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比较喜欢在闲暇时写点散文随笔类的文章,以颐养自己的性情。构思与写作文章时,我的灵魂仿佛飘荡于只属于自己的宁静空间,它让我抛却了生计烦恼,远离了凡尘俗世,使心灵在喧嚣的世间找到了一个支点,惬然而诗意的栖居着。
写归写,写出的东西却很少示人。一则自觉文笔浅陋,羞于见人。二则怕别人挑剔的眼光阻止了我继续提笔的勇气。写完《石林石韵》后,我忽然有了投稿的冲动。于是将它寄往我身边的报纸《伊犁晚报》,没想到却发表了。读着变成铅字的自己的文章,忽发奇想,何不运用这篇文章让学生来完成一篇阅读题呢?于是就有了如下设计。
石林石韵
鲁新
我去过位于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的怪石峪。方圆230平方公里的怪石峪,被哈萨克人称为“阔依塔斯”,意思是“像羊一样的石头”。这是一处巨大的石群,如人用亿万布满奇异孔穴的巨石砌成的乱石堆。所砌之石,皆成圆角,从高处远望,土黄底上含有各色暗斑的石块,就如巨大的羊群挤在高高低低的山坡上。
我也去过距云南昆明60多公里的石林。在广达400多平方公里的区域内,上百个青色大森林般的石群,拔地而起,石峰剑一般的直刺蓝天。站在高处俯瞰,黝黑古朴,层层叠叠的石林就像千军万马,正整装待发。
漫步于两片不同的石林间,迥乎不同的景色,常常会撩拨起我惊异的神经。山谷石林间拂面而过的飒飒凉风,让我感受着两处石林散发出的不同的浪漫之韵。
雄鹰展翅,犀牛翘首,骆驼静卧,大象觅食,雄狮啸天……单听这些野性十足的名称,你就可以猜想我此刻所站的地方是博乐怪石峪。矗立亿万年的石块,瘦硬,粗犷,没有任何人工雕刻的痕迹,但所摹事物却惟妙惟肖。大大小小的石块,堆砌成各种形状的城堡,炮台。石块上的突起以及镶嵌其中的孔洞和凹穴,形成各种形状,像张牙舞爪的怪兽,像挤眉弄眼的五官……有的似是而非,看不出像什么,却能引起你无限的遐思,你会发现,人类的想象力在大自然面前是那样的匮乏!
而云南昆明石林的名称,虽也有如猛虎下山、龙虎斗之类富有野性的名称,但更多则是如双象戏水,玉面狐,南天神骏,玉兔盼月,凤凰梳翅等带有阴柔气息的称呼。大自然将这一片密密簇簇的石屏,精雕细琢,有的挤成狭缝,有的叠成洞窟。有的像天外飞石暂时栖落于峭崖之上,有的则像天神用巨掌捏弄的玩具遗落人间。有的独立成景,有的纵横交错连成一片。无论鸟形,兽状,均形态逼真。置身于青石丛中,就好像置身于青色海洋,化身一尾自由游弋的鱼,在斑斓的海底世界,与珊瑚树,与盐石礁,与美丽的人鱼为伍。
攀爬怪石峪,我好像赤脚行走在北方的阔野中,想从热情奔放的骑马汉子手中夺过缰绳。
漫步昆明石林,我似乎游历于南方的雨巷,看到含羞多情的阿诗玛从远方娉娉婷婷走来。
如果说怪石峪如一记洪钟,敲响了落霞如血的天空;那么昆明石林就如洞萧牧歌,在风回水舞中袅袅作响。
怪石峪,似金戈铁马,驰骋于白马秋风的塞上。
昆明石林,则如水上排竹,舟行于杏花春雨的江南。
似乎亿万年前的海底,就有了两片世界的不同?
亿万年的风沙漫漫吹过,回望这两处天地造化赐予人间的群石,牛马仍在溪边饮水,雄狮仍啸于半山,鸟儿还栖在峰顶,美丽的阿诗玛还在苦苦等待着阿黑哥……这些不卷不磨之石,以其或粗犷或清秀或雄浑或突兀的姿态,岿然屹立于天地之间,经受着千百年的雨雪风霜,电闪雷鸣,守望着人世间的悲欢离合,沧海桑田。不管是展现粗犷豪放,还是演绎缠绵温柔,它们始终用气势磅礴的庞大乐队,演奏着一曲歌颂自然神奇的天地浪漫曲!
我设计了如下几道阅读题:
1、 文章写了几处石林?分别在哪几段?
2、 文章从哪些方面来写石林的?你能概括出两种石林的不同特点吗?
3、 你喜欢哪一处石林,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4、 请找几处你喜欢的句子从语言、修辞等方面进行赏析。
5、 本文在写作上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6、 文章还有哪些方面值得改进?请为作者提出修改建议。
7、你最喜欢的景致是什么,你能模仿文中的句子或段落写一写吗?先抄写文中的句子或段落,然后再仿写。
因为文章发表时用的是笔名,学生并不知道这篇文章就是我写的。阅读兴趣自然与平时无异。在学生读完一遍又思考了几分钟后,我问了一句:“你们知道这个作者是谁吗?”学生抬头奇怪的看着我,我故意板着脸说:“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就是鄙人。”学生一下子沸腾起来,有怀疑的,有激动的,把自己老师的作品当作阅读题来完成的新鲜感,让他们开始重新审视这篇文章。阅读中间一直没有中断这样的声音:“老师,我觉得这几个动词运用得好。”“我喜欢这几句……”“老师,这里我觉得还可以这么写……”学生的阅读兴致高于任何一篇文章。
在带学生完成阅读题之间,我还将自己的游历经历及感受,构思经过,甚至写法是受到哪一篇文章启发的一一与学生进行了分享。学生听课的状态是前所未有的新奇与认真。
受到学生的鼓励,我陆陆续续又将自己的一些文章献给学生。以后学生的作文中,也出现了模仿我的一些文章写法的,甚至我的一些用词也出现在他们的作文中。
一池春水风吹起,风起水舞,旌荡学子心。在与学生交流自己的原创作品的过程中,我发现,阅读老师的原创作品,有许多好处。首先,会大大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和自豪感,学生觉得不仅仅是在读文章,更在读身边这个熟悉的人,脑海中浮现着她写这篇文章时的状态,说这句话时的神态。而学生与作者面对面的交流,会让学生更感性的走入文本。文本生动了,词句用语便更容易进入学生脑海。其次,因为文章就是你写的,对文章结构,写法,内容非常熟悉,同时阅读题的答案就在你脑中,你需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如何来体会你的感受,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就会更加到位。此外,在课中,老师会怀着忐忑的心情期待学生的评价,有遇到质疑时的小小失落,有遇到知音时大大满足,更有学生读出新感受时的惊喜与愉悦,会获得阅读别人作品时不曾体会过的情感,从而使课堂充满久已失去的灵动和激情。
写作是一种近乎神奇的劳作与体验。写作的人总有一点小小的虚荣与自恋,希望在密密匝匝的日子里,有人能透过你的文字这条缝隙,与你相遇相望相知,感知着你的体温,解读着你的心情,体会着你的善念恶感。而当这种期待一旦化为超越你期待的的惊喜时,你的创作灵感便会被激发出来,从而写出更多的作品。而把值得学生一读的文字推荐给学生,让他们在你用心构筑的文字中,与你产生共鸣,特别是让部分学生也像你一样爱上写作时,不也是生命中的另一种快意?
写归写,写出的东西却很少示人。一则自觉文笔浅陋,羞于见人。二则怕别人挑剔的眼光阻止了我继续提笔的勇气。写完《石林石韵》后,我忽然有了投稿的冲动。于是将它寄往我身边的报纸《伊犁晚报》,没想到却发表了。读着变成铅字的自己的文章,忽发奇想,何不运用这篇文章让学生来完成一篇阅读题呢?于是就有了如下设计。
石林石韵
鲁新
我去过位于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的怪石峪。方圆230平方公里的怪石峪,被哈萨克人称为“阔依塔斯”,意思是“像羊一样的石头”。这是一处巨大的石群,如人用亿万布满奇异孔穴的巨石砌成的乱石堆。所砌之石,皆成圆角,从高处远望,土黄底上含有各色暗斑的石块,就如巨大的羊群挤在高高低低的山坡上。
我也去过距云南昆明60多公里的石林。在广达400多平方公里的区域内,上百个青色大森林般的石群,拔地而起,石峰剑一般的直刺蓝天。站在高处俯瞰,黝黑古朴,层层叠叠的石林就像千军万马,正整装待发。
漫步于两片不同的石林间,迥乎不同的景色,常常会撩拨起我惊异的神经。山谷石林间拂面而过的飒飒凉风,让我感受着两处石林散发出的不同的浪漫之韵。
雄鹰展翅,犀牛翘首,骆驼静卧,大象觅食,雄狮啸天……单听这些野性十足的名称,你就可以猜想我此刻所站的地方是博乐怪石峪。矗立亿万年的石块,瘦硬,粗犷,没有任何人工雕刻的痕迹,但所摹事物却惟妙惟肖。大大小小的石块,堆砌成各种形状的城堡,炮台。石块上的突起以及镶嵌其中的孔洞和凹穴,形成各种形状,像张牙舞爪的怪兽,像挤眉弄眼的五官……有的似是而非,看不出像什么,却能引起你无限的遐思,你会发现,人类的想象力在大自然面前是那样的匮乏!
而云南昆明石林的名称,虽也有如猛虎下山、龙虎斗之类富有野性的名称,但更多则是如双象戏水,玉面狐,南天神骏,玉兔盼月,凤凰梳翅等带有阴柔气息的称呼。大自然将这一片密密簇簇的石屏,精雕细琢,有的挤成狭缝,有的叠成洞窟。有的像天外飞石暂时栖落于峭崖之上,有的则像天神用巨掌捏弄的玩具遗落人间。有的独立成景,有的纵横交错连成一片。无论鸟形,兽状,均形态逼真。置身于青石丛中,就好像置身于青色海洋,化身一尾自由游弋的鱼,在斑斓的海底世界,与珊瑚树,与盐石礁,与美丽的人鱼为伍。
攀爬怪石峪,我好像赤脚行走在北方的阔野中,想从热情奔放的骑马汉子手中夺过缰绳。
漫步昆明石林,我似乎游历于南方的雨巷,看到含羞多情的阿诗玛从远方娉娉婷婷走来。
如果说怪石峪如一记洪钟,敲响了落霞如血的天空;那么昆明石林就如洞萧牧歌,在风回水舞中袅袅作响。
怪石峪,似金戈铁马,驰骋于白马秋风的塞上。
昆明石林,则如水上排竹,舟行于杏花春雨的江南。
似乎亿万年前的海底,就有了两片世界的不同?
亿万年的风沙漫漫吹过,回望这两处天地造化赐予人间的群石,牛马仍在溪边饮水,雄狮仍啸于半山,鸟儿还栖在峰顶,美丽的阿诗玛还在苦苦等待着阿黑哥……这些不卷不磨之石,以其或粗犷或清秀或雄浑或突兀的姿态,岿然屹立于天地之间,经受着千百年的雨雪风霜,电闪雷鸣,守望着人世间的悲欢离合,沧海桑田。不管是展现粗犷豪放,还是演绎缠绵温柔,它们始终用气势磅礴的庞大乐队,演奏着一曲歌颂自然神奇的天地浪漫曲!
我设计了如下几道阅读题:
1、 文章写了几处石林?分别在哪几段?
2、 文章从哪些方面来写石林的?你能概括出两种石林的不同特点吗?
3、 你喜欢哪一处石林,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4、 请找几处你喜欢的句子从语言、修辞等方面进行赏析。
5、 本文在写作上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6、 文章还有哪些方面值得改进?请为作者提出修改建议。
7、你最喜欢的景致是什么,你能模仿文中的句子或段落写一写吗?先抄写文中的句子或段落,然后再仿写。
因为文章发表时用的是笔名,学生并不知道这篇文章就是我写的。阅读兴趣自然与平时无异。在学生读完一遍又思考了几分钟后,我问了一句:“你们知道这个作者是谁吗?”学生抬头奇怪的看着我,我故意板着脸说:“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就是鄙人。”学生一下子沸腾起来,有怀疑的,有激动的,把自己老师的作品当作阅读题来完成的新鲜感,让他们开始重新审视这篇文章。阅读中间一直没有中断这样的声音:“老师,我觉得这几个动词运用得好。”“我喜欢这几句……”“老师,这里我觉得还可以这么写……”学生的阅读兴致高于任何一篇文章。
在带学生完成阅读题之间,我还将自己的游历经历及感受,构思经过,甚至写法是受到哪一篇文章启发的一一与学生进行了分享。学生听课的状态是前所未有的新奇与认真。
受到学生的鼓励,我陆陆续续又将自己的一些文章献给学生。以后学生的作文中,也出现了模仿我的一些文章写法的,甚至我的一些用词也出现在他们的作文中。
一池春水风吹起,风起水舞,旌荡学子心。在与学生交流自己的原创作品的过程中,我发现,阅读老师的原创作品,有许多好处。首先,会大大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和自豪感,学生觉得不仅仅是在读文章,更在读身边这个熟悉的人,脑海中浮现着她写这篇文章时的状态,说这句话时的神态。而学生与作者面对面的交流,会让学生更感性的走入文本。文本生动了,词句用语便更容易进入学生脑海。其次,因为文章就是你写的,对文章结构,写法,内容非常熟悉,同时阅读题的答案就在你脑中,你需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如何来体会你的感受,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就会更加到位。此外,在课中,老师会怀着忐忑的心情期待学生的评价,有遇到质疑时的小小失落,有遇到知音时大大满足,更有学生读出新感受时的惊喜与愉悦,会获得阅读别人作品时不曾体会过的情感,从而使课堂充满久已失去的灵动和激情。
写作是一种近乎神奇的劳作与体验。写作的人总有一点小小的虚荣与自恋,希望在密密匝匝的日子里,有人能透过你的文字这条缝隙,与你相遇相望相知,感知着你的体温,解读着你的心情,体会着你的善念恶感。而当这种期待一旦化为超越你期待的的惊喜时,你的创作灵感便会被激发出来,从而写出更多的作品。而把值得学生一读的文字推荐给学生,让他们在你用心构筑的文字中,与你产生共鸣,特别是让部分学生也像你一样爱上写作时,不也是生命中的另一种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