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12月1日,经过了几天来阴雨连绵,广州最低气温仅10摄氏度,而天河区东奥学校初中部教学楼的10多间教室却没有安上门窗。学校不担心学生在学校会受凉感冒吗?在这种条件下上课两周,被学校视为是一种“挫折教育”。在学校校长看来,挫折教育就是让学生吃苦,从而坚强起来。在很多教师的心里,也确实觉得当下的学生们没怎么吃过苦、受过挫折,应该让学生经历一些磨难,不要当温室的花朵。但有专家指出,这并不是挫折教育,真正的挫折教育是有其内在规律和方法的。
优越生活和学习压力形成反差
中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经常会遭遇挫折。但在当今,孩子们遭遇的是复合型挫折。当代学生不愁吃穿,不用为玩具动脑筋,不用动手缝制沙包,动脑构思游戏。这现成的一切让孩子们很少体验到吃苦是什么,甚至自己都觉得无聊,一些孩子便整天泡在刺激的电子游戏中。不知道珍惜,不知道创造,不知道除他之外这世上还有别人,似乎这世上的一切,都可以随手拿来。由于没有遇到过挫折,所以不能接受挫折。
学校里老师常会利用放学时间给孩子补课,对此往往家长会有抱怨。在低年级的教室里,放学时会有家长代替孩子打扫教室。由于不让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孩子不知道父母的辛劳,不知道自己的事应该自己做。
不管家长如何溺爱子女,孩子们最终无法躲过应试压力。由于从小没有经历过挫折,在过重的学习压力面前,出现了一颗颗破碎的童心。家长尽量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但不能替代孩子在学习方面的付出,孩子往往会在成绩面前遭遇当头一棒。在学校里,学生们受到来自社会、家庭、学校的多重压力,老师的眼中也只有成绩和分数。从家里的小宝贝到学校里的分数机器,成绩突然之间成了衡量孩子好坏的唯一标准,好成绩成了孩子奋斗的唯一目标。
最糟糕的是,中小学生对于即将面临的这种挫折毫无准备,于是一些悲剧就酿成了。
遭遇挫折后进行的挫折教育
前不久,一个名叫李冠丰的年轻人出少管所半年又进拘留所,从著名歌唱家李双江的“天才儿子”、国家少年冰球队的队员,到在街上寻衅滋事打人的不良少年,再到轮奸犯罪嫌疑人,李冠丰成了一个“输不起”的典型。
近日,呼和浩特实验中学“火箭班”一名14岁的学生林强背着书包从居住的11楼跳下,书包里装着刚刚从学校领回的成绩单——他的期末考试排名从全年级290名落到600名。父母“拼钱、拼爹、拼命”费尽心血把孩子送到这所呼市首屈一指的名校,并且成功进入“火箭班”,没想到却把孩子送上了绝路。现在应试教育贯穿整个青少年时代,多数学生很难从始至终名列前茅。应试的挫折会给学生的身心带来巨大压力。
现实中,很多学生在高考失败后感到自己遭遇了人生最大的挫折。对此,有教育人士提出了应对方案。2013年新学期开学,杭州新理想高考复读学校在关注高考、关心学生的高考成绩的目标下,使出了新的手段——挫折教育。该校提出“从挫折起步”的学习新计划。该校领导发现,大多数学生是因志愿填报不当或发挥不佳未能被理想大学录取而到新理想进行复读的,故或多或少有一种挫折感、失败感甚至自卑感,因而重塑学生自信显得尤为重要。该校校长说:“人生难免失败、挫折、苦难,如果你拥有理想,你就会把失败、挫折、苦难当作实现人生理想所必须付出的代价,你就能承受比平常人更大的压力与挑战。”
在刚刚过去的寒假中,一些培训机构推出了“青少年挫折教育拓展训练营”。广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曾连续对三期参加过“青少年挫折教育训练营”的学员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参训后普遍意识到,学习只是实现自己理想和目标的手段而已,仅仅有理想和目标还不够,关键是在目标和理想的实现过程中如何去对抗挫折,走出阴霾。在巨大的应试教育压力下,孩子们在学习中一遇到困难就很容易松懈甚至放弃,进而自暴自弃,极度讨厌学习。研究人员陈百哲表示:“我们传统的教育总是注重对知识的灌输,没有重视对孩子的挫折教育,这就是导致孩子们厌学的最主要原因。”陈百哲提出心理学上的“30天荷花定律”:在荷花池中,第一天开放的荷花只是很少的一部分,第二天开放的数量是第一天的两倍,之后的每一天,荷花都会以前一天两倍的数量开放……假设到第30天荷花开满整个池塘,那在第几天荷花池中开了一半荷花?答案是到第29天时,池塘里的荷花才开了一半。最后一天,荷花便开满整个荷花池。这道题说明了坚持的重要,差一天就会与成功失之交臂。
教育应有针对性
曾有一项哈佛大学所做的跟踪研究显示,只有3%的人能不惧挫折,朝着一个方向不懈努力最终取得成功;多达60%的人不能长久地坚持自己的目标,随遇而安,只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挫折教育其实是成功教育的一种形式,有很多方法在学生遭遇挫折之前帮助他们做好准备。
2月23日,中国足协青社部副主任、全国校园足球办副主任陆煜通过媒体表示,挫折教育从课本上学不到,但在有输赢的体育竞技中能够得到切身体验。独生子女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面对挫折难以应对。李双江之子就是典型案例,因为能赢不能输,不但无法继承父母的音乐事业,也不能在冰球运动中走下去,最终走上犯罪道路。在家长和教师有意识进行挫折教育的情况下,足球可以培养孩子的集体荣誉感。
挫折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从而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以达到使受教育者切实掌握知识的目的。罗明是一位挫折教育的研究者与推广者。他认为,挫折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打击学生的骄傲情绪、使学生真正享受成功的喜悦、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罗明表示,挫折教育的第一步是要学生做好遭受挫折的准备,第二步就是人为模拟制造挫折,帮助学生建立应对挫折的心理模式。这个模式包括正视挫折、克服挫折、避开挫折、从挫折中学到知识,吃一堑,长一智。
挫折教育中应避免两个易犯的错误:不帮孩子总结失败原因及把教育者的想法强加给孩子。
一次挫折教育主题班会 在乌兰浩特市兴安第一小学,四年级班主任连丹丹查找到一项小学生耐挫能力现状调查,结果显示有41.9%的同学在学习中有苦恼,担心学习成绩、苦于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时间紧任务重;有24.5%的同学表现在同伴交往中有苦恼,人际关系紧张、麻烦多、不会交往、孤单、被同学议论;有19.6%的同学反映与父母相处有苦恼,报怨父母管得太多、自己的意见得不到尊重、自己的隐私被侵犯;19%的同学则在对自我形象或自身变化的认识中有苦恼;4.3%的同学因为身体不适或疾病而烦恼,当然也有因为家庭关系和师生关系而烦恼的。连丹丹意识到需要对自己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挫折教育。
连丹丹组织了一次挫折教育主题班会。在策划中她写道:“通过本次主题班会,要让学生了解挫折在人生路上的不可避免性,提高承受力,掌握正确方法。培养学生积极进取、不畏挫折的良好意志品质,树立信心,让挫折成为自己向上攀登的垫脚石。”在班会前,连丹丹带领学生做了如下准备:搜集有关名人战胜挫折的故事资料和有关战胜挫折的人生格言;回忆自己所经历的最难忘的一次挫折所造成的后果,从中总结几条经验或教训;准备辩论材料。班会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辩论,辩题是挫折教育在人的成长中起促进还是抑制作用。辩论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交流中汲取力量,也是让学生意识到有必要对挫折做好准备。
连丹丹认为,在新课程改革中大部分老师采用赏识和奖励教育为主,可是在这样的模式进行的教育下,学生由于承受不了生活、学习的压力而自杀的例子还是层出不穷,说明学生对挫折没有准备。提高小学生的抗挫折能力的第一步,就是让小学生意识到人生难免遭遇挫折,而挫折并不可怕。
通过主题班会,连丹丹发现,利用榜样的的力量进行耐挫折教育非常有效。学生们自行查找到很多名人战胜困难的案例,从而增强了自己的信心。连丹丹还意识到,挫折教育并不排斥人文关怀。教师有时会认为优秀学生所犯的错误是可以谅解的,而一些后进生所犯错误却不可饶恕——同样一件错事,受到两种不同的待遇。这是因为教师潜意识中明白,后进生因为经常遭遇挫折所以比优秀学生抗挫能力更强。对此,连丹丹认为是教师可以用爱来接纳后进生,及时发现其优点而鼓励之,哪怕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也会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感受教师的爱,感受教师的人文关怀,在教师关注的目光下后进生也会产生学习的动力。
挫折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和后进生“给点阳光就灿烂”相比,挫折教育的重点是优等生。有时,连丹丹在一些优生遭遇挫折伤心落泪时会把事情挑明:“你看某某同学虽然成绩不如你,但他有一样比你强,不管老师们怎样批评他,他总是不屈不挠,依然笑呵呵的乐着,这说明他抗挫折能力比你强,你要学着点。”那些调皮捣蛋生一直在老师的否定声音中成长,抗挫折能力已不是一般的强,结果是软硬不吃,对这些学生就应该使用和挫折教育相反的手段,激发其心灵中敏感的地方,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
挫折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教师中流传一种说法:“5天的辛苦努力,等到周末两天一过,全都烟消云散了。”连丹丹认为,在教育过程中,班主任首先要善于协调三者认识的一致、态度的一致、言行的一致,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要多为孩子创设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在同伴群体中,往往会经历一些挫折,这样他们必然要在不断的磨练中学会如何更好地相处与合作。挫折教育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滴水成河,聚沙成塔”,要培养学生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并非一日之功,这需要贯穿于整个成长过程中,我们要从点滴细微小事做起。“作为班主任应善于抓住生活中各种教育机会,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只有这样,挫折教育才会越走越好,才能让我们的孩子坦然面对挫折,让每个挫折都发挥它的意义。”连丹丹说。
优越生活和学习压力形成反差
中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经常会遭遇挫折。但在当今,孩子们遭遇的是复合型挫折。当代学生不愁吃穿,不用为玩具动脑筋,不用动手缝制沙包,动脑构思游戏。这现成的一切让孩子们很少体验到吃苦是什么,甚至自己都觉得无聊,一些孩子便整天泡在刺激的电子游戏中。不知道珍惜,不知道创造,不知道除他之外这世上还有别人,似乎这世上的一切,都可以随手拿来。由于没有遇到过挫折,所以不能接受挫折。
学校里老师常会利用放学时间给孩子补课,对此往往家长会有抱怨。在低年级的教室里,放学时会有家长代替孩子打扫教室。由于不让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孩子不知道父母的辛劳,不知道自己的事应该自己做。
不管家长如何溺爱子女,孩子们最终无法躲过应试压力。由于从小没有经历过挫折,在过重的学习压力面前,出现了一颗颗破碎的童心。家长尽量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但不能替代孩子在学习方面的付出,孩子往往会在成绩面前遭遇当头一棒。在学校里,学生们受到来自社会、家庭、学校的多重压力,老师的眼中也只有成绩和分数。从家里的小宝贝到学校里的分数机器,成绩突然之间成了衡量孩子好坏的唯一标准,好成绩成了孩子奋斗的唯一目标。
最糟糕的是,中小学生对于即将面临的这种挫折毫无准备,于是一些悲剧就酿成了。
遭遇挫折后进行的挫折教育
前不久,一个名叫李冠丰的年轻人出少管所半年又进拘留所,从著名歌唱家李双江的“天才儿子”、国家少年冰球队的队员,到在街上寻衅滋事打人的不良少年,再到轮奸犯罪嫌疑人,李冠丰成了一个“输不起”的典型。
近日,呼和浩特实验中学“火箭班”一名14岁的学生林强背着书包从居住的11楼跳下,书包里装着刚刚从学校领回的成绩单——他的期末考试排名从全年级290名落到600名。父母“拼钱、拼爹、拼命”费尽心血把孩子送到这所呼市首屈一指的名校,并且成功进入“火箭班”,没想到却把孩子送上了绝路。现在应试教育贯穿整个青少年时代,多数学生很难从始至终名列前茅。应试的挫折会给学生的身心带来巨大压力。
现实中,很多学生在高考失败后感到自己遭遇了人生最大的挫折。对此,有教育人士提出了应对方案。2013年新学期开学,杭州新理想高考复读学校在关注高考、关心学生的高考成绩的目标下,使出了新的手段——挫折教育。该校提出“从挫折起步”的学习新计划。该校领导发现,大多数学生是因志愿填报不当或发挥不佳未能被理想大学录取而到新理想进行复读的,故或多或少有一种挫折感、失败感甚至自卑感,因而重塑学生自信显得尤为重要。该校校长说:“人生难免失败、挫折、苦难,如果你拥有理想,你就会把失败、挫折、苦难当作实现人生理想所必须付出的代价,你就能承受比平常人更大的压力与挑战。”
在刚刚过去的寒假中,一些培训机构推出了“青少年挫折教育拓展训练营”。广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曾连续对三期参加过“青少年挫折教育训练营”的学员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参训后普遍意识到,学习只是实现自己理想和目标的手段而已,仅仅有理想和目标还不够,关键是在目标和理想的实现过程中如何去对抗挫折,走出阴霾。在巨大的应试教育压力下,孩子们在学习中一遇到困难就很容易松懈甚至放弃,进而自暴自弃,极度讨厌学习。研究人员陈百哲表示:“我们传统的教育总是注重对知识的灌输,没有重视对孩子的挫折教育,这就是导致孩子们厌学的最主要原因。”陈百哲提出心理学上的“30天荷花定律”:在荷花池中,第一天开放的荷花只是很少的一部分,第二天开放的数量是第一天的两倍,之后的每一天,荷花都会以前一天两倍的数量开放……假设到第30天荷花开满整个池塘,那在第几天荷花池中开了一半荷花?答案是到第29天时,池塘里的荷花才开了一半。最后一天,荷花便开满整个荷花池。这道题说明了坚持的重要,差一天就会与成功失之交臂。
教育应有针对性
曾有一项哈佛大学所做的跟踪研究显示,只有3%的人能不惧挫折,朝着一个方向不懈努力最终取得成功;多达60%的人不能长久地坚持自己的目标,随遇而安,只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挫折教育其实是成功教育的一种形式,有很多方法在学生遭遇挫折之前帮助他们做好准备。
2月23日,中国足协青社部副主任、全国校园足球办副主任陆煜通过媒体表示,挫折教育从课本上学不到,但在有输赢的体育竞技中能够得到切身体验。独生子女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面对挫折难以应对。李双江之子就是典型案例,因为能赢不能输,不但无法继承父母的音乐事业,也不能在冰球运动中走下去,最终走上犯罪道路。在家长和教师有意识进行挫折教育的情况下,足球可以培养孩子的集体荣誉感。
挫折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从而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以达到使受教育者切实掌握知识的目的。罗明是一位挫折教育的研究者与推广者。他认为,挫折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打击学生的骄傲情绪、使学生真正享受成功的喜悦、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罗明表示,挫折教育的第一步是要学生做好遭受挫折的准备,第二步就是人为模拟制造挫折,帮助学生建立应对挫折的心理模式。这个模式包括正视挫折、克服挫折、避开挫折、从挫折中学到知识,吃一堑,长一智。
挫折教育中应避免两个易犯的错误:不帮孩子总结失败原因及把教育者的想法强加给孩子。
一次挫折教育主题班会 在乌兰浩特市兴安第一小学,四年级班主任连丹丹查找到一项小学生耐挫能力现状调查,结果显示有41.9%的同学在学习中有苦恼,担心学习成绩、苦于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时间紧任务重;有24.5%的同学表现在同伴交往中有苦恼,人际关系紧张、麻烦多、不会交往、孤单、被同学议论;有19.6%的同学反映与父母相处有苦恼,报怨父母管得太多、自己的意见得不到尊重、自己的隐私被侵犯;19%的同学则在对自我形象或自身变化的认识中有苦恼;4.3%的同学因为身体不适或疾病而烦恼,当然也有因为家庭关系和师生关系而烦恼的。连丹丹意识到需要对自己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挫折教育。
连丹丹组织了一次挫折教育主题班会。在策划中她写道:“通过本次主题班会,要让学生了解挫折在人生路上的不可避免性,提高承受力,掌握正确方法。培养学生积极进取、不畏挫折的良好意志品质,树立信心,让挫折成为自己向上攀登的垫脚石。”在班会前,连丹丹带领学生做了如下准备:搜集有关名人战胜挫折的故事资料和有关战胜挫折的人生格言;回忆自己所经历的最难忘的一次挫折所造成的后果,从中总结几条经验或教训;准备辩论材料。班会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辩论,辩题是挫折教育在人的成长中起促进还是抑制作用。辩论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交流中汲取力量,也是让学生意识到有必要对挫折做好准备。
连丹丹认为,在新课程改革中大部分老师采用赏识和奖励教育为主,可是在这样的模式进行的教育下,学生由于承受不了生活、学习的压力而自杀的例子还是层出不穷,说明学生对挫折没有准备。提高小学生的抗挫折能力的第一步,就是让小学生意识到人生难免遭遇挫折,而挫折并不可怕。
通过主题班会,连丹丹发现,利用榜样的的力量进行耐挫折教育非常有效。学生们自行查找到很多名人战胜困难的案例,从而增强了自己的信心。连丹丹还意识到,挫折教育并不排斥人文关怀。教师有时会认为优秀学生所犯的错误是可以谅解的,而一些后进生所犯错误却不可饶恕——同样一件错事,受到两种不同的待遇。这是因为教师潜意识中明白,后进生因为经常遭遇挫折所以比优秀学生抗挫能力更强。对此,连丹丹认为是教师可以用爱来接纳后进生,及时发现其优点而鼓励之,哪怕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也会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感受教师的爱,感受教师的人文关怀,在教师关注的目光下后进生也会产生学习的动力。
挫折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和后进生“给点阳光就灿烂”相比,挫折教育的重点是优等生。有时,连丹丹在一些优生遭遇挫折伤心落泪时会把事情挑明:“你看某某同学虽然成绩不如你,但他有一样比你强,不管老师们怎样批评他,他总是不屈不挠,依然笑呵呵的乐着,这说明他抗挫折能力比你强,你要学着点。”那些调皮捣蛋生一直在老师的否定声音中成长,抗挫折能力已不是一般的强,结果是软硬不吃,对这些学生就应该使用和挫折教育相反的手段,激发其心灵中敏感的地方,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
挫折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教师中流传一种说法:“5天的辛苦努力,等到周末两天一过,全都烟消云散了。”连丹丹认为,在教育过程中,班主任首先要善于协调三者认识的一致、态度的一致、言行的一致,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要多为孩子创设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在同伴群体中,往往会经历一些挫折,这样他们必然要在不断的磨练中学会如何更好地相处与合作。挫折教育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滴水成河,聚沙成塔”,要培养学生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并非一日之功,这需要贯穿于整个成长过程中,我们要从点滴细微小事做起。“作为班主任应善于抓住生活中各种教育机会,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只有这样,挫折教育才会越走越好,才能让我们的孩子坦然面对挫折,让每个挫折都发挥它的意义。”连丹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