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法学教学模式的整合与创新

来源 :亚太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m13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外合作办学为提升我国的教育质量起到了较为明显的效果,同时也为我国教学模式的进一步整合与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法学作为一门极具国际性的课程,采用中外合作办学的方式可明显提高我国法学教育的质量,乃至对于我国的法律体系建设都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我国当前的中外合作办学的法学教学状况来看,当前我们在法学教学的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目标以及交流合作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迫切的需要通过对当前的教学模式进行整合与创新。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法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5-0110-02
  一、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法学教学的现状
  (一)课程设置
  通过网络对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等国内三所具有法学中外办学项目的学校进行调查走访,了解到三所学校的课程设置大致相同:一年级的课程有中国宪法、法理学、法学前沿讲座;二年级的课程有刑法总论、民法总论、中国法律史、西方法律史为必修;版权法、税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为选修;三年级的课程有经济法、物证法、刑诉、民诉、婚姻继承法为必修;律师法、海商法民刑法案例分析为选修;四年级主要以实习为主。通过以上课程设置,我们可以明显的发现,目前我国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法学课程设置对国内和国外的相关法律的课程都给予了适当的涉及,对于课程门类的设置相对合理,但是也有明显的缺点,最主要的是这些学校的课程设置都已以传统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为主,只有在选修课中才会有一些实践类的课程,而专门设置的专业实践时间也比较少,只有四年级专业实习时才有。整个专业课程的设置重理论而轻实践,这就导致了大部分学生的实践能力相对比较低下。
  (二)教材选择
  当前中外合作办学的院校教材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串通的高校教材,另外一部分则为国外高校采用的国外的原版教材。由于国外的教材在在编排上比国内的教材更加细致,因此国外的教材一般内容比较充实新颖、读者导向比较突出、案例与习题比较的丰富、印刷质量较好、教辅资料比较完整以及更新速度比较快等特点,对于学生的外语水平提升也具有比较大的帮助。但是这种教材也有较为明显的缺点,那就是外文水平相对较弱的学生使用这样的教材相对比较吃力,影响其对于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三)师资配置
  当前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的教师配置一般都有国内高校的教师与合作高校的外籍教师两部分组成,国内高校的教师主要由高校在社会上招聘海外归国的教师以及高校母体中派出的老师;合作高校的外籍教师则包括外籍高校派出的教师和合作高校招聘的外籍教师。与国内普通的高校相比,中外合作项目的教师在教学技能、专业知识、双语的教学方法和能力、以及跨文化的合作与沟通能力都有更高的要求。
  (四)教学方式
  中外合作项目虽然是中外合作进行教学,但是教学的方式却并没有进行根本性的改变,只是融入了一些国外的教学方式。具体的,国内教师的教学方式为我们比较习惯的输入式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最重要的衡量标准就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只要在考试中能够取得良好的成绩则意味着学生可以顺利的通过这门课程。而国外的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习惯用输出式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国外的教师更加注重对于学生自我学习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且要求学生必须用英语的方式来完成老师的课堂任务,这无疑是我们的学生的劣势。
  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法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目标偏离人才培养目标
  作为法学专业的学生,最终的培养目标就是进入律师事务所从事律师或者进入国家的公检法机关从事法官、监察官等工作。但是在目前的形式之下大部分的法学专业学生都无法在毕业后就可以直接进入自己意向的工作单位进行工作,这主要是由于课程目标问题导致的,当前中外合作办学的法学项目基本上设置的课程都是以理论基础课程为主,导致大部分学生在走出校门从事律师资格考试或者国家公务员的专业考试时发现自己在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在实际的应用中并没有起到作用。由此可见,传统高校的以考试成绩为评价标准的高校评价体系已经,偏离了我们最初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课程设置与岗位需求脱节
  中外合作项目的专业课程设置与传统的本科院校并没有明显的区别,最明显的就是在专业课的设置中注重对于理论类课程的设置,而法学实际上是一个注重实践操作的专业类型,需要大量的实际操作经验,而获得实际操作经验则需要大量的实践类型的课程来进行保证。但是目前的高校课程设置中却缺少实践类型的课程,根据教育部规定,我国的大多数高校都设置了实践环节的教学计划,一般为总学时的10%,但是最大的问题是,很多高校的课程设置都是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的进行落实,这就导致了我国大部分的高校毕业生都存在理论能力很强但是实践操作能力却很差的现象。
  (三)心理预期过高,意志薄弱
  高校中外合作专业的学费一般为普通高校的两倍以上,而且因为中外合作项目有国外高校的参与,知识很多的家长和学生对于中外合作项目的学习环境以及最终的学习结果都有着非常大的期待。而且在中外合作的专业进行学习的学生和家长大部分都寄希望于在国内的高校完成了规定的课程学习之后能够去国外合作的高校继续进行学习并且拿到学位。然而一部分的学生由于英语基础较差,在接触到托福或者雅思的课程之后,会发现自己的目标完成并不是轻易就可以完成的。
  通过对部分中外合作项目法学专业的本科学生进行调查发现,有85%的学生为独生子女,有81%的学生家庭条件良好,由于这部分学生的父母只有一个孩子而且家庭条件也相对较好,因此他们通常都对自己的子女比较溺爱,而且“望子成龙”的愿望也十分迫切,这些溺爱让大部分的学生缺乏自主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对自己通常没有较为严格的要求,而父母迫切的“望子成龙”心理却让学生在无形中背负上了巨大的压力。   (一)加强中外双方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
  中外合作办学院校的国际化师资队伍中须保持较高比例的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尤其是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归国人员。归国人员在国外大学学习期间,普遍接受了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熟悉现代化教育方法的实施;同时他们兼具双语教学和全英文教学的能力,了解国内传统教育模式,熟悉中国国情,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另一方面,中外合作办学院校需注重教师教学方法的培训和经验交流,使教师熟练掌握并积极应用案例教学、项目式教学等方法。同时,还可以向外教介绍中国教育模式和学生学习特点,引导外教设计出有助于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案。
  (二)对课堂分层教学模式的构建
  分层暨因材施教的教学最大的好处是可以根据每个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来灵活的制定相关目标并且根据目标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指导,从而是学生能够以积极的状态投入到学习当中,以期望或等更好的学习效果。在当今时代的教育背景之下,分层教学具有更加深层次的意义,首先分层次教学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教师要根据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某些差异来针对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然后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制定合理的教学内容来进行实践操作,并且制定一系列相关的评价方式和手段,来评价学生对于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从而促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接受教育。
  (三)重视质量保障全员性,强化多元主体参与
  教学质量,永远是衡量一个学校办学是否成功的最重要标准。尤其是对于中外合作办学的项目来说,由于其集中了国内外优势的教育资源以及最良好的教育环境,因此更应该对教学的质量引起足够的重视,积极监理实施教学质量的监控制度,用制度来衡量教学的水平。
  高校自身是一个较为宽松的教育环境,很多学生经历过三年高中的磨难之后到了大学之后,很容易会出现精神上放松,因此学校应该制定严厉的惩罚措施来对无辜的旷课、迟到、早退等行为给予约束,从而使全员性得到保证。
  (四)双方构筑质量保障支持系统
  1.教学检查评估系统的目标是根据学校教学指挥系统的部署和教学管理文件(规章制度、各个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及评估方案),对日常教学检查、教学评估、整改落实情况,进行有效的监控,保证教学活动的良性运转。
  2.教学指挥系统的目标是对全校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进行调控,对教学重大问题进行决策;部署全校的教学质量监控工作;根据信息反馈系统提供的信息对教学工作作出必要的调整;及时对教学评估系统提供指导性意见。
  3.教学信息反馈系统目标是收集信息并将收集的信息整理、分析后,准确、全面、及时地反馈给教学指挥系统和教学质量保障系统,为教学指挥系统作出正确决策和教学质量保障系统修订完善教学规章制度及评估方案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将有关内容反馈给教研室及教师本人,为其改进工作提供指导性意见。
  (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改革项目JG2012010020《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法学教学模式探讨与实践》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林金辉、刘志平.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M].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
  [2]孟中媛.中外合作办学中的文化冲突与超越[J]. 中国高教研究,2008(11):72-74.
  [3]许宏晨.中国高校双语教学七年回顾[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8(4):23-28. [4]侯立臣.关于中外合作办学中的问题和应对措施[J]. 大学教育科学,2006(2):24-27.
  [5]金辉,刘志平.高等教育11,外合作办学研究[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前言第2页.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现代工业设计教学模式正发生着巨大的变革。该文在研究网络背景下的教育模式发展趋势基础上,探索了适应工业设计专业培养规律的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整合探究教学模式。并对该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设计、质量保证途径和评分体系进行了深入地探讨。  关键词:网络环境 工业设计专业课 翻转课堂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1
结合政府投资项目的特点分析了政府投资项目引入供应链管理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然后提出了政府投资项目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将供应链管理思想引入到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中来,在此基础上
本文通过对粤嘉电力有限公司梅县发电厂三期一次风机高压变频调速系统HARSVERT—A系列的变频装置故障统计,分析原因。提出了一系列相对应的措施及整改,有效降低了一次风机变频
作者简介:于文博(1993- ),男,汉,吉林敦化人,西安石油大学机械工程学院,2012级本科生,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由量向质进行转变。机械专业的人才则是向着工程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除了对于专业知识与工程素质有要求外,良好的专业英语也显得尤其重要。对于石油机械行业,外国的技术水平较高,拥有良好的专业英语与国际视角可以帮助本
2005年中国选出了十大名村,到2013年已经经历了八个年头,今年新型城镇化成为两会关注的观点,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齐头并进,是未来的发展趋势,那么现有的十大名村能否在新的背景下
阐述了太阳光测定遮阳系数试验方法、计算方法和依据,详细分析了测定时太阳辐照度和太阳高度角两个关键参数的确定原理和条件,能够很好提升检测人员深入理解遮阳系数检测水平
以菏泽学院为例,对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对菏泽学院某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影响因素,进行了灰色关联度分析、相关分析以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论文选题、研究方法和论文结论,与论文成绩的相关程度均达到了极显著正相关。论文格式方面的论文字数、参考文献格式、参考文献篇数和错别字,与论文成绩的相关程度均大,但主要通过论文选题、研究方法和论文结论间接影响论文成绩。影响论文动态质量的学生撰写效率、学生
现在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重视声乐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艺术水平已经变成一种必要的需求,通过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探讨,发现将多媒体设备引进声乐教学的新型教育模式更加适合现
涉及筝乐的宋词颇多,而对于宋词筝乐的审美问题则较少探讨.故而本文拟从士人精神"蜕变"的角度,通过与前代涉筝文学作品的对比,来诠释宋词的筝乐审美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