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赣骏祖籍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是物理学家、美籍华裔太空科学家。1985年4月29日,他和六名宇航员乘坐“挑战者”号航天飞机进行了为期七天的太空飞行。飞行期间,他用自己设计的“液滴动力测定仪”研究了失重状态下的流体力学,并获得成功。
1999年,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时,盐阜籍世界杰出人物勋章获得者、国际文化名人、国家一级导演夏振亚在推出的13集大型电视纪录片《杰出华人在美国》中,记录了王赣骏不畏环境艰难复杂,始终努力拼搏,在物理学和航空航天事业上取得的辉煌成就,并特写了他上太空时携带一面中华人民共和国五星红旗的动人情景。1985年7月,王赣骏应中国航天部邀请回国访问一周,亲手将这面曾经带进太空的五星红旗赠给国家领导人。
与国旗同时带上太空的,还有中国名茶及录有中国歌曲的磁带,王赣骏还在自己穿的航天服上缝了一个绘有中国古代太极图的臂章。航天飞机绕地球一周,飞经中国上空时,他曾作象征性跑步,以示遨游了祖国山河。
那次回国访问,王赣骏非常高兴。在阔别已久的祖国,他愉快而自信地与同行们交流经验,向大家介绍航天飞行的情况。他说:“中国人的智慧是经得起考验的。现在,太空科学尚如一片处女地,有待开发,中国青年应该参加。只要下定决心,定能成功。我们要为中华民族争气。”王赣骏在北京、上海作报告时,全场气氛热烈,掌声不断。
王赣骏童年读书时聪明机灵,对自然课有浓厚的好奇心,数学成绩名列前茅,很喜欢看武侠小说。他对物理尤感兴趣,是个有名的“问题”学生,不仅在学校问,回到家里也问,常问得大人应对不了。老师唐玉凤想起学生时代的王赣骏,会自豪地“数落”几句:“他在学校相当调皮,但聪明慧黠,会给每一个与他接触过的人留下深刻印象。”
高中毕业后,王赣骏进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洛杉矶分校物理系学习。1967年,他以优异成绩获得学士学位,后又顺利获得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并受聘到美国航天所属的帕萨迪纳喷气推进实验室,担任超级物理研究家暨无地心吸力研究院主管,兼任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物理学客座教授。
1974年,美国太空总署计划在太空中进行“液滴动力实验”,共有500余人应征。王赣骏提出的“零重力液滴状态研究”项目是14个被选中的项目计划之一,确定为航天飞机上的科学实验项目。1982年,美国太空总署决定训练人员到太空做实验,挑选极为严格。王赣骏被选中后,确定为参加太空科学实验的科学家,开始接受各项宇宙飞行训练。
科学训练、生活适应性训练和太空船训练一般是在研究室模拟进行。例如,坐在一张转椅上,不但要做到360度顺时针和逆时针的快速转动,而且要上下前后摆动,转椅用于检查宇航员的前庭神经功能,以了解对太空震动及眩晕的耐受能力;登上电动秋千,荡起时前后甩15米,用于适应空间运动和开展对空间运动病的研究;登上人体离心机,用于训练宇航员对超重的耐力和在超重条件下操纵飞船和通讯的能力;自高空4万米下降至2万米,有20秒钟失重,这样的试验要进行6000次,考察宇航员的身体状况和技术水平。宇航员要能独当“全”面,操纵太空舱中4000多个仪器,完成任务。还要进行“万一”训练,就是指学会在起飞前,万一机器发生故障如何逃生,这个动作需在10秒内完成。所有这些训练与测试,王赣骏都顺利通过了。
1985年4月29日,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第十七次飞行,首次载有七名前往太空从事科学实验的科学家,时年45岁的王赣骏就是其中之一。王赣骏是太空实验首席研究员,他发明的液滴动力测定仪,用于太空中研究流体力学情况,用声波操纵液滴进行理论预测,并能观察到可能出现的新现象,解答许多地球上无法解答的问题,增强对液滴力学的了解,引导材料科学、天文物理学、高层物理学和核子物理学等多学科研究的深入发展。
在美国佛罗里达州肯尼迪太空发射中心发射到太空的“挑战者”号,于1985年5月7日凌晨0时11分,安全降落在美国加州爱德华空军基地,飞行速度超音速25倍,行程400万公里,成功完成了为期一周的科学研究飞行任务。
二百多年前,牛顿就曾设想在失重情况下进行无容器冶炼试验;二百多年来,许多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都在理论上作了阐述,但从未经过实验证实。这次,由王赣骏用实验证实了。
这项实验的成功对整个液体力学的研究、无容器冶炼先进技术的开发,以及天文物理和地球物理理论的运用等方面,都作出了突破性贡献,为今后建立“太空工厂”奠定了基础,为人类更进一步了解太空和将来怎样利用太空做了“未雨绸缪”的工作。这个实验被称为“零地心引力的液体状态研究”,通俗地说,就是液体在无地心引力和无容器的条件下的动态研究,亦称“两无”试验。
王赣骏为上太空奋斗了十二年,发表逾百篇论文,设计了许多仪器,获得了二十多项发明专利权,他的事迹已载入《中国大百科全书(航天篇)》。
编辑 家英宏 [email protected]
赤子之心眷念故土
1999年,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时,盐阜籍世界杰出人物勋章获得者、国际文化名人、国家一级导演夏振亚在推出的13集大型电视纪录片《杰出华人在美国》中,记录了王赣骏不畏环境艰难复杂,始终努力拼搏,在物理学和航空航天事业上取得的辉煌成就,并特写了他上太空时携带一面中华人民共和国五星红旗的动人情景。1985年7月,王赣骏应中国航天部邀请回国访问一周,亲手将这面曾经带进太空的五星红旗赠给国家领导人。
与国旗同时带上太空的,还有中国名茶及录有中国歌曲的磁带,王赣骏还在自己穿的航天服上缝了一个绘有中国古代太极图的臂章。航天飞机绕地球一周,飞经中国上空时,他曾作象征性跑步,以示遨游了祖国山河。
那次回国访问,王赣骏非常高兴。在阔别已久的祖国,他愉快而自信地与同行们交流经验,向大家介绍航天飞行的情况。他说:“中国人的智慧是经得起考验的。现在,太空科学尚如一片处女地,有待开发,中国青年应该参加。只要下定决心,定能成功。我们要为中华民族争气。”王赣骏在北京、上海作报告时,全场气氛热烈,掌声不断。
聪明慧黠勤学苦练
王赣骏童年读书时聪明机灵,对自然课有浓厚的好奇心,数学成绩名列前茅,很喜欢看武侠小说。他对物理尤感兴趣,是个有名的“问题”学生,不仅在学校问,回到家里也问,常问得大人应对不了。老师唐玉凤想起学生时代的王赣骏,会自豪地“数落”几句:“他在学校相当调皮,但聪明慧黠,会给每一个与他接触过的人留下深刻印象。”
高中毕业后,王赣骏进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洛杉矶分校物理系学习。1967年,他以优异成绩获得学士学位,后又顺利获得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并受聘到美国航天所属的帕萨迪纳喷气推进实验室,担任超级物理研究家暨无地心吸力研究院主管,兼任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物理学客座教授。
1974年,美国太空总署计划在太空中进行“液滴动力实验”,共有500余人应征。王赣骏提出的“零重力液滴状态研究”项目是14个被选中的项目计划之一,确定为航天飞机上的科学实验项目。1982年,美国太空总署决定训练人员到太空做实验,挑选极为严格。王赣骏被选中后,确定为参加太空科学实验的科学家,开始接受各项宇宙飞行训练。
科学训练、生活适应性训练和太空船训练一般是在研究室模拟进行。例如,坐在一张转椅上,不但要做到360度顺时针和逆时针的快速转动,而且要上下前后摆动,转椅用于检查宇航员的前庭神经功能,以了解对太空震动及眩晕的耐受能力;登上电动秋千,荡起时前后甩15米,用于适应空间运动和开展对空间运动病的研究;登上人体离心机,用于训练宇航员对超重的耐力和在超重条件下操纵飞船和通讯的能力;自高空4万米下降至2万米,有20秒钟失重,这样的试验要进行6000次,考察宇航员的身体状况和技术水平。宇航员要能独当“全”面,操纵太空舱中4000多个仪器,完成任务。还要进行“万一”训练,就是指学会在起飞前,万一机器发生故障如何逃生,这个动作需在10秒内完成。所有这些训练与测试,王赣骏都顺利通过了。
頑强拼搏成就辉煌
1985年4月29日,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第十七次飞行,首次载有七名前往太空从事科学实验的科学家,时年45岁的王赣骏就是其中之一。王赣骏是太空实验首席研究员,他发明的液滴动力测定仪,用于太空中研究流体力学情况,用声波操纵液滴进行理论预测,并能观察到可能出现的新现象,解答许多地球上无法解答的问题,增强对液滴力学的了解,引导材料科学、天文物理学、高层物理学和核子物理学等多学科研究的深入发展。
在美国佛罗里达州肯尼迪太空发射中心发射到太空的“挑战者”号,于1985年5月7日凌晨0时11分,安全降落在美国加州爱德华空军基地,飞行速度超音速25倍,行程400万公里,成功完成了为期一周的科学研究飞行任务。
二百多年前,牛顿就曾设想在失重情况下进行无容器冶炼试验;二百多年来,许多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都在理论上作了阐述,但从未经过实验证实。这次,由王赣骏用实验证实了。
这项实验的成功对整个液体力学的研究、无容器冶炼先进技术的开发,以及天文物理和地球物理理论的运用等方面,都作出了突破性贡献,为今后建立“太空工厂”奠定了基础,为人类更进一步了解太空和将来怎样利用太空做了“未雨绸缪”的工作。这个实验被称为“零地心引力的液体状态研究”,通俗地说,就是液体在无地心引力和无容器的条件下的动态研究,亦称“两无”试验。
王赣骏为上太空奋斗了十二年,发表逾百篇论文,设计了许多仪器,获得了二十多项发明专利权,他的事迹已载入《中国大百科全书(航天篇)》。
编辑 家英宏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