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老师,问您一个比较基本的问题,书到底在生活中应该起什么作用呢?
王蒙:我觉得书起的作用特别多,多方面的,但是我最喜欢用的一个词就是“互证”,互证就是互相证明,书和生活起一种互证的作用,另外又互相矫正。因为在古文里这个证明的“证”和矫正的“正”实际是一个字,用我的语言说,最快乐的事情就是在书里发现人生,发现了人生的新意;在人生里发现了书,发现了和书一样深厚的道理。这样读起书来是最好的,也是最快乐的,读书使人充实,使人快乐,也使人变得美丽。本来我是非常不美丽的,但是幸亏我还读过一点书,还能蒙着,起码蒙我爱人,她觉得我还不是特别难看。
您说在书里发现人生,您在书中发现的人生,在您人生的哪些阶段帮过您吗?
王蒙:比如说在我最艰难的时候,在过去的政治运动当中,那时候我特别爱读狄更斯和雨果的小说。其实狄更斯和雨果的小说没有什么可以和社会主义的中国相联系的,但是,狄更斯的《双城记》,描写了法国大革命时期人们所受到的考验,雨果的一些小说里也描写了社会的沉浮和动荡,人应有的精神上的品质,我觉得这些都给我非常大的帮助,起码让我知道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人,尤其是一个男人,应该禁得住事儿。
如果有人看您的自传,手捧一本书在看和在网上看连载,除了您的收入有一点点影响以外,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王蒙:还是不一样的,因为一本书在你手里,它有一种相对的安定感和归属感。这本书是你买的,你读起来会比较认真,思考也会比较多,网络那个就是刷一下看一下。我是从市场的角度说的,因为我的工作必然会和很多出版社有联系,出版社一点不反感网络阅读,而且他们的经验是,你的书越在各个网站上到处发,卖得越多。这说明什么呢?就是一个真正喜欢读书的人,到网络上看书是为了接触一下,一看这个书确实值得看,他就去买。相反,一看,北京话臭大粪,他就不去买了。所以从出版社的经验来说,网络的阅读和纸质图书的阅读并不存在尖锐的矛盾。
您刚才讲捧着一本书可以让您安静地去看,有归属感,这么一个行为会影响到您去体会书中的真谛吗?
王蒙:当然,我想相对来说思考就会深一点。在网络上涉猎到一些材料,往往是一个简单的信息,就是说有这么一本书,这个人说了这么句话,谁谁谁骂谁谁谁了,或者今天气候是阴转晴,往往是这种比较简单的资讯。而你要拿着一本书看的时候,你会把它当作一种道理,一种经验,一种智慧,需要更多地唤起你去消化,用你的语言互证,产生跟它掰扯的愿望,这个是网络上所没有的。我觉得这并不互相代替,一个爱读书的人不会因为有网络就不去买书,不去读书,同样一个爱浏览网络的人,如果他有一定的思维深度和知识的基础,他也照样会去买书。
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讲,他们已经都习惯了用电脑来代替非常多传统的阅读形式,要求他还捧着一本书读会不会有点难?
王蒙:因为我也已经用电脑代替了许许多多的东西,比如说我已经很多时候用电脑代替了字典。我需要查材料,可以从Google或者百度上调出来看,至少还可以从金山词霸上把它调出来。网络最大的好处是查找,是搜索,这是书没法和它比拟的。不需要大书架,不用担心找不到,网络上都能找出来。但是我所说的阅读、体味、思考、互证这个要捧着书才行。
您指的互证是什么呢?
王蒙:互证就是说你用你的人生经验去补充那个书,来说明这个书,同时你用你那个书上的那些叙述,那些描写来对照、比照你的人生经验,加深你对你的人生经验的理解。
我们就接下来说下面的话题“读书人数的减少”。大家说的不读书的理由是什么呢?两条最重要的,40%多的人是说没时间,30%的人是说不习惯。
王蒙:我想现在有一个好的现象,就是各地的社会主导人物,我指的包括领导,包括一些学界的领衔人物,他们还都是非常提倡读书的。
一般来说提倡什么的时候就恰恰是缺什么的时候?
王蒙:对,咱们反过来说,缺什么的时候就是要多提倡什么的时候。
为什么有人觉得读书是一件很累的事儿,有的人觉得读书是享受,为什么有差别?
王蒙:他没有得到那个我说的互证。只有真正地把书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他从书当中发现了生活,从书当中睁开了自己的眼睛,从书当中打开了自己的窗户,他才会非常快乐。如果他只是看一些干巴巴的或者和实际不沾边的那些人云亦云的道理,我想他可能就觉得很苦。
那这恐怕就说到了怎么去选择书,怎么选对书。现在很多年轻人选书的方式简单,书店发行的排行榜,热门图书的排行榜,前十名我都读了它,怎么样?
王蒙:这也是一种选择的方式,这种选择方式偏于消费,就是说读着好看,或者读着轻松,或者起码读着有悬念,吸引你放不下这本书来,我想这种方式无可厚非。当然要是从一个更高的要求,从一个真正积累的方式,我读书的目的是要充实我自己,提升我自己。我一直提倡超前读书,比如说英语,你如果能懂30%的词汇,你完全可以订《CHINA DAILY》,因为报纸上的那些事儿,你是摸得着规律的。如果你能读懂50%,就可以购买英文书籍了,文言文也是同样的道理。读的当中有一点困难,最有挑战性,而且最有收获。你第一遍连蒙带唬看下来了,看第二遍基本上懂了,提高得非常快,那就跟吃了大鲍翅一样。相反你只是看畅销书、排行榜,那就是光吃冰棍,或者光喝甜水,光是软包装的软饮料,那样吃着也很舒服,但营养不够。
有人不看书的理由就是说没有养成看书的习惯,您看书习惯是怎么养成的?
王蒙:这个确实是从小养成的,而且我觉得读书收益最大的是小时候。咱们实话实说,我现在读书也读,却没有小时候读书效率高,读得多。对现代文学,对古典文学,对有些属于自然科学的知识,基本上依靠的还是青少年时期的阅读。
如果小时候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成人之后怎么再逐渐培养呢?
王蒙:再慢慢养成吧,我想每个人和每个人都会有很大的不同。我甚至认为如果他开始读一点畅销书,能够引起读书的兴趣,这是一件好事儿。比如我想知道历史方面的事儿,读了《易中天品三国》和成君忆的《水煮三国》,然后我又想读《三国演义》,读了《三国演义》了,我还想看看陈寿的《三国志》。这不是很自然的吗,也是很好的。
那您在年轻的时候选书是顺其自然还是自己有一个很宏伟的计划?
王蒙:没有,相对来说是比较随机的。我很小的时候,那还是日伪时期,离我们家胡同不太远的地方有一个民众教育馆,就跟现在的文化馆似的,它那儿预备一些书,我到那儿什么都看。像我刚才说雨果的《悲惨世界》也是在那儿看的,《两汉演义》也是在那儿看的,我那时候想练武功,有一本什么叫《崆峒剑侠传》也是在那儿看的。
通常都是讲开卷有益,现在的书这么多,有没有哪些卷是开了也无益的?
王蒙:那当然,现在的书也是越来越开放了,有些可以称之为伪书,它们东抄西凑的也有,连蒙带唬的也有,错误百出的也有,甚至于危害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包括宣扬迷信、愚昧的这些东西也有,所以我觉得还是要选择。
您能不能不怕得罪人地跟我们讲讲是哪些书,具体哪一类的书开卷无益?
王蒙:比如说一些关于气功的书,说得特别悬,后来证明那个所谓气功大师实际上是一个骗子,这样的书过去也出过。关于气功的小说说得神奇到什么程度呢?说大兴安岭的火灾,就是20世纪80年代的那次火灾,最后是由于气功师发功,那儿下了大雨,这才扑灭了,像这个我认为就是一种惑乱人心、欺骗读者的伪书。
还有那些比如说职场生存手册、人际关系什么诀窍,这些书呢?
王蒙:那些玩意儿我是非常怀疑的,它常常也是属于东拉西凑的。咱们想一想,如果这种职场生活手册,人际关系诀窍,它说的都是真的,那个作者就不需要写这个书了,他早就成功得没法再成功了。
作为普通读者来讲,我怎么能有一双慧眼,拿到这本书翻两下就知道它是不是一本真书,是不是一本好书?
王蒙:我觉得这里头得有一条,就是要相信自己的常识,有时候一个人之所以错,并不是错在一个高深的数学问题或者是理化问题上,而恰恰是在常识上。比如说我们常识认为,一个人学习应该很努力,他告诉你,不需要努力,你只要按我这个办法,三天就可以学会英语,那么这本书你根本就不要看,因为你的常识是对的。比如说我们的常识认为,我们交朋友,不管是同性的朋友也好,异性的、可能发展成爱情的朋友也好,应该真诚,但是他告诉你我这儿有诀窍,三个小时就可以把对方俘虏,这你别相信它,这纯粹是骗人。我觉得一种对常识的尊重,对常识的相信,在很大程度上能帮助自己免于受骗上当。
本文整理自央视国际访谈记录
采访/李小萌编辑/乃清
王蒙:我觉得书起的作用特别多,多方面的,但是我最喜欢用的一个词就是“互证”,互证就是互相证明,书和生活起一种互证的作用,另外又互相矫正。因为在古文里这个证明的“证”和矫正的“正”实际是一个字,用我的语言说,最快乐的事情就是在书里发现人生,发现了人生的新意;在人生里发现了书,发现了和书一样深厚的道理。这样读起书来是最好的,也是最快乐的,读书使人充实,使人快乐,也使人变得美丽。本来我是非常不美丽的,但是幸亏我还读过一点书,还能蒙着,起码蒙我爱人,她觉得我还不是特别难看。
您说在书里发现人生,您在书中发现的人生,在您人生的哪些阶段帮过您吗?
王蒙:比如说在我最艰难的时候,在过去的政治运动当中,那时候我特别爱读狄更斯和雨果的小说。其实狄更斯和雨果的小说没有什么可以和社会主义的中国相联系的,但是,狄更斯的《双城记》,描写了法国大革命时期人们所受到的考验,雨果的一些小说里也描写了社会的沉浮和动荡,人应有的精神上的品质,我觉得这些都给我非常大的帮助,起码让我知道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人,尤其是一个男人,应该禁得住事儿。
如果有人看您的自传,手捧一本书在看和在网上看连载,除了您的收入有一点点影响以外,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王蒙:还是不一样的,因为一本书在你手里,它有一种相对的安定感和归属感。这本书是你买的,你读起来会比较认真,思考也会比较多,网络那个就是刷一下看一下。我是从市场的角度说的,因为我的工作必然会和很多出版社有联系,出版社一点不反感网络阅读,而且他们的经验是,你的书越在各个网站上到处发,卖得越多。这说明什么呢?就是一个真正喜欢读书的人,到网络上看书是为了接触一下,一看这个书确实值得看,他就去买。相反,一看,北京话臭大粪,他就不去买了。所以从出版社的经验来说,网络的阅读和纸质图书的阅读并不存在尖锐的矛盾。
您刚才讲捧着一本书可以让您安静地去看,有归属感,这么一个行为会影响到您去体会书中的真谛吗?
王蒙:当然,我想相对来说思考就会深一点。在网络上涉猎到一些材料,往往是一个简单的信息,就是说有这么一本书,这个人说了这么句话,谁谁谁骂谁谁谁了,或者今天气候是阴转晴,往往是这种比较简单的资讯。而你要拿着一本书看的时候,你会把它当作一种道理,一种经验,一种智慧,需要更多地唤起你去消化,用你的语言互证,产生跟它掰扯的愿望,这个是网络上所没有的。我觉得这并不互相代替,一个爱读书的人不会因为有网络就不去买书,不去读书,同样一个爱浏览网络的人,如果他有一定的思维深度和知识的基础,他也照样会去买书。
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讲,他们已经都习惯了用电脑来代替非常多传统的阅读形式,要求他还捧着一本书读会不会有点难?
王蒙:因为我也已经用电脑代替了许许多多的东西,比如说我已经很多时候用电脑代替了字典。我需要查材料,可以从Google或者百度上调出来看,至少还可以从金山词霸上把它调出来。网络最大的好处是查找,是搜索,这是书没法和它比拟的。不需要大书架,不用担心找不到,网络上都能找出来。但是我所说的阅读、体味、思考、互证这个要捧着书才行。
您指的互证是什么呢?
王蒙:互证就是说你用你的人生经验去补充那个书,来说明这个书,同时你用你那个书上的那些叙述,那些描写来对照、比照你的人生经验,加深你对你的人生经验的理解。
我们就接下来说下面的话题“读书人数的减少”。大家说的不读书的理由是什么呢?两条最重要的,40%多的人是说没时间,30%的人是说不习惯。
王蒙:我想现在有一个好的现象,就是各地的社会主导人物,我指的包括领导,包括一些学界的领衔人物,他们还都是非常提倡读书的。
一般来说提倡什么的时候就恰恰是缺什么的时候?
王蒙:对,咱们反过来说,缺什么的时候就是要多提倡什么的时候。
为什么有人觉得读书是一件很累的事儿,有的人觉得读书是享受,为什么有差别?
王蒙:他没有得到那个我说的互证。只有真正地把书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他从书当中发现了生活,从书当中睁开了自己的眼睛,从书当中打开了自己的窗户,他才会非常快乐。如果他只是看一些干巴巴的或者和实际不沾边的那些人云亦云的道理,我想他可能就觉得很苦。
那这恐怕就说到了怎么去选择书,怎么选对书。现在很多年轻人选书的方式简单,书店发行的排行榜,热门图书的排行榜,前十名我都读了它,怎么样?
王蒙:这也是一种选择的方式,这种选择方式偏于消费,就是说读着好看,或者读着轻松,或者起码读着有悬念,吸引你放不下这本书来,我想这种方式无可厚非。当然要是从一个更高的要求,从一个真正积累的方式,我读书的目的是要充实我自己,提升我自己。我一直提倡超前读书,比如说英语,你如果能懂30%的词汇,你完全可以订《CHINA DAILY》,因为报纸上的那些事儿,你是摸得着规律的。如果你能读懂50%,就可以购买英文书籍了,文言文也是同样的道理。读的当中有一点困难,最有挑战性,而且最有收获。你第一遍连蒙带唬看下来了,看第二遍基本上懂了,提高得非常快,那就跟吃了大鲍翅一样。相反你只是看畅销书、排行榜,那就是光吃冰棍,或者光喝甜水,光是软包装的软饮料,那样吃着也很舒服,但营养不够。
有人不看书的理由就是说没有养成看书的习惯,您看书习惯是怎么养成的?
王蒙:这个确实是从小养成的,而且我觉得读书收益最大的是小时候。咱们实话实说,我现在读书也读,却没有小时候读书效率高,读得多。对现代文学,对古典文学,对有些属于自然科学的知识,基本上依靠的还是青少年时期的阅读。
如果小时候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成人之后怎么再逐渐培养呢?
王蒙:再慢慢养成吧,我想每个人和每个人都会有很大的不同。我甚至认为如果他开始读一点畅销书,能够引起读书的兴趣,这是一件好事儿。比如我想知道历史方面的事儿,读了《易中天品三国》和成君忆的《水煮三国》,然后我又想读《三国演义》,读了《三国演义》了,我还想看看陈寿的《三国志》。这不是很自然的吗,也是很好的。
那您在年轻的时候选书是顺其自然还是自己有一个很宏伟的计划?
王蒙:没有,相对来说是比较随机的。我很小的时候,那还是日伪时期,离我们家胡同不太远的地方有一个民众教育馆,就跟现在的文化馆似的,它那儿预备一些书,我到那儿什么都看。像我刚才说雨果的《悲惨世界》也是在那儿看的,《两汉演义》也是在那儿看的,我那时候想练武功,有一本什么叫《崆峒剑侠传》也是在那儿看的。
通常都是讲开卷有益,现在的书这么多,有没有哪些卷是开了也无益的?
王蒙:那当然,现在的书也是越来越开放了,有些可以称之为伪书,它们东抄西凑的也有,连蒙带唬的也有,错误百出的也有,甚至于危害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包括宣扬迷信、愚昧的这些东西也有,所以我觉得还是要选择。
您能不能不怕得罪人地跟我们讲讲是哪些书,具体哪一类的书开卷无益?
王蒙:比如说一些关于气功的书,说得特别悬,后来证明那个所谓气功大师实际上是一个骗子,这样的书过去也出过。关于气功的小说说得神奇到什么程度呢?说大兴安岭的火灾,就是20世纪80年代的那次火灾,最后是由于气功师发功,那儿下了大雨,这才扑灭了,像这个我认为就是一种惑乱人心、欺骗读者的伪书。
还有那些比如说职场生存手册、人际关系什么诀窍,这些书呢?
王蒙:那些玩意儿我是非常怀疑的,它常常也是属于东拉西凑的。咱们想一想,如果这种职场生活手册,人际关系诀窍,它说的都是真的,那个作者就不需要写这个书了,他早就成功得没法再成功了。
作为普通读者来讲,我怎么能有一双慧眼,拿到这本书翻两下就知道它是不是一本真书,是不是一本好书?
王蒙:我觉得这里头得有一条,就是要相信自己的常识,有时候一个人之所以错,并不是错在一个高深的数学问题或者是理化问题上,而恰恰是在常识上。比如说我们常识认为,一个人学习应该很努力,他告诉你,不需要努力,你只要按我这个办法,三天就可以学会英语,那么这本书你根本就不要看,因为你的常识是对的。比如说我们的常识认为,我们交朋友,不管是同性的朋友也好,异性的、可能发展成爱情的朋友也好,应该真诚,但是他告诉你我这儿有诀窍,三个小时就可以把对方俘虏,这你别相信它,这纯粹是骗人。我觉得一种对常识的尊重,对常识的相信,在很大程度上能帮助自己免于受骗上当。
本文整理自央视国际访谈记录
采访/李小萌编辑/乃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