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普通居民在家庭资产配置上开始逐步合理化,摒弃了单一的储蓄工具,开始着手于股票、基金、房产等资产配置,而商业保险更是成为家庭风险转移的不二工具。本文通过探讨新冠疫情下的保险市场环境,从一线保险从业人员的角度建议居民如何配置家庭保险保障,从而提高家庭风险转移效率,推动家庭资产配置科学化。
关键词:保險;家庭资产;新冠疫情
一、疫情下的保险市场环境
保险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方面保险具有社会管理功能,是维护社会安定的稳定器,另一方面,保险又是重要金融工具,对社会经济有助推器的作用。家庭是社会的最小单位,保险对家庭同样肩负着两种功能,一是可以转移家庭经营中的风险,同时又是家庭必备的金融工具。
近年来我国保险业飞速发展,2019年我国原保费收入突破4.26万亿,已经成为不折不扣的保险大国,这充分说明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居民保险意识正在逐步提高。尤其是今年,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上半年我国原保费收入2.7万亿元,同比增长1.2%,其中保单件数239万件,同比增长28%,而健康险业务更是同比增长16.4%,疫情刺激了居民的风险管理意识,也让保险功能得到了充分发挥。
2017年,中国保监会(现与银监会合并为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中国保监会关于规范人身保险公司产品开发设计行为的通知》(保监人身险〔2017〕134号),文件规范了保险公司产品开发设计行为,要求保险产品需切实发挥人身保险保障功能,回归保险本源;行业将134号文形象解读为“保险姓保”。134号文的政策意味着人身保险越来越倾向发挥着“人身”风险转移的功能,弱化“财务”风险转移作用。
居民保险内需加速提升,国家多项政策大力扶持,我国近年来的保险公司数量也明显增加,截止2019年,我国人身保险公司多达95家,市场开始由寡头垄断走向开放竞争。居民在庞大的市场中面临众多的选择难题。
二、家庭保险该如何合理配置
1.从家庭成员结构合理配置
对于家庭而言,购买人身保险无疑是为了转移家庭成员在生存中可能出现的对身体和寿命造成的风险。在我国家庭模式中,一个家庭一般由父母、夫妻和子女构成,其中父母和子女一般是家庭收入的消耗者,而夫妻一般既是收入的贡献者也是消耗者,是家庭运作的经济和精神支柱。可以设想一下,如果老人和孩子发生风险,作为家庭支柱去化解,可能压力较小;如果是家庭支柱发生风险,那么对老人和子女来说,可能就是致命的打击;所以如果条件允许,建议保险最好可以覆盖到每个家庭成员,但如果经济压力大,则需先考虑家庭支柱再老人孩子,以免对家庭造成更大的打击。
家庭成员购买保险,还需要考虑的另一个因素便是被保险人职业。如果职业相对稳定且享受公费医疗、退休金等社会保障,那么考虑用商业保险做补充即可;如果仅有基本的社会医疗保险,还是建议买足健康险、年金险等作为人身风险转移的有效工具。
对于居民来说,买保险宜早不宜迟,一方面从风险特征来说,风险发生的时间不确定,否则保险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如果风险已经发生,那这个人就不符合投保条件了;另一方面,保险费率一般跟年龄成正比,年龄越大保费越高,而对于年龄大于55周岁的人,健康保险一般是“谢绝”的,因此保险在居民自我感觉需要的时候就要及时配置好。
2.从家庭资产上合理配置
在后疫情时期,经济开始复苏,对于家庭来说,合理分配是资产得以保值增值的基础。不同收入水平的家庭对于保险资产的分配额度是不同的,很多居民认为保险并不像房子和车子般是生存必需品,但前些年保险业也出现过亿元以上超大保单;所以具体的分配额度要看保险产品属性及家庭收入情况。
就一般健康险来说,笔者认为这是人人都需要的。健康险可以考虑使用“保险额度”作为标杆来合理配置。按照目前的重大疾病治疗手段,一般花费在30万到50万之间,因此,每个成员至少要配置保额不低于30万的健康险产品方可满足重大疾病保障需求,这种重大疾病保险一般是提前给付,可与社保结合使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治疗费用的压力。另外,很多有先进治疗设备的高端医院及部分进口药品目前尚未纳入社保报销范围,因此最好再加上一份报销型的医疗险,就会让风险保障无死角。比如上海质子重离子肿瘤医院,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肿瘤放射设备,治疗效果好副作用小,是癌症患者的福音,但治疗费用大概30万且全自费,为减轻患者经济压力,上海质子重离子肿瘤医院便和11家商业保险公司开展合作,一年几百元的医疗险便可报销最高上百万的治疗费用;这种商业合作模式最大限度了转移了家庭成员的人身风险,保障保全了家庭资产不受身体风险的影响。
3.从产品结构上合理配置
人身保险一般分为意外伤害保险、健康保险、人寿保险三大块。人寿保险一般以人是死亡为保险标的,而意外伤害保险和健康保险以身体健康为保险标的。因保险金一般归受益人所有,所以人寿保险可充分体现对亲人的大爱;而健康险和医疗险的受益人是被保人,所以这两种产品更能体现风险保障价值。
当然,现在很多保险产品已经整合了以上三种保险的功能,变为两全保险,生时保障重大疾病,死时有身故金赔付,这种两全保险在市场中较为受消费者喜好。
至于具体产品配置情况,建议居民可根据个人风险转移偏好决定。
三、如何选择保险配置平台
1.保险公司的选择
2020年9月14日安邦保险宣布破产清算,一时间众多原安邦保险客户惶惶不安,其实在我国现行保险法律下无需过多担心保险公司破产清算现象。根据我国《保险法》第89条的规定:经营有人身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除因分立、合并或者被依法撤销外,不得解散。保险公司解散,应当依法成立清算组进行清算。由此可以看出,与一般企业法人相比,保险公司的破产清算有一定的特殊性。近期的安邦保险“破产”事件中,安邦保险集团在清算前已经由中国银保监会全面接管两年时间,并于2019年7月在中国银保监会的批准下成立大家保险集团,开始行使原安邦保险集团的职责。虽说安邦保险已经被清算,但早在清算之前已经由大家保险集团全面接管了原安邦的相关业务,最大限度的保障了保险客户的权益。 因此在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保护下,在保险公司的选择上无需盲目追求“品牌效应”,要遵循“先看条款,再看公司”的原则。条款是一份保险产品的核心,购买之前可研究下条款内容,包括产品的缴费方式、保障期限、保障范围、理赔条件、免责条款等,如果消费者可自主研究保险条款,那么市场上的保险销售误导行为将大大降低。另外保险如同其他金融产品一样,对服务质量的要求极高,因此在购买的时候还需另外考虑保险公司的营业场所是否可满足账号变更、身份信息更新、保单贷款等日常保全业务办理需求;保险公司的经营状况是否可满足保单分红需要。
2.线上购买平台
受疫情管控政策的影响,线下培训、晨会、产品说明会等聚集性活动基本取消,保险公司在一段时间内无法有效把控代理团队,而代理人也很难面见客户促成保单成交,疫情期间线上保险销售业务开始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随着我国居民金融知识的不断丰富,保险产品的相关条款也不再晦涩难懂,因此保险销售对线下代理制的依赖越来越小,保险走向互联网平台也将如同其他消费品一样成为趋势。目前我国已有多家保险公司开设互联网销售平台或出台互联网专属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线上购买的需求。线上保险购买平台主要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保险公司自主开发系统平台,如平安公司的好生活保险商城、泰康公司的泰康在线,以及各家保险公司的网上商城;另外一种是保险代理公司线上平台,这种平台与多家保险公司开展合作,产品更加丰富。
线上购买有较大的比较优势。线上平台信息透明性强,消费者可以通过一个平台了解一家公司的多个产品,甚至多家公司的多个产品,自主选择性高。
线上购买费率低。因免去代理人销售成本这个“中间商”,相对来说,线上平台运作成本低,相应的保险产品费率比线下购买要低许多。
线上购买也有风险。首先,保险产品因契约时间长对售后服务的要求就更高,线上平台购买保险要考虑日后缴费、理赔和其他业务办理等多个方面,而当今我国互联网保险销售尚处于起步阶段,线上平台的相关服务还有待考验;其次,如今我国保险监管在线上平台购买过程中还存在漏洞,当前大多保险代理公司的线上平台,在销售保单时,无需投被保人对自身的健康状况做承诺,无需如实告知职业等信息,无需保险利益人签字确认,表面上看简化了投保流程,方便了保险消费者,实际上可能会有潜在的理赔纠纷、洗钱等多項风险隐患,不利于行业稳定健康。
四、总结
受疫情影响,我国居民对保险行业的看法有了较大的改观,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保险市场将越发健全成熟,居民在家庭保险配置上也会越来越科学,结合自身家庭结构模式,先家庭支柱再老人孩子;根据风险发生的损失程度,保险资产配置既不能影响家庭开支,又可以充分抵御疾病、意外等风险;根据产品需求,可先考虑疾病、意外,再配置养老等年金险。受我国保险法保护,消费者在保险配置选择上可考虑“先条款,后公司”,也可根据自身对保险行业的了解程度去选择互联网平台购买保险产品;无论哪种方式何种选择,商业保险作为家庭资产配置的必需品已是客观选择,理性配置让家庭在当今社会中“无懈可击”。
参考文献
[1]家庭保险配置的宏观视角_访北京工商大学保险研究中心主任王绪瑾_刘强
[2]中国银保监会关于2020年6月保险业经营情况表
关键词:保險;家庭资产;新冠疫情
一、疫情下的保险市场环境
保险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方面保险具有社会管理功能,是维护社会安定的稳定器,另一方面,保险又是重要金融工具,对社会经济有助推器的作用。家庭是社会的最小单位,保险对家庭同样肩负着两种功能,一是可以转移家庭经营中的风险,同时又是家庭必备的金融工具。
近年来我国保险业飞速发展,2019年我国原保费收入突破4.26万亿,已经成为不折不扣的保险大国,这充分说明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居民保险意识正在逐步提高。尤其是今年,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上半年我国原保费收入2.7万亿元,同比增长1.2%,其中保单件数239万件,同比增长28%,而健康险业务更是同比增长16.4%,疫情刺激了居民的风险管理意识,也让保险功能得到了充分发挥。
2017年,中国保监会(现与银监会合并为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中国保监会关于规范人身保险公司产品开发设计行为的通知》(保监人身险〔2017〕134号),文件规范了保险公司产品开发设计行为,要求保险产品需切实发挥人身保险保障功能,回归保险本源;行业将134号文形象解读为“保险姓保”。134号文的政策意味着人身保险越来越倾向发挥着“人身”风险转移的功能,弱化“财务”风险转移作用。
居民保险内需加速提升,国家多项政策大力扶持,我国近年来的保险公司数量也明显增加,截止2019年,我国人身保险公司多达95家,市场开始由寡头垄断走向开放竞争。居民在庞大的市场中面临众多的选择难题。
二、家庭保险该如何合理配置
1.从家庭成员结构合理配置
对于家庭而言,购买人身保险无疑是为了转移家庭成员在生存中可能出现的对身体和寿命造成的风险。在我国家庭模式中,一个家庭一般由父母、夫妻和子女构成,其中父母和子女一般是家庭收入的消耗者,而夫妻一般既是收入的贡献者也是消耗者,是家庭运作的经济和精神支柱。可以设想一下,如果老人和孩子发生风险,作为家庭支柱去化解,可能压力较小;如果是家庭支柱发生风险,那么对老人和子女来说,可能就是致命的打击;所以如果条件允许,建议保险最好可以覆盖到每个家庭成员,但如果经济压力大,则需先考虑家庭支柱再老人孩子,以免对家庭造成更大的打击。
家庭成员购买保险,还需要考虑的另一个因素便是被保险人职业。如果职业相对稳定且享受公费医疗、退休金等社会保障,那么考虑用商业保险做补充即可;如果仅有基本的社会医疗保险,还是建议买足健康险、年金险等作为人身风险转移的有效工具。
对于居民来说,买保险宜早不宜迟,一方面从风险特征来说,风险发生的时间不确定,否则保险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如果风险已经发生,那这个人就不符合投保条件了;另一方面,保险费率一般跟年龄成正比,年龄越大保费越高,而对于年龄大于55周岁的人,健康保险一般是“谢绝”的,因此保险在居民自我感觉需要的时候就要及时配置好。
2.从家庭资产上合理配置
在后疫情时期,经济开始复苏,对于家庭来说,合理分配是资产得以保值增值的基础。不同收入水平的家庭对于保险资产的分配额度是不同的,很多居民认为保险并不像房子和车子般是生存必需品,但前些年保险业也出现过亿元以上超大保单;所以具体的分配额度要看保险产品属性及家庭收入情况。
就一般健康险来说,笔者认为这是人人都需要的。健康险可以考虑使用“保险额度”作为标杆来合理配置。按照目前的重大疾病治疗手段,一般花费在30万到50万之间,因此,每个成员至少要配置保额不低于30万的健康险产品方可满足重大疾病保障需求,这种重大疾病保险一般是提前给付,可与社保结合使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治疗费用的压力。另外,很多有先进治疗设备的高端医院及部分进口药品目前尚未纳入社保报销范围,因此最好再加上一份报销型的医疗险,就会让风险保障无死角。比如上海质子重离子肿瘤医院,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肿瘤放射设备,治疗效果好副作用小,是癌症患者的福音,但治疗费用大概30万且全自费,为减轻患者经济压力,上海质子重离子肿瘤医院便和11家商业保险公司开展合作,一年几百元的医疗险便可报销最高上百万的治疗费用;这种商业合作模式最大限度了转移了家庭成员的人身风险,保障保全了家庭资产不受身体风险的影响。
3.从产品结构上合理配置
人身保险一般分为意外伤害保险、健康保险、人寿保险三大块。人寿保险一般以人是死亡为保险标的,而意外伤害保险和健康保险以身体健康为保险标的。因保险金一般归受益人所有,所以人寿保险可充分体现对亲人的大爱;而健康险和医疗险的受益人是被保人,所以这两种产品更能体现风险保障价值。
当然,现在很多保险产品已经整合了以上三种保险的功能,变为两全保险,生时保障重大疾病,死时有身故金赔付,这种两全保险在市场中较为受消费者喜好。
至于具体产品配置情况,建议居民可根据个人风险转移偏好决定。
三、如何选择保险配置平台
1.保险公司的选择
2020年9月14日安邦保险宣布破产清算,一时间众多原安邦保险客户惶惶不安,其实在我国现行保险法律下无需过多担心保险公司破产清算现象。根据我国《保险法》第89条的规定:经营有人身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除因分立、合并或者被依法撤销外,不得解散。保险公司解散,应当依法成立清算组进行清算。由此可以看出,与一般企业法人相比,保险公司的破产清算有一定的特殊性。近期的安邦保险“破产”事件中,安邦保险集团在清算前已经由中国银保监会全面接管两年时间,并于2019年7月在中国银保监会的批准下成立大家保险集团,开始行使原安邦保险集团的职责。虽说安邦保险已经被清算,但早在清算之前已经由大家保险集团全面接管了原安邦的相关业务,最大限度的保障了保险客户的权益。 因此在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保护下,在保险公司的选择上无需盲目追求“品牌效应”,要遵循“先看条款,再看公司”的原则。条款是一份保险产品的核心,购买之前可研究下条款内容,包括产品的缴费方式、保障期限、保障范围、理赔条件、免责条款等,如果消费者可自主研究保险条款,那么市场上的保险销售误导行为将大大降低。另外保险如同其他金融产品一样,对服务质量的要求极高,因此在购买的时候还需另外考虑保险公司的营业场所是否可满足账号变更、身份信息更新、保单贷款等日常保全业务办理需求;保险公司的经营状况是否可满足保单分红需要。
2.线上购买平台
受疫情管控政策的影响,线下培训、晨会、产品说明会等聚集性活动基本取消,保险公司在一段时间内无法有效把控代理团队,而代理人也很难面见客户促成保单成交,疫情期间线上保险销售业务开始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随着我国居民金融知识的不断丰富,保险产品的相关条款也不再晦涩难懂,因此保险销售对线下代理制的依赖越来越小,保险走向互联网平台也将如同其他消费品一样成为趋势。目前我国已有多家保险公司开设互联网销售平台或出台互联网专属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线上购买的需求。线上保险购买平台主要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保险公司自主开发系统平台,如平安公司的好生活保险商城、泰康公司的泰康在线,以及各家保险公司的网上商城;另外一种是保险代理公司线上平台,这种平台与多家保险公司开展合作,产品更加丰富。
线上购买有较大的比较优势。线上平台信息透明性强,消费者可以通过一个平台了解一家公司的多个产品,甚至多家公司的多个产品,自主选择性高。
线上购买费率低。因免去代理人销售成本这个“中间商”,相对来说,线上平台运作成本低,相应的保险产品费率比线下购买要低许多。
线上购买也有风险。首先,保险产品因契约时间长对售后服务的要求就更高,线上平台购买保险要考虑日后缴费、理赔和其他业务办理等多个方面,而当今我国互联网保险销售尚处于起步阶段,线上平台的相关服务还有待考验;其次,如今我国保险监管在线上平台购买过程中还存在漏洞,当前大多保险代理公司的线上平台,在销售保单时,无需投被保人对自身的健康状况做承诺,无需如实告知职业等信息,无需保险利益人签字确认,表面上看简化了投保流程,方便了保险消费者,实际上可能会有潜在的理赔纠纷、洗钱等多項风险隐患,不利于行业稳定健康。
四、总结
受疫情影响,我国居民对保险行业的看法有了较大的改观,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保险市场将越发健全成熟,居民在家庭保险配置上也会越来越科学,结合自身家庭结构模式,先家庭支柱再老人孩子;根据风险发生的损失程度,保险资产配置既不能影响家庭开支,又可以充分抵御疾病、意外等风险;根据产品需求,可先考虑疾病、意外,再配置养老等年金险。受我国保险法保护,消费者在保险配置选择上可考虑“先条款,后公司”,也可根据自身对保险行业的了解程度去选择互联网平台购买保险产品;无论哪种方式何种选择,商业保险作为家庭资产配置的必需品已是客观选择,理性配置让家庭在当今社会中“无懈可击”。
参考文献
[1]家庭保险配置的宏观视角_访北京工商大学保险研究中心主任王绪瑾_刘强
[2]中国银保监会关于2020年6月保险业经营情况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