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客家文化建筑形态在梅县当地酒店形成发展趋势,在体现客家地域文化的同时,采取现代的建筑语言与手法,勾勒出梅州地域传统建筑的特点,使其具备高识别性,本文结合客家建筑风格的差异化,探讨客家文化元素在现代酒店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关键词:建筑设计;酒店建筑;客家文化;围龙屋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1、客家文化建筑设计理念
客家文化主要集中在梅州市,而梅州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是客家人集中居住之地,有“世界客都”之称。同时梅州市独具古朴典雅、历史悠久的客家民居建筑,即围龙屋、走马楼、五凤楼、土围楼、四角楼、船形围等。
为了突出客家文化原始的味道,在酒店设计中大量结合了围龙屋建筑围合特色。酒店建筑形式采取当地的客家围龙屋建筑组群风格,依山而建,气势磅礴,使人对客家有直观的感性认识,也可感受到客家文化与其他中华文化的差异性,体现客家人独有的建筑文化,将客家文化和现代文明结合为一体。同时,将围龙屋从产生到如今所经历的历史朝代特点表现在建筑中,使人们对中国历史鼎盛时期“五朝”文化产生追忆和加深了解,突出“五朝”各自的文化特色,有的放矢、进行古文化的运用,体现宏伟酒店的建筑气派。
不仅在酒店规划上、在单体风格,细节处理、装饰设计、室内风格上均应把客家围龙屋的特点融入设计,处处体现。建筑室内设计采取简洁、现代风格,但同时又富含细节与变化。色彩高雅明快,富有地方特色与历史元素。建筑整体有力地体现了围龙屋的建筑特点,有力地体现了历史五朝的韵味。以现代的建筑语言与手法勾勒出梅州地域传统建筑的特点,可识别性高,特点突出。同时,建筑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绿色设计为前导,实现美观与节能并重的原则。
2、酒店建筑总体布局设计
2.1空间结构、生态及景观组织
酒店空间结构及景观组织以建筑群整体规划结构格局为基础,空间序列组织有序、张弛有度。以东西横向中心景观主轴为主线,辅以次景观轴线及景观节点空间,有机联系整体及不同景观空间。建筑布局在强调主要轴线特点的同时也有机的与景观形态的不同组织类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通过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的手法营造出不同的空间特点和景观效果,突出了酒店景观的文化品位,使酒店的景观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从而提高酒店的整体环境品质。景观视线组织上采用引导的方式:为了突出酒店的生态设计理念,沿主、辅生态景观轴线以绿化、铺地、水系、构筑物等景观手段加强方向性,强化主景观序列,引导人流的行进方向。
2.2功能分区规划
为了充分体现酒店设计分区明确、服务便利以及兼顾环境的原则,在总体规划布局上,根据不同功能的使用特点,把国际会议中心规划于鹿湖南岸,基地平整后绝对标高295.5米。而五星级酒规划于鹿湖东岸,既可西向揽鹿湖之水景,又可东南眺望悠远之山意,景观极佳,酒店基地平整后绝对标高同为295.5米。酒店总统套房设于基地东南小山麓之上,四面景观,远山水景,景色宜人。总统套房依山就势,以绝对标高305.4米及308.1米为基准面并采取环形布置设计形式,有效地保证了每个房间的景观视野。
其中,在环境景观最好的南面和西面设置酒店客房,将娱乐附属楼设置于北侧靠山地段;客房与娱乐之间则为建筑东西主轴线,贯穿麓湖景观,入口广场,酒店大堂,景观泳池及远山美景。在酒店及会议中心之间,创造性利用地形,将宴会厅架于堤坝之上,有机联系酒店主体及会议中心。
2.3交通组织
围龙屋大多依山而建,前低后高,突出中轴堂屋,蔚为壮观。其主体部分是堂屋。所谓堂屋,即中轴建筑为方形厅堂,堂与堂之间以天井相隔。堂屋两侧为横屋,一般以巷径与堂屋相连。堂屋后面建半月形围屋连结横屋,半月形内为化胎。
为了保证围龙屋层层递进,形成一个井然有序的景观序列,酒店建筑中,主体整体抬高一层,一层为机动车停车及各类辅助用房。以风水理论为指导核心的梅州围龙屋,极为重视与整体环境的融合,酒店主入口则设于二层,面向鹿湖。在酒店北侧分别设置酒店行政服务出入口及娱乐出入口,在酒店南侧设服务次出入口。酒店主体经抬高后,使机动车与主要人流流线各自形成彼此的交通系统、避免交叉,极大程度上保证了景观的完整性及各功能之间的可及性,为休闲度假的功能营造了便利的条件。总统套房独立西向设置主入口及机动车出入口,交通体系西向延伸连接入酒店交通体系,即独立又与整体融为一体。酒店各个部分交通相对独立,但又通过连廊及机动车道紧密联系。
3、酒店客家建筑形态
结合客家建筑特有的“围”建筑,酒店建筑组群形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梅州地域、客家文化历史及环境条件。整个酒店建筑整体沿景观面展开,宛如一个通体晶莹的玉如意,掩映于湖光山色之间。以隐喻围龙屋的建筑体量及形式强调空间的“围”与“开”,并以此打破传统建筑形式的空间格局。由此,建筑形态不仅丰富了由内向外的景观视线,同时又丰富了由外向内的视觉界面,从而有效地营造出全新的,即根植于传统经验的,同时又现代的新型建筑形态。
酒店建筑群体变化有序,整体呈现韵律有致的城市天际线。建筑造型取向简洁、现代,同时又融合古典的抽象符號,丰富而富于变化;以现代的语言塑造古典的韵味,以简洁的元素创造差异的造型,从而增强识别性,做到在整体协调的前提下,彰显个性。
酒店形态结合基地特点,注重水的运用及隐喻。不仅在建筑内外穿插多种水体的设计,与室外麓湖相呼应,更在建筑的造型上运用水的神韵。古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之赞,因此在建筑造型设计之中,以充满张力及运动感的入口造型及大堂设计,将麓湖、建筑及泳池联系为一个整体,水天一色,不仅使建筑特点鲜明,极具个性,同时也有力地解决了麓湖水面与基地平整面有超过13米巨大落差的自然条件欠缺之处。
4、客家建筑设计介绍
以下是对单体客家建筑设计的介绍,以某博物馆建筑设计为例。该方案设计是应河源市政府建设客家文化公园,保证客家文化公园质量,组织的一次专题设计竞赛,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的佳作(图1)。方案进行了总体功能布局,结台对景和区域辐射范围合理安排各功能节点,着重体现了客家文化的轴线性、向心性、对称性。规划设计用建筑群体及场所意向空同表达客家文化的传统内涵.使人能在公园中感受到浓厚的客家气氛和精神。
图1 博物馆方案
建筑整体强调左右对称布局,使得文化之轴、城市之轴、时空之轴、参观序列互相叠台。通过建筑率体空间突出客家文化主题是设计中的关键。建筑的空间布局构思采用客家传统建筑中“三堂两横”的概念,即:庆典广场(前院)、入口祭坛(下堂)、入口门厅(中堂)中庭大堂(上堂)、观景平台(龙厅)。建筑造型借鉴客家传统土楼建筑,在立面及中庭天窗使用了汉字“承”的转化纹样,寓意客家精神集成中原的优良传统。外立面材质使用了浅黄色石材,暗示客家传统民居常见的夯土墙。
结语
酒店明显富有高雅明快的色彩以及富有客家地方特色,并且将历史元素融入到酒店建筑设计中。在建筑设计上,整体有力地体现了围龙屋的建筑特点,有力地体现了历史五朝的韵味;采取现代的建筑语言与手法勾勒出梅州地域传统建筑的特点,使其具有高识别性且特点突出。与此同时,酒店建筑设计上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绿色设计为前导,有效地实现了美观与节能并重的原则。
参考文献
[1]温利强.建筑设计上的客家文化体现[J].山西建筑,2009,23(05):31-33.
[2]揭选松.客家文化在梅州建筑领域中的运用[J].城市建筑,2008,26(01):101-103.
[3]黄福波.客家建筑在酒店设计中的充分应用[J].建筑,2006,29(09):18-19.
关键词:建筑设计;酒店建筑;客家文化;围龙屋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1、客家文化建筑设计理念
客家文化主要集中在梅州市,而梅州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是客家人集中居住之地,有“世界客都”之称。同时梅州市独具古朴典雅、历史悠久的客家民居建筑,即围龙屋、走马楼、五凤楼、土围楼、四角楼、船形围等。
为了突出客家文化原始的味道,在酒店设计中大量结合了围龙屋建筑围合特色。酒店建筑形式采取当地的客家围龙屋建筑组群风格,依山而建,气势磅礴,使人对客家有直观的感性认识,也可感受到客家文化与其他中华文化的差异性,体现客家人独有的建筑文化,将客家文化和现代文明结合为一体。同时,将围龙屋从产生到如今所经历的历史朝代特点表现在建筑中,使人们对中国历史鼎盛时期“五朝”文化产生追忆和加深了解,突出“五朝”各自的文化特色,有的放矢、进行古文化的运用,体现宏伟酒店的建筑气派。
不仅在酒店规划上、在单体风格,细节处理、装饰设计、室内风格上均应把客家围龙屋的特点融入设计,处处体现。建筑室内设计采取简洁、现代风格,但同时又富含细节与变化。色彩高雅明快,富有地方特色与历史元素。建筑整体有力地体现了围龙屋的建筑特点,有力地体现了历史五朝的韵味。以现代的建筑语言与手法勾勒出梅州地域传统建筑的特点,可识别性高,特点突出。同时,建筑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绿色设计为前导,实现美观与节能并重的原则。
2、酒店建筑总体布局设计
2.1空间结构、生态及景观组织
酒店空间结构及景观组织以建筑群整体规划结构格局为基础,空间序列组织有序、张弛有度。以东西横向中心景观主轴为主线,辅以次景观轴线及景观节点空间,有机联系整体及不同景观空间。建筑布局在强调主要轴线特点的同时也有机的与景观形态的不同组织类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通过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的手法营造出不同的空间特点和景观效果,突出了酒店景观的文化品位,使酒店的景观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从而提高酒店的整体环境品质。景观视线组织上采用引导的方式:为了突出酒店的生态设计理念,沿主、辅生态景观轴线以绿化、铺地、水系、构筑物等景观手段加强方向性,强化主景观序列,引导人流的行进方向。
2.2功能分区规划
为了充分体现酒店设计分区明确、服务便利以及兼顾环境的原则,在总体规划布局上,根据不同功能的使用特点,把国际会议中心规划于鹿湖南岸,基地平整后绝对标高295.5米。而五星级酒规划于鹿湖东岸,既可西向揽鹿湖之水景,又可东南眺望悠远之山意,景观极佳,酒店基地平整后绝对标高同为295.5米。酒店总统套房设于基地东南小山麓之上,四面景观,远山水景,景色宜人。总统套房依山就势,以绝对标高305.4米及308.1米为基准面并采取环形布置设计形式,有效地保证了每个房间的景观视野。
其中,在环境景观最好的南面和西面设置酒店客房,将娱乐附属楼设置于北侧靠山地段;客房与娱乐之间则为建筑东西主轴线,贯穿麓湖景观,入口广场,酒店大堂,景观泳池及远山美景。在酒店及会议中心之间,创造性利用地形,将宴会厅架于堤坝之上,有机联系酒店主体及会议中心。
2.3交通组织
围龙屋大多依山而建,前低后高,突出中轴堂屋,蔚为壮观。其主体部分是堂屋。所谓堂屋,即中轴建筑为方形厅堂,堂与堂之间以天井相隔。堂屋两侧为横屋,一般以巷径与堂屋相连。堂屋后面建半月形围屋连结横屋,半月形内为化胎。
为了保证围龙屋层层递进,形成一个井然有序的景观序列,酒店建筑中,主体整体抬高一层,一层为机动车停车及各类辅助用房。以风水理论为指导核心的梅州围龙屋,极为重视与整体环境的融合,酒店主入口则设于二层,面向鹿湖。在酒店北侧分别设置酒店行政服务出入口及娱乐出入口,在酒店南侧设服务次出入口。酒店主体经抬高后,使机动车与主要人流流线各自形成彼此的交通系统、避免交叉,极大程度上保证了景观的完整性及各功能之间的可及性,为休闲度假的功能营造了便利的条件。总统套房独立西向设置主入口及机动车出入口,交通体系西向延伸连接入酒店交通体系,即独立又与整体融为一体。酒店各个部分交通相对独立,但又通过连廊及机动车道紧密联系。
3、酒店客家建筑形态
结合客家建筑特有的“围”建筑,酒店建筑组群形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梅州地域、客家文化历史及环境条件。整个酒店建筑整体沿景观面展开,宛如一个通体晶莹的玉如意,掩映于湖光山色之间。以隐喻围龙屋的建筑体量及形式强调空间的“围”与“开”,并以此打破传统建筑形式的空间格局。由此,建筑形态不仅丰富了由内向外的景观视线,同时又丰富了由外向内的视觉界面,从而有效地营造出全新的,即根植于传统经验的,同时又现代的新型建筑形态。
酒店建筑群体变化有序,整体呈现韵律有致的城市天际线。建筑造型取向简洁、现代,同时又融合古典的抽象符號,丰富而富于变化;以现代的语言塑造古典的韵味,以简洁的元素创造差异的造型,从而增强识别性,做到在整体协调的前提下,彰显个性。
酒店形态结合基地特点,注重水的运用及隐喻。不仅在建筑内外穿插多种水体的设计,与室外麓湖相呼应,更在建筑的造型上运用水的神韵。古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之赞,因此在建筑造型设计之中,以充满张力及运动感的入口造型及大堂设计,将麓湖、建筑及泳池联系为一个整体,水天一色,不仅使建筑特点鲜明,极具个性,同时也有力地解决了麓湖水面与基地平整面有超过13米巨大落差的自然条件欠缺之处。
4、客家建筑设计介绍
以下是对单体客家建筑设计的介绍,以某博物馆建筑设计为例。该方案设计是应河源市政府建设客家文化公园,保证客家文化公园质量,组织的一次专题设计竞赛,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的佳作(图1)。方案进行了总体功能布局,结台对景和区域辐射范围合理安排各功能节点,着重体现了客家文化的轴线性、向心性、对称性。规划设计用建筑群体及场所意向空同表达客家文化的传统内涵.使人能在公园中感受到浓厚的客家气氛和精神。
图1 博物馆方案
建筑整体强调左右对称布局,使得文化之轴、城市之轴、时空之轴、参观序列互相叠台。通过建筑率体空间突出客家文化主题是设计中的关键。建筑的空间布局构思采用客家传统建筑中“三堂两横”的概念,即:庆典广场(前院)、入口祭坛(下堂)、入口门厅(中堂)中庭大堂(上堂)、观景平台(龙厅)。建筑造型借鉴客家传统土楼建筑,在立面及中庭天窗使用了汉字“承”的转化纹样,寓意客家精神集成中原的优良传统。外立面材质使用了浅黄色石材,暗示客家传统民居常见的夯土墙。
结语
酒店明显富有高雅明快的色彩以及富有客家地方特色,并且将历史元素融入到酒店建筑设计中。在建筑设计上,整体有力地体现了围龙屋的建筑特点,有力地体现了历史五朝的韵味;采取现代的建筑语言与手法勾勒出梅州地域传统建筑的特点,使其具有高识别性且特点突出。与此同时,酒店建筑设计上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绿色设计为前导,有效地实现了美观与节能并重的原则。
参考文献
[1]温利强.建筑设计上的客家文化体现[J].山西建筑,2009,23(05):31-33.
[2]揭选松.客家文化在梅州建筑领域中的运用[J].城市建筑,2008,26(01):101-103.
[3]黄福波.客家建筑在酒店设计中的充分应用[J].建筑,2006,29(09):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