持之下,组成策划团队,并聘请专家帮助,先后策划了两个教育工程。一是“教育均衡发展”工程,做到农村学校城市化,城市学校现代化,城乡一体化,基本实现了教育公平。二是“一校一品”工程,提出“只有优秀的学校文化才能孕育出优秀的学校教育”的理念,鼓励区内所有学校根据区情、校情以不同的办学理念,形成各自的特色。如“行知教育”、“新生活教育”、“新三好教育”、“环保教育”、“科技教育”、“艺术教育”、“综合高中教育”等等。做到“统而不死,活而不乱”,出现了教育界生机勃勃,百花齐放的大好局面。
3.上海崇明县。在教育学会会长的领导之下,发动县内大多数中、小学校长,在“生态立岛”的战略思想的统一指导之下,策划了各个学校的学校文化。形成了“生态教育”、“绿色教育”、“鸟文化教育”、“生命教育”、“爱岛教育”,编写了一批乡土教材、校本教材。就在小学习字的校本教材中,都注入了“认认真真写好中国字,堂堂正正做个中国人”的文化理念。
4.北京燕山区。在教委主任的带领下,聘请了专家团队,策划了前进二小的“生命价值教育”,前进一小的“幸福人生教育”,向阳小学的“关怀教育”。这些小学都面貌一新,在他们的影响下,整个区域的教育,都得到长足的进步。
5.北京二中。这是北京名校,历史老校。策划团队进入学校,长达7个月之久,全面了解了学校的历史和现状,访谈了在北京的历任校长、书记、老教师和在校的师生。参加学校活动,进入教室听课,查阅历史文档。
对校长的“空气养人”的教育理念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诠释,被陶西平评价为办学的“境界”。在校长的“养眼、养心、养德、养智、养体、养行”的学校文化建设中,策划团队提出了不少很好的建议。
6.西藏中学。这是一所国家资助的,为西藏培养基础人才的少数民族学校。为其策划在北京和拉萨同时举办的20年校庆活动,首先为西藏中学确立它的社会定位,它是民族的纽带,文化的桥梁,它所起的作用是和当年文成公主所起的作用是一样的。在此基础上,西藏中学提出了“和睦教育”,是有着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的,以此为主题的校庆活动,得到了中央和西藏地方的赞赏。
7.北京现代职业学校。职业学校直接面对人才市场,输出控制着输入,只有“出口畅”,才能“进口旺”,这是办职业学校的“铁律”。职业学校要生存,要发展,只有根据市场的变化,不断地进行教育策划。在“求活”的策划中,理清思路,激活模块,拓宽平台。在“求实”的策划中,更新观念,夯实基础,改革课程。
8.成都磨子桥小学。它是以全国小学英语教材实验学校为机遇,策划了英语教学的办学特色。在进一步的教育策划中,树立了“阳光教育”的办学理念,“引导师生建立阳光的生活态度,让教师享有幸福的教育人生,让孩子拥有快乐的成长之路”。并策划了“116工程”的“阳光策略”。把学校打造成为一所精品小学。
9.北京东城花市小学。校长和策划团队研究了“幼小衔接”的实验,论证了“习惯养成教育”的办学理念,“培养良好习惯,为学生奠基美好人生”,已经成为全体教师的共识。校长和专家共同编写了“小学生良好习惯”的校本教材。
10.北京朝阳南磨房小学。这是一所城乡结合部的小学,它的生源主要是来京务工人员的子弟,家长文化程度偏低,流动性大。针对家长和孩子都有着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策划了“自尊、自信、自强”的办学理念。把家长都纳入了策划的对象,学校专门组织了全校的家长会,请专家为他们开设讲座,一方面感谢他们为首都建设所作出的贡献,另一方面鼓励他们和孩子们,增强信心,在“城市化”的道路上,过着有尊严的生活。
(三)教育策划团队自身建设所积累的经验,是在8年教育策划实践中,又一个重大的收获。
1.组成策划团队的能力必要性一个专家总有他的知识不足,能力不够,思考不全的缺陷。一个人往往会给别人出了歪点子,馊主意,自己还浑然不知,也没有人来“校正”。策划者必须要比策划对象“高明”,同等水平的策划,只能产生同质化的结果。既没有给策划对象带来好处,也丢了策划者的“颜面”。如何使策划者“高明”起来呢?只有组成一个智商高,能力强的策划团队,用集体的智慧去形成一个“高明”的策划方案,令策划对象心悦诚服。学校有了变化和发展,教育质量有了提高,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都满意,策划团队在感谢声中“撤退”,得到了一个“双赢”的结果。
2.教育策划团队的构成教育策划的团队是一种相对“松散”的组织,是一种学习型的组织。根据策划的任务,组织和邀请能够完成这个任务的人员,如果是对一个学校的整体策划,不包括环境设计的美术人员,有5-7人则可。这个团队决不能搞成“清一色”。要有领导者、组织者和执行者;要有熟悉管理的,也要有熟悉教学的;要有理论功底深厚的,也要有实践经验方法的;要有在基层学校工作过的,也要有了解教育行政工作的;要有“杂家”,也要有“专家”;要有“脑瓜子”,也要有“笔杆子”。团队要学习策划对象,要学习理论,要学习社会环境,要学习已有的经验和教训,更要有团队之间的相互学习。
团队构成时,一定要把策划对象的主要领导“拉”入策划团队中来,让他自始至终参与到策划过程中来。策划的过程,往往就是和校长的“磨合”过程,早“磨合”比晚“磨合”好。校长不能成为“局外人”,如果校长不了解策划的过程,将来还要费很多的口舌去解释,去说服,去修改方案,甚至推倒重来。
3.教育策划团队的素质第一方面是知识素养。越多越好,越广越好,越深越好,每一次的策划,总觉得知识还有欠缺的地方。第二方面是能力素养。在诊断阶段时,特别需要归纳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归纳能力、洞察能力。在策划阶段时,特别需要创造能力、预测能力、发散思维能力、聚合思维能力、求同存异的能力、倾听不同意见的能力。在形成策划方案阶段时,特别需要条分缕析的能力、清晰表述的能力、谋求平衡的能力、沟通谈判的能力。第三方面是精神素养。首先,是奉献精神。教育策划不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活动,付出的是责任感,收获的是幸福感。其次,是民主精神。策划团队和策划对象之间是平等的,团队成员之间是平等的,真正做到知无不言,畅所欲言,心态平和地交流,高高兴兴地讨论。最后,是合作精神。教育策划是集中集体的智慧,彼此的关系是互补和互信的。到这个团队中来都是来付出的,不是来索取的。
(作者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副理事长,教育策划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教育学院教授)
(责任编校:白水)
教育策划是遵循教育规律,按照策划原理,依据管理原则,研究策划客体,包括地区教育或学校教育的历史和现状,根据客体实际的,并可能实现的需求,对客体的教育资源、机遇、风险等进行最佳地整合,为其改变现状,解决问题和未来发展,所做出的谋划和设计,它是一种创造性的智力行为。
——卢元锴
教育策划缘起的背景
教育策划不是某个人的心血来潮,或者是灵机一动的产物,而是因势而起,顺势而为的创新。这个势就是它的背景,只要这个背景还存在,那么教育策划就有存在的价值和继续推进的理由。其背景主要有三:
(一)创新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流,经济、社会、科技、文化都是如此,教育也不例外。办学理念、管理体制、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学校环境都有着发展的巨大空间,要发展就要创新,不发展就要停滞,停滞就意味着被淘汰。创新就意味着“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优我特”。创新不等于是异想天开,必须要有科学依据,比如现在居然还有人在想发明“永动机”,这种早已被科学证明是不可能的东西。创新也不等于是纸上谈兵,有些东西在理论上证明是正确的,但在实际上却没有现实需求的,比如“铱星通讯工程”,可以在地球任何角落实现无障碍通讯,理论上可以高成本造出来,但人们使不起,所以只能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如何创新?就需要策划,策划就联着两头,一头是科学,一头是实际。教育策划的定义中首先是“遵循教育规律,按照策划原理,依据管理原则”,这就是科学的这一头。然后是“根据人才培养的需求,地区或学校的历史和现实中存在的,人们关心并期待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不是狭义的缺失,而是广义的一种现实和未来之间的差异”,这就是实际的另一头。最后由决策者或“外脑”专家根据“需求和问题”,整合教育资源,提升办学思想,建设学校文化,改革课程体系,完善管理制度,培养师资队伍,开发学生潜能,优化教育环境,把握发展机遇,分析利害风险等等,为决策谋划出可供选择的创造性的若干理论框架和实施方案。所以说,策划是一种依据科学,根据实际,出谋划策的创造性的智力劳动。
(二)教育事业的社会定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教育事业的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建国60多年以来,以1978年为分界线,前30年在“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指引之下,教育成为了不可争辩的政权延伸,学生必须成为“驯服的工具”。学校是“阶级斗争的主要阵地”,“反和平演变的前沿”,教师中要揪“右派”、“反动学术权威”,学生要整“反动学生”,更有甚之,在“文革”中,停课“闹革命”,挑动学生分为“造反派”和“保皇派”任其“文攻武卫”,后来又统统赶去“五七干校”或“上山下乡”,学校几乎不复存在了。
当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时代结束了,国家进入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人们才开始重新认识、审视、思考教育。一连串的问题被提了出来:比如教育究竟是干什么的?是培养人的,还是制造“工具”的?教育事业究竟是什么性质的事业?把教育事业定位在国家的基础性的、服务性的、具有公益性的事业上,是否准确?学校办学是不是应该有自己的办学理念?自己的办学特色?学校工作的中心是不是以教学为中心?课程要不要改革?如何改革?学校要不要讲管理?教育管理是不是一门学科?校长应该不应该,允许不允许有自己的教育思想?教师是不是仅仅是一个职业,还应该不应该专业化?学生除了共性的培养之外,允许不允许有特长和个性的发展?家庭教育是不是学校教育的延伸,还是有其自己的规律和性质?教育要不要现代化?有没有和世界可接轨的地方?外国的教育中有无可借鉴和学习的东西?中国优秀的教育传统,应该不应该继承?怎么继承?继承与创新如何有机地结合?
30年前,人们开始战战兢兢地思考并讨论这些问题,有的校长曾说:“我宁可再次被打成反革命,我也坚持认为学校应该以教学为中心”。有的校长曾说:“校长要有自己的办学思想,是应该经过上级批准的”。30年以来,中国坚定不移地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走下去,所有教育工作者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方针的指引之下,一步一步地对教育的问题的认识和解决,有的形成了定论,有的达成了共识并开始实施,有的正在深入探讨和研究,有的还存在着不同观点,有所争论。
就在这30年中,教育界中发生了两件大事,是前30年所根本不可想象的,使得教育界更加复杂化。一件事是民办教育的兴起。一批民办中、小学校、幼儿园出现了,有的和国外学校接轨;一批民办的打工子弟学校出现了,有的还不具备办学资质,但还不能立即取消;一批民办的职业技术院校出现,他们产权民有,自主办学。另一件事是中国加入了WTO,在教育方面,我们承诺了两件事:一是除政府彻底资助的教育(如军事教育)以外的教育事业,都属于开放或半开放的服务行业;二是要遵循“三允原则”,允许资金进出,允许人才流动,允许远程教育。从此,中国前30年那种中央高度统一的、单一的、相对封闭的教育格局被打破了。投资渠道的多元,学校类型的多样,办学模式的多种,这样复杂的教育格局就形成了。
在这种格局之中,地方教育行政的官员和各类学校的校长们发现办教育,办学校的自主权扩大了,许多决策权下移了。有的学校要求生存,有的学校要谋发展,有的学校要出特色,有的学校要创品牌。这样,办学者必须要有所策划,或者自己策划,或者请“外脑”帮助策划。
(三)知识经济的发展是构成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四个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他三个部分为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控制人口)。知识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的行业就是咨询业,这是一个低碳的经济,知识和智力高度密集的行业。从世界的范围来看,咨询业遍布政治、军事、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各个领域。承担各种咨询业务的机构,有政府办的,有民间办的,有的是行业协会,有的是学术团体。比如:美国的许多军事咨询机构中,最高级别的咨询机构,就是参谋长联席会议,它为总统在军事决策提出建议和方案,但它没有军事指挥权,它是政府的机构。民间办的咨询机构,最有名的,莫过于美国的兰德公司,在它那里集中了各行各业的专家,作过许多闻名于世的预测性的咨询和策划。美国的教育学会,就承担着联邦,各个州,乃至学校的调查研究,评估策划的任务。
咨询策划,确实是一个高智力投入,高效益产出的事业。一个好的策划,能打一个胜仗,能救活一个企业,能创出一个品牌。教育策划也是如此,举例来证明:四川省的高中教育,由于有了12策划措施,5年时间走了前50年的路,超常规的发展使四川的高中教育从全国倒数第五,跃居为正数第五。北京东城花市小学,经过了几个月的策划,从一个并不引人注意的中等偏下的小学,一跃成为了一个同行参观,社会认可,家长满意的学校。去年招生时,一个班的名额,只招了一半;今年招生,两个班的名额,共80人,而前来报名的家长,竟然来了近120人。一个好的策划成就了一所学校。一个好的策划还可以成就一名优秀的校长,在为北京燕山前进二小进行教育策划的同时,校长的办学理念提升了,教育思想成熟了,学校品牌凸显了,她被评为了特级教师,成为了国务院批准的专家津贴领取者。
8年来的实践证明,教育策划作为一门应用学科正日趋成熟,教育策划作为一个事业方兴未艾。
教育策划的理论推进
在教育策划学术委员会成立8年以来,它的成员主编和编写的三部专著及许多理论性文章,在一步一步探索教育策划的理论,又在这8年里的实践中去印证最初提出的理论,并不断去充实它,完善它,现在将理论推进的成果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为教育策划建立一个可靠的理论逻辑起点,这是一个理论能否站得住,能否有所发展的基础。首先,是它的定义。在第一部分中已经有所分析,但现在人们从哲学角度、教育学角度、管理学角度、心理学角度、方法论角度来概括出不同的定义,但仔细研究后,大同小异。将其共识部分归纳如下:
教育策划是遵循教育规律,按照策划原理,依据管理原则,研究策划客体,包括地区教育或学校教育的历史和现状,根据客体实际的,并可能实现的需求,对客体的教育资源、机遇、风险等进行最佳地整合,为其改变现状,解决问题和未来发展,所做出的谋划和设计,它是一种创造性的智力行为。
策划这个概念还要和相邻、相近、相关的概念加以区分,才能更好地掌握策划这个概念。
1.策划同计划和规划。计划和规划只是短期和长期之分,都是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一直称之为管理的起点,是供实施、执行用的蓝图,它规定了目标和任务,人员和分工,时间和地点,方法和工具。而计划是如何产生的,则不是计划本身的功能。先有策划,才能有计划。一个好的,有价值的策划,就能产生一个成功的计划,就能获得一个良好的结果;相反,一个坏的,无价值的策划,只能产生一个失败的计划,导致一个恶劣的后果。也可以这样比喻,策划是建筑设计师的事,由他们提出建筑理念和要求,画出了建筑外观和内部的设计图样;而计划则是土木工程师的事,他们要画出具体的施工工程图纸。
2.策划和决策。策划是谋划出一个或数个可供选择的方案。比如当年阿波罗载人登月工程,就策划出三个方案:第一个是直接登月方案,第二个是地球轨道登月方案,最后策划出来的第三个方案是月球轨道方案。决策者反复比较三个方案的利弊,决定采用第三个方案,这就是决策。策划在于谋划,决策在于决定。
3.策划和督导。如果二者都是来自外部,那么策划是根据需要,在调查研究之后,谋划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督导则是在调查研究之后形成评估结论。策划提出的是建议,督导提出的是整改意见。策划是来自民间,可不予采纳。督导来自上级行政,必须接受。
(二)教育策划拓宽了教育管理的视野,丰富了教育管理的内涵。解放后的前30年是不承认教育管理的,仅仅在凯洛夫的《教育学》中,有一章他谈及管理。“文革”后的30年中,教育管理的专著、期刊、论文比比皆是。高等院校中开设了教育管理专业,从中央到地方成立了不少的教育管理的学术团体。因为管理的一大特点是它的横断性,它是“附着”在行政、经济、交通、社会、军事、文化等等各个方面。最早把管理抽象出来加以研究的是行政和企业,产生了韦伯的“权威层级理论”,泰勒的“标准化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管理原则理论”,西蒙的“决策理论”,马斯洛的“行为科学理论”,戴明的“管理周期理论”等等,他们都从不同角度揭示了管理的共性,所以很容易把他们的理论迁移到教育领域中来,形成教育管理。教育管理学就是研究“对教育的管理”和“教育中的管理”。
从诸多的管理理论中可以总结出若干的结论性的观点,其中之一就是:决策层的管理要靠思想,指挥层的管理要靠权威,执行层的管理要靠榜样,操作层的管理要靠能力。因为前30年的教育,决策权在中央,地方教育行政一级只有指挥权,到了学校这一级,只要按照上面的文件执行就可以,课本是统一发的,教师是上级拨的,招生是计划定的,所以校长只有执行权,故而学校管理中,特别强调校长要“以身作则”,也就是在管理中发挥榜样的作用。
近30年来,随着教育的管理重心逐渐下移,学校兴衰的命运就掌握在校长手中,不仅是民办学校如此,而公办学校如果办学质量下降,社会不满意,招生不足,也会面临被“关张”、被“兼并”的结局。此时此刻,校长不再是一个靠榜样力量来感召下属的执行者,他必须要做一个有思想的决策者了。校长时刻要思:学校现状中的问题在哪里?学校摆脱困境的“突破口”在哪里?学校如何走出发展的“高原期”而再上一个台阶?那个阻碍发展的“瓶颈”是什么?“拐点”在哪里?学校用什么教育理念来引领发展和凝聚师生?学校的未来朝什么方向发展?走精品之路,还是走扩张之路?等等的问题。自己想不明白了,就请“外脑”帮着想。
改革开放的初期,对校长们的管理培训,重点在于学会要干什么?应该怎么干?而今我们需要打开思路,扩大管理的视野,丰富管理的内涵,用一个大管理观来审视管理。管理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三个字,那就是“看”,“想”,“干”。光看不想,是白看、乱看;不看就想,是空想、瞎想;不想就干,是蛮干、胡干。只有看得清楚,才能想得明白;只有想得明白,才能干得有效。
“看”,就是教育诊断。
“想”,就是教育策划和教育决策。
“干”,就是教育常规管理。
有的校长把前两项归结为战略管理,说一个成功的校长要把战略管理做到“高瞻远瞩”,把常规管理做到“常抓不懈”。这是很有道理的。那些不懂“看”、“想”、“干”三者有机结合,三位一体的人,只会“起哄”、“折腾”、“瞎指挥”,结局只有一个,那就是“三拍”,拍脑门决策,拍胸脯指挥,拍屁股走人。
中国古代文化中,对管理概括为十六个字,那就是“谋之贵众,虑之贵详,断之贵独,行之贵力”。“谋”和“虑”就是策划,“断”就是决策,“行”就是计划和实施。这是符合大管理观的。
(三)基本搭建起教育策划的理论框架。从第一部关于教育策划的专著《教育策划概论与案例》问世后,教育策划的实践活动不断发展和丰富,以及第二部专著《教育策划研究》和第三部专著《区域教育和学校发展的特色策划》相继出版,不断修正、充实了教育策划的理论,基本搭建起了一个理论框架,真正要成为一个完善的学科理论体系,还需要更多地研究和实践。现在,把这个初步的理论框架归纳如下:
1.教育策划的定义。教育策划的核心价值,在于创造性的谋划。
2.教育策划的性质。一是交叉学科,它是哲学、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人才学、经济学、运筹学、统计学、文化学等等综合而成。二是应用学科,它必须运用到实践中去才有着它生存和发展的价值。
3.教育策划的功能。一是对地区或学校在教育竞争中,有争取主动的功能。二是形成办学思想中,有帮助梳理和提升的功能。三是在学校谋求发展,提高质量中,有预测、设计和建议的功能。四是在教育做出正确决策中,有论证和保证的功能。
4.教育策划的特征。一是程序性。策划必须遵循科学的程序,从诊断始,经研究,定目标,出创意,写方案,提建议。二是智谋性。策划所依靠和运用的主要资源,就是理性和智慧。三是迂直性。《孙子兵法》说:“知迂直之计者胜”,策划的目标可能是一个,但是要达到目标的渠道是多条的,要找到一条风险小,成本低的道路是很不容易的。
四是时机性。机遇是稍纵即逝的,往往是策划的突破口。有的机遇是显性的,有的机遇是潜在的,有的机遇是不期而遇的,有的机遇是靠努力争取来的。
5.教育策划的原则一是创新性原则。策划在差异服务的理念指导下,谋划出来的方案要有新意,是独特的,难以复制的。二是教育性原则。策划是为教育服务的,这是教育策划的基本价值所在。要坚决摒弃那些花里胡哨的,不着边际的,毫无教育价值的“包装”。三是整合性原则。无论策划的对象是一个地区,还是一个学校,一定要把所有外部和内部的有用的资源,有利的条件,“巧妙”地整合在一起,为成功实现策划目标而发挥积极的作用。四是“四合”原则。策划必须做到合情,合理,合法,同时也要合算,除有风险意识之外,还要有成本意识,做到低投入,高效益。
6.教育策划的类别。从对象上看,有地区教育策划和学校教育策划。从角度上看,有整体的教育策划和局部教育策划。从内容上看,有教育理念策划,学校文化策划,校本课程策划,教师培训策划,教育环境策划,教育活动策划,办学特色策划,学校品牌策划,等等。
7.教育策划的方法。主要有: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文献调查法,研讨会商法,点拨顿悟法,头脑风暴法,比较法,移植法,打包法,等等。
教育策划的实践推进
上世纪90年代,就有不少学校在进行着教育策划的实际操作和理论探索。教育策划做得有成效的是成都武侯区,他们出版了第一本《教育策划》期刊,他们为教育策划所作出的理论及成功案例的贡献,都反映在03年出版的第一部教育策划的专著之中。回顾这一段历史,目的是要说明这样一个道理,那就是教育策划来自于实践,教育策划的理论源于实践。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检验,才能证明它的正确性和生命力。03年之后,一旦理论框架得到认可,在理论的指导之下,教育策划的实践,得到了大力推进。
(一)2006年,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申报了《学校文化建设与策划》的课题,被中国教育学会批准立项,被定为《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教育策划学术委员会的主要领导担任了课题组负责人。参加课题研究的有三个地区,有北京东城区,成都武侯区,上海崇明县。当时还有140所中、小学和职业技术院校成为子课题参与研究。在后来的几年里,又有80多所学校,滚动参与到课题中来。这是教育策划在全国范围内的,最大规模的,有组织的,有计划的实践活动。2010年,《学校文化建设与策划》总课题顺利结题,80所学校的子课题规范结题。研究的成果超出开题时的预期。许多学校和地区,因为成功地应用了教育策划,而使得学校文化这个“软实力”得到了提升;而教育策划的理论影响力,教育策划的实践活动力,在学校文化的建设中,更加得以彰显。《学校文化建设与策划》课题的主要成果有三个。
1.总课题报告。分为三个部分,简介如下:第一部分是有关学校文化的理论。研究学校文化的定义,教育文化、学校文化和校园文化的关系和差别。研究学校文化的基本特性,包括教育性、多元性、传承性、稳定性、动态性。研究学校文化的构成,包括理念文化、教学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研究学校文化的核心价值,包括科学、发展、公平、传承。研究学校文化的种种功能。第二部分是研究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点。第三部分是集中针对学校文化策划的研究。其中包括了学校文化策划的定义及特征的研究,学校文化策划的内容及原则的研究,学校文化策划的操作程序的研究。这一部分中,把教育策划中关于学校文化的策划,研究得比较深入。总课题研究报告已通过专家审定,《学校文化建设与策划》专著已正式出版。
2.形成了一批地区和学校的以学校文化为核心的教育策划的优秀成果。编纂和出版了三本学校文化策划的案例集,其中包括了三个地区和二百三十四个学校。
3.正式编写和出版了《学校文化学》一书,已经成为了高校的教材,这是集体研究的成果,也是集体策划的结果。
(二)参与和推进了若干地区和学校的教育策划,为他们的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贡献。参与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专家点拨引领,有专家会商诊断,有课题检查指导,有策划培训,有搭建平台交流点评,最深入的一种是组成策划团队,进驻学校,通过调研,进行整体的策划。策划的对象分为两大类:地区教育和学校教育。因而在2011年,编写和出版《区域教育和学校发展的特色策划》中,把区域教育策划的重点放在战略策划和品牌策划上,把学校教育策划的重点放在文化特色、课程特色、公关特色上。这反映了这8年来,实践的推进带动了理论的深入。
下面,概括介绍几个比较成功的,具有代表性的教育策划案例:
1.北京东城区。应区教工委的邀请,为东城区的教育文化进行梳理,在东城丰厚的教育历史的基础上,归纳出东城现代教育文化的特色,即“一体两翼”。“一体”是指“和谐教育”,在全国是东城区率先提出的“和谐教育”。它包括英才教育和平民教育的和谐,教育系统和各级政府部门的和谐,学校和社会的和谐,学校之间的和谐。“两翼”之一,就是“首创”。全国教育改革的先驱学校,景山学校在东城。邓小平的“三个面向”也是为景山学校而提词的,东城的教育率先迈向现代化。“两翼”之二,就是“公平”,设计了“蓝天工程”,在本区内的教育资源实现共享。并对东城区今后的教育提出了“自觉”、“多元”、“融合”、“抢救”的四条建议。
2.成都武侯区。在教育局局长的主持之下,组成策划团队,并聘请专家帮助,先后策划了两个教育工程。一是“教育均衡发展”工程,做到农村学校城市化,城市学校现代化,城乡一体化,基本实现了教育公平。二是“一校一品”工程,提出“只有优秀的学校文化才能孕育出优秀的学校教育”的理念,鼓励区内所有学校根据区情、校情以不同的办学理念,形成各自的特色。如“行知教育”、“新生活教育”、“新三好教育”、“环保教育”、“科技教育”、“艺术教育”、“综合高中教育”等等。做到“统而不死,活而不乱”,出现了教育界生机勃勃,百花齐放的大好局面。
3.上海崇明县。在教育学会会长的领导之下,发动县内大多数中、小学校长,在“生态立岛”的战略思想的统一指导之下,策划了各个学校的学校文化。形成了“生态教育”、“绿色教育”、“鸟文化教育”、“生命教育”、“爱岛教育”,编写了一批乡土教材、校本教材。就在小学习字的校本教材中,都注入了“认认真真写好中国字,堂堂正正做个中国人”的文化理念。
4.北京燕山区。在教委主任的带领下,聘请了专家团队,策划了前进二小的“生命价值教育”,前进一小的“幸福人生教育”,向阳小学的“关怀教育”。这些小学都面貌一新,在他们的影响下,整个区域的教育,都得到长足的进步。
5.北京二中。这是北京名校,历史老校。策划团队进入学校,长达7个月之久,全面了解了学校的历史和现状,访谈了在北京的历任校长、书记、老教师和在校的师生。参加学校活动,进入教室听课,查阅历史文档。
对校长的“空气养人”的教育理念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诠释,被陶西平评价为办学的“境界”。在校长的“养眼、养心、养德、养智、养体、养行”的学校文化建设中,策划团队提出了不少很好的建议。
6.西藏中学。这是一所国家资助的,为西藏培养基础人才的少数民族学校。为其策划在北京和拉萨同时举办的20年校庆活动,首先为西藏中学确立它的社会定位,它是民族的纽带,文化的桥梁,它所起的作用是和当年文成公主所起的作用是一样的。在此基础上,西藏中学提出了“和睦教育”,是有着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的,以此为主题的校庆活动,得到了中央和西藏地方的赞赏。
7.北京现代职业学校。职业学校直接面对人才市场,输出控制着输入,只有“出口畅”,才能“进口旺”,这是办职业学校的“铁律”。职业学校要生存,要发展,只有根据市场的变化,不断地进行教育策划。在“求活”的策划中,理清思路,激活模块,拓宽平台。在“求实”的策划中,更新观念,夯实基础,改革课程。
8.成都磨子桥小学。它是以全国小学英语教材实验学校为机遇,策划了英语教学的办学特色。在进一步的教育策划中,树立了“阳光教育”的办学理念,“引导师生建立阳光的生活态度,让教师享有幸福的教育人生,让孩子拥有快乐的成长之路”。并策划了“116工程”的“阳光策略”。把学校打造成为一所精品小学。
9.北京东城花市小学。校长和策划团队研究了“幼小衔接”的实验,论证了“习惯养成教育”的办学理念,“培养良好习惯,为学生奠基美好人生”,已经成为全体教师的共识。校长和专家共同编写了“小学生良好习惯”的校本教材。
10.北京朝阳南磨房小学。这是一所城乡结合部的小学,它的生源主要是来京务工人员的子弟,家长文化程度偏低,流动性大。针对家长和孩子都有着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策划了“自尊、自信、自强”的办学理念。把家长都纳入了策划的对象,学校专门组织了全校的家长会,请专家为他们开设讲座,一方面感谢他们为首都建设所作出的贡献,另一方面鼓励他们和孩子们,增强信心,在“城市化”的道路上,过着有尊严的生活。
(三)教育策划团队自身建设所积累的经验,是在8年教育策划实践中,又一个重大的收获。
1.组成策划团队的能力必要性一个专家总有他的知识不足,能力不够,思考不全的缺陷。一个人往往会给别人出了歪点子,馊主意,自己还浑然不知,也没有人来“校正”。策划者必须要比策划对象“高明”,同等水平的策划,只能产生同质化的结果。既没有给策划对象带来好处,也丢了策划者的“颜面”。如何使策划者“高明”起来呢?只有组成一个智商高,能力强的策划团队,用集体的智慧去形成一个“高明”的策划方案,令策划对象心悦诚服。学校有了变化和发展,教育质量有了提高,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都满意,策划团队在感谢声中“撤退”,得到了一个“双赢”的结果。
2.教育策划团队的构成教育策划的团队是一种相对“松散”的组织,是一种学习型的组织。根据策划的任务,组织和邀请能够完成这个任务的人员,如果是对一个学校的整体策划,不包括环境设计的美术人员,有5-7人则可。这个团队决不能搞成“清一色”。要有领导者、组织者和执行者;要有熟悉管理的,也要有熟悉教学的;要有理论功底深厚的,也要有实践经验方法的;要有在基层学校工作过的,也要有了解教育行政工作的;要有“杂家”,也要有“专家”;要有“脑瓜子”,也要有“笔杆子”。团队要学习策划对象,要学习理论,要学习社会环境,要学习已有的经验和教训,更要有团队之间的相互学习。
团队构成时,一定要把策划对象的主要领导“拉”入策划团队中来,让他自始至终参与到策划过程中来。策划的过程,往往就是和校长的“磨合”过程,早“磨合”比晚“磨合”好。校长不能成为“局外人”,如果校长不了解策划的过程,将来还要费很多的口舌去解释,去说服,去修改方案,甚至推倒重来。
3.教育策划团队的素质第一方面是知识素养。越多越好,越广越好,越深越好,每一次的策划,总觉得知识还有欠缺的地方。第二方面是能力素养。在诊断阶段时,特别需要归纳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归纳能力、洞察能力。在策划阶段时,特别需要创造能力、预测能力、发散思维能力、聚合思维能力、求同存异的能力、倾听不同意见的能力。在形成策划方案阶段时,特别需要条分缕析的能力、清晰表述的能力、谋求平衡的能力、沟通谈判的能力。第三方面是精神素养。首先,是奉献精神。教育策划不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活动,付出的是责任感,收获的是幸福感。其次,是民主精神。策划团队和策划对象之间是平等的,团队成员之间是平等的,真正做到知无不言,畅所欲言,心态平和地交流,高高兴兴地讨论。最后,是合作精神。教育策划是集中集体的智慧,彼此的关系是互补和互信的。到这个团队中来都是来付出的,不是来索取的。
(作者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副理事长,教育策划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教育学院教授)
(责任编校:白水)
教育策划是遵循教育规律,按照策划原理,依据管理原则,研究策划客体,包括地区教育或学校教育的历史和现状,根据客体实际的,并可能实现的需求,对客体的教育资源、机遇、风险等进行最佳地整合,为其改变现状,解决问题和未来发展,所做出的谋划和设计,它是一种创造性的智力行为。
——卢元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