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劳动与技术 课堂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9A-
0123-01
在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学生主动参与,大胆创造。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师需要探寻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想学、乐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多变导入,增添趣味
教学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巧妙的教学导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因此,要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产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应该优化课堂教学导入,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玩游戏、讲故事等方式导入教学,从而引发学生的求知欲,也可以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形象而直观地展示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由生活情境导入教学,唤醒学生的已有认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教学苏教版劳动与技术三年级下册课文《漂亮的礼品包装盒》为例,课前,教师要求学生拿出事先收集到的礼品包装盒,相互展示与交流,同时引导学生介绍自己展示的礼品包装盒。接下来,教师逐一展示自己预先准备好的大小不一的礼品包装盒,激发学生动手制作礼品包装盒的欲望。在教学苏教版劳动与技术三年级上册课文《钉纽扣》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唱儿歌《钉纽扣》引出课题,给学生营造一种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然后创设问题情境,提问学生:“衣服上的纽扣脱落了怎么办?书包破了怎么办?”用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学习钉纽扣,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导入教学,能够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优化活动,自主体验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获取知识、习得技能,仅仅依靠教师的传授还不够,还需要自己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进行自主探究。劳动与技术是实践性比较强的一门学科,需要学生动手、动脑。小学生虽然年龄小,但是他们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好动、爱玩,喜欢动手操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信任学生,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让他们在观察、实验、探究、创作中获得发展,并意识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以上文提到的《漂亮的礼品包装盒》教学为例,教学中教师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给予学生自学的空间,引导他们运用多种方式进行学习,自主构建知识,主动体验,提高自学能力。比如,在第二个教学环节,教师可以给学生呈现自学内容:①这个手工制作可以分为几个步骤?②哪个部分制作起来比较困难?③是否可以自主设计礼品包装盒上的装饰物?学生依据自学提示和制作说明,运用材料制作礼品包装盒,在制作过程中自主解决问题,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与交流。学生在制作礼品包装盒的过程中,会发现一些制作的难点,提出一些疑难问题,通过独立思考或小组交流,基本上能够自主解决,从而提高学习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
三、尊重差异,分层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知特点、学习需求、动手能力等,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在教学时要实施分层教学,优化教学设计,给每一位学生创造发展的空间。以教学苏教版劳动与技术四年级上册课文《纸工制作:房子相框》为例,教師可以根据学生存在的差异,提出不同的制作要求。比如,展开想象,大胆尝试,设计与制作自己喜欢的相框。假如学生设计的相框不够好,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鉴教材里的模型进行制作。教师根据学生的动手能力、认知能力,给予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能够促使学生自由发挥,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体验收获成功的喜悦。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比如,对动手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发挥想象,大胆创造,设计不同图案、不同形状的相框,并在制作相框的过程融入一些有创意的设计,起到美化装饰的作用;对于动手能力比较弱且缺乏耐心的学生,教师在进行个别指导时要适当降低要求,同时引导他们制作出简单的相框,当学生制作成功后,也能够获得成就感。
总之,在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勤于动手,制作出富有创意的作品,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责编 欧孔群)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9A-
0123-01
在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学生主动参与,大胆创造。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师需要探寻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想学、乐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多变导入,增添趣味
教学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巧妙的教学导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因此,要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产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应该优化课堂教学导入,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玩游戏、讲故事等方式导入教学,从而引发学生的求知欲,也可以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形象而直观地展示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由生活情境导入教学,唤醒学生的已有认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教学苏教版劳动与技术三年级下册课文《漂亮的礼品包装盒》为例,课前,教师要求学生拿出事先收集到的礼品包装盒,相互展示与交流,同时引导学生介绍自己展示的礼品包装盒。接下来,教师逐一展示自己预先准备好的大小不一的礼品包装盒,激发学生动手制作礼品包装盒的欲望。在教学苏教版劳动与技术三年级上册课文《钉纽扣》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唱儿歌《钉纽扣》引出课题,给学生营造一种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然后创设问题情境,提问学生:“衣服上的纽扣脱落了怎么办?书包破了怎么办?”用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学习钉纽扣,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导入教学,能够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优化活动,自主体验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获取知识、习得技能,仅仅依靠教师的传授还不够,还需要自己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进行自主探究。劳动与技术是实践性比较强的一门学科,需要学生动手、动脑。小学生虽然年龄小,但是他们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好动、爱玩,喜欢动手操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信任学生,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让他们在观察、实验、探究、创作中获得发展,并意识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以上文提到的《漂亮的礼品包装盒》教学为例,教学中教师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给予学生自学的空间,引导他们运用多种方式进行学习,自主构建知识,主动体验,提高自学能力。比如,在第二个教学环节,教师可以给学生呈现自学内容:①这个手工制作可以分为几个步骤?②哪个部分制作起来比较困难?③是否可以自主设计礼品包装盒上的装饰物?学生依据自学提示和制作说明,运用材料制作礼品包装盒,在制作过程中自主解决问题,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与交流。学生在制作礼品包装盒的过程中,会发现一些制作的难点,提出一些疑难问题,通过独立思考或小组交流,基本上能够自主解决,从而提高学习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
三、尊重差异,分层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知特点、学习需求、动手能力等,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在教学时要实施分层教学,优化教学设计,给每一位学生创造发展的空间。以教学苏教版劳动与技术四年级上册课文《纸工制作:房子相框》为例,教師可以根据学生存在的差异,提出不同的制作要求。比如,展开想象,大胆尝试,设计与制作自己喜欢的相框。假如学生设计的相框不够好,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鉴教材里的模型进行制作。教师根据学生的动手能力、认知能力,给予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能够促使学生自由发挥,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体验收获成功的喜悦。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比如,对动手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发挥想象,大胆创造,设计不同图案、不同形状的相框,并在制作相框的过程融入一些有创意的设计,起到美化装饰的作用;对于动手能力比较弱且缺乏耐心的学生,教师在进行个别指导时要适当降低要求,同时引导他们制作出简单的相框,当学生制作成功后,也能够获得成就感。
总之,在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勤于动手,制作出富有创意的作品,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责编 欧孔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