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为了更有准备地消灭和防止农作物病虫害,农民常将几种农药混合使用,由于杀虫效力大,被农民兄弟称为“杀虫新武器”基本质是混配农药。然而,正是这类农药的“泛滥”,带来了们意料不到的健康问题。
杀虫新武器
在我国农村,农药对保证农作物增产起了重要作用。我国生产和使用的农药有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其中杀虫剂使用比例高达 56%。
近年来,农民感到常用的农药已杀不死害虫。为了提高杀虫效果,想出了混合使用两种或多种农药的办法。据调查,1996年后我国半数以上的杀虫剂以混配农药的形式流入市场,成为农民杀虫的新式武器,国内农药厂生产杀虫混合剂的品种和产量也在迅速上升。混配农药的大量出现,将是我国今后10年内农药生产和使用的主要趋势。混配农药多以有机磷类与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高毒有机磷类与低毒有机磷类混配较为多见,少数是由三类农药混配而成,每类混配农药中又涉及多个农药品种。
多年来,农药中毒一直是危害我国农民健康的重要问题。80年代中,我国每年发生急性农药中毒达10余万人,病死率近20%。也就是说,每年约有2万人因农药中毒而丧命。90年代以来,经过积极防治,农药中毒的人数及病死率有所下降,但每年仍有5 000~7 000人死亡。近年来,混配农药的使用量迅速增加,特别在棉花种植过程中,农药混合剂使用更为广泛和频繁,致使混配农药急性中毒的病人数逐年增多。与5年前相比,仅拟除虫菊酯类与有机磷类混合剂引起的急性中毒报告人数就增加了4倍以上。可见,混配农药这个“杀虫新武器”,已带来一个不容忽视的健康新问题,那就是急性农药中毒。
救治遇难题
许多农药厂生产的混配农药,采用一些新的商品名,令使用者及抢救中毒者感到陌生。如“棉神一号”,顾其名无法知其成分;“克虫净(甲基对硫磷+丙溴磷)”“打虫灵(甲胺磷+久效磷)”,成分全异而药名相近;又如“快杀灵(辛硫磷+氰戊酯)”“速杀灵(乐果+氰戊菊酯)”,一字之差,极易混淆。有的农药混合剂产品药瓶上未详细标明农药成分、浓度或配比,不少人在使用时进一步乱混、乱用。因此,当接触这类农药后发生中毒或误服后引起中毒时,医务人员无从准确得知导致中毒的毒物,难以进行针对性救治,有时甚至延误抢救与治疗的时机。
更为困难的是,对单一的有机氯、有机磷、拟除虫菊酯类等农药,任何一类在防护不周的情况下引起的急性中毒,我们在防治上有较多的经验,但对两种或多种混配农药引起者则所知不多。
一旦出现混配农药急性中毒,我们该怎么办呢?必须根据病情,利用现有的知识,进行积极处理。如果是因皮肤接触发生急性农药中毒,应迅速洗净其污染的皮肤,口服中毒者应立即用清水彻底洗胃。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者,应尽早采用足量的阿托品及胆碱酯酶复能剂(如氯磷定)进行抢救,并给予对症治疗。对于含有有机磷成分的混配农药引起的中毒,首先应保证给予上述针对有机磷中毒的有关治疗。血中红细胞乙酰胆碱酯酶的测定,对多数混配农药中毒的诊断仍有参考价值,但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实验室资料。混配农药中毒者对治疗药物的反应,比单一农药中毒复杂,对并发症及预后的预测也超出现有经验范围,因此需要进一步探索合理的治疗方案,以积累新的治疗经验。
预防是关键
如何解决这些新问题?首先我们注意到,国外多数国家很少生产混配杀虫剂。20世纪70年代起,日本生产500余种和北美洲生产大约1 000种的农药混合剂,多为除草混合剂、杀菌混合剂等,毒性很低。我国因农作物害虫对单一杀虫剂产生抗性,开发、生产和应用的是毒性较高的杀虫混合剂,这种现象弊多利少。在农药的使用中,如何做到科学使用,以防止和减少害虫的抗性,才是至关重要的。乱混、乱用农药,或使用非法生产与销售的高毒混配农药,不仅会导致中毒的发生,而且可能使害虫对农药混合剂产生抗性,到头来受害的还是使用者。
我国农业部和卫生部对农药的生产、使用等都有明确规定,限制使用剧毒农药,提倡使用高效低毒的农药,并要求我们在喷洒施用农药时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以预防农药中毒的发生。这些措施包括:避免徒手配药、迎风喷药或用口吹堵塞的喷雾管等;施药前应检查施药器械有无滴漏,施药时应穿着长袖衣裤、退步走、隔行打药;施药后应及时清洗污染的皮肤,并妥善保存农药,以防误服等。上述措施,对预防混配农药中毒同样是有效的。
杀虫新武器
在我国农村,农药对保证农作物增产起了重要作用。我国生产和使用的农药有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其中杀虫剂使用比例高达 56%。
近年来,农民感到常用的农药已杀不死害虫。为了提高杀虫效果,想出了混合使用两种或多种农药的办法。据调查,1996年后我国半数以上的杀虫剂以混配农药的形式流入市场,成为农民杀虫的新式武器,国内农药厂生产杀虫混合剂的品种和产量也在迅速上升。混配农药的大量出现,将是我国今后10年内农药生产和使用的主要趋势。混配农药多以有机磷类与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高毒有机磷类与低毒有机磷类混配较为多见,少数是由三类农药混配而成,每类混配农药中又涉及多个农药品种。
多年来,农药中毒一直是危害我国农民健康的重要问题。80年代中,我国每年发生急性农药中毒达10余万人,病死率近20%。也就是说,每年约有2万人因农药中毒而丧命。90年代以来,经过积极防治,农药中毒的人数及病死率有所下降,但每年仍有5 000~7 000人死亡。近年来,混配农药的使用量迅速增加,特别在棉花种植过程中,农药混合剂使用更为广泛和频繁,致使混配农药急性中毒的病人数逐年增多。与5年前相比,仅拟除虫菊酯类与有机磷类混合剂引起的急性中毒报告人数就增加了4倍以上。可见,混配农药这个“杀虫新武器”,已带来一个不容忽视的健康新问题,那就是急性农药中毒。
救治遇难题
许多农药厂生产的混配农药,采用一些新的商品名,令使用者及抢救中毒者感到陌生。如“棉神一号”,顾其名无法知其成分;“克虫净(甲基对硫磷+丙溴磷)”“打虫灵(甲胺磷+久效磷)”,成分全异而药名相近;又如“快杀灵(辛硫磷+氰戊酯)”“速杀灵(乐果+氰戊菊酯)”,一字之差,极易混淆。有的农药混合剂产品药瓶上未详细标明农药成分、浓度或配比,不少人在使用时进一步乱混、乱用。因此,当接触这类农药后发生中毒或误服后引起中毒时,医务人员无从准确得知导致中毒的毒物,难以进行针对性救治,有时甚至延误抢救与治疗的时机。
更为困难的是,对单一的有机氯、有机磷、拟除虫菊酯类等农药,任何一类在防护不周的情况下引起的急性中毒,我们在防治上有较多的经验,但对两种或多种混配农药引起者则所知不多。
一旦出现混配农药急性中毒,我们该怎么办呢?必须根据病情,利用现有的知识,进行积极处理。如果是因皮肤接触发生急性农药中毒,应迅速洗净其污染的皮肤,口服中毒者应立即用清水彻底洗胃。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者,应尽早采用足量的阿托品及胆碱酯酶复能剂(如氯磷定)进行抢救,并给予对症治疗。对于含有有机磷成分的混配农药引起的中毒,首先应保证给予上述针对有机磷中毒的有关治疗。血中红细胞乙酰胆碱酯酶的测定,对多数混配农药中毒的诊断仍有参考价值,但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实验室资料。混配农药中毒者对治疗药物的反应,比单一农药中毒复杂,对并发症及预后的预测也超出现有经验范围,因此需要进一步探索合理的治疗方案,以积累新的治疗经验。
预防是关键
如何解决这些新问题?首先我们注意到,国外多数国家很少生产混配杀虫剂。20世纪70年代起,日本生产500余种和北美洲生产大约1 000种的农药混合剂,多为除草混合剂、杀菌混合剂等,毒性很低。我国因农作物害虫对单一杀虫剂产生抗性,开发、生产和应用的是毒性较高的杀虫混合剂,这种现象弊多利少。在农药的使用中,如何做到科学使用,以防止和减少害虫的抗性,才是至关重要的。乱混、乱用农药,或使用非法生产与销售的高毒混配农药,不仅会导致中毒的发生,而且可能使害虫对农药混合剂产生抗性,到头来受害的还是使用者。
我国农业部和卫生部对农药的生产、使用等都有明确规定,限制使用剧毒农药,提倡使用高效低毒的农药,并要求我们在喷洒施用农药时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以预防农药中毒的发生。这些措施包括:避免徒手配药、迎风喷药或用口吹堵塞的喷雾管等;施药前应检查施药器械有无滴漏,施药时应穿着长袖衣裤、退步走、隔行打药;施药后应及时清洗污染的皮肤,并妥善保存农药,以防误服等。上述措施,对预防混配农药中毒同样是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