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是当前学校面临的主要任务,也是每一个教育人应尽的使命和担当。办学过程中,江阴市花园实验小学坚持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基本出发点,依托“尚美文化”的理解、转化和表达来促进学校教育的整体变革,不断丰富其教育内涵和实践表达,形成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品质提升新路径,为每一位师生的更优成长和幸福人生奠基。
关键词:学校文化;文化自觉;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0)05A-0045-04
高品质学校是当代学校发展的现实必然和努力方向,也是学校文化得以落地生根的显性表现。近年来,为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文件精神,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更加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江阴市花园实验小学主动顺应时代需求,积极探索以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品质提升的实践路径,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实现“尚美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和自我创建,逐步形成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化自觉。
学校认为“美”是一种态度、一种情趣,也是一种力量,它直接指向于“人性的健康生长和全面发展”。一定意义上讲,教育的使命就是和学生一起“向着美的方向,经历美的过程,追寻美的表达,成为美和更美”,从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具备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这也是践行“尚美文化”的初衷所在。尤为重要的是,学生不是单数,而是复数,是许许多多模样的自然交汇、自主融合与自由生长,“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应成为尚美文化引领下校园生活的基本样态。从理念到实践,从宏大到细节,花园人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教育变革之路。
一、在时间中积淀,明晰学校文化坐标
文化是学校的灵魂,诠释着学校对教育的理解。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历史时期对文化的表达是不尽相同的,但无一例外都承载着历史的烙印、当前的境遇以及对未来的向往,它们也组成了学校文化构建的三维动态坐标。花园实验小学始建于1994年,弹指二十余年,完成了一所乡村小学向江苏省实验小学的蜕变,初步达成了“家门口的好学校”这一办学目标。
(一)共美而生,尚美文化初萌芽
学校原名江阴市花同小学,位于江阴市长江路51号。建校之初,全校师生不足百人,学校定位仅为完小。尽管当时的办学条件比较艰苦,但全体师生依然一起种植花木、修建操场,努力营造优雅的校同环境。当时虽无学校文化之意识,但
师生共进之风、尚美之情已悄然形成。
(二)历美而新,尚美文化渐丰实
随着学校美誉度的逐步提升,数年后江阴市秦泾小学并入我校,给学校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教师各美其美、师生美美与共”成为当时学校文化建设的主旋律。在彼此的融汇与磨合中,文化建设也从“一种意义形式的历史传承”逐步走向了“学校群体成员的做事方式”。2003年,学校立“尚美”为校训并成功创建江苏省实验小学,完成了尚美文化的初步架构。
(三)向美而行,尚美文化助发展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花小人开始致力于从“品牌学校”到“优质学校”的转型发展。在此期间,学校始终坚持以“尚美文化”为根脉,以立足于知识与技能之上的健全人格的培养为出发点,不断丰富“尚美文化”的教育内涵,逐步明晰了“生命之花幸福绽放”的办学理念、“让每一位师生在有意境的花园里,相伴共享有意思的学习生活、有意义的花样年华”的办学愿景等,并努力将之在教育教学的实践场景中得以充分体现,助推学校教育品质的稳步提升。
二、在场景中诠释,彰显学校文化自觉
“文化自觉”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的特色和发展的趋向”。学校文化自觉就是学校成员对学校文化进行冷静反思与主动发展的过程。因此,要实现尚美文化自觉,首先是要对既有文化及学校生活进行深刻反思,继而不断确立新的观念体系、管理机制、行为方式以及物质空间。认识美、体验美、欣赏美和创造美,应贯穿于校园生活的每一处细节。
(一)弘扬校训,积淀美的力量
校训是对学校人文传统、治学精神、办学特色的高度概括,也是学校文化的直观表达。从教育哲学角度来看,美即教育的本质。“尚”既表达了学校文化的方向也表达了学校文化的发展进行时:把它理解为共同遵从的制度,确定了学校文化的范围;把它理解为尊崇,表达了学校文化的追求;把它理解为重视,显示了学校文化的地位;把它理解为高上,展现了学校文化的动态。正是因为“尚美”校训有着丰富的内涵与众多的表达,使得我们不愿意仅从某一个方面单调地解读它。为让校训成为花小人向美而长的精神力量和行为自觉,学校还联动教师、学生、学生家长、社区人员共同开展了“给校训找100条理由”等主题性教育活动,努力让“尚美”根植于每一位花小人的心田。
(二)改造空间,润泽美的心灵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孩子在他周围——学校走廊的墙壁上、教室里、在活动室里——经常看到的一切,对于精神面貌的形成具有重大意義。”为让校同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处空间都能讲述美的故事、流淌美的意蕴,绽放美的个性,我们开展了“五美空间创建活动”。一是打造尚美教室,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情感与才华之美;二是开发尚美乐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规则与协作之美;三是建设尚美书院,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品尝书香与人文之美;四是认养尚美花园,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发现自然与和谐之美;五是构建尚美学苑,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成长与快乐之美。
以“尚美乐园”的开发过程为例,学校管理人员发现学生喜欢在课间追逐打闹,给校同安全管理带来了较大的隐患。尽管德育处已经建立了一定的管控机制,但情况依然无法得到改善。在由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家委会代表组成的专题研讨会中,有的家长提出:“能否借鉴日本的管理方式,在容易发生安全隐患的地方贴上学生们创作的警示语或行进路线图,这样就可以降低奔跑带来的风险”;有的教师建议:“奔跑是孩子的天性,靠“堵”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尚美文化首先应该尊重、顺应孩子的天性,在课间活动内容的开发上做文章”;一位高年级同学这样发言:“放假后我最喜欢到乡下去玩,因为爷爷总会教我很多他小时候玩的游戏,这些游戏班里同学大多都不会哦……”就是茌这样的集思广益下,学校相继启动了“安全贴士我来创”“我最喜欢的同伴游戏”等系列活动,并根据不同年级、不同教室、不同学生的喜好,因地制宜对校同进行了空间改造。如一(3)班的学生最喜欢“跳房子”,学校就在该教室门口的地面上喷绘了跳房子、剪刀石头布的图样,让他们尽情玩耍。这样的空间,顺应的是儿童的天性,点亮的是童趣、规则和优秀传统文化,成了学生们最喜欢驻足的成长乐同。 (三)调适课程,生发美的学习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主要载体,课堂是课程实施的关键阵地,文化建设应在课程与课堂中得以落实并彰显。我们认为“尊重差异”就是教育教学中尚美文化的本质体现,“让每一位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生长”就是尚美文化对课程改革的目标所在。为此,我们主动审视整合国家、地方与校本课程,立足“目标设定”“发展需求”“自主选择”这三个要素,为本校学生量身定制了“尚美课程”(见图1)。我们在国家课程的基础上,融入了本校的课程文化和课程优势,以红色基础课程、蓝色拓展课程、黄色特色课程构建尚美课程体系,并致力于满足差异性需求和个性化发展。
同时,我们努力探索学科融合、跨学科学习、项目化学习等育人方式,努力让学生们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生发美的学习。调试过程中,学校也逐步生成了“语文读写共生”“基于小学生数学理解的游戏化教学”“英语课内外融合”等具有一定影响的学科品牌。尤为重要的是,“五美评价标准(目标精准美、结构流畅美、互动和谐美、思维灵动美、评价适切美)”应运而生,在后续的“课堂教学审美化改造行动”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始终洋溢着美的内核与气息。
(四)丰盈活动,传递美的表达
活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为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提升其审美能力和情趣,学校以“发现美、展示美、塑造美”为线索,定期开展了“尚情感之美、尚道德之美、尚智慧之美、尚体魄之美、尚劳艺之美”等系列活动,受到了师生与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
以“尚情感之美”例行活动为例,一年级和六年级的学生们有一次这样的互动过程:(1)六年级组建“花之声”宣讲团,讲述花小的文化与自己的感悟;(2)宣讲团成员牵手一年级的学生共同认识校园,并送上期望与祝福;(3)宣讲团成员与对应的学生、学生学长携手参加入学仪式;(4)共同种下一株小花苗,一起经历观察、培育、养护的过程;(5)两个学生建立“童心花语”共同体,自主开展互助活动……
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审视当下中同学校文化建设,指出改变现状的唯一可能就是:从宏大走向细节,从理论走向实践,从概念走向行动,从抽象走向具体[1]。因此,只有以学习者为中心,在具体的工作中创造一个个有温度、有品位、有文化的细节,方能实现尚美文化的根本性创建。
三、在反省中前行,寻求学校文化共振
什么是学校文化?其实很难回答。但好的学校文化,一定是一群志同道合之人,在一起愉快地向着美和更美的教育前进。从这个层面上看,学校文化是个隐性概念,建立在人的基础上,涵盖学校视域下人的关系、做事的风格、精神力量。而人的特性在于其反省能力,因此在任何阶段,学校文化都需要自我反省与自我革新。
(一)拓宽学校文化视域,丰厚文化理解
叶澜教授指出,学校“要参与到社会新文化的构建中去,按社会发展的要求和时代的精神,构建超越现实的新学校文化”[2]。从结构视角来看,学校是社会的一部分,学校文化离不开社会文化的大环境;从环境角度分析,学校是特殊的社会,学校文化应该映射出理想的社会文化。当我们意识到“学校是个小社会,社会是个大学校”时,就会跳出教育,从更高更广的视域来审视自我。今天的社会,是一个丰富而立体的多元体,追求知识的发展也崇尚个性的张扬。将学校放在社会的子集中,学校应该提供更加真实可感的学习空间和实践操作。将学校放在社会的场域下,学校还应思考‘历史与社会赋予我们的使命,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学校文化是社会文化的缩影,学校文化义是社会文化的先行。
(二)全体成员相互成就,产生文化共振
学校的根本生命意义在于学校全体成员的发展、精神生活的充实以及生命境界的提升。这里的全体成员不仅有学生,也包含教师。怎样在个体成长的同时促进团体进步,怎样通过团体的提升来带动个体的发展,是每个学校都会遇到的命题。
从个体的角度来思考,学校积极为教师搭建个人发展的平台:通过帮助教师制定个人发展三年规划,明晰教师个体发展方向和路径;通过组织学习和教研活动,助推名特优教师培养;通过一年一度的“尚美教学节”展示,坚定师德修养与教育信念。学校积极为学生提供个性发展的舞台:通过组织丰富的校同俱乐部活动,鲜明学生的个性发展;通过“尚美学子”评选和“尚美艺术节”的展示,鼓励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在实践中学习与前进,学生在真实的学习和活动中历练、成长。
从团体的角度来思考,学校通过青蓝结对工程,在教师团体中傳承发扬有价值的教育经验;通过德育骨干营、教科研骨干营、花小读书群,汇聚志同道合的教师群体,实现思维碰撞,抱团前进。学校通过开展“一班一花一品”活动,寻找班级群体共性,促进班级文化自主构建;通过组建校“丑小鸭俱乐部”、羽毛球俱乐部、“花之声宣讲团”,帮助优特长的学生有机组合,在集体活动中塑造乐群品质。教师在团体活动中交流与提高,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共同发展。
另外,学校定期组织集体晨会、红领巾广播、国旗下讲话、尚美颁奖活动,宣讲尚美师生事迹,增强全体师生的荣誉感与使命感;通过召开教代会、组织工会活动、评选大队委、召开少代会等活动,凝聚花园人心,增强全体师生的归属感和责任感。教师和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共同承担责任、共同发展,学校文化也在个体与团体的共长中走向共进,在共进中走向共生。
觉醒、反省、创建是一个辩证的动态关系。觉醒能让我们的学校文化具有独特的“尚美“坐标,创建能让我们的学校文化充满“尚美”表达,反省能让我们的学校文化找到最美的共振。作为一所年轻的学校,我们经常回响费孝通先生在八十岁生日所说的一句话:“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并将之作为“文化自觉”历程的概括。我们始终追寻,一个明亮的文化方向,一种简洁的文化表达,一曲和谐的文化共振。
参考文献:
[1]翟利岳.美化物质环境彰显文化自觉[J].小学教育研究,2015(3):10.
关键词:学校文化;文化自觉;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0)05A-0045-04
高品质学校是当代学校发展的现实必然和努力方向,也是学校文化得以落地生根的显性表现。近年来,为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文件精神,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更加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江阴市花园实验小学主动顺应时代需求,积极探索以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品质提升的实践路径,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实现“尚美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和自我创建,逐步形成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化自觉。
学校认为“美”是一种态度、一种情趣,也是一种力量,它直接指向于“人性的健康生长和全面发展”。一定意义上讲,教育的使命就是和学生一起“向着美的方向,经历美的过程,追寻美的表达,成为美和更美”,从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具备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这也是践行“尚美文化”的初衷所在。尤为重要的是,学生不是单数,而是复数,是许许多多模样的自然交汇、自主融合与自由生长,“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应成为尚美文化引领下校园生活的基本样态。从理念到实践,从宏大到细节,花园人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教育变革之路。
一、在时间中积淀,明晰学校文化坐标
文化是学校的灵魂,诠释着学校对教育的理解。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历史时期对文化的表达是不尽相同的,但无一例外都承载着历史的烙印、当前的境遇以及对未来的向往,它们也组成了学校文化构建的三维动态坐标。花园实验小学始建于1994年,弹指二十余年,完成了一所乡村小学向江苏省实验小学的蜕变,初步达成了“家门口的好学校”这一办学目标。
(一)共美而生,尚美文化初萌芽
学校原名江阴市花同小学,位于江阴市长江路51号。建校之初,全校师生不足百人,学校定位仅为完小。尽管当时的办学条件比较艰苦,但全体师生依然一起种植花木、修建操场,努力营造优雅的校同环境。当时虽无学校文化之意识,但
师生共进之风、尚美之情已悄然形成。
(二)历美而新,尚美文化渐丰实
随着学校美誉度的逐步提升,数年后江阴市秦泾小学并入我校,给学校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教师各美其美、师生美美与共”成为当时学校文化建设的主旋律。在彼此的融汇与磨合中,文化建设也从“一种意义形式的历史传承”逐步走向了“学校群体成员的做事方式”。2003年,学校立“尚美”为校训并成功创建江苏省实验小学,完成了尚美文化的初步架构。
(三)向美而行,尚美文化助发展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花小人开始致力于从“品牌学校”到“优质学校”的转型发展。在此期间,学校始终坚持以“尚美文化”为根脉,以立足于知识与技能之上的健全人格的培养为出发点,不断丰富“尚美文化”的教育内涵,逐步明晰了“生命之花幸福绽放”的办学理念、“让每一位师生在有意境的花园里,相伴共享有意思的学习生活、有意义的花样年华”的办学愿景等,并努力将之在教育教学的实践场景中得以充分体现,助推学校教育品质的稳步提升。
二、在场景中诠释,彰显学校文化自觉
“文化自觉”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的特色和发展的趋向”。学校文化自觉就是学校成员对学校文化进行冷静反思与主动发展的过程。因此,要实现尚美文化自觉,首先是要对既有文化及学校生活进行深刻反思,继而不断确立新的观念体系、管理机制、行为方式以及物质空间。认识美、体验美、欣赏美和创造美,应贯穿于校园生活的每一处细节。
(一)弘扬校训,积淀美的力量
校训是对学校人文传统、治学精神、办学特色的高度概括,也是学校文化的直观表达。从教育哲学角度来看,美即教育的本质。“尚”既表达了学校文化的方向也表达了学校文化的发展进行时:把它理解为共同遵从的制度,确定了学校文化的范围;把它理解为尊崇,表达了学校文化的追求;把它理解为重视,显示了学校文化的地位;把它理解为高上,展现了学校文化的动态。正是因为“尚美”校训有着丰富的内涵与众多的表达,使得我们不愿意仅从某一个方面单调地解读它。为让校训成为花小人向美而长的精神力量和行为自觉,学校还联动教师、学生、学生家长、社区人员共同开展了“给校训找100条理由”等主题性教育活动,努力让“尚美”根植于每一位花小人的心田。
(二)改造空间,润泽美的心灵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孩子在他周围——学校走廊的墙壁上、教室里、在活动室里——经常看到的一切,对于精神面貌的形成具有重大意義。”为让校同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处空间都能讲述美的故事、流淌美的意蕴,绽放美的个性,我们开展了“五美空间创建活动”。一是打造尚美教室,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情感与才华之美;二是开发尚美乐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规则与协作之美;三是建设尚美书院,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品尝书香与人文之美;四是认养尚美花园,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发现自然与和谐之美;五是构建尚美学苑,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成长与快乐之美。
以“尚美乐园”的开发过程为例,学校管理人员发现学生喜欢在课间追逐打闹,给校同安全管理带来了较大的隐患。尽管德育处已经建立了一定的管控机制,但情况依然无法得到改善。在由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家委会代表组成的专题研讨会中,有的家长提出:“能否借鉴日本的管理方式,在容易发生安全隐患的地方贴上学生们创作的警示语或行进路线图,这样就可以降低奔跑带来的风险”;有的教师建议:“奔跑是孩子的天性,靠“堵”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尚美文化首先应该尊重、顺应孩子的天性,在课间活动内容的开发上做文章”;一位高年级同学这样发言:“放假后我最喜欢到乡下去玩,因为爷爷总会教我很多他小时候玩的游戏,这些游戏班里同学大多都不会哦……”就是茌这样的集思广益下,学校相继启动了“安全贴士我来创”“我最喜欢的同伴游戏”等系列活动,并根据不同年级、不同教室、不同学生的喜好,因地制宜对校同进行了空间改造。如一(3)班的学生最喜欢“跳房子”,学校就在该教室门口的地面上喷绘了跳房子、剪刀石头布的图样,让他们尽情玩耍。这样的空间,顺应的是儿童的天性,点亮的是童趣、规则和优秀传统文化,成了学生们最喜欢驻足的成长乐同。 (三)调适课程,生发美的学习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主要载体,课堂是课程实施的关键阵地,文化建设应在课程与课堂中得以落实并彰显。我们认为“尊重差异”就是教育教学中尚美文化的本质体现,“让每一位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生长”就是尚美文化对课程改革的目标所在。为此,我们主动审视整合国家、地方与校本课程,立足“目标设定”“发展需求”“自主选择”这三个要素,为本校学生量身定制了“尚美课程”(见图1)。我们在国家课程的基础上,融入了本校的课程文化和课程优势,以红色基础课程、蓝色拓展课程、黄色特色课程构建尚美课程体系,并致力于满足差异性需求和个性化发展。
同时,我们努力探索学科融合、跨学科学习、项目化学习等育人方式,努力让学生们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生发美的学习。调试过程中,学校也逐步生成了“语文读写共生”“基于小学生数学理解的游戏化教学”“英语课内外融合”等具有一定影响的学科品牌。尤为重要的是,“五美评价标准(目标精准美、结构流畅美、互动和谐美、思维灵动美、评价适切美)”应运而生,在后续的“课堂教学审美化改造行动”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始终洋溢着美的内核与气息。
(四)丰盈活动,传递美的表达
活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为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提升其审美能力和情趣,学校以“发现美、展示美、塑造美”为线索,定期开展了“尚情感之美、尚道德之美、尚智慧之美、尚体魄之美、尚劳艺之美”等系列活动,受到了师生与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
以“尚情感之美”例行活动为例,一年级和六年级的学生们有一次这样的互动过程:(1)六年级组建“花之声”宣讲团,讲述花小的文化与自己的感悟;(2)宣讲团成员牵手一年级的学生共同认识校园,并送上期望与祝福;(3)宣讲团成员与对应的学生、学生学长携手参加入学仪式;(4)共同种下一株小花苗,一起经历观察、培育、养护的过程;(5)两个学生建立“童心花语”共同体,自主开展互助活动……
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审视当下中同学校文化建设,指出改变现状的唯一可能就是:从宏大走向细节,从理论走向实践,从概念走向行动,从抽象走向具体[1]。因此,只有以学习者为中心,在具体的工作中创造一个个有温度、有品位、有文化的细节,方能实现尚美文化的根本性创建。
三、在反省中前行,寻求学校文化共振
什么是学校文化?其实很难回答。但好的学校文化,一定是一群志同道合之人,在一起愉快地向着美和更美的教育前进。从这个层面上看,学校文化是个隐性概念,建立在人的基础上,涵盖学校视域下人的关系、做事的风格、精神力量。而人的特性在于其反省能力,因此在任何阶段,学校文化都需要自我反省与自我革新。
(一)拓宽学校文化视域,丰厚文化理解
叶澜教授指出,学校“要参与到社会新文化的构建中去,按社会发展的要求和时代的精神,构建超越现实的新学校文化”[2]。从结构视角来看,学校是社会的一部分,学校文化离不开社会文化的大环境;从环境角度分析,学校是特殊的社会,学校文化应该映射出理想的社会文化。当我们意识到“学校是个小社会,社会是个大学校”时,就会跳出教育,从更高更广的视域来审视自我。今天的社会,是一个丰富而立体的多元体,追求知识的发展也崇尚个性的张扬。将学校放在社会的子集中,学校应该提供更加真实可感的学习空间和实践操作。将学校放在社会的场域下,学校还应思考‘历史与社会赋予我们的使命,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学校文化是社会文化的缩影,学校文化义是社会文化的先行。
(二)全体成员相互成就,产生文化共振
学校的根本生命意义在于学校全体成员的发展、精神生活的充实以及生命境界的提升。这里的全体成员不仅有学生,也包含教师。怎样在个体成长的同时促进团体进步,怎样通过团体的提升来带动个体的发展,是每个学校都会遇到的命题。
从个体的角度来思考,学校积极为教师搭建个人发展的平台:通过帮助教师制定个人发展三年规划,明晰教师个体发展方向和路径;通过组织学习和教研活动,助推名特优教师培养;通过一年一度的“尚美教学节”展示,坚定师德修养与教育信念。学校积极为学生提供个性发展的舞台:通过组织丰富的校同俱乐部活动,鲜明学生的个性发展;通过“尚美学子”评选和“尚美艺术节”的展示,鼓励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在实践中学习与前进,学生在真实的学习和活动中历练、成长。
从团体的角度来思考,学校通过青蓝结对工程,在教师团体中傳承发扬有价值的教育经验;通过德育骨干营、教科研骨干营、花小读书群,汇聚志同道合的教师群体,实现思维碰撞,抱团前进。学校通过开展“一班一花一品”活动,寻找班级群体共性,促进班级文化自主构建;通过组建校“丑小鸭俱乐部”、羽毛球俱乐部、“花之声宣讲团”,帮助优特长的学生有机组合,在集体活动中塑造乐群品质。教师在团体活动中交流与提高,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共同发展。
另外,学校定期组织集体晨会、红领巾广播、国旗下讲话、尚美颁奖活动,宣讲尚美师生事迹,增强全体师生的荣誉感与使命感;通过召开教代会、组织工会活动、评选大队委、召开少代会等活动,凝聚花园人心,增强全体师生的归属感和责任感。教师和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共同承担责任、共同发展,学校文化也在个体与团体的共长中走向共进,在共进中走向共生。
觉醒、反省、创建是一个辩证的动态关系。觉醒能让我们的学校文化具有独特的“尚美“坐标,创建能让我们的学校文化充满“尚美”表达,反省能让我们的学校文化找到最美的共振。作为一所年轻的学校,我们经常回响费孝通先生在八十岁生日所说的一句话:“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并将之作为“文化自觉”历程的概括。我们始终追寻,一个明亮的文化方向,一种简洁的文化表达,一曲和谐的文化共振。
参考文献:
[1]翟利岳.美化物质环境彰显文化自觉[J].小学教育研究,2015(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