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初,辽源市人大常委会为全面落实市委确定的创新社会管理目标,号召全市四级人大代表深入开展“走进基层、走进社区、走进农村”的“三走进”活动,全力助推创新社会管理工作。西安区人大常委会和仙城社区党工委认真开展社区人大代表工作联络站创建试点工作,有效提升了代表履职成效。群众称:人大代表联络站很管用,有事就找联络站。
推进活动阵地常态化
西安区人大常委会和仙城社区在探索人大代表“三走进”活动载体的过程中,大胆创新、锐意进取,着力抓好“社区人大代表工作联络站”创建试点工作,经历了试点、发展、提高三个阶段,为人大代表参与创新社会管理构筑了坚实稳定的平台。
他们在创办试点过程中,坚持“因地制宜、整合资源、务求实效”的原则,建立了40平方米代表联络室、60平方米接待选民室、150平方米代表与选民议事大厅,社区党工委书记为站长、副书记为副站长,划分了12个网格联系小组,每个小组确定一名代表联络员,形成了辖区28名市、区两级人大代表与社区居民保持常态化联系的网络格局。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对联络站的组织机构、代表工作原则、方式及代表接待范围、受理程序、工作流程等做了具体的规定,统一上墙公布并汇编成册,建立了人大代表履职档案,使代表活动和接待工作做到经常、有序、透明,保证联络站的有效运转。
推动活动运行规范化
仙城社区坚持以人大代表联络站为载体,精心组织代表开展“三走进”活动,把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助推创新社会管理摆在了突出位置,着力引导代表积极参与创新社会管理,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创新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一是创新工作载体,进一步规范人大代表参与创新社会管理的各项活动。联络站围绕“服务基层、服务百姓、服务发展”这一主线,组织代表开展争做“人民意愿的代言人、履行职责的明白人、经济发展的带头人、公益事业的热心人”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有效发挥了人大代表在创新社会管理中的“推进器”作用。二是创新代表工作形式,构建人大代表参与创新社会管理的平台。联络站积极探索两级代表联动、信息资源联通、工作服务联网的“三联”工作模式,将联络站工作纳入了社区服务平台系统,确定每季度第一个周四为人大代表接待选民日,提前5日将接待日时间、地点、内容和方式等向选民公告,开通了人大代表便民服务QQ群,实现代表工作与网格化管理有机结合。7月18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宋春芝、副主任张建伟共同参加了接待选民日活动,面对面听取选民意见和建议,收到很好效果,社区群众深受感动。联络站成立以来,受理群众诉求1764人次95件,为群众解决了大量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进一步拉近了人大代表和选民之间的距离,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三是突出代表身份优势,发挥人大代表在创新社会管理中的独特作用。首先,注重发挥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通过组织人大代表开展“三走进”活动,实现了代表与人民群众的零距离接触,起到教育引导作用,极大减少了无序上访、集体上访事件的发生。其次,注重发挥代表调节社会矛盾纠纷的作用。人大代表通过深入村屯和住户,听取群众意愿和呼声,提出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对策和建议,有效理顺了群众情绪,化解社会矛盾,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不安定因素化解在萌芽状态。第三,注重发挥代表的监督促进作用。通过听取情况汇报、视察、调研、执法检查等多种方式,督促有关部门依法处理好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矛盾和社会影响较大的问题,化解不和谐因素,促进社会矛盾的解决,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社会和谐稳定。
实现活动效果最优化
人大代表联络站的建设,拓展了新的平台,打开了新的视野,开拓了新的空间,达到了建立联络站的初衷和目的,实现人大代表“三走进”活动效果的最优化。
一是建立社区人大代表工作联络站,畅通了民意诉求的表达渠道,起到了快捷迅速的“民意直通车”的作用。“联络站”通过开展人大代表接待选民活动,为人大代表与政府及其部门之间搭起了直接联系和沟通的平台,有效督促和协助政府更好地开展工作,使政府的决策更贴民心、更合民意,极大提高了政府的公信力。仙城社区的桥北小区是一个老居民区,存在部分住宅楼墙体老化、消防通道狭窄、人行路面破损严重等问题,多年没能得到彻底解决。住建部门接到“联络站”反映后,高度重视,及时安排人员到现场察看,进行施工设计,对2000㎡居民楼进行暖房子改造,重新铺设了2000㎡的柏油路,把原有的2.4m消防通道增宽至4.5m,小区面貌焕然一新。在小区居住了多年的李大爷说:人大代表的“民意直通车”解决问题就是快,十多年的问题几天就得到解决了。
二是建立社区人大代表工作联络站,盘活了人大代表的自身资源,起到了收集民意的“舆情信息库”作用。人大代表生活和工作在基层,他们掌握的社会舆情最直接、最真实、最可靠,是政府做出工作决策的可靠“舆情信息库”。社区联络站成立以来,对搜集的95件民情信息进行逐件分析整理,提出解决建议。他们的做法是:对一般性问题,代表能直接答复的,现场答复,不能当场答复的,事后向有关部门和单位了解后,再答复群众;对有难度问题,经过代表认真梳理后,以代表建议的方式交由有关机关或组织处理;对共性问题,组织开展“代表约见国家机关负责人”的方式进行处理;对较重要问题,安排代表参加市、区人大常委会组织视察、督查活动,向有关部门提出意见、建议;对超出本行政区域内职权范围的问题,通过各级人大代表逐级向上反映。
三是建立社区人大代表工作联络站,化解了大量社会矛盾,起到了简捷适用的“矛盾调节器”作用。吴大姐是煤城新村居民,退休后组织了一支60多人的秧歌队,始终在小区内沙土路面的场地活动,每次活动时都尘土飞扬,附近居民意见很大,产生了一些矛盾。“联络站”一方面向群众做好说服解释工作;另一方面与住建部门取得联系,投入资金30余万元,为煤城新村小区广场铺设了2500平方米柏油场地,解决了秧歌队活动影响居民生活问题,有效化解基层矛盾。通过“联络站”的有效工作,一些邻里纠纷都能化解在萌芽状态,有效减少了治安事件发生。据统计,联络站成立以来该社区没有发生一起刑事案件。
四是建立社区人大代表工作联络站,理顺了社区群众情绪,起到了方便有效的“民怨减压阀”作用。仙城社区6730户居民中,有1685户享受低保待遇,弱势群体比重较高,容易因个别小事导致重大事件发生。为此,联络站坚持从小事做起,认真做好群众说服引导工作,消除群众忧虑和积怨。煤城小区公共文化娱乐设施简陋,物业部门无力解决,一些居民怨声载道。联络站成立后,积极取得市国土资源局的支持和帮助,投资15万余元,建立了社区文化活动室、文化画廊,购买了一些书籍和娱乐设施,丰富了群众文化活动内容,陶冶了居民情操,提高了群众生活幸福指数。桥北小区9305号楼外部电线架设十分零乱,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居民忧心忡忡。对此,工作联络站与供电部门积极取得联系,很快对该楼供电线路进行了重新铺设,消除了群众忧虑和积怨。实践表明,人大代表在化解基层矛盾、理顺群众情绪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仙城社区人大代表工作联络站成立以来,该社区没有发生一起集体上访、无序上访事件,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
推进活动阵地常态化
西安区人大常委会和仙城社区在探索人大代表“三走进”活动载体的过程中,大胆创新、锐意进取,着力抓好“社区人大代表工作联络站”创建试点工作,经历了试点、发展、提高三个阶段,为人大代表参与创新社会管理构筑了坚实稳定的平台。
他们在创办试点过程中,坚持“因地制宜、整合资源、务求实效”的原则,建立了40平方米代表联络室、60平方米接待选民室、150平方米代表与选民议事大厅,社区党工委书记为站长、副书记为副站长,划分了12个网格联系小组,每个小组确定一名代表联络员,形成了辖区28名市、区两级人大代表与社区居民保持常态化联系的网络格局。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对联络站的组织机构、代表工作原则、方式及代表接待范围、受理程序、工作流程等做了具体的规定,统一上墙公布并汇编成册,建立了人大代表履职档案,使代表活动和接待工作做到经常、有序、透明,保证联络站的有效运转。
推动活动运行规范化
仙城社区坚持以人大代表联络站为载体,精心组织代表开展“三走进”活动,把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助推创新社会管理摆在了突出位置,着力引导代表积极参与创新社会管理,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创新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一是创新工作载体,进一步规范人大代表参与创新社会管理的各项活动。联络站围绕“服务基层、服务百姓、服务发展”这一主线,组织代表开展争做“人民意愿的代言人、履行职责的明白人、经济发展的带头人、公益事业的热心人”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有效发挥了人大代表在创新社会管理中的“推进器”作用。二是创新代表工作形式,构建人大代表参与创新社会管理的平台。联络站积极探索两级代表联动、信息资源联通、工作服务联网的“三联”工作模式,将联络站工作纳入了社区服务平台系统,确定每季度第一个周四为人大代表接待选民日,提前5日将接待日时间、地点、内容和方式等向选民公告,开通了人大代表便民服务QQ群,实现代表工作与网格化管理有机结合。7月18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宋春芝、副主任张建伟共同参加了接待选民日活动,面对面听取选民意见和建议,收到很好效果,社区群众深受感动。联络站成立以来,受理群众诉求1764人次95件,为群众解决了大量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进一步拉近了人大代表和选民之间的距离,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三是突出代表身份优势,发挥人大代表在创新社会管理中的独特作用。首先,注重发挥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通过组织人大代表开展“三走进”活动,实现了代表与人民群众的零距离接触,起到教育引导作用,极大减少了无序上访、集体上访事件的发生。其次,注重发挥代表调节社会矛盾纠纷的作用。人大代表通过深入村屯和住户,听取群众意愿和呼声,提出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对策和建议,有效理顺了群众情绪,化解社会矛盾,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不安定因素化解在萌芽状态。第三,注重发挥代表的监督促进作用。通过听取情况汇报、视察、调研、执法检查等多种方式,督促有关部门依法处理好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矛盾和社会影响较大的问题,化解不和谐因素,促进社会矛盾的解决,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社会和谐稳定。
实现活动效果最优化
人大代表联络站的建设,拓展了新的平台,打开了新的视野,开拓了新的空间,达到了建立联络站的初衷和目的,实现人大代表“三走进”活动效果的最优化。
一是建立社区人大代表工作联络站,畅通了民意诉求的表达渠道,起到了快捷迅速的“民意直通车”的作用。“联络站”通过开展人大代表接待选民活动,为人大代表与政府及其部门之间搭起了直接联系和沟通的平台,有效督促和协助政府更好地开展工作,使政府的决策更贴民心、更合民意,极大提高了政府的公信力。仙城社区的桥北小区是一个老居民区,存在部分住宅楼墙体老化、消防通道狭窄、人行路面破损严重等问题,多年没能得到彻底解决。住建部门接到“联络站”反映后,高度重视,及时安排人员到现场察看,进行施工设计,对2000㎡居民楼进行暖房子改造,重新铺设了2000㎡的柏油路,把原有的2.4m消防通道增宽至4.5m,小区面貌焕然一新。在小区居住了多年的李大爷说:人大代表的“民意直通车”解决问题就是快,十多年的问题几天就得到解决了。
二是建立社区人大代表工作联络站,盘活了人大代表的自身资源,起到了收集民意的“舆情信息库”作用。人大代表生活和工作在基层,他们掌握的社会舆情最直接、最真实、最可靠,是政府做出工作决策的可靠“舆情信息库”。社区联络站成立以来,对搜集的95件民情信息进行逐件分析整理,提出解决建议。他们的做法是:对一般性问题,代表能直接答复的,现场答复,不能当场答复的,事后向有关部门和单位了解后,再答复群众;对有难度问题,经过代表认真梳理后,以代表建议的方式交由有关机关或组织处理;对共性问题,组织开展“代表约见国家机关负责人”的方式进行处理;对较重要问题,安排代表参加市、区人大常委会组织视察、督查活动,向有关部门提出意见、建议;对超出本行政区域内职权范围的问题,通过各级人大代表逐级向上反映。
三是建立社区人大代表工作联络站,化解了大量社会矛盾,起到了简捷适用的“矛盾调节器”作用。吴大姐是煤城新村居民,退休后组织了一支60多人的秧歌队,始终在小区内沙土路面的场地活动,每次活动时都尘土飞扬,附近居民意见很大,产生了一些矛盾。“联络站”一方面向群众做好说服解释工作;另一方面与住建部门取得联系,投入资金30余万元,为煤城新村小区广场铺设了2500平方米柏油场地,解决了秧歌队活动影响居民生活问题,有效化解基层矛盾。通过“联络站”的有效工作,一些邻里纠纷都能化解在萌芽状态,有效减少了治安事件发生。据统计,联络站成立以来该社区没有发生一起刑事案件。
四是建立社区人大代表工作联络站,理顺了社区群众情绪,起到了方便有效的“民怨减压阀”作用。仙城社区6730户居民中,有1685户享受低保待遇,弱势群体比重较高,容易因个别小事导致重大事件发生。为此,联络站坚持从小事做起,认真做好群众说服引导工作,消除群众忧虑和积怨。煤城小区公共文化娱乐设施简陋,物业部门无力解决,一些居民怨声载道。联络站成立后,积极取得市国土资源局的支持和帮助,投资15万余元,建立了社区文化活动室、文化画廊,购买了一些书籍和娱乐设施,丰富了群众文化活动内容,陶冶了居民情操,提高了群众生活幸福指数。桥北小区9305号楼外部电线架设十分零乱,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居民忧心忡忡。对此,工作联络站与供电部门积极取得联系,很快对该楼供电线路进行了重新铺设,消除了群众忧虑和积怨。实践表明,人大代表在化解基层矛盾、理顺群众情绪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仙城社区人大代表工作联络站成立以来,该社区没有发生一起集体上访、无序上访事件,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