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农村体育项目开展现状调查与研究

来源 :中州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rino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河南省农村地区开展的体育项目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河南省农村体育项目开展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对河南省农村发展体育活动项目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河南农村;体育活动;传统项目;现代项目
  
  On the Organization of Sports Events in Henan Rural Areas
  LU Zhi-wei
  (Department of Sports, Luoyang Polytechnic College, Luoyang 471023, Henan)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and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ports events in Henan rural area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organization of sports events in rural areas.
  【Keywords】 rural areas in Henan, sports activity, traditional sports event, modern sports event
  
  1历史背景
  农村体育是在农村开展的以健身、休闲、娱乐为目的的身体锻炼活动,是社会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农村体育有其它体育的共性,即以强身健体为目的,同时农村体育又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受农村特定的经济、文化、生活习俗等影响,有着浓郁的农村体育文化特色〔1〕。河南省农村体育文化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有深厚的文化土壤,经过长期实践与传承,形成了一系列如武术、舞龙、舞狮、放风筝、围棋、象棋等区域性体育项目〔2〕。
  为贯彻落实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 ,以及“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顺利开展,河南省已形成了从市(地)、县到乡镇甚至村的农村体育组织网络,农村体育事业步入新的发展阶段〔3〕。但由于基础较差,欠账过多,投入较少,农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城乡差距越来越大,农村体育还显得十分的薄弱。
  对河南省农村体育项目开展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和挖掘长期沉淀的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继承和发扬农村优秀体育文化传统,另一方面可以为推动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构建农村体育发展模式和建设农村体育服务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河南省的900名18岁以上的自然农民(不包括农村在校学生)。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通过洛阳理工学院图书馆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通过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网等网络资源查阅了农村体育项目相关的资料,为选题和具体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2.2访谈法
  对部分农民进行了健身活动的现状、对体育的需求、体育组织形式以及实施全民健身的发展规划等方面的访问调查。
  2.2.3问卷调查法
  问卷设计根据本课题的需要,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由课题组成员共同设计完成《河南省农村体育项目开展现状的调查问卷》,2009年12月~2010年3月对研究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并请体育社会学专家对内容效度进行检验。运用复测方法对小部分调查对象进行信度检验,信度在0.85以上;问卷符合社会调查的要求。被调查者对12类问题、86 项指标选择答案。共收回有效问卷885份,回收率为98.3%。其中男性511人,占 57.8%;女性374人,占42.2%。
  3结果与分析
  3.1河南省农民参与体育锻炼的频度、持续时间
  表1、表2分别为河南省农民参加体育锻炼次数表和参加体育锻炼的持续时间表。
  从表1可以看出,调查地区的河南省农民每周至少参加体育锻炼次数在1次以上的为 90.5%,至少参加体育锻炼次数在3次以上的为18.5%,由此可以看出河南省农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偏少。
  从表2看出,农民参加体育锻炼的持续时间30分钟以上的为73.1%,持续时间60分钟以上的为21.6%,大部分集中在60分钟以下,为88.4%。
  1997年我国对体育人口基本标准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对每周身体活动频率为3次以上,每次身体活动时间30分钟以上,具有与自身体质和从事的体育项目相适应的中等强度或中等以上负荷强度的人群”都被视为“体育人口”〔4〕。从图1可以看出根据调查数据显示:不考虑体育锻炼的强度,本次调查对象符合标准的有138人,说明农村体育人口为15.6%,这一比例高于2001年我国农民体育人口8.4%的比例。一方面我们要看到本次调查的时间为2009年12月—2010年3月,比几年前的调查结果比例有所提高,这与近几年河南省农村经济得到迅猛发展,农村体育也在不断发展提高有关,但另一方面,河南省有近8000万农村人口,人口基数大,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体育设施完善程度存在很大的差异,总体来说这一比例比“河南省城市社区体育人口38.6%”要低得多。
  图1河南省农村体育人口统计图
  3.2河南省农村体育人口中不同性别年龄参加体育锻炼比例
  图2为河南省农村体育人口中不同性别年龄参加体育锻炼比例统计图。
  图2不同性别年龄参加体育锻炼比例统计图
  从图2中的统计数据可知,经常参加加体育锻炼的农民总人数里男性比女性多441人。比例上来看20岁以下女性参加体育运动比男性多4.5个百分点;而在41~60岁反过来男性比女性多4.3个百分点,其原因是41~60岁的女性承担着哺育子女和照顾老人的责任。
  3.3河南省农民体育项目的选择(多项选择)
  图3为河南省农民体育项目的选择图。农村的体育项目中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农村传统体育健身项目,包括武术、民俗体育(舞龙、舞狮、跳绳、秧歌等)、慢跑等,另一类是现代体育项目,包括篮球、台球、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等。
  图3河南省农民体育项目的选择图
  3.3.1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情况
  在传统体育健身项目中,慢跑是农民群众首选的体育活动方式,从数据可以看出,有52.3%的被调查者选择此项,这与我国人民的生活习惯有很大的关系。许多家庭在晚饭后要散步,也有的中老年人喜欢在早晨跑步,一些乡镇有老年人长跑队,组织有越野跑、登楼梯比赛等活动。
  在传统体育项目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是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如武术、气功、民俗体育等,从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仍占据着重要的位置〔5〕。分析主要原因首先是这些传统体育项目源于世代传承,拥有大量的区域人文背景信息和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内容,并在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始终表达了农民的性格特征和内心想法;其次是对活动的场地设施要求不高,田间地头就可以作为练习活动的场所;再次所用器械简单,动作简单易学,易流传推广。以武术为例,武术是河南省农村体育中一项传统的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活与斗争实践中不断积累和发展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登封少林寺的少林拳和焦作陈家沟的太极拳等都是其中典型的代表。武术中攻防格斗技法以踢、打、摔、拿、跌、击、劈、刺等为主,组成徒手和器械的各种套路和功力练习形式,兼顾引人入胜的优美形态,静中求动、缓运急发、内外兼修等特点,深受广大河南农民的喜爱,成为农村体育主要健身的内容与形式。图2中的数据也反映出了这一特点,有16.0%的农民选择此类项目。
  3.3.2现代体育项目的开展情况
  近几年来,河南省各级政府在农村广泛开展了现代体育项目的宣传与推广,国家体育总局在2007年启动全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这项工程以行政村为主要实施对象,重点建设经济实用的小型公共体育健身设施。该工程基本标准是建设标准篮球场,配备标准篮球架和2张乒乓球台,建设方式采取中央资金引导、地方政府投资为主,社会支持为辅,利用农村公共用地,农民自愿义务投工投劳进行建设。因此在不少农村地区已积极开展了各类球类活动,尤其是篮球、台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并在一些农村形成了传统。
  在此次调查中,有24.4%选择参与篮球项目。篮球作为中国的第一大体育运动在河南农村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每年的春节、五一、十一等传统节假日,在河南农村地区都会举办各种级别的篮球赛事。在河南灵宝卯屯村被称为“农民NBA”的“园林杯”篮球邀请赛,从1993年春节开始至2010年已经举办了十八届,吸引了40多支外地球队前来参赛,比赛时观众人山人海,像赶庙会一样。最多时一年进行760多场比赛,观众人数达20多万人次。2009年10月16日,胡锦涛总书记在济南亲切接见了新中国体育发展60年来涌现出的优秀代表,而“农民NBA”的创始人梁金牛是受表彰者中唯一的农民代表。如今,这种“农民NBA”模式在河南许多农村地区风行起来。互相进行比赛成了群众的最好体育健身方式。
  在其他的现代体育项目中,羽毛球、乒乓球分别占农村体育项目的占25.4%和21.6%,活动的参与者较多,其原因一方面是我国羽毛球、乒乓球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为国争得无数荣誉,深受大家喜爱;另一方面也与当前体育活动场地设施偏少有关,这两项目器材设备简单,室内室外都可以进行,不同年龄、性别和身体条件的人都可以参加,很容易被大众所接受。
  台球是青少年喜欢的活动项目之一,在乡镇体育娱乐市场打台球的人较多,这与台球项目技能容易掌握,活动有趣,便于组织管理有关,从图2中看出有11.9%的农民参与了此项运动。
  其他项目包括爬山、游泳、大众操等,比例有23.6%。排球、足球在农村开展得很少。分别占6.1%和5.1%。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1)现阶段河南省农村能够坚持开展的体育活动项目。民间传统的体育活动项目特别是武术,适合在农村开展,但是其地域分布也很明显,在“武术之乡”非常集中;现代体育项目特别是各种球类项目在农村青少年中得到很大的认可。
  (2)河南省在当地农村能够持续发展的体育项目。民间传统的体育活动项目在农村的基础相当牢固,成为农村文化的一部分;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城市文化对农村的影响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现代体育项目逐渐渗透到了农村,现代体育将在农村广泛普及开来,成为农村健身的主要方式与内容。
  从总的趋势看,这两大类体育项目将在河南省农村地区中持续发展,农民群众对体育项目的选择开始向健身性、竞技性、娱乐性较强的方向发展和转移,各种球类、武术、散步所占的比重会逐渐增大。
  4.2建议
  (1)改善硬件设施。农村客观上存在场地设施少、条件差等实际困难,因此,推广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尚有一定困难,可在那些条件较好的乡镇,逐步开展。应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以开展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为主,如武术、舞龙舞狮、龙舟、拔河、棋类等。
  (2)继承和发展与新农村建设密切相关的体育活动项目。农村体育项目的继承和发展离不开改革和提高,而改革和提高必须结合农村体育的自身特点。河南省农村地区可大力发展一些利用自然环境的特点和优势的体育活动项目。例如:利用风土人情开展体育旅游;利用地理环境开展极限或新兴运动项目;利用不同的生产方式特点开展各种与农村生产劳动和生活方式紧密相关的特色劳动竞赛等等。
  (3)在各级政府、村委的支持下,对农民提供体育项目上的技术指导。举办各种体育项目比赛,通过比赛的组织、管理、宣传等工作,增加农民对体育的认识和兴趣,调动农民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活跃农村体育氛围,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
  经过这次调查发现,体育在农村中已经广泛地展开,人们对身体锻炼的兴趣也越来越高,而社会体育的方式多样,种类繁多,人们无论何时何地都能进行身体锻炼,这为农村的体育人口提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农村的体育人口会日益壮大。
  参考文献
  〔1〕朱家新.新时期农村体育发展理论与实证研究〔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7.
  〔2〕牛辉,李淑芳.河南省农民体育健身现状调查与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6(5):113-114.
  〔3〕马成亮,梁定邦.山西省农村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J〕.体育学刊,2001,8(2):22-24.
  〔4〕冯健.对我国农村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的分析研究 〔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24(2):28-31.
  〔5〕董翠香,吉灿忠,纪铭霞.河南省农村体育现状调查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8,(5):9-12.
  (责任编辑:李宏斌)
其他文献
语文教学设计的意义何在?学习的动力、课堂的活力与师生的生长性是考量课堂样态的重要维度,而基于设 计的研究恰恰是语文课堂教学样态建设的原点所在.
利用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剂与平沙绿僵菌混配防治园林害虫卷叶虫.结果表明:在温度32℃、相对湿度70%~73%条件下,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剂与平沙绿僵菌液体制剂采用1:1的比例混合,混
以模数、蜗杆头数、直径系数和蜗轮变位系数为设计变量,建立了蜗杆传动多目标优化模型,用线性加权法转化为单目标优化模型,编制了通用的LINGO程序,给出了算例.计算表明程序使
<正>[教学目标]1.理解长勺之战以弱胜强的原因,探讨历史文本的写法。2.读懂历史文本的文学性,解会"史蕴诗心"说。3.读出正确语气,积累文言词汇。[教学重点]长勺之战以弱胜强
数学中的四面体结构与语文教学也有关系,将其运用到语文的阅读、写作教学中来,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道德教育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教学内容,如何有效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也一直是语文教育界研讨的问题。本文着重探讨在语文课中以情感教学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以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