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桑树具备良好的生态功能和极强的适应性,生命力顽强,在山区造林过程中是一种优良的树种。为验证其应用推广价值,总结了其在生态功能、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方面的優势,并对北京市地区山区桑树造林进行总结,得出桑树在山区造林中是具有优势的树种,但在应用推广时应当因地制宜制定方案,以期达到其价值利用最大化的结论。
关键词:山区造林;桑树;推广应用
1.前言
山区人工造林是进行生态恢复、防风固沙的重要手段,对于生态环境的修复、保护起着重要的作用。在造林树种选择上,目前山区造林选择的树种包括:油松、黑松、侧柏、栓皮栎、蒙古栎和麻栎等树种,这些树种在实际推广应用过程中取得良好的造林效果,创造了较大的生态、经济效。近几年来我市对综合环境的需要,桑树成为了荒山造林中的不可忽视的优秀树种。桑树具备良好的水土保持、水源涵养、防风固沙、造林绿化等多样化的生态功能,同时具备对于恶劣干旱环境的超强适应性,并且其具有以调节生态结构及果用、药用、饲料等高经济价值而受到广泛的关注。北京市自2012年就在全市范围内对桑树造林绿化进行试验、推广和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
2.桑树具有较好的生态功能
2.1桑树对自然条件具有极强适应性
桑树对光、热、水、土条件有着广泛的适应性。桑树的生命力很强,据调查显示:山东省临朐县种植于明朝时期的大桑树仍存活,并可产叶200kg;四川峨眉山上还生长着“千年古桑”;北京市房山区城关镇王村有树龄已达600余年的两株古桑。首先桑树根系发达,适应性强。桑树的幼苗就具有发达的根系,栽植后能快速扎入地下、石缝,从而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后期生长较快,能迅速形成高大的山林,抑制荒草、荆棘的生长;其次自播能力强。桑葚飘落土中,极易发芽,而经鸟类吞食后,鸟粪中也含有种子,使桑树种群更易得到传播,从而提高了种子播种效率,能有效扩大造林面积,增加生物多样性。
2.2桑树能改善生态环境条件
现北京地区山区植被贫瘠,荆刺灌木覆盖率最为广泛。恶劣的生产条件下,更种动物、鸟类生存繁殖受到约束。近年来由于缺少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在加上对综合环境的大食物链的认识缺失,导致了北京山区整体生态环境改善慢、动植物生态多样性较差。桑树作为山区造林中的优势树种,一是可以增加动物、鸟类急昆虫类的食源,二是优秀的植物特性可以为北京山区净化水源,三是由于桑树萌发早可以更好的覆盖荆刺灌木的生长。
桑树叶片较大,光合作用强,能有效地保护和净化大气环境。在坡地上栽桑,可以明显减弱雨水对土壤的冲力,减缓雨水流速,削弱地面径流,减少水土和有机质向坡下流动,达到蓄水保土保肥的作用。桑树可以绿化山川、调节气候、增加降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美化环境、提高森林覆盖率,有着不可估量的生态功能。
北京地区受PM2.5严重环境污染影响,据统计主要形成PM2.5每立方米铅含量高达11%,根据相关部门研究结果一公斤桑树叶可吸收铅尘 526.9毫克,即208.76公斤可以完整吸附空气中的铅尘。一株成年桑树年产桑树15-20公斤,每14株桑树可净化一立方米空气。
2.3桑树栽植历史悠久、分布广泛
我国已有几千年的桑树栽培历史。桑树木材材质坚实,富有弹性,可用于建筑、雕刻、家具等。桑葚既可鲜食,也可开发桑果系列产品。桑叶又是饲养家蚕的唯一饲料。桑树栽植在我国乃至全世界都分布广泛,我国范围内自东北哈尔滨以南,西北从内蒙古南部至新疆、青海、甘肃、陕西,南至广东、广西,东至台湾,西至四川、云南均有桑树种植分布。而在国外的印度、朝鲜、蒙古、日本、苏联、欧洲及北美等国家和地区亦有栽培。
3.桑树用于山区造林效益明显
3.1生态效益显著
桑树具备良好的水土保持、水源涵养、防风固沙、造林绿化等多样化的生态功能。一是水土保持效益显著,据专家分析,新植的桑树3年后主根入土深达1.5m以上,侧根、支根可扩展4m以上,地下根系组成庞大的网状结构,水土保持效果相当好,每年每667m2桑园可比无林地多涵养水20m3,减少泥沙流失3t。而且,每667m2桑园生长期每天可吸收6.67kg二氧化碳,释放4.87kg氧气;二是桑树林能够有效的控制林区山火蔓延,山区造林的最大威胁就是山火,生长几年、几十年的松柏一经山火,往往全军覆没,而桑树则不然,其树体在冬季富含水分,轻度过火不会造成死亡,重度过火虽然能烧死树干,但根部犹存,开春后又能萌发新枝,这一点是松柏类望尘莫及的。荒山造林时,桑树林带和松柏林带交替穿插,能有效地控制山火的蔓延;三是桑葚果实产量大,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建立和完善,保证新造林区生物多样,桑葚是喜鹊、麻雀等鸟类的美食,落到地上又能为野兔、山鼠、刺猬等兽类提供食物,使山林充满生机,形成稳固的生态系统。
3.2经济效益显著
桑树种植能给山区百姓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更大限度的开发出山区种植业经济效益,提高山区百姓生活水平。桑树用于山区造林,其桑叶、桑葚以及桑园均可产生经济效益。一是桑叶可创造可观经济价值,桑叶是喂养家蚕(桑蚕)唯一的饲料,作为丝绸业基础的种桑养蚕业,国家商务部在2006年实施了国家“东桑西移”战略工程,国家农业部在2009年正式启动了“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等,有关科研院所和农技部门,不断的研究栽桑养蚕先进技术和先进手段,栽桑养蚕经济效益大大提高;二是桑葚可创造可观经济价值,桑葚挂果季节可对桑葚进行采摘进行出售,还可形成产业模式对桑葚进行加工,生产出干果制品,既可以提高价值,又可以充分利用原材料、人工等生产要素,创造出更大价值;三是养蚕可创造经济价值,对蚕丝进行加工生产,并对产品种类进行发展,结合干果加工形成完整产业链。此外,桑园养鸡、桑园间种植其他经济作物等方式产生经济效益,桑树全身是宝,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3.3社会效益显著
桑树种植在产生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会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一是节约资源,桑树再生能力强,桑枝砍伐利用后桑树很快就会恢复到枝叶繁茂,栽植桑树不仅能有效地节约木材,还能保护森林资源,桑树的再生能力强,属年年砍伐年年重新生长可再生资源;二是桑树种植具有形成产业链条的能力,桑枝条直接可编制工艺品,粉碎后的桑枝是一种较好的培养基,具有很高的生物效率,可以用来栽培香菇、木耳、食用菌,桑枝还可生产纤维板、桑枝地板、快餐盒等,其后续产业链条长、涉及面广,如:桑叶可通过养蚕轉化成蚕茧,蚕茧通过缫丝、织绸到加工服装、再到丝绸贸易。并且桑树的相关产业均属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不仅可就地安置城镇职工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带动地方工业发展,而且能增加地方财税,拉动地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
4.桑树造林应用和推广
2014年,北京市结合实际情况,通过对北京市地形组合、生态环境问题等进行总结,并结合北京市对山区造林以及环境保护等问题的需求,在对桑树的特性、功能和效益的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10种北京市生态桑树林栽植模式。在种植模式选择时,根据北京市黄土丘陵沟壑区、黄土丘陵阶地区、土石山区、冲积平原区等4类不同的立地条件,经过调查和研究,总结探索出10种功能型生态桑树林栽植:包括:模式水土保持、农户薪炭、水源涵养、桑果深加工、防风固沙、矿山修复、公路边坡护理、经济综合兼用、街道景区绿化、观光采摘。各模式有这其特定的适合环境,具备独立的功能和目标,并配套了相对适合的桑树品种、种植养护方法、间植形式、管理模式等,对北京市各地在栽植生态桑树林生产实践过程中有重要的参考和指导作用。
5.结论和建议
桑树在山区造林方面兼有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两方面的价值,并且对环境具有极强的适应性,耐干旱、盐碱,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水源涵养效果,能有效的丰富生态系统物种的多样性,是一种效果优良的造林树种,应当对桑树造林进行推广和应用。在推广桑树造林过程中,应由地方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先行制定出生态桑树林栽植规划,因地制宜,并通过各行业部门组织实施,因为生态桑树林栽植涉及到果品加工、观光旅游、农业、林业、水保、畜牧、园林绿化等多个行业部门,多部门协调合作可最大限度实现其价值。
参考文献
[1]孟保奎.对桑树列为造林绿化树种实施生态林栽植的探讨[A].中国蚕学会、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全国生态桑及桑树生态产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蚕学会、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中国蚕学会,2012:9.
[2]李国华,张建锋,赵秀海,朱金兆,岳增璧.基于台田及营养客土基盘技术的滨海重盐碱地桑树造林试验[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1,9(03):36-39.
[3]李庆国,杨贵明,何向金,薛秋生,马双马.太行山区阳坡桑树饲料林造林技术[J].林业科技,2009,34(04):32+35.
关键词:山区造林;桑树;推广应用
1.前言
山区人工造林是进行生态恢复、防风固沙的重要手段,对于生态环境的修复、保护起着重要的作用。在造林树种选择上,目前山区造林选择的树种包括:油松、黑松、侧柏、栓皮栎、蒙古栎和麻栎等树种,这些树种在实际推广应用过程中取得良好的造林效果,创造了较大的生态、经济效。近几年来我市对综合环境的需要,桑树成为了荒山造林中的不可忽视的优秀树种。桑树具备良好的水土保持、水源涵养、防风固沙、造林绿化等多样化的生态功能,同时具备对于恶劣干旱环境的超强适应性,并且其具有以调节生态结构及果用、药用、饲料等高经济价值而受到广泛的关注。北京市自2012年就在全市范围内对桑树造林绿化进行试验、推广和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
2.桑树具有较好的生态功能
2.1桑树对自然条件具有极强适应性
桑树对光、热、水、土条件有着广泛的适应性。桑树的生命力很强,据调查显示:山东省临朐县种植于明朝时期的大桑树仍存活,并可产叶200kg;四川峨眉山上还生长着“千年古桑”;北京市房山区城关镇王村有树龄已达600余年的两株古桑。首先桑树根系发达,适应性强。桑树的幼苗就具有发达的根系,栽植后能快速扎入地下、石缝,从而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后期生长较快,能迅速形成高大的山林,抑制荒草、荆棘的生长;其次自播能力强。桑葚飘落土中,极易发芽,而经鸟类吞食后,鸟粪中也含有种子,使桑树种群更易得到传播,从而提高了种子播种效率,能有效扩大造林面积,增加生物多样性。
2.2桑树能改善生态环境条件
现北京地区山区植被贫瘠,荆刺灌木覆盖率最为广泛。恶劣的生产条件下,更种动物、鸟类生存繁殖受到约束。近年来由于缺少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在加上对综合环境的大食物链的认识缺失,导致了北京山区整体生态环境改善慢、动植物生态多样性较差。桑树作为山区造林中的优势树种,一是可以增加动物、鸟类急昆虫类的食源,二是优秀的植物特性可以为北京山区净化水源,三是由于桑树萌发早可以更好的覆盖荆刺灌木的生长。
桑树叶片较大,光合作用强,能有效地保护和净化大气环境。在坡地上栽桑,可以明显减弱雨水对土壤的冲力,减缓雨水流速,削弱地面径流,减少水土和有机质向坡下流动,达到蓄水保土保肥的作用。桑树可以绿化山川、调节气候、增加降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美化环境、提高森林覆盖率,有着不可估量的生态功能。
北京地区受PM2.5严重环境污染影响,据统计主要形成PM2.5每立方米铅含量高达11%,根据相关部门研究结果一公斤桑树叶可吸收铅尘 526.9毫克,即208.76公斤可以完整吸附空气中的铅尘。一株成年桑树年产桑树15-20公斤,每14株桑树可净化一立方米空气。
2.3桑树栽植历史悠久、分布广泛
我国已有几千年的桑树栽培历史。桑树木材材质坚实,富有弹性,可用于建筑、雕刻、家具等。桑葚既可鲜食,也可开发桑果系列产品。桑叶又是饲养家蚕的唯一饲料。桑树栽植在我国乃至全世界都分布广泛,我国范围内自东北哈尔滨以南,西北从内蒙古南部至新疆、青海、甘肃、陕西,南至广东、广西,东至台湾,西至四川、云南均有桑树种植分布。而在国外的印度、朝鲜、蒙古、日本、苏联、欧洲及北美等国家和地区亦有栽培。
3.桑树用于山区造林效益明显
3.1生态效益显著
桑树具备良好的水土保持、水源涵养、防风固沙、造林绿化等多样化的生态功能。一是水土保持效益显著,据专家分析,新植的桑树3年后主根入土深达1.5m以上,侧根、支根可扩展4m以上,地下根系组成庞大的网状结构,水土保持效果相当好,每年每667m2桑园可比无林地多涵养水20m3,减少泥沙流失3t。而且,每667m2桑园生长期每天可吸收6.67kg二氧化碳,释放4.87kg氧气;二是桑树林能够有效的控制林区山火蔓延,山区造林的最大威胁就是山火,生长几年、几十年的松柏一经山火,往往全军覆没,而桑树则不然,其树体在冬季富含水分,轻度过火不会造成死亡,重度过火虽然能烧死树干,但根部犹存,开春后又能萌发新枝,这一点是松柏类望尘莫及的。荒山造林时,桑树林带和松柏林带交替穿插,能有效地控制山火的蔓延;三是桑葚果实产量大,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建立和完善,保证新造林区生物多样,桑葚是喜鹊、麻雀等鸟类的美食,落到地上又能为野兔、山鼠、刺猬等兽类提供食物,使山林充满生机,形成稳固的生态系统。
3.2经济效益显著
桑树种植能给山区百姓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更大限度的开发出山区种植业经济效益,提高山区百姓生活水平。桑树用于山区造林,其桑叶、桑葚以及桑园均可产生经济效益。一是桑叶可创造可观经济价值,桑叶是喂养家蚕(桑蚕)唯一的饲料,作为丝绸业基础的种桑养蚕业,国家商务部在2006年实施了国家“东桑西移”战略工程,国家农业部在2009年正式启动了“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等,有关科研院所和农技部门,不断的研究栽桑养蚕先进技术和先进手段,栽桑养蚕经济效益大大提高;二是桑葚可创造可观经济价值,桑葚挂果季节可对桑葚进行采摘进行出售,还可形成产业模式对桑葚进行加工,生产出干果制品,既可以提高价值,又可以充分利用原材料、人工等生产要素,创造出更大价值;三是养蚕可创造经济价值,对蚕丝进行加工生产,并对产品种类进行发展,结合干果加工形成完整产业链。此外,桑园养鸡、桑园间种植其他经济作物等方式产生经济效益,桑树全身是宝,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3.3社会效益显著
桑树种植在产生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会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一是节约资源,桑树再生能力强,桑枝砍伐利用后桑树很快就会恢复到枝叶繁茂,栽植桑树不仅能有效地节约木材,还能保护森林资源,桑树的再生能力强,属年年砍伐年年重新生长可再生资源;二是桑树种植具有形成产业链条的能力,桑枝条直接可编制工艺品,粉碎后的桑枝是一种较好的培养基,具有很高的生物效率,可以用来栽培香菇、木耳、食用菌,桑枝还可生产纤维板、桑枝地板、快餐盒等,其后续产业链条长、涉及面广,如:桑叶可通过养蚕轉化成蚕茧,蚕茧通过缫丝、织绸到加工服装、再到丝绸贸易。并且桑树的相关产业均属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不仅可就地安置城镇职工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带动地方工业发展,而且能增加地方财税,拉动地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
4.桑树造林应用和推广
2014年,北京市结合实际情况,通过对北京市地形组合、生态环境问题等进行总结,并结合北京市对山区造林以及环境保护等问题的需求,在对桑树的特性、功能和效益的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10种北京市生态桑树林栽植模式。在种植模式选择时,根据北京市黄土丘陵沟壑区、黄土丘陵阶地区、土石山区、冲积平原区等4类不同的立地条件,经过调查和研究,总结探索出10种功能型生态桑树林栽植:包括:模式水土保持、农户薪炭、水源涵养、桑果深加工、防风固沙、矿山修复、公路边坡护理、经济综合兼用、街道景区绿化、观光采摘。各模式有这其特定的适合环境,具备独立的功能和目标,并配套了相对适合的桑树品种、种植养护方法、间植形式、管理模式等,对北京市各地在栽植生态桑树林生产实践过程中有重要的参考和指导作用。
5.结论和建议
桑树在山区造林方面兼有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两方面的价值,并且对环境具有极强的适应性,耐干旱、盐碱,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水源涵养效果,能有效的丰富生态系统物种的多样性,是一种效果优良的造林树种,应当对桑树造林进行推广和应用。在推广桑树造林过程中,应由地方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先行制定出生态桑树林栽植规划,因地制宜,并通过各行业部门组织实施,因为生态桑树林栽植涉及到果品加工、观光旅游、农业、林业、水保、畜牧、园林绿化等多个行业部门,多部门协调合作可最大限度实现其价值。
参考文献
[1]孟保奎.对桑树列为造林绿化树种实施生态林栽植的探讨[A].中国蚕学会、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全国生态桑及桑树生态产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蚕学会、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中国蚕学会,2012:9.
[2]李国华,张建锋,赵秀海,朱金兆,岳增璧.基于台田及营养客土基盘技术的滨海重盐碱地桑树造林试验[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1,9(03):36-39.
[3]李庆国,杨贵明,何向金,薛秋生,马双马.太行山区阳坡桑树饲料林造林技术[J].林业科技,2009,34(04):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