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周围环境的改善,园林是大家休閑、娱乐的场所,在风景园林设计中色彩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不同的色彩元素会使人产生不一样的主观感受,通过园林设计,合理的运用色彩来改变传统单一的园林设计风格,营造一种欣欣向荣的园林景观,是现代园林设计师工作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风景园林;设计;色彩;应用;原则
中图分类号: K928.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风景园林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需求,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色彩的运用是首先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不同的色彩运用会给人产生不一样的感观体验。色彩可以分为几种色调,在风景园林中合理的运用,可以丰富园林作品的内容,满足人们不同的精神文化需求。
一、各种色调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1、暖色系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暖色系的色彩波长相对较长,感觉比较跳跃, 这常用在风景园林设计当中。所谓的暖色系主要是指红、黄、橙三种颜色以及和这三种颜色相近的邻近色,暖色调一般上会带给人一种温馨、幸福、欢乐的感觉,如广场的花坛、门厅的入口处等等,通过设计能够带给人们生机勃勃、身心愉悦的感觉。如在1999年的昆明世博会上,在主入口和迎宾大道上采用的是以红色为主色调的主体花柱的设计方案,而在地面上是以黄色和红色为主设计的曲线图案,使人进入世博会以后就感受到世博会的热烈与欢畅。此外,在北方地区的风景园林设计当中,暖色系也是最重要的设计因素,北方地区的寒冷季节比较长,暖色系能够有效缓解冬季人们的寒冷感觉。值得注意的是暖色调禁止在公路两旁的风景绿化带的设计上使用,其原因是这3种颜色的可见度较高,司机的注意力会因此分散,从而导致交通事故。
2、冷色系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冷色主要是蓝色、青色和相邻颜色,能见度低,在视觉上会给人感觉很远,所以在空间较小的情况下的边缘设计上经常被应用,一般使用颜色是凉或偏冷的植物,这样可以适当增加空间感。在面积上,冷色会给人一种收缩感,冷色的面积一般小于暖色面积,因此,应使蓝色区域略大于暖色的区域,以产生一种平衡协调的感觉。
实际上在风景园林设计上,冷色系与白色和暖色搭配,可以产生一种明朗欢快的感觉,现在一些城市在广场设计上,一般将一些冷色系与白色和暖色植物或花卉摆在一起,会给人以视觉上的满足感。但是单纯的冷色系一般会给人感觉非常肃穆和宁静,常被用于一些大型陵园的设计上,如南京的中山陵等等。此外,在南方地区由于气温较高,在南方一些地区的风景园林设计上,冷色调的设计也多于暖色系,这样能够在夏季带给人们一种舒爽的感觉。
3、对比色在风景园林设计上的应用
所谓的对比色主要是指补色的对比,这是因为一般来说补色与从色相等方面的有着很大的差异,用比较强烈的对比产生比较引人注目的效果,使风景能够让人感觉非常醒目。对比色在风景园林设计上的应用也比较多,在相互对正的关系当中,一般有红与绿、黄与紫、橙与蓝等对色组合,对比色多被用于城市的广场、游乐园的入口或者重大节日的景观设计布置当中,可以用花卉、灌木组成中对比色的图案、花坛、花柱、立体造型等等,能够带给人们强烈的视觉效果。如在1999年建国50周年庆典上,在花坛的设计上就采用了对比色的设计方法,通过强烈的视觉反差带给人们很大的视觉刺激,产生一种热烈、鼓舞和兴奋的感觉。在补色的对比上还有明度和纯度对比的运用,还有不同面积的对比运用。在风景园林设计上的植物花卉组合中这种设计最为常见,人们所说的万绿丛中一点红就是对比色设计的一种具体体现。在大面积的绿色空间设计上可以在绿树群当中,点缀一些红色植物品种,形成醒目明快对比强烈的景观设计效果,如一些红叶李、红叶碧桃等等。
4、金银色及黑白色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金银色及黑白色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多被应用在建筑环境、园林小品的设计当中。在传统的设计当中金银色一般是用作建筑的彩绘颜色,但是现代金银色的颜色逐渐丰富,风景园林当中点缀一些金银色的现代雕塑成为很多公园设计的常见设计,如上海外滩道路边绿化带中的小品及昆明世博园内人与自然馆前的抽象雕塑等都是以不锈钢制成,给游人强烈的美感和时代感。除了金银色以外,黑白色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应用的比较广泛,尤其是古代江南园林设计,围墙黑色的顶部与白色的墙体形成了一种鲜明的伏笔,充分表现出古代文人墨客的精神境界和审美追求。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当中的一些仿古景观群,在设计上也采用了这种色彩手法,体现了现代人审美理念的一种回归。
二、利用植物色彩来美化园林设计的原则
画家作画时可以依据自己的心理感受来选择色彩,园林景观中的色彩设计却必需围绕着园林的环境随季节和时间变化的这一前提进行设计。我们要充分利用丰富的植物色彩进行设计,准确的掌握植物的色彩变化以及植物自身的一些植物特性。要了解丰富的植物材料和它们的特点、作用。
1、按使用要求选择配色应与使用环境的功能要求、气氛、意境要求相适合;
2、检查用怎样的色调来创造整体效果;
3、应尽量限定色数;
4、考虑与周围构造、样式风格的协调;
5、考虑与相邻空间的有机联系
(1)首先应考虑当地的地质特点
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园林色彩,正是不同地域植物有不同风格和特点的一个重要表现。园林的树木选择要根据当地的地址进行设计,要充分考虑到植物的地带性、分布规律和特点。本地的树种在理论上是最适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北方园林以色彩富丽的皇家园林为主,尤其以紫禁城为代表,多以对比鲜明,绚烂艳绝色彩为主,而深绿的槐、松柏等这些天生适合北方生长的植物刚好配合北方园林尤其是北方皇家园林的这种富丽的色彩。在宽阔草坪、广场等开阔的空间里,适合用大色块、浓色调、多色对比处理的花丛、花坛来烘托明快、畅朗的环境气氛。在山谷林间、崎岖小路等闭合空间里,用小色块、淡色调、类似色处理的花境来表现幽深、宁静的山林野趣;在山地造景中,为突出山势,常以绿的松柏为主,银杏、枫香、黄连木、械树类等色叶树衬托。
(2)植物的颜色应表现出季节特色
植物的颜色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不同植物在各个季节的色彩能引起色彩的旋律,表现独特的季相美,展现园林艺术包括时间在内的四维空间。早春枝翠叶绿,仲春百花争艳,仲夏叶绿浓荫,深秋丹枫秋菊硕果,寒冬苍松红梅,展现的是一幅幅色彩绚丽多变的四季图,给常年依旧的山石、建筑赋予了生机。掌握不同植物的生态习性、物候变化及观赏特性,组织好植物的时序景观,组成一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的风景构图,以突出绿地中植物的景观特色,使园林设计更加生动。以花色为例,春季的白玉兰,一树白花,亭亭玉立;夏季的石榴,色红似火;秋季的桂花,色黄如金;严冬的梅花冰清玉洁。花朵色彩变化生动形象的向人们展示季节的更替。众所周知杭州西湖公园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西湖公园旱春有苏堤春晓的桃红柳绿,暮春有花港观负群芳争艳的牡月,夏有曲院风荷的出水芙蓉,秋有雷锋夕照丹枫绚丽如霞,冬有孤山红梅傲雪怒放,西湖景区正是利用植物色彩变化告诉人们季节的更替。将植物色彩随季相变化这一点运用的恰到好处。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以把握园林中的设计元素的色彩搭配为原则,阐述了在园林设计中,色彩搭配要从整体色彩的把握出发,具体做到重视园林中的各种设计元素的色彩,充分了解和利用各种设计元素的色彩特点,不孤立考虑某一个设计元素的色彩;因地制宜,尽量发挥和利用当地设计元素的色彩特点,做到人类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杜树荣.浅谈色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林业调查规划.2007(4).
[2]卢上瓦.韦茂波.园林设计中各元素的特色之处[J].科技创新导报.2008(17).
[3]陈星艳.陶涛.浅谈中西园林色彩运用比较[J].山西建筑. 2008(11).
关键词:风景园林;设计;色彩;应用;原则
中图分类号: K928.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风景园林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需求,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色彩的运用是首先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不同的色彩运用会给人产生不一样的感观体验。色彩可以分为几种色调,在风景园林中合理的运用,可以丰富园林作品的内容,满足人们不同的精神文化需求。
一、各种色调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1、暖色系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暖色系的色彩波长相对较长,感觉比较跳跃, 这常用在风景园林设计当中。所谓的暖色系主要是指红、黄、橙三种颜色以及和这三种颜色相近的邻近色,暖色调一般上会带给人一种温馨、幸福、欢乐的感觉,如广场的花坛、门厅的入口处等等,通过设计能够带给人们生机勃勃、身心愉悦的感觉。如在1999年的昆明世博会上,在主入口和迎宾大道上采用的是以红色为主色调的主体花柱的设计方案,而在地面上是以黄色和红色为主设计的曲线图案,使人进入世博会以后就感受到世博会的热烈与欢畅。此外,在北方地区的风景园林设计当中,暖色系也是最重要的设计因素,北方地区的寒冷季节比较长,暖色系能够有效缓解冬季人们的寒冷感觉。值得注意的是暖色调禁止在公路两旁的风景绿化带的设计上使用,其原因是这3种颜色的可见度较高,司机的注意力会因此分散,从而导致交通事故。
2、冷色系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冷色主要是蓝色、青色和相邻颜色,能见度低,在视觉上会给人感觉很远,所以在空间较小的情况下的边缘设计上经常被应用,一般使用颜色是凉或偏冷的植物,这样可以适当增加空间感。在面积上,冷色会给人一种收缩感,冷色的面积一般小于暖色面积,因此,应使蓝色区域略大于暖色的区域,以产生一种平衡协调的感觉。
实际上在风景园林设计上,冷色系与白色和暖色搭配,可以产生一种明朗欢快的感觉,现在一些城市在广场设计上,一般将一些冷色系与白色和暖色植物或花卉摆在一起,会给人以视觉上的满足感。但是单纯的冷色系一般会给人感觉非常肃穆和宁静,常被用于一些大型陵园的设计上,如南京的中山陵等等。此外,在南方地区由于气温较高,在南方一些地区的风景园林设计上,冷色调的设计也多于暖色系,这样能够在夏季带给人们一种舒爽的感觉。
3、对比色在风景园林设计上的应用
所谓的对比色主要是指补色的对比,这是因为一般来说补色与从色相等方面的有着很大的差异,用比较强烈的对比产生比较引人注目的效果,使风景能够让人感觉非常醒目。对比色在风景园林设计上的应用也比较多,在相互对正的关系当中,一般有红与绿、黄与紫、橙与蓝等对色组合,对比色多被用于城市的广场、游乐园的入口或者重大节日的景观设计布置当中,可以用花卉、灌木组成中对比色的图案、花坛、花柱、立体造型等等,能够带给人们强烈的视觉效果。如在1999年建国50周年庆典上,在花坛的设计上就采用了对比色的设计方法,通过强烈的视觉反差带给人们很大的视觉刺激,产生一种热烈、鼓舞和兴奋的感觉。在补色的对比上还有明度和纯度对比的运用,还有不同面积的对比运用。在风景园林设计上的植物花卉组合中这种设计最为常见,人们所说的万绿丛中一点红就是对比色设计的一种具体体现。在大面积的绿色空间设计上可以在绿树群当中,点缀一些红色植物品种,形成醒目明快对比强烈的景观设计效果,如一些红叶李、红叶碧桃等等。
4、金银色及黑白色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金银色及黑白色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多被应用在建筑环境、园林小品的设计当中。在传统的设计当中金银色一般是用作建筑的彩绘颜色,但是现代金银色的颜色逐渐丰富,风景园林当中点缀一些金银色的现代雕塑成为很多公园设计的常见设计,如上海外滩道路边绿化带中的小品及昆明世博园内人与自然馆前的抽象雕塑等都是以不锈钢制成,给游人强烈的美感和时代感。除了金银色以外,黑白色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应用的比较广泛,尤其是古代江南园林设计,围墙黑色的顶部与白色的墙体形成了一种鲜明的伏笔,充分表现出古代文人墨客的精神境界和审美追求。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当中的一些仿古景观群,在设计上也采用了这种色彩手法,体现了现代人审美理念的一种回归。
二、利用植物色彩来美化园林设计的原则
画家作画时可以依据自己的心理感受来选择色彩,园林景观中的色彩设计却必需围绕着园林的环境随季节和时间变化的这一前提进行设计。我们要充分利用丰富的植物色彩进行设计,准确的掌握植物的色彩变化以及植物自身的一些植物特性。要了解丰富的植物材料和它们的特点、作用。
1、按使用要求选择配色应与使用环境的功能要求、气氛、意境要求相适合;
2、检查用怎样的色调来创造整体效果;
3、应尽量限定色数;
4、考虑与周围构造、样式风格的协调;
5、考虑与相邻空间的有机联系
(1)首先应考虑当地的地质特点
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园林色彩,正是不同地域植物有不同风格和特点的一个重要表现。园林的树木选择要根据当地的地址进行设计,要充分考虑到植物的地带性、分布规律和特点。本地的树种在理论上是最适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北方园林以色彩富丽的皇家园林为主,尤其以紫禁城为代表,多以对比鲜明,绚烂艳绝色彩为主,而深绿的槐、松柏等这些天生适合北方生长的植物刚好配合北方园林尤其是北方皇家园林的这种富丽的色彩。在宽阔草坪、广场等开阔的空间里,适合用大色块、浓色调、多色对比处理的花丛、花坛来烘托明快、畅朗的环境气氛。在山谷林间、崎岖小路等闭合空间里,用小色块、淡色调、类似色处理的花境来表现幽深、宁静的山林野趣;在山地造景中,为突出山势,常以绿的松柏为主,银杏、枫香、黄连木、械树类等色叶树衬托。
(2)植物的颜色应表现出季节特色
植物的颜色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不同植物在各个季节的色彩能引起色彩的旋律,表现独特的季相美,展现园林艺术包括时间在内的四维空间。早春枝翠叶绿,仲春百花争艳,仲夏叶绿浓荫,深秋丹枫秋菊硕果,寒冬苍松红梅,展现的是一幅幅色彩绚丽多变的四季图,给常年依旧的山石、建筑赋予了生机。掌握不同植物的生态习性、物候变化及观赏特性,组织好植物的时序景观,组成一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的风景构图,以突出绿地中植物的景观特色,使园林设计更加生动。以花色为例,春季的白玉兰,一树白花,亭亭玉立;夏季的石榴,色红似火;秋季的桂花,色黄如金;严冬的梅花冰清玉洁。花朵色彩变化生动形象的向人们展示季节的更替。众所周知杭州西湖公园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西湖公园旱春有苏堤春晓的桃红柳绿,暮春有花港观负群芳争艳的牡月,夏有曲院风荷的出水芙蓉,秋有雷锋夕照丹枫绚丽如霞,冬有孤山红梅傲雪怒放,西湖景区正是利用植物色彩变化告诉人们季节的更替。将植物色彩随季相变化这一点运用的恰到好处。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以把握园林中的设计元素的色彩搭配为原则,阐述了在园林设计中,色彩搭配要从整体色彩的把握出发,具体做到重视园林中的各种设计元素的色彩,充分了解和利用各种设计元素的色彩特点,不孤立考虑某一个设计元素的色彩;因地制宜,尽量发挥和利用当地设计元素的色彩特点,做到人类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杜树荣.浅谈色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林业调查规划.2007(4).
[2]卢上瓦.韦茂波.园林设计中各元素的特色之处[J].科技创新导报.2008(17).
[3]陈星艳.陶涛.浅谈中西园林色彩运用比较[J].山西建筑. 2008(11).